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旅游

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于2013年3月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共計1943處,另有與現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合并的項目共計47處。2013年5月3日正式對外公布。
墨爾根至漠河古驛站驛道
  墨爾根至漠河古驛站驛道位于黑龍江省大興安嶺地區呼瑪縣、塔河縣、漠河縣,黑河市嫩江縣。墨爾根是嫩江縣的古稱,墨爾根至漠河古驛站驛道是全長七百多公里的墨爾根古驛站驛道的一部分,在今嫩江縣境內的是它的頭站至十站,共計二百六十一公里。自墨爾根城(今嫩江縣)至額木爾河口(今漠河縣興安鄉二十五站村),對岸為被沙俄侵略軍盤踞的雅克薩城。每隔30公里左右設一站,沿途共設置25個站舍,均由駐墨爾根的站官崔枝蕃管領。這條驛站還與吉林、盛京原有的驛站聯結在一起,從而形成了可以直達京師的交通網。 2013年3月,國務院公布了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國發【2013】13號),墨爾根至漠河古驛站驛道正式入選全國重…[詳細]
鄂倫春神泉祭壇遺址
  時代:清鄂倫春神泉祭壇遺址,位于黑龍江省黑河市遜克縣新鄂鄉南約50公里處,在沾河支流都魯河右岸,其北距五道河林場約20公里,西北距二可河至五道河林場公路約7.5公里,西距坤特奇林場約20公里,南距北營林場約8公里,東南距伊是列河約4.5公里。該遺址呈三角圓形,面積約15000平方米。2013年5月,被國務院核定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寧古塔將軍駐地舊城遺址
  時代:清寧古塔將軍駐地舊城遺址,位于黑龍江省牡丹江市海林市長汀鎮境內,是我國清朝政府設置在盛京(沈陽)以北管轄黑龍江、烏蘇里江流域廣大地區的東北邊疆著名重鎮。寧古塔將軍的駐地和治所兩經遷移,易地三處,依次為寧古塔舊城、寧古塔新城、吉林烏喇。1636年梅勒章京吳巴海監造寧古塔(舊)城。1640年以后,寧古塔將軍取代奴兒干都司行使對黑龍江、烏蘇里江流域的管轄權,寧古塔舊城成為盛京以北的保衛東北邊陲的軍事中心。1666年(康熙五年)寧古塔將軍遷往新城(寧安市境內),寧古塔舊城作為梅勒章京(后為昂邦章京)的駐地歷時30年。2013年5月,被國務院核定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崧澤遺址
  位于青浦縣城向東五公里處的崧澤村,經過一系列的考古調查和發掘,發現了一個原始村落,距今約有五、六千年,并保存了大量的文物和史跡。它是上海地區迄今為止最早的古文化遺址。發現可人工培植的秈稻和粳稻的谷粒,證明了青浦地區的先民在距今六千年左右已掌握了水稻種植技術,更證明了中國是世界上最早栽培水稻的國家。崧澤古文化遺址位于青浦縣城向東五公里處的崧澤村,它東近佘山、南臨淀浦河、西傍油墩港、北依318國道。崧澤村地勢比較低平,海拔僅3.03米,地下水位高,崧澤村河道縱橫,有南北向的崧澤塘;東西向的假山浜;村南有大河橫泖;村北有一土墩,當地稱為假山墩,長寬各約9米、高約4米。崧澤村原是一個古老的集鎮,早在明…[詳細]
上海馬橋遺址
  時代:新石器時代至商馬橋遺址位于上海市閔行區馬橋鎮東俞塘村,1959年12月起發掘,面積約5000平方米,共分4層,依次為唐宋時期遺存、春秋戰國時期遺存、商周時期遺存和新石器時代遺存,出土了一大批青銅器、紋印陶器、石器等珍貴文物,為上海古代歷史的研究,提供了一批珍貴的實物。遺址呈南北長,東西窄的寬帶形狀。著名的馬橋文化因此命名,其年代緊接著良渚文化,但文化面貌上截然不同。馬橋文化繼承了少量良渚文化的文化因素,而且整類良渚文化因素在馬橋文化中不占主導地位。對照中原地區的王朝序列,馬橋文化的年代大致與中原的夏和商相當。遺址的發現,將上海一帶的歷史推前了2000多年,同時這個遺址的發現再次的說明上海…[詳細]
廣富林遺址
  廣富林古文化遺址(GuangfulinGuwenhuaYizhi)位于松江縣佘山鎮廣富林村北。遺物分布面積1萬平方米以上。1959年發現,1961年、1979年兩次發掘,采集與發掘到新石器時代晚期和春秋戰國時代吳越文化兩層,出土生活、生產器具及玉器,為典型的良渚文化遺存。1977年被列為市級保護地點。廣富林的遠古文明已由科學考古而得到初步證實。早在5000年前,廣富林一帶就有松江先民在此地勞作生息。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晚期,當地就已經普遍種植水稻,悠久的農耕史,表明了當地具有先進的農業生產方式。當地的紡織歷史也很久遠,遺址還出土有新石器時代晚期的陶紡輪。東周至兩漢時期,當地為規模較大的聚落或…[詳細]
志丹苑元代水閘遺址
  志丹苑元代水閘遺址位于普陀區志丹路和延長西路交接處。水閘總面積1500平方米,由閘門、閘墻、底石、夯土等部分組成。根據考古發掘及出土文物,結合文獻記載,確定志丹苑水閘遺址為元代建造,距今有700年歷史,是已發現的同類遺址中規模最大、做工最精、保存最好的一處,在中國水利工程發展史上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延長西路619號…[詳細]
中華曙猿化石地點
  時代:舊石器時代1985年,古人類學家林一璞在江蘇溧陽縣(現在的溧陽市)上黃鎮水母山采石場的裂隙堆積中發現了一些古老的哺乳動物化石。齊陶鑒定出其中的一些牙齒與發現于內蒙古的古鼷鹿牙齒相類似,從而判斷擁有這些牙齒的動物生活的時代應該是早第三紀(距今6500萬年至2400萬年之間)。從1992年開始,卡內基自然歷史博物館的著名古脊椎動物學家瑪麗·道森女士(和古靈長類學家和克里斯托弗·畢爾德與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的齊陶、王伴月、李傳夔、郭建崴組成了聯合研究小組,對上黃地區及相關地區開展了進一步的野外考察,對富含靈長類的上黃動物群及相關動物群進行了深入的研究。隨后的工作發現了至少4個種的高等靈長類…[詳細]
青蓮崗遺址
  青蓮崗遺址,位于淮安縣東北35公里的青蓮崗,北臨廢黃河,面積2000平方米。1951年華東文物工作隊發現,1951年至1958年南京博物院進行過4次調查和一次發掘。遺址發現紅燒土建筑殘跡,居住址墻壁是用植物稈涂泥后,經烤干,質地堅硬,表面平整。石器有扁平穿孔石斧、長方、橢圓式石斧、石錛及礪石等。陶器種類不多,制作較為粗糙,常見器形有紅陶缽、鼎、釜、雙鼻小口罐,還有一定數量的深腹圜底罐、碗、支座、帶流壺以及角狀把陶器。陶器內壁繪彩,主要有水波紋和網紋,以及弧線紋和“八卦”紋等,線條簡練流暢,與其它新石器時代文化彩陶相比,風格迥然有別。青蓮崗遺址類型的遺存分布中心在淮河中下游平原,這一地區的新石器…[詳細]
薛城遺址
  薛城遺址位于山東省股縣城南15公里。薛城遺址是東周時期的諸侯國薛國的都城遺址。文獻有關薛國的記載都很早,《左傳·定公元年》記載,在夏代、商代的時候即有薛國;《讀史方輿紀要》記載,戰國時期齊國滅薛國,并封田嬰于薛。秦漢時期在此處設縣。近年來,山東省文物研究所對遺址進行了考古發掘,揭示了古城遺址的概貌。城址的平面呈不規則正方形,周長10615米,城墻迤儷起伏,高出地面4~7米。城內的地勢十分平坦,宮殿遺址居于城內正中央。城東北角有兩座高大的土冢,相傳是戰國時孟嘗君及其父田嬰之墓。在過去,城址周圍常有春秋戰國時期的青銅器出士,此外還發現了一處漢代的冶鐵遺址。(國家文物局)…[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午夜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一区中文字幕 | 一a在线视频插进去了 | 天堂不卡AV一区二区三区 | 婷婷开心深爱五月天播播 | 亚洲区少妇熟女专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