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第七批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旅游

第七批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

  2011年12月19日,江蘇省政府同意省文物局提出的第七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名單,現予公布。
泗州城遺址
  古泗州始建于1500年前。當年,隋文帝開鑿洛渠,引黃河水,經開封、商丘、靈壁、夏丘至臨淮(今盱眙縣城淮河對岸)入淮。唐開元年間,徙泗州府于臨淮縣。從泗州通過淮河、運河、汴河和長江,可抵南京、開封、洛陽等重要都市,因此,泗州成為重要的交通樞紐和漕運中心,商賈云集,輜銖喧鬧,輝煌了900多年。400多年前,由于黃河奪汴入淮,洪澤湖水位不斷提高,淹沒線上移,泗州城根長期在水中浸泡,甃筑的城墻基趾日見崩壞,護城河的水位高于城內。到康熙十九年(1680年),古泗州城終于一夜間被洪水淹沒。現在,泗州城的故處,大部分已露出河灘,這是200多年洪澤湖淤積所至。古城的絕大部分遺址,專家估計沉埋在淮河邊旗桿灘和城…[詳細]
云梯關遺址
  古云梯關,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海關。位于今江蘇省響水縣黃圩鎮云梯村境內,在明清時代是防倭重鎮。明洪武帝在京師和全國各地設置衛所,明成祖時,云梯關就是大河衛的衛所。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和十六年(1557年),倭寇曾兩次入侵云梯關,均被當地軍民擊敗。上刻四個隸書大字:古云梯關。這就是史志上所載的云梯關遺址。這里原是灌河的入海口,宋光宗紹熙五年(1194年),黃河奪淮以后,即變為黃河入海口。在明代它曾是蘇北海防重地,筑土城五座,設置大河衛,駐兵防守。明初,洪武帝在京師和全國各地設置衛所,衛以下設千戶所和百戶所,一個衛的總兵力為五千六百人。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全國設置內外衛三百二十九個,…[詳細]
郭山遺址
  郭山遺址郭山遺址位于儀征市新集鎮江寧村郭山組東側150米。遺址為一圓形高臺地,平均海拔高度10.1米,占地面積約73000平方米,文化層厚度平均為2.8米,最大厚度近5米,遺址堆積非常豐富。地表遍布西周至戰國時期生活用具陶器的各種殘片,質地以夾砂灰陶、夾砂紅陶、幾何印紋硬陶器為主,器形有罐、平底盆、鼎、鬲、豆等,紋飾有編織紋、繩紋和幾何紋。四周有明顯的壕溝環繞,壕溝寬2-3米,類似古代城市布局,向內有二層臺地和夯土跡象。該遺址于1999年發現,是我市保存狀況較好的一處古文化遺址,對于確定古邗溝的地理位置、研究揚州地區商周文化發展序列、城市起源及演變具有十分重要的歷史文化意義。2011年12月1…[詳細]
儀征東門水門遺址
  儀征東門水門遺址東門水門遺址位于儀征市區前進東路東岳廟東南50米處,清真寺排水溝河床上。水門現存水下石工建筑,其上半部磚砌券頂建筑已毀。水門的平面呈〕〔形,東西走向,主體部分由南北兩廂的石壁、進出水口兩側的四擺手、門道及殘存的夯土城墻等組成。水門全長17.5米,西面進水口寬12米,東面出水口寬11.5米。南北兩廂石壁長13.4、寬2.2米、高3.8米。擺手長3.16米,與廂呈45°夾角。水門門洞寬7.7米,過道地面用青石板平鋪而成,下為密集的木樁。水門上券頂及墻體與主城墻連為一體。東門水門始建于南宋寶慶元年(1225年),元、明、清三代在此基礎上進行了修繕和加固,一直沿用至民國。作為儀征唯…[詳細]
蓮花洞遺址
  蓮花洞,在白龍崗的北坡之上,是沿三迭青龍石灰巖的裂隙溶蝕而形成的一個石洞。蓮花洞,四山環合,石罅多生。昔有僧于洞中得龍骨數斛,號白龍洞。洞前一石,狀若蓮萼,天然自成,故又得此名。清代詩人汪懋麟有“探奇訪古洞,玲瓏若天辟”之句。洞內頗寬敞,其主洞有12米長,最寬處6米左右,最窄處不到3米。洞內曲折深邃,漸深漸窄。另有三個支洞,分別向東、西和中間的方向延伸,深不可測。蓮花洞有雙竇,日夜乳泉,蓮花石佛皆天然自成,乃經數萬年滴水凝聚而成。蓮花之奇,不止洞內。而蓮花之洞口非常奇特,坐落在一塊巨大的飛巖峭壁上面。舊有梵宇,咸豐年間毀為平地,洞旁及山腳下大片碎磚瓦礫,即是明證。《鎮江市志》記載,蓮萼石南面,…[詳細]
城上村遺址
  時代:新石器時代至周城上村遺址,位于江蘇省鎮江市句容市華陽鎮大卓城上村南,是新石器時代至周代時期的古遺址,2013年5月,被國務院核定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遺址出土的陶片以夾砂紅陶、夾砂紅褐陶為主,還有少量泥制黑陶、泥制紅陶、泥制灰陶、夾砂黑陶、硬陶、原始瓷等;器形有鼎、鬲、釜、罐、豆、缽、盆、器蓋、簋、瓿等;紋飾有弦紋、附加堆紋、弧線三角紋、鏤孔、刻劃紋、指窩紋、繩紋、梯格紋、折線紋、回紋等;石器有石錛、石刀等這些出土物品的時代從新石器時代崧澤文化時期一直延續到西周時期。城上村遺址,面積大、保存好,地層堆積厚、遺跡遺物豐富,是目前蘇南地區同類遺址中保存最好的一處,對于研究長江下游…[詳細]
龍脈團山遺址
  龍脈團山遺址位于鎮江市潤州區的團山路,就在“君臨南山”的樓盤附近,是鎮江市區保存較少的商周時期臺形遺址之一。自1959年南京博物院對寧鎮山脈及秦淮河地區“湖熟文化”遺址普查時發現后,龍脈團山遺址一直保留至今,是鎮江保存較好的“湖熟文化”遺址。龍脈團山長60米,寬50米,高出地面5米,頂部平坦,整個遺址呈橢圓形臺地。山頂就是一塊平地,當年發現有很多的湖熟文化的碎陶片,以夾砂紅陶為主,還有少量黑陶、硬陶、原始瓷等。地里各種形狀的陶片很多,三種有代表性的碎片:一塊是普通的夾砂紅陶,陶片很薄,紅色的陶片里面有白砂點點;一塊是土陶罐的罐口邊緣部分,應該是黑陶或者灰陶罐破碎后殘留的部分;還有一塊是當時房屋…[詳細]
葛城遺址
  時代:西周至春秋江蘇丹陽葛城(吳文化)遺址,經勘探試掘,確認其為一座吳國城址.城址內分布有窖穴、房基、水井、水溝,城址外分布有土墩墓.遺址0土有較豐富的陶器、石器、青銅器等吳文化遺物.通過對出土陶器分析,可將該文化遺存分為三期:早期為西周中晚期,中期為春秋前期,晚期為春秋后期,三者之間連續無缺環.經與江、浙、皖地區同類吳文化遺存對比,可推知丹陽葛城古城是目前所發現的最早、延續使用時間最長、保存狀況較為完好的吳國城址。2013年5月,被國務院核定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影山頭遺址
  中國江淮地區面積最大的一處新石器時代古文化遺址。江蘇省江淮地區最重要的新石器時代遺址之一。距今約五千五百至六千三百年。在二零零七年四月至二零零九年十一月的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中被發現。二零一零年元月十八日被公布為江蘇省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十大新發現之一。興化影山頭位于興化市林湖鄉魏莊西村(魏莊東南兩里許),南臨白涂河,現場可測的遺址面積約十五萬平方米。河岸的斷面可以清晰地看到文化層,最厚達一點米,上限在新石器文化晚期,下限不晚于漢代。在遺址上采集的文化遺物包括石器、陶器、骨角器,器形有石斧、石刀、石紡輪、陶鼎、陶釜、陶盉、陶豆、陶罐、陶壺、陶三足盤以及骨笄、骨鏃等;自然遺物有陸生的大型動物麋鹿、家…[詳細]
泰州城遺址
  泰州城遺址位于泰州市海陵區環城河,為宋—清古遺址。泰州城遺址包括望海樓公園內的城池土基、南宋水關遺址和鳳城國際東邊的南門水關遺址。泰州城遺址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亚洲一成A人片在线 | 亚洲AV日韩A∨在线观看 | 日韩欧美视频一区二区 | 五月婷婷久久字幕 | 洲va久久久噜噜噜久久 | 日本免费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