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旅游

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于2013年3月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共計1943處,另有與現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合并的項目共計47處。2013年5月3日正式對外公布。
鎖江樓塔
  鎖江樓位于九江市區的長江邊上,如要乘船進入九江水域時,鎖江樓的寶塔(文峰塔)就會映入眼簾,因此,鎖江樓就成為了九江的象征。鎖江樓原有一樓一塔,明朝萬歷十四年(1586年),時任九江郡守吳秀,為防水患,據陰陽家之言,在九江臨江的回龍磯上募資修建了鎖江樓,時稱江天鎖鑰樓,高三層,樓旁有四頭鎮水鐵牛,后又在在樓南建立了一座高25.26米的寶塔,名為文峰塔,又稱回龍塔。塔內有木梯可盤旋而上。位于長江之濱,九江市東北隅,傲然屹立,高聳藍天,瀟灑古樸,偉岸氣昂,塔影鎖江,風雅微妙。塔高35米,造就七層,六面錐狀,青磚砌身,石鑿拱頂,宛如撐天大柱突兀江畔。塔內原有木梯,沿梯盤上,登臨頂端,極目環顧,北瞰遠山…[詳細]
廬山賜經亭
  賜經亭位于廬山玉屏峰麓黃龍寺后一個小山頂。在明萬歷十五年,明神宗為紀念眀肅皇太后命工部刊印續入藏經41函,并舊刻藏-637函,頒布給黃龍寺,寺院住持釋徹空因此事而建亭,亭內有一座石碑,上刻明神宗《護藏敕》及《圣母印施佛藏經贊》,建筑造型簡潔。景點位置江西省九江市廬山區境內…[詳細]
景賢賈氏宗祠
  景賢賈家古村依山傍水,村內古巷道縱橫交錯,路面皆用青磚、麻石鋪設,深深的車轍印痕是賈家村滄桑歷史的見證。古村排水系統科學合理,沿用至今,村內散布著12口水塘,用以調蓄雨水、吞吐淤泥。古建筑歷史悠久,庵、堂、祠、寺、觀、書院遍布于古村內外,抬轎、神龕、匾額、古陶瓷、木質家具等文物眾多,七級玉塔矗立于古村前的田野上。 稱賈家為現實中的“榮國府”,是說賈家的官宦發達。對此,從村民口口相傳的一個掌故可以說明:因為賈信身為朝廷要員,與皇室關系密切,賈信的父親賈季良在入宮的時候,通常情況下只會跪拜男性的皇室成員,而拒絕向女子跪拜,理由是“左腳踏金,右腳踏銀,怎肯低頭拜婦人?”以顯示自己的不尋常。 當然,對…[詳細]
三清山古建筑群
  三清山有“露天道教博物館”之稱,道教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景區內保存完好的大批道教古建筑群是我國保存比較系統、完善的一批珍貴文物。三清山道教古建筑群在總體布局上,構思奇妙,多樣而統一,這與道家總體思想宇宙觀是分不開的。遍布全山的古建筑,共有230多處,有條不紊,形成一個奇妙的有機總體,這個總體就是道家太極八卦圖的模式。即以三清宮為一個中心(無極),前后兩殿象征陰陽二極(太極),圍繞著這個中心的各部景點建筑物向四面八方輻射,并與自然景觀巧妙的交織在一起,相互因借,相輔相成,融為一體,突出地體現了道家宇宙觀。這些人文景觀,不僅在總體布局上體現了道家的宇宙觀,即在每一景物的設計上,也充分體現了道家“有…[詳細]
龍圖學士和刺史傳芳牌樓門
  龍圖學士和刺史傳芳牌樓門,位于樂安縣羅陂鄉水口村,坐北朝南,毗鄰并排而立,中間隔一小巷。龍圖學士牌樓門始建于明洪武元年(1368年),明成化九年(1473年)重修,是水口村彭氏后裔為紀念先祖彭彥昭而建的;刺史傳芳牌樓門始建于元代,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重修,是水口村彭氏后裔為紀念先祖彭玕封為安定王而建。 龍圖學士牌樓門平面呈八字形,四柱三間三樓單檐式全木結構,廡殿頂,四角飛檐起翹,四柱成一字形排列,兩側為呈八字形的磚砌翼墻。牌樓門為單檐磚脊小青瓦廡殿式屋面,正脊高7.75米。平板枋上有典型的明初風格的五層如意斗栱,明間上部為十攢斗栱,次間額枋上為六攢斗栱。中門之上陽刻“龍圖學士”4字匾額。…[詳細]
白鷺洲書院
  白鷺洲書院位于吉安市東的贛江中白鷺洲上。白鷺洲方圓數十里,因形似白鷺得名。書院建于南宋淳佑元年(1241),吉州太守江萬里為來此講學的程大中、邵雍、周敦頤、張載、程頤、朱熹等6位儒學大師立祠建書院。宋理宗御賜“白鷺洲書院”五字,與廬山白鹿洞書院、鉛山鵝湖書院、南昌豫章書院并稱江西四大書院。該書院培養造就了文天祥、劉辰翁、鄧光薦等著名人物。書院兼為縣學,經歷代修葺擴大,古跡猶存。風月樓高三層,雕梁畫棟,雄偉壯觀。站在書院頂端,只見江流浩蕩,令人心曠神怡。在江西古郡吉安市區東部,于贛江中雙水夾流之處,有一座如中流砥石的綠洲,這就是著名的鷺洲。東南洲頭的綠樹叢中,有兩座重檐杰閣、巋然聳立的古樓,這便…[詳細]
萬年橋和聚星塔
  萬年橋(聚星塔)。萬年橋始建于崇禎八年(1635年),迄今已有370年的歷史,全長411米,為江西省最長的一座古代石拱橋,1957年被省政府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聚星塔始建于明萬歷四十二年(1614年),是江西省罕見的一座斜塔,塔高30米,為空心飛檐式磚塔,七層八角。1987年,被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景點位置南城縣206國道南…[詳細]
羊角水堡
  羊角水堡 位于江西省東南部的會昌縣 筠門嶺鎮(距縣城56公里,東毗福建,南臨廣東,扼閩粵贛三省咽喉,為交通要沖)羊角堡村。該村距筠門嶺10多公里,處湘水上游,緊鄰省級風景名勝漢仙巖。 羊角水城堡,漢仙巖腳下的湘江繞城堡而過,宛如一只羊角,城堡則依著羊角水而筑。這是贛南歷史上獨一無二的村落,它獨特的地理位置,因為扼湘江守會昌,自古以來便是兵家重地。 在江西南部與粵、閩邊界線上有數百條大大小小的道路彼此相通,延伸著客家人遷徙的腳步。贛南客家古村(鎮)甚多,其歷史成因諸多,大多數古村(鎮)因道路處于關隘或要匯之處而形成,部分因為軍事、商業、圍屋因素形成。 府志載:“會昌羊角水,扼閩廣之沖,為南贛咽喉…[詳細]
龍溪祝氏宗祠
  龍溪祝氏宗祠龍溪祝氏宗祠龍溪祝氏宗祠位于江西省廣豐縣東陽鄉龍溪村,建于明成化年間(1465-1487),清康熙、乾隆兩朝有三次較大規模的擴建。坐北朝南,占地3.78畝。祠分三進,中軸線上自南而北依次為一進戲臺、二進中廳三進享堂。該祠始建于明成化年間(1465-1487),清康熙、乾隆兩朝有三次較大規模的擴建。坐北朝南,占地3.78畝。祠分三進,中軸線上自南而北依次為一進戲臺、二進中廳三進享堂。戲臺面朝中廳,臺前有寬敞的前院,兩側廂房為二層結構建筑,跑馬樓廊與戲臺相通。中廳和享堂均為歇山頂,面闊五間,氣勢不凡。中廳應是議事、宴饗的廳堂,其與享堂之間是后院,有古樹二株,蒼老拙樸,郁郁蔥蔥,為古祠增…[詳細]
廬山御碑亭
  廬山御碑亭是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于明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393年)所建。朱元璋建御碑亭,既是為了感謝、紀念對明朝建立有功的周顛;更是為了宣揚“君權神授”,他當皇帝是“天意”,以此蠱惑人心,愚弄民眾。御碑亭建在廬山仙人洞附近的白鹿升仙臺上,傳說周顛在此乘白鹿升仙而去。有首詩寫白鹿升仙臺:“野人似我真如鹿,六月披裘受清福。醒來枕石學云眠,瑤草琪花相伴宿。飛蝶時時上我身,但見香云不見人。早知世外容疏懶,悔往塵寰四十春。”(清·舒天香《白鹿升仙臺》)朱元璋選在白鹿升仙臺建御碑亭,主要因為這里據說是周顛乘白鹿升仙的地方;再者這里的“風水”極好,背靠滾滾東去的大江,及扼大江咽喉的重鎮九江(當時稱德化);…[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日本在线一区二区 | 在线欧美天码中文字幕 | 亚洲欧美国产制服日本一区二区 | 亚洲天堂在线视频 | 天天免费在线视频网 | 久久国产这里有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