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旅游

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于2013年3月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共計1943處,另有與現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合并的項目共計47處。2013年5月3日正式對外公布。
南王緒遺址
  時代:新石器時代南王緒遺址,位于山東省煙臺市蓬萊市北溝鎮南王緒村,2013年5月,被國務院核定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遺址面積8800平方米,邱家莊類型,文化層厚0.3-3米,陶器以夾沙、夾滑石紅陶為主,其次為夾省灰褐陶,紋飾多見附加堆紋、刻劃紋。采集有鼎沿、鼎足、缸口沿、蘑菇狀把手、彩陶片等,石器有石斧、磨棒、磨盤。骨器有骨錐、骨針等,暴露遺址有房跡,合葬墓、灰炕,紅燒土塊堆積,遺址部分被破壞。遺址距今約四千多年,二零零六年十二月被山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在村東南的窯溝西坡還發現了“南北長120米,東西寬85米,一片古墓葬群。在墓群的西斷崖上,發現兩座土坑豎穴墓。內有…[詳細]
野店遺址
  野店遺址遺址位于嶧山鎮野店村南,系山東省史前考古文化遺址,屬山東省典型的大汶口、龍山文化,兼有周至漢代遺存。遺址地勢北高南低,東西長約1000米,南北寬約800米,總面積約80萬平方米。古文化堆積厚0.5米至1.6米。1971年至1972年,由山東省博物館和鄒縣文物保管所聯合對遺址進行發掘,揭露面積1660平方米。發現大汶口文化和龍山文化的雙疊層,清理大汶口文化墓葬100余座、灰坑17個、房址6座、陶窯2座;龍山文化的房址l座、灰坑6個。出土各類文物1000余件。經放射性同位素碳14測定:該遺址距今約4640年至6170年之間,約略延續了1500年左右。野店遺址的古文化層分為4層,內含大量陶片…[詳細]
青堌堆遺址
  時代:新石器時代青堌堆遺址原為高大的堌堆,處在東平湖二級湖區的梁山縣境內,1958年蓄水加之歷年的雨水沖刷,堌堆逐年縮小,現僅存東西61米、南北40米的緩坡堌堆,并大部分為農田所覆蓋。1959年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山東發掘隊在此進行了發掘。開探方三個,探溝一條,發掘面積72平方米。1976年菏澤地區文物工作隊又進行了調查性試掘,在堌堆的東北角和兩側各開5×5米的探方1個,發掘面積50平方米。經過兩次發掘,得知其文化內涵豐富,出土遺物較多。既有生活用具,也有生產工具。其典型的器物淺盤圈足豆,肥大袋足甗和側三角式足鼎等在別處龍山文化遺址較少見。該遺址文化既有山東龍山文化的特點,又有河南龍山文化…[詳細]
大朱家村遺址
  時代:新石器時代位于山東省莒縣店子鄉大朱家村西近嶺的高臺地上,朱家村河自東向西流經遺址南部。遺址南北250米,東西300米,土質為黃沙土,文化層深度1.2米。1964年發現,當時河水暴漲,靠河床處沖出部分器物,多為石鏟、石斧、白陶規鬲、高柄杯、灰陶尊等,陶質、器形與陵陽河遺址相同。1979年,山東省博物館與莒縣文物管理所進行發掘,揭露面積2000平方米,清理墓葬45座。出土大型器物較多,中型墓隨葬大口尊1件,大墓均隨葬大口尊2件,有5個大口尊腹部刻劃著圖像“文字”。2號墓出土的朱繪陶盆,口徑30厘米,高22厘米,底徑13厘米,折腹翻唇,通體飾圓形和菱形幾何圖紋圖案,可能是祭祀的禮器。4號墓還出…[詳細]
西朱封遺址
  時代:新石器時代位于山東省臨朐縣,1987年發現,遺址高出彌河河床8米,高出周圍地面約2-3米,東,南,西三面有不同程度的破壞,現存面積約3萬平方米.遺跡包括有大汶口,龍山,岳石,商周幾個時期的遺物,是一個有大汶口文化遺存,而已龍山文化遺存為主,兼有岳石及商周遺跡的遺址,延續性強,面積大,有其自身的發展特點.其中大汶口文化遺物比較典型的有石斧,陶器,鼎足等3件;龍山文化遺物石器有鏟,鐮,刀,棒,鏃,斧,鑿等;岳石文化遺物有半月形石刀,器蓋,殘豆盤等10件;商代文化遺物較完整的有鬲,豆,簋等4件;西周文化遺物較完整的有罐,鬲豆等11件;東周文化遺物主要有陶鬲,蓋等2件.1979年12月定為縣級重…[詳細]
史家遺址
  時代:新石器時代至商史家遺址坐落在桓臺縣田莊鎮史家村南,南北長約600米,寬約500米,是一處重要的岳石文化遺存,2013年5月,被國務院核定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史家遺址及其周邊遺址發掘出的新石器時代的文物,充分展示了桓臺縣原始文化的雄厚底蘊。桓臺縣前埠、唐山、樓子、李寨等遺址的文化堆積中,發現北辛文化文物;前埠、史家、唐山、李寨、新城、荀召、大寨、小龐等遺址出土大汶口文化時期的文物,其中的陶器和彩繪紋飾多為水波紋、三角紋、太陽紋、花瓣紋、弦紋、網紋、日月紋等,富有時代特色;葬俗形式也是唯一而獨特的,其中李寨大汶口時期墓葬區約30平方米,且早中晚三個時期沿一線延續下來。依隨葬品多…[詳細]
北沈遺址
  時代:新石器時代至戰國北沈遺址是一處龍山文化至岳石文化,延續到春秋戰國時期的重要遺址,面積約28萬平方米,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自2001年4月15日起,山東大學考古系及市、區文物部門聯合對該遺址進行搶救性發掘,發掘面積近300平方米,出土商周時期房址2處,商周、戰國時期墓葬6處,道路1條,出土陶器、骨器、石器20多件,并發現駱駝、野豬完整的尸骨。從清理的戰國時期墓葬來看,葬俗奇特,墓葬方式不同于中原地區及臨淄地區發掘的同期墓葬,具有重要的考古價值,為研究齊文化提供了極其珍貴的實物資料。2013年5月,被國務院核定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北溝頭遺址
  北溝頭遺址屬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縣城西北3公里處的溝頭村東北。重點保護區占地百余畝。遺址有一條長80米、寬60米、高7.5米的平頂土臺。歷年出土文物有石斧、石鏟、石鑿、石錛等石器,灰陶鼎、黑陶壺、蛋殼陶杯等陶器,鹿角、骨針、骨鏃、銅幣、銅箭頭以及漢代磚瓦等。系新石器文化遺址,歷經商周一直延續到秦漢。據《沂州府志》載,該遺址有“康王城”之說,無考。北溝頭遺址的發現和考察,把臨沭縣有人類活動的歷史推進到新石器時代,這是一個巨大的歷史性發現。出土的文物反映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政治、經濟、文化生活和藝術成就,為研究我國古代歷史尤其是東夷地區的風土人情提供了寶貴的實物資料。1977年被定為省級重點文物…[詳細]
西夏侯遺址
  時代:新石器時代、商位于曲阜城東南9公里,西夏侯村西150米處。1957年被發現后,省、縣文物部門做過幾次清理。1962年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山東隊又進行復查和發掘。遺址面積300米×400米,耕土下即為文化層,厚約1.5米,出土陶器、石器等600余件。清理的11座墓葬中,同類隨葬器物大、中、小型相互配置,以鼎、小鼎、小豆最為明顯。該遺址代表著新石器時代大汶口文化中、晚期互相銜接的發展階段。2013年5月,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尚莊遺址
  尚莊遺址位于聊城市茌平縣城西南1.5公里的尚莊村東20米處隆起的土崗上,相傳古時在此建有能人寺、紅門寺。1975年秋與翌年春,文物考古工作者對該遺址進行了兩期發掘,揭露面積約750平方米,出土漢代、商周、龍山文化、大汶口文化時期較完整的遺物四、五百件。該遺址為研究新石器時代的商周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1977年12月,被列為山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日韩高清亚洲日韩精品一区 | 亚洲午夜福利视频 | 亚洲日韩在线中文字幕线路2区 | 亚洲乱码尤物193yw | 亚洲国产欧美在线人成最新 | 一本到中文字幕在线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