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第七批遼寧省文物保護單位旅游

第七批遼寧省文物保護單位

  2007年5月26日,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的規定,現將遼寧省第七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共計65處)予以公布。
鐵嶺白塔
  原名圓通寺塔,鐵嶺白塔為其俗稱。此塔位于鐵嶺市區內銀州貿易城東南側,古鐵嶺城西北隅,是遼北現存最早的古塔。一些刊文章言其為唐代所建,主要依據圓通寺石碑刻《重修圓通寺塔記》,該碑刻載該塔建于唐太和二年。但據考證,銀州歷史并非始于唐,內容詳見本書《古銀州考證》一文。另參照多種史料,鐵嶺白塔亦不具唐代塔的特征,該塔建筑所用之磚考古稱為溝文磚,為遼代特征磚,遼以前沒有這種磚,此有文物部門鑒定,唐代不可能用遼磚來修塔,故石碑所刻年代,不足憑信。據日文版《滿洲-帖》記此塔為遼塔,也有文章言及此塔為金大定年間年建,但無認論如何此塔不會早于遼代。該塔在明代即已破敗不堪,明萬歷十九年,遼東總兵李成梁夫人出資,予…[詳細]
東平房塔
  時代:遼地址:遼寧省朝陽大平鎮東平房村遼代密檐塔,高20米,六角九級磚塔。據考證,在我國現存的遼塔中,六角形佛塔僅有1/5。而且該塔的磚雕極為精美。以高2.1米的須彌座為例,其束腰下梟雕刻有蓮瓣蝴蝶紋。束腰內每面砌有三個壺門,門內雕刻有佛像、羅漢、伎樂人物等圖案,束腰各角還雕刻一角神。這些磚雕造型優美,逼真大氣,通靈端莊。其形制與塔身浮雕有很高的藝術性。2013年5月,東平房塔被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以塔中心為基點,半徑50米范圍以內。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100米以內為Ⅰ類建設控制地帶。…[詳細]
四官營子小塔
  四官營子小塔位于遼寧省凌源市四官營子鎮湯杖子村小塔子溝屯大黑山下山洼內。四官營子小塔為六角形五級密檐式實心磚塔,高約12米。此塔為遼代高僧墓塔,附近曾發現有遼代瓷器殘片和遼代寺廟舊址,在塔基堆積0-土過塔檐脊陶獸及黃釉琉璃瓦殘片等遺物。1984年,遼寧省有關部門撥專款進行維修,已基本恢復原貌。保護范圍:以塔中心為基點,半徑20米范圍以內。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100米以內為Ⅱ類建設控制地帶。…[詳細]
三學寺碑
  三學寺,位于朝陽市雙塔區他拉皋鎮二其營子村狼山東麓,處于朝陽至北票的必經之路。寺內有一碑,記錄寺之興衰,系金大定七年(1167年)為興中府尹高恩廉改建三學寺而樹,現已被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以三學寺碑為基點,東100米,南50米,西、北各150米以內。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30米以內為Ⅰ類建設控制地帶,Ⅰ類建設控制地帶外20米以內為Ⅱ類建設控制地帶。…[詳細]
缸窯嶺明性寺
  明性寺,位于遼寧省葫蘆島市南票區缸窯嶺鎮本街,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省級宗教活動場所,國家AAA景區,始建于清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民國十二年進行全貌修繕,現為國內罕見的民國時期寺院建筑群,現任住持釋養仁。據《朝陽縣志》(缸窯嶺原屬朝陽轄地,1961年7月劃入錦西)記載:“明性寺建于光緒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在縣南(指朝陽)一百六十里缸窯嶺鎮。為該處宣講堂諸善士捐募修筑,寺基頗寬敞,前后共六層殿宇,建寺伊始是已佛教信仰為主體,兼容道教,儒家,民間信仰。寺內建原建有大雄寶殿,藥師殿,天王殿,真武大帝閣,龍王殿,孔子殿等。”又根據“重修明性寺碑文”記載,明性寺在民國十二年(1923年)四月…[詳細]
新立石刻
  新立石刻,又稱獅子巖。疑似為守衛遼代陵寢而建。新立村東獨立山峰上,東西南三面陡壁,北面可攀。兩段甬道,二道石門之后可達平臺。平臺后部石筑房身,據說曾是三間座南面北的衛士房,緊靠衛士房后為山寺石壁,有兩間座北面南的殿堂,現存的石壁上有一佛二菩薩坐像浮雕,佛兩側各有一侍。平臺四周的磚墻垛口尚存。高臺遠眺東南,縣城雙塔、鼓樓、萬紫山盡收眼底。西北望去,望海諸峰一一在目。高臺下通山大路可由北面--。平臺居高臨下,四面陡壁,易守難攻,一夫當關萬夫莫開。臺南下部,巨石如獅,故稱獅子巖瞭望臺。保護范圍:以新立石刻平臺中心為基點,東20米,南、北各40米,西30米以內。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40米以內為Ⅰ類…[詳細]
大連中山廣場近代建筑群
  大連中山廣場近代建筑群圍繞在一個直徑為213米、向外輻射10條道路的圓形大型城市中心廣場周圍,建造時間多為1908年到1936年之間(日本關東州統治時期),絕大部分都屬于代表日本勢力的重要政治、經濟機構,設計師也絕大部分是日本人。為了在西伯利亞鐵路太平洋一端尋找一個不凍港,沙俄于1898年強租遼東半島,次年建立新城市“達里尼”,仿照巴黎進行城市規劃,在市中心圍繞圓形廣場設計放射狀道路,廣場周邊設政府、郵局、銀行等機構。然而,由于日俄戰爭,規劃未能實現。日本占領遼東后,在占領地設關東都督府,對已建成區域的道路建筑進行大規模改名行動,并繼續擴建城市。直至中國收復遼東,絕大部分廣場及周邊原有建筑保留…[詳細]
旅順船塢舊址
  旅順船塢舊址,位于遼寧省大連市旅順口區港灣街58號。1883年春動工,1890年11月6日全部竣工。北洋海軍提督丁汝昌、直隸按察史周馥等官員進行驗收。11月9日驗收完畢即交付使用。1880年6月,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李鴻章決定在旅順口開港筑塢。船塢建成后即成立北洋海軍旅順船塢局,它是近代中國最早的大型船舶企業之一。福州船政局馬尾船廠制造的中國第一條鐵殼軍艦平遠號首先進塢檢修。接著北洋艦隊的定遠號、鎮遠號及大小各艦先后進入大塢修理。旅順船塢還是中國最早使用現代化水電設施的工廠。2013年5月,旅順船塢舊址被列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大塢東、西、北10米以內。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詳細]
龍引泉遺址
  龍引泉遺址位于旅順口區水師營街道三八里。旅順自古以來就是軍事重鎮。它地處遼東半島南端,與山東半島的蓬萊、煙臺等地隔海相望,其海防形勢“出可截剿敵船,退可扼險自守”,是京津的天然“門戶”。清朝末年,來自海上的侵略狼煙四起,為加強防衛,清政府被迫籌建水師。在向國外大批購置艦船的同時,在沿海重鎮大力修建軍港、炮壘等防御設施。于是,一位歷史人物從此與旅順結下了不解之緣。光緒五年,也就是1879年,北洋大臣李鴻章受命在旅順建設北洋水師基地,曾是寂寞的山野漁村,頓時成為人聲鼎沸的建設工地,也由此拉開中國近代旅順悲歡的歷史大幕。李鴻章派人從全國各地征集了大量民工,從修建黃金山炮臺開始,先后建造了碼頭、船廠、…[詳細]
金州副都統衙門舊址
  金州都統衙門舊址坐落在金州城內東街路北。原建筑始建于明代。是一座四進大院落,占地2600余平方米,有古建筑13棟共60余間,所有建筑沿中軸線對稱排列,最后一進為原副都統公館。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2月,清政府為加強金州(含旅順、大連灣)海口防御力量,將熊岳副都統衙門移駐金州,改稱金州副都統衙門,隸屬盛京將軍。置正二品銜副都統一員,設印務處,分左司和右司,各司配以司達、班達、謄錄等官員。金州副都統轄金州協領、旅順水師營協領、蓋平城守尉、熊岳城守尉、復州城守尉。光緒二十年(1894)中日甲午戰爭爆發,金州城被日軍攻陷,衙門被迫撤離。1895年,俄、德、法“三國干涉還遼”后,金州副都統衙門恢復…[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日本一道久高清免费的视频 | 尤物tv国产精品看片在线 | 亚洲成年人网站在线观看 | 天天视频黄在线免费观看 | 制服肉丝袜亚洲中文字幕 | 中文字幕综合久久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