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旅游

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于2013年3月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共計1943處,另有與現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合并的項目共計47處。2013年5月3日正式對外公布。
新源俞氏宗祠
  新源俞氏宗祠婺源思口鎮新源村俞氏宗祠(又稱“四親義慶祠”),建于1565年,距今有444年的歷史了,雖在2003年進行過重修,但宗祠內的木雕、磚雕和石雕都保存完好,特別是宗祠內的柱子至今沒有被蟲子蛀過.門前有石獅一對,甚為精巧,于今年被歹人所竊,甚為可惜;尚有宋進士翰林恒公御賜磚街存留,凡進入者文官下轎、武官下馬。新源尚有家譜記載自然風景八處:靈巖銅渚、鶴戾錢崗、東嶺晴云、北山霽雪、劍峰挺秀、云澗迥清、杏畔香泉、荷池月皎等,基本尚存。據長輩說起,村中原有36口井,曾是千煙之村。…[詳細]
滸崦名分堂戲臺
  滸崦名分堂戲臺 名分堂戲臺位于樂平市鎮橋鎮滸崦村,由晴雨臺、廂樓(看臺)和名分堂(程氏宗祠)四面環合組成,屬晴雨雙面祠堂臺,又稱鴛鴦臺。據民國26年的《滸崦程氏》宗譜記載,程氏世居滸崦40余代,名分堂始建于清嘉慶二十二年(1817年)。祠堂建成14年后,才開始籌建戲臺,造型取中國古典牌樓式樣,據傳當時募集能工巧匠70余人,精心設計建造,歷時三年竣工。名分堂戲臺是戲曲文化和宗族意識聯姻的產物,它將戲曲活動請進了森嚴壁壘的宗族祠堂,曾于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進行修整,修舊如舊。 晴雨臺是名分堂戲臺的主體建筑,以“建筑奇巧復雜,裝飾豪華艷麗”著稱,建筑面寬25米,進深12米,高14米,狀式古樓閣…[詳細]
鎮窯
  鎮窯 蛋型瓷窯。明末清初景德鎮首創,全稱景德鎮窯,簡稱鎮窯。因歷史上景德鎮燒窯主要燃料是松木,故又稱柴窯。 清末景德鎮有一百多座鎮窯,現存一座鎮窯始建于清乾隆初年。窯爐長十八米,體積近三百立方米,窯場占地約八百平方米。該清代古鎮窯的型制體量、結構比例、砌筑材料和手工技法,代表了中國傳統制瓷窯爐營造技藝的最高水平。鎮窯里不同窯位溫度不一樣,可以同時燒造出高低溫幾十種不同類型的瓷器。曾為清朝皇族和民間燒制出多批精美陶瓷。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中期,因傳統坯源不足,該鎮窯窯爐縮小三分之一,最終因比例失調,幾次點火燒瓷均以失敗告終。一九九五最后一次燒窯,十幾年來再沒有正常燒煉,窯體出現裂縫,窯房受到白蟻侵…[詳細]
東生圍
  安遠東生圍景區位于江西省安遠縣城南20千米處,由東生圍、磐安圍、尉廷圍、米升圍及尊三圍遺址等景點組成。東生圍始建于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東生圍竣工。安遠東生圍景區建筑總面積14.4萬平方米,用地面積1237畝。其中游客服務中心建筑面積2240平方米;休閑廣場占地面積2.7萬平方米,包括可容納15輛大巴、246輛小車的停車區;商業街建筑面積1355平方米;米升圍系列工程占地約17畝。東生圍俗稱老圍,位于安遠縣城南20公里的鎮崗鄉老圍村,東徑115°19′18〃,北緯25°00′12〃。此圍建在寬闊的田段中間,東靠近鎮樟公路,南距鎮崗圩0.5公里,西臨安定公路…[詳細]
金口壩
  金口壩在城東五里泗、沂、府河交會處,系調節河水流量的設置。1966年以前獸河工農兵大橋未建成時,此壩為兗州至曲阜的必經之路。因其所處位置重要,壩身石與石之間均以金屬(鐵)扣接,故名。此壩始建無可考。《水經注》記載:“古結石為門,跨于水上也。”據此推斷,當始建于漢代。北魏延昌三年(514),兗州刺史元匡在此主持筑堰修橋。隋朝開皇年間(581~600),兗州刺史薛胄在沂、泗交流處積石堰水,令其入黑風口而西流,以灌溉土地,因而城西大面積土地盡成良田,農業連獲豐收,百姓頌之為“薛公豐兗渠”。五代后周廣順二年(952),慕容彥超據兗州叛,以金口壩堰泗河水入城壕中,作為兵防。元世祖至元二十年(1283),…[詳細]
巨野永豐塔
  永豐塔,又稱“梵塔”、大佛寺塔。位于巨野縣城人民路東段北側,東鄰麟州賓館,西靠民房,北距文廟街約70米。2006年12月7日,被山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三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永豐塔建于北宋嘉佑年間,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因其最早坐落于大佛寺內而得名,后人冠以“永豐”意謂年年歲歲五谷豐登之意。自建成時,歷經宋、元、明、清多次維修,得以保存。據縣志載,該塔“為-所建未合尖而止,宋人續之”。1943年,民國縣府進行維修。解放后,黨和國家十分重視對文物的保護,先后于1961年、1991年對該塔進行加固修繕。1982年,巨野縣文物普查時做過重點調查。永豐塔系等邊八角四門樓閣式磚塔。據傳原有七級,元末黃河…[詳細]
重興塔
  重興塔,位于舊城北門內(今古塔住宅區內),為北宋初年始建的磚塔,塔前原有佛寺一所。康熙年間版《鄒縣志》載:“崇興寺,原名法興寺。元(后)至元間(1335至1340年)改名重興寺”。明天啟二年(1622年)殘毀。“崇禎間知縣黃應祥重修,復于寺之殿南建觀音堂。有磚塔一座”。重興塔為八角形樓閣式建筑,九層十檐,通高27.4米。最下層為木回廊,基座正北辟門,東、南、西三面置方形龕室。北門內有南北斜向磚階,可登至2層南門外木廊,沿木廊外繞至西門入塔內,循旋磚階逐級登至塔頂。每層檐下系磚雕斗拱,二層為重檐,挑檐斗拱為磚雕仿木結構,華拱出雙抄。三至九層為單檐下磚雕仰蓮承托。每層轉角部位有磚砌半圓倚柱。四正面…[詳細]
高唐興國寺古塔
  興國寺古塔又稱菩薩塔。位于高唐縣城北17公里梁村街東。始建年代無考,傳為興國寺寺僧和當地居民共同籌資興建,明清時曾維修。塔為青磚砌筑,八角樓閣式仿木結構,共13級(存11級),高37.5米。基座為正八邊形,周長22.8米,面積33平方米。塔為仿木樓閣式建筑,外以青磚白灰、內用青磚沙灰砌筑,塔身內部的角檐及踏步、塔門等處施有木筋。平面呈八角形,邊長2.85米,對邊直徑6.85米,總高38.8米,共11層,上設寶頂。塔基占地面積為33平方米。從下至上逐層收分,瘦俏挺拔,其他為單檐,檐部斗拱構件以青磚切割、磨制而成,做工精巧。門洞北開,可攀登。由于塔體瘦俏,攀登方法也較別致。攀登時二、四、六、八級從…[詳細]
濟寧太子靈蹤塔(汶上磚塔)
  太子靈蹤塔座落在汶上縣城西北隅寶相寺內,太子靈蹤塔始建于北宋(公元1112年),八角十三層樓閣式建筑,塔高45.5米,為磚徹八角形十三層樓閣式建筑。塔頂呈葫蘆蓮花形,底層東、西、南三面各徹有佛龕,外檐每面有四羅斗拱,上刻簿片方升,四層塔檐八面雕蓮花座;塔剎由黃色琉璃燒制而成,金光耀灼,在當地有“黃金塔”之美稱。汶上歷史悠久,古太子靈蹤塔原稱寶相寺塔,因寶相寺而得名。寶相寺始建于唐代,原名昭寺,占地25畝,北宋咸平五年重建,易名為寶相寺,因年久失修,毀于1946年。1993年汶上縣葺修該塔時,在塔的地宮內發現佛舍利、捧真身菩薩、銀菩薩等141件稀世文物,始知此塔名為“太子靈蹤塔”。之后,汶上縣人…[詳細]
興隆塔
  興隆塔,位于兗州城內東北隅今博物館院內,因該地原有古剎興隆寺而得名,寺久已毀圯而塔巋然獨存。塔高54米,十三層,為八角樓閣式磚塔。沿著塔內梯級可以攀登到第七層的平臺上,撫石欄遠眺,兗城風物盡收眼底。興隆塔之始建在隋代開皇(589--600)年間,此后各代都曾有過修葺,現塔內尚有北宋及清代重修的碑記數塊。塔的造型端莊挺拔,直插云天,下部厚重,七層以上驟然縮小,如一小塔置于大塔之上,這種形式為國內所僅見。興隆塔現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建筑結構其為八角十三層樓閣式空芯磚塔,底基周長48米,高54米,二層外部設平座,二、四、六、七層盲窗修飾,通體區分兩截,上下疊加,呈母子相托狀。下七層粗大深厚,內設臺階…[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香蕉精品亚洲二区在线观看 | 午夜人成视频在线男人每天 | 一区二区三区乱码国产在线 | 日本中文一二区有码免费 | 真实国产普通话对白乱子子伦视频 | 真实国产普通话对白乱子子伦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