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第七批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旅游

第七批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

  2011年12月19日,江蘇省政府同意省文物局提出的第七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名單,現予公布。
新毛糧倉
  新毛糧倉位于蘇州太倉市城廂鎮電站村新毛米廠內。整座建筑的材質是磚、瓦與石灰,沒有使用任何木質或鐵質梁架及構件。占地725.4平方米的新毛拱形倉,前、中、后三棟一體,坐北朝南,與廠內的另一座磚圓倉為鄰。拱形倉系硬山錐尖頂,紅瓦屋面,南北兩側山墻各有對開式平面木門;山墻上端各飾一枚五角星堆塑徽標,色彩鮮艷。拱形倉外部連體,內部獨立,每棟為通面闊16米,通進深13米,通高15米。在內部觀察時,可見一道道拱弧形成拱形頂,既保溫又不滲漏。拱形倉在建筑上采用了疊澀法,整個建筑自山墻部位開始將磚塊向外層層疊起并出跳,兩廂合攏即成拱券式拱形頂,遂省去梁架等構件;承重與剪力系由墻垛承載,故其墻垛呈外向擴張成“八…[詳細]
宋文治藝術館(宋文治舊居)
  宋文治藝術館宋文治藝術館建于1989年,座落在太倉市縣府東街12號,館內有宋文治先生四十年代至八十年代的60件代表作和他收藏的30多件明清書畫珍品,及具有很高價值的30件遠古彩陶等。宋文治系太倉西郊人,先后師從著名畫家張石園、吳湖帆先生。歷任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江蘇美協副主席、省政協常委、省書畫院副院長和南京大學教授。1989年底,太倉市人民政府專門撥款建成了宋文治藝術館,宋文治藝術館是中國書畫名家藝術館之一,除了收藏有宋文治先生生前捐贈的其代表作品和明清書畫珍品及出土文物外,同時還收藏有眾多當代書畫名家的佳作。歷史沿革:2011年被列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現存情況:宋文治舊居現作為宋文治藝術…[詳細]
陳調元小樓
  陳調元小樓位于連云港市連云區墟溝街道北固山上。陳調元(1886-1943)字雪軒,民國時期曾任軍長及安徽、山東兩省主席,國民政府軍事參議院中將院長。該樓系-于1926年出資興建,后贈予陳調元,故名。又因于此可憑窗觀海,又名“望海樓”。德籍工程師設計,為中歐式古典別墅建筑。占地面積約363平方米(含地下室),全石結構,前有停車場,行車石路及石門等附屬建筑。至今保存完好。現為駐軍部隊招待所使用。此對研究民國人物和近現代建筑藝術有一定參考價值。2001年被公布為連云港市第三批文物保護單位。2011年被公布為江蘇省第七批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東至門前廣場,西至二層坡頂樓房,南至道路圍墻邊,北至5米壩…[詳細]
果城里建筑群
  果城里建筑群位于連云港市連云區連云街道辦事處勝利社區果城里巷1-23號。二十世紀30年代初由上海中興公司興建,為中西合璧建筑,頗具上海石庫門建筑風格,共由4座院落組成,每個院落外側又各附建一狹長的小院落,石木結構,占地面積1300平方米。4座院落分為兩排,中間有一南北向3米寬石板路,路兩側各分布兩座對稱的院落,南北院落間距1.2米。每座院落面闊17.2米,進深21.8米。建筑平面由三合式連體兩坡屋面平房和面向石板路的圍墻組成,圍墻上置鑲有雕琢精致的石門框,院內房屋廊檐有木質檐柱支撐,山墻上置磚砌圓形百頁氣窗。果城里建筑群原為二十世紀30年代初連云港建港初期的政府要員及高級職員寓所,現為港務局員…[詳細]
連云港火車站舊址
  連云港火車站舊址位于連云港市連云區連云街道中山北路下側。始建于1933年,建成于1935年。西洋式平頂建筑,鐘樓設于東端,遠視如船形。辦公樓四層,鐘樓十層(含地下室),鋼架混凝土結構。建筑占地1170平方米,實用面積3000多平方米。該樓原為連云港港口和車站的共用辦公樓,由原國民政府隴海鐵路管理局承包給南京復興公司下設的方紀公司負責施工建造。1937年9月20日該樓遭受侵華日軍炮擊,中彈兩處,1970年和1983年兩次裝修。該樓一直是連云港標志性建筑,為連云港建港初期建筑之一,對研究連云港港史、連云港市經濟開發史和中國海港史有參考價值。2001年被公布為連云港市第三批文物保護單位。2011年被…[詳細]
雙金閘
  雙金閘,是“中國運河之都”江蘇省淮安市的歷史文化遺跡之一,位于淮安市淮陰區凌橋鄉雙閘村。2011年成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系京杭大運河申請世界文化遺產的遺產點之一。最早的雙金閘,建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因黃流倒灌清口,靳輔“奏請于清河縣治西建雙金門大閘一座,閘下挑引河萬丈,分減黃流歸海,有裨運道。”雙金閘,是雙金門大閘簡稱,每孔寬為一丈八尺,雙門總寬三丈六尺。開始雙金閘的作用,是用來分泄黃水,可使清口黃河水位下降一、二尺,便于漕船渡黃。康熙二十六年(1687)開中河,在仲家莊建閘控制,運道從仲莊閘進入中河,避黃河百八十里之險。又“自清河縣西北起開河,經安東城,……迄于平旺河,由安東南潮河…[詳細]
三河閘
  三河閘水利風景區,位于洪澤湖東岸,主要包括三河閘、鶴鷺自然保護區、月亮湖、洪澤湖水利碑廊、洪澤湖鎮水鐵牛等五處自然、人文景觀。三河閘為淮河流域第一大閘,鎮水鐵牛為省重點保護文物。黨和國家領導人曾先后前來視察,對此處水利旅游事業的發展給予了充分的肯定。三河閘位于三河閘水利風景區的中部,全長697.75米,共63個孔,每孔凈寬10米,于1952年10月動工興建,1953年7月建成。三河閘建成后,經過三次加固,泄洪能力已達到12000每秒立方,迄今已安全行洪10050億立方。有著“天湖鎖鑰”之稱的三河閘發揮了防洪保安、蓄水灌溉、便利航運、水力發電等綜合效益,平時蓄水“固得于池掛碧空”、“煙波浩淼有無…[詳細]
二河閘
  二河閘位于洪澤區高良澗鎮東北7公里處,蘇北灌溉總渠以北的洪澤湖大堤上,是入海水道、分淮入沂總口門,發揮著泄洪、灌溉、引沂濟淮等綜合效益。該閘由江蘇省水利廳勘測設計院設計,省水利廳第二工程隊負責施工,1957年11月11日開工,1958年8月建成。全閘共設35孔,每孔凈寬10米,總寬402米,閘底高程8米,頂高程19.5米,閘孔凈高8米,采用弧形鋼閘門擋水,用2×250KC卷揚式啟閉機控制。閘上公路橋凈寬7米,工作橋面高程28米,公路橋按汽-13級設計,拖-60校核。二河閘是淮河下游洪水分泄入新沂河及渠北臨時分洪的控制工程,設計流量為3000立方米/秒,4000立方米/秒校核。當遇萬年一遇洪水時…[詳細]
郝氏宗祠及住宅
  郝氏宗祠及住宅位于葛武郝榮村,屬于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郝氏宗祠始建于明代,民國重修。郝氏故居始建于1919年4月,穿堂三進,東南圍墻建有廂房和走廊,占地面積307.45平方米,建筑面積165平方米,整個建筑布局合理,錯落有致,小磚青瓦、雕梁畫棟、木椽望磚,為典型的里下河地區晚清時期家族民居建筑風格,內部陳列了郝柏村先生生平圖片、手稿等珍貴資料。郝氏宗祠有正堂和南屋兩幢主體建筑,南北長23.40米,東西長23.42米,呈正方形,圍墻和庭院具有蘇南園林風格。正門上方為鹽都籍臺灣知名人士郝柏村之父郝緒齡手書的“龍鳳靈奇”匾,整個建筑朱漆廊柱、雕梁畫棟,體現了獨特的家族建筑文化。2011年12…[詳細]
盧秉樞烈士故居
  盧秉樞烈士故居,在東臺市梁垛鎮公館巷內。現存正屋三間,東廂三間、西廂三間和套房,保存較好,為東臺市文物保護單位。盧秉樞,字玉衡,1902年出生。其父盧少薌,晚清秀才,主編過《東臺縣志》。盧秉樞自幼聰明好學,努力上進,畢業于張謇創辦的南通中醫專科學校,在上海遠東醫院當過醫生。他與戈公振交往甚密,在戈的《時報》館做過特約記者,并主辦過《老百姓》、《漫畫》等進步刊物。1934年秋任中國駐菲律賓馬尼拉總領事館主事。他熱愛華僑,樂于為僑胞辦事,深受僑胞愛戴。地址:東臺市梁垛鎮公館巷內類型:名人故居游玩時間:建議1小時…[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在线人成网站免费 |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综合一区 | 在线不卡日本v一区二区 | 日韩动漫一区二区 | 在线精品精品第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激情网五月婷婷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