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第七批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旅游

第七批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

  2011年12月19日,江蘇省政府同意省文物局提出的第七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名單,現予公布。
萬緣橋
  萬緣橋位于大運河與老孟河交匯處,應該是常州最原生態的古橋。當你徜徉在古鎮奔牛的老街上,眼望那高高的古橋,你會為常州先民高超的建橋技藝和完美的設計理念而驚嘆。萬緣橋距大運河僅30米,它跨越千年老孟河,橋呈東西向;站在萬緣橋上只見大運河上百舸爭流,老孟河似丁字的一豎,兩條“水龍”在這里歡聚,氣勢很是壯觀。萬緣橋,我要為你歌唱,千年古鎮因你而靈動,大運河因你而留下永恒的記憶;雖因歲月的沖洗和戰爭的破壞,萬緣橋已現蒼老之態,但今天它仍是古鎮的要道“隘口”,它仍在為常州的子孫貢獻著自己的力量。萬緣橋是一座單孔石拱橋,據奔牛鎮居民世代相傳,始建年代不詳,但至少在宋朝就已經存在,只是一千年來,它已多次重建,…[詳細]
常州五洞橋
  五洞橋位于常州武進區前黃鎮寨橋坊東村。該河段由三座拱橋連接在一起的,歷史上曾是一座五孔拱橋,一座高橋,高橋橋洞為高度9米,是西鄉(指湟里鎮,指前鎮,儒林鎮)農民收獲的大米,用木船載運前往江南四大米市之一的無錫吳橋參與交易的必經橋洞和唯一通道,船舶的桅桿是不用落下蓬蒿落布的,該高橋在70年代中期因橋梁失修而拆除,被當時的武進縣橋梁工程隊建成了現在的水泥石拱橋,可惜了。想到老家金壇指前、儒林的大米,在明清時期曾通過這里運到無錫的米市,有些感慨我們祖先的不容易。五洞橋為常州與宜興的界橋,由三座拱橋連體組成,除了五孔石拱橋,還有兩座水泥雙曲拱橋。因運河改道,該三橋目前已經荒廢,無人行走。第一座兩側個六…[詳細]
呂宮府
  呂宮故居位于常州市前北岸64號。故居原建筑因年久失修已成危房。2006年10月至2007年5月,市有關部門對其在原基址上并用原舊料(大部分)的基礎上進行了翻建復原,F故居坐北朝南,前后共5進,硬山式磚木結構。頭進門廳,面闊6楹6間,前檐下1楹筑成沿廊;二進大廳,面闊6楹6間,前后檐木椽疊澀超檐;三進屬獨立庭院,樓前砌高墻,中開院門。主樓高二層,面闊7楹7間(東西兩側為小間),樓前為方形天井,天井的東西兩側各建有面闊5楹3間的二層廂樓,廂樓與主樓緊連,北端有木梯,上下通達主樓,樓群下層及院墻處均構筑有沿廊,回廊互通;四進面闊9楹5間,其中正屋進深5楹,南檐下筑進深3楹的翻軒沿廊、北檐下筑1楹寬的…[詳細]
常州文廟大成殿
  常州文廟大成殿是在常州市區市工人文化宮內。原為陽湖縣學宮,始建于宋咸淳元年(1265),歷代均有建修,F存大成殿為清同治六年(1867)重建。殿為單檐歇山頂,面闊五間,寬22。8米,進深16米,莊重古樸。殿前為大成門三間,硬山頂木結構,壁間嵌有重修文廟石碑三塊,大成門前泮池、石橋遺跡,保存完好。2011年12月19日,江蘇省人民政府將其公布為第七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惲鴻儀宅
  惲鴻儀宅建于清光緒年間,坐南朝北,成凸字形,有東、中、西三路,占地約7000平方米,是青果巷街區內比較大的民居住宅。建筑群平面略呈凸字形,相傳有房屋108間,磚木結構,均為硬山頂平房,由東側、正中、西側三部分組成,中間分別由夾弄和內走廊相隔,東側廂房處于廣敷義塾建筑后面,前后共3進。2011年12月19日,江蘇省人民政府將其公布為第七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呂思勉宅
  呂思勉故居位于常州市十子街8—12號。呂思勉故居坐北朝南,共4進,每進中間設有天井、花壇。,給人以古樸典雅、書香溢齋的氛圍。故居1937年登記時,產權人為呂誠之(誠之為呂思勉字;),占地面積共2.058畝,南臨十子街,北、西兩面均鄰民居,東側是局前街街道辦事處。東距晉陵中路不到50米。呂思勉父親曾把東宅房屋典當給他人,全家住西宅。直到抗日戰爭后期,才由呂思勉收回自用。解放后,故居部分房屋(共10間)曾駐軍。呂思勉于1952年5月31日呈文常州市政府民政科,因房屋敝壞,要求發還。文中有惟此屋年齡已近百年,本非良好建筑等語,由此可推知呂思勉故居當建于19世紀50年代初年(清咸豐初年),其祖父呂懋先…[詳細]
觀蓮橋
  觀蓮橋位于江蘇省常州市溧陽縣溧城鎮常溧河上,距離溧陽城4.5公里,又稱“昆侖橋”。據說清代乾隆年間修此橋時,河中滿是盛開的蓮花而得名“觀蓮橋”。清朝彭桂曾寫詩贊揚該橋:“故園吾久別,此地到來稀。水暖魚苗長,林蔭燕子飛。乍維橋半艇,對掩竹間扇。-漁夫,持竿上釣磯!贝藰驗槔鲜绞皹,清代光緒十四年(1888)重建。抗日戰爭時期,日寇妄圖狙擊我軍的進攻而多次企圖炸毀此橋,但觀蓮橋在當地老百姓的保衛下,不屈的軀體始終屹立不倒。1998年,根據已故著名作家高曉聲的名作《陳奐生上城》系列小說改編的八集電視連續劇《農民陳奐生》在昆侖橋上和橋畔拍攝了外景。2011年12月19日,江蘇省人民政府將其公布為第七…[詳細]
舍頭橋
  舍頭橋地處江蘇溧陽市埭頭鎮舍頭村。據《清·嘉慶溧陽縣志》記載:該橋建于清朝康熙六十一年(1662年),距離當時溧陽縣城11公里。據當地百姓說,橋是用一只報恩的母雞所吐的血來換錢,由上黃一帶的石匠祖師們用當地的石頭一錘一鑿而建成。舍頭橋全長30米,橋面寬約3米,上部用條石起拱,下部用石塊筑墩,橋底用條石砌成反拱,支撐橋腳,南北橋面均為石級,且有條石護欄,稱得上是石拱橋工藝的精華,該橋目前是溧陽市唯一幸存的三孔石拱橋。是溧陽市39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之一。根據溧陽市人民--(溧政發〔2004〕84號)關于對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劃定保護范圍的通知,舍頭橋保護范圍為橋身及-向東10米,向南20米,向西8米,…[詳細]
望湖洪恩橋
  洪恩橋俗名環橋,位于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七都鎮望湖村,東西走向,據橋拱券題刻所載,建于明成化六年(1470年),由當地皇甫等姓25戶人家捐銀72兩建造。此橋距今雖已有500多年了,但基本保持原貌,除橋面石級經后人整修、局部改為花崗石外,其余均是青石構筑(明代時,江南一帶常用青石來造橋,因此石材為青石系明代橋梁的一大特征),橋長13.3米,堍寬2.5米,頂寬2.24米,甚是小巧玲瓏,矢高3.05米,跨度為5.6米,矢跨比大于二分之一,堪屬陡拱,有利于船只通行。橋的拱券采用典型的明代做法,分節并列砌置,券石之間用榫卯相接,上下錯縫,券石橫向則用“鐵扁擔”、腰鐵連接,以增強券石之間的整體性。洪恩橋南北…[詳細]
鹿苑弘濟橋
  位于鹿苑古鎮(現塘橋鎮)東街,該橋相傳由僧弘濟募資建造而得名,又稱鹿苑大橋。建于明天啟五年(1625年)。橋全長33.5米,寬3.55米,由三個拱形構成。拱圈為花崗石,采用縱聯分節并聯結構。東臺階27級,西臺階20級,中孔橋高6.35米,跨度11.5米。欄桿南側為青石,北側為花崗石。東西走向,橫跨三大浦。橋北側,有明代尚書錢謙益書“弘濟橋”三字。大橋歷360余年,除兩端橋口被泥淤塞外,仍堅固如舊。交通可乘201、211公交![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日本中文一二区有码在线 | 久久精品欧美日韩久久 | 一本大道久久a久久综合婷婷 | 制服丝袜中文字幕丝袜专区 | 日本人妖一区二区久久网 | 亚洲国产欧美日韩第一香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