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第七批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旅游

第七批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

  2011年12月19日,江蘇省政府同意省文物局提出的第七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名單,現予公布。
日本神社舊址
  日本神社舊址,位于中國南京市鼓樓區五臺山1號,五臺山體育中心東側,原為侵華日軍仿照日本東京--而建的南京神社,設計者為高見一郎,為同類建筑中規模最大的一處。1942年(民國三十一年)春興工建筑,1944年(民國三十三年)年竣工。神社坐北面南,為磚木結構建筑,柱跗式臺基、方形外廊柱、寬而矮的歇山頂、黑色瓦、杏黃色的墻壁、褐色的窗戶,屬于典型的日式和風風格建筑。正門及側門兩側均有兩只石獅子,保留完好。抗戰勝利后,神社改為中國抗戰陣亡將士紀念堂;解放后歸江蘇省體育局(原江蘇省體委)使用;神社附屬建筑也逐漸被拆除,只剩下正殿和側殿,現以列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分別被冠以“五臺山一號建筑-1”和“五臺山…[詳細]
橫山縣抗日民主政府舊址
  橫山縣抗日民主政府舊址位于南京市江寧區橫溪街道呈村社區,原為大地主于少璋的住宅,建于1913年,號稱九十九間半。1938年新四軍第二支隊進橫山,粟裕司令員及鐘期光主任曾在此住過。1940年8月“橫山事變”后,江(寧)、當(涂)、句(容)、溧(水)中心縣委派員重返橫山。1941年8月恢復橫山縣委,并成立橫山縣抗日政府,經常移動。1943年橫山抗日民主政府指揮機關設在呈村,領導抗日。解放后作為革命紀念地加以保護,1982年8月13日被列為南京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11年12月19日,江蘇省人民政府將其公布為第七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加拿大駐中華民國大使館舊址
  加拿大大使館舊址位于江蘇省南京市鼓樓區天竺路3號。該建筑建于1937年前,西方現代建筑風格,有樓房1幢3層15間,新式平房3進7間,簡易房3進3間,車房3間,墻體青色,屋頂青色。原有防空洞2座,魚池1座。原建筑系梁穎文以其妻趙懋華(中國紡織公司處長)之名登記產權。解放前加拿大大使館曾租用。解放后代管,加拿大大使館繼租,市委會、市政府交際處使用,F為鼓樓區房產經營公司所屬。建筑用途為住宅。2011年12月19日,江蘇省人民政府將其公布為第七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傅抱石紀念館(漢口西路傅抱石舊居)
  傅抱石紀念館傅抱石先生早年因國畫大師徐悲鴻的引薦,留學日本,進人東京帝國美術學校學習,1937年歸國后在南京中央大學藝術系任教。他一生孜孜不倦探索中國傳統繪畫理論,俯瞰六朝,學習石濤、米芾、揚州八怪等名師畫技,創造出獨樹一幟的“抱石皴”山水技法,寥寥數筆,即可取得群巒競秀、氣象森蔚之效果,尤其是畫瀑布、雨景,更是技高一籌,有“傅氏風雨下鐘山”之美稱。傅抱石故居主樓為依山而建的兩層西式別墅,聳立于青松翠竹之間,環境幽雅,庭院中有傅抱石先生漢白玉半身雕像,主樓內已辟為陳列室,主要陳列傅先生各個時期的照片、理論著作、畫集、印譜、部分畫稿。同時陳列傅先生生前畫室(復原),室內的畫案、青銅筆架、博古架等…[詳細]
蔡鴻生舊宅
  蔡鴻生洋房位于蕩口人民路,約建于1931年至1935年間,名“蔡鴻德堂”,兩棟三層,坐東朝西。門樓五間兩層,樓下中間一間為大門通道。緊靠門樓南側建有水塔,高四層。主樓平面呈“L”形,三間三層朝南,五間兩層朝西(解放初期由上海工匠加為三層),門口均有混凝土臺階三級。副樓與樓梯設在建筑東北角,四間三層,與主樓相通。最東側二樓另有通道連接朝西主樓與副樓。建筑南部原有圍墻和水池。墻上用混凝土塑劉海灑金錢浮雕。整棟建筑全部為混凝土結構,彩色馬賽克貼面鋪地,結構精巧,裝飾考究,是民國時期洋房建筑中的精品。洋房內自來水、電燈、制鐵落水管等等一應俱全。抗日戰爭時期,該樓曾駐扎日軍一小隊,解放后先后作為鄉政府和…[詳細]
私立尚仁初級商科職業學校舊址
  私立尚仁初級商科職業學校舊址為由六幢平房及二層樓房組成的一個建筑群體,基本分東西兩塊,散布在校園里。東邊三幢校舍,最南邊為一幢10開間二層樓房,坐北朝南,磚木結構,南設外走廊,歇山頂,前有空地為小花園,可能為教職員工辦公用房;向北約50米為一幢6間平房,座北朝南,歇山頂,設外走廊,為教室,與第一幢樓房之間形成了一個較大空間的場地;坐東朝西另有平房一排10余間。而西邊三幢皆為歇山頂平房,最北一幢坐北朝南,面闊9間,其南二幢性質相同,皆為6開間,分別為坐東朝西和坐西朝東,相對矗立,此三幢平房呈品字形分布,自成一個院落。私立尚仁初級商科職業學校舊址既是較為傳統的中式磚木建筑,又吸收了西式建筑的優點,…[詳細]
周培源故居
  周培源故居位于宜興市芳橋鎮后村,周培源故居坐北朝南,建于清末至民國初年,現有建筑三進,占地750多平方米。1987年周培源將故居捐獻給宜興市政府。1996年11月宜興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故居第一進面闊四間14米,進深六架8米,前后有卷棚。第二進四間二層樓,面闊14.3米,進深七架7.5米,南側有走廊一架。其樓下原為故居的廳堂,樓上為周培源和家人的臥室。二、三進之間有天井,天井內有水井一口,東西兩側為二層廂房,西側廂為樓梯間,可通達二、三進的二樓。第三進為轉樓,正面四間二層,進深六架6.4米,東西側各為三間二層樓,與主樓連成凹字形院落布局,院頂原用玻璃筒瓦覆蓋,冬天非常溫暖。后散失…[詳細]
顧毓琇故居
  顧毓琇紀念館位于無錫市學前街3號。顧毓琇紀念館是在顧毓琇故居(原顧家“寶善堂”)的原址上設立起來的。顧毓琇故居的建筑是根據江南民居特色修復保護的。修復后的故居總占地面積968平方米,建筑面積848平方米,共五開間四進。第一進為序廳和顧毓琇先生的生平簡介;第二進為顧毓琇先生的學術成就陳列;第三進為顧毓琇先生成才之路、愛國情深介紹;第四進為紀念館的資料研究室。顧毓琇故居為顧毓琇祖上顧鴻逵于清朝嘉慶年間(1808)建造,是典型的江南民居。在這座故居中,誕生了顧毓琦(德國漢堡大學博士)、顧毓琇(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博士)、顧毓瑔(美國康乃爾大學博士)、顧毓珍(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博士)、顧毓瑞(臺灣文化大學博…[詳細]
繆公館
  繆公館位于無錫市崇安區新生路7號,建于1932年?姳螅1895-1946),無錫人。北伐時任東路軍政治部主任,1929年起任中國國民黨中央候補執行委員、江蘇省民政廳廳長。1941年2月任汪偽政府--院長。此宅呈“中西合璧”之風格,為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園林式式住宅建筑,-有清水磚高圍墻。建筑呈工字形,中間三開間,兩翼各一開間,花園一區。日偽時期,此處曾作過汪偽特工站,關押抗日志士和無辜百姓,是日寇侵華時留下的罪證之一。1992年1月,由無錫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12年公布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寶界橋
  寶界老橋是1934年,無錫著名民族工商業家榮德生60壽辰,以壽資辦慈善事業,造寶界橋。橋長375米,60孔,從此一橋臥波,架通南北,給蠡湖增添無限風情,因為它是無錫當時最長的橋,俗稱“長橋”。在橋成時,德老欣然命筆“寶界橋”,錦于橋梁東西兩側,百姓焚香燃燭進行慶賀。1993年榮德生之孫榮智健又捐資建新的寶界橋。新橋21跨,長390.7米,寬18.5米,新老兩橋稱“寶界雙虹”,北堍樹碑建亭,由書法家啟動書畫碑文,記述兩橋歷史倉桑。2011年12月19日,江蘇省人民政府將其公布為第七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日本精品网站在线观看 | 曰本AV在线电影精品 | 中文字幕乱码亚洲无线码按摩 | 青青久在线视频视频在线 | 亚洲日韩日本大陆一区 | 日韩国产精品免费人成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