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第六批浙江省文物保護單位旅游

第六批浙江省文物保護單位

  2011年1月7日,經省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管理委員會審核并經省政府研究確定,現將第六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373處、與現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合并項目14處和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更名項目2處,予以公布。
趙抃墓、祠
  趙抃,浙江衢州人,字閱道,號知非子,謚號清獻公。生于公元1008年,卒于1084年,享年76周歲。二十七歲中進士,經歷了北宋中期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先后出任河南彰德,福建崇安,安徽泗縣,四川成都、益州、茂州,江西贛州,浙江杭州、紹興、淳安等處的地方官員,后累官至殿中御史、參知政事(副宰相)、太子少保。趙公出生于衢州城東二公里路的孝悌里(即現在的沙灣村)。逝世后葬于離衢州府城二十公里的蓮花鎮東山邊村,陵園墓道有站立的文武石人雕像,對稱的石馬、石虎、石羊和蘇東坡親書碑文的趙清獻公神道碑。后人為紀念清獻公的高風亮節,南宋時在他故居孝悌里建了清獻公祠,立了清獻公象,又在現在的書院中學校址辦了清獻書院…[詳細]
盧金峰墓(含盧氏宗祠)
  盧金峰墓建于明嘉靖間(1522-1566),有墓和享堂組成,占地面積近1000平方米,是瑞安現存的最大古墓。墳墓上下分五壇,下三壇是拜臺,逐壇依著山坡坡度建造,均用刨面白石鋪設,并向上逐壇遞減寬度。每壇兩側均置踏跺三級,最后一壇有踏跺五級。各壇兩側都建青石屏風墻,墻壁上有浮雕、上面設置屋頂,蓋著青石雕成的瓦。第二壇前有青石欄桿,配以精美的青石雕荷葉荷花狀作為支柱,踏跺三級。第四壇正中立墓碑一方,上陰刻“金峰盧公墓”五字,上置荷葉狀碑蓋,碑前地坦成龜背狀隆起封堆。第五壇后面是神龕牌樓,五間,通高2.40米。明間檐柱方形,高1.37米,上置坐斗,下有石礎,臺基高0.70米。明間檐柱上架額枋,前浮雕…[詳細]
大溪邊余公墓
  大溪邊余公墓座落在大溪邊陽光村后的小山坡上,座北朝南,偏北15度東。墓室前筑四柱三間三樓石牌樓一座,分為二層,前一層為貢香石桌,后層為墓室,上用石條做成,門樓式建筑,內有石碑記,上有年代明“隆慶三年”。面闊約7.7米,進深15.7米,面積121平方米,碑上刻字因日曬雨打已風化,模糊不清。該墓布局完整,歷史悠久,保存情況較好,為研究開化明代墓葬及余氏一族在開化的遷徙及居住情況提供了重要實物依據,具有一定的文物保護價值。碑文如下:竊見往往作文者,張榮諱辱,隱惡揚善,過近于諛。吾故自敘生平履歷,直示于后。曰:先世自蘿蔓塘遷青嶂,轉徙芳山,宋節度千十五公卜居六都。歷九世,至予先考諱寬者,為生,剛介不屈…[詳細]
雅陽林一牧墓
  雅陽林一牧墓位于泰順縣雅陽鎮,年代為清。林一牧墓位于雅陽鎮百福巖村大墳崗,建于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為清奉訓大夫林夢羆與妻董氏、莊氏合葬墓。距墓200米墳山東麓下,立有墓道碑。墓為扶椅式,整體均為三合土夯造,從上至下分為六級拜壇。墓室前方設仿木構神位牌樓,墓室外設兩道墓圈,最-設護欄。2011年1月7日,被公布為第六批浙江省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卜家岙李氏家族墓
  卜家岙李氏家族墓位于仙居縣南峰街道,年代為明。2011年1月7日,被公布為第六批浙江省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白沙溪三十六堰
  白沙堰是指位于金華市白沙溪上的白沙溪三十六堰,三十六堰古水利工程自東漢建武年(公元27年)開建,覆蓋了白沙溪的全部流域,受益農田27.8萬畝,至今仍有19座堰在發揮作用。白沙溪三十六堰是浙江現存最古老的堰壩引水灌溉工程。東漢時期首筑白沙堰,百余年間陸續建成橫跨45公里、水位落差168米的三十六座堰。目前,仍有21座古堰繼續發揮著引水灌溉作用,灌溉農田27.8萬畝。東漢初輔國大將軍盧文臺,棄官掛職,隱退到金華婺南輔蒼(今婺城區沙畈鄉亭久村)。面對白沙溪水勢湍急,晴則旱,雨則澇,連年災荒,百姓深受其害的慘狀,繼夏禹治水精神,效秦蜀郡守李冰父子興建都江堰之舉,率部將與當地百姓,利用河流水勢落差,先后…[詳細]
西興碼頭與過塘行建筑群
  濱江區西興老街官河沿岸,能見到很多保留下來的“過塘行”,一兩層的房屋,門面不大,看起來像是客棧、門店。早在西晉,就開鑿了西興運河,這一帶的碼頭號稱浙東第一,并出現了特殊行業——“過塘行”。“過塘行”主要起票據交換,貨物中轉的作用。現在,過塘行建筑在西興老街還有不少,大多都是清末民初的建筑,如沈渭全過塘行、官河路102、103、104號等,直接見證了運河的發展興盛。…[詳細]
雙河堰
  雙河堰,又名雙河塘,俗稱漾塘,原為慈溪余姚兩縣分界線,今為慈溪東河區與中河區的水位節制堰壩。堰壩呈南北走向,寬3.3至5.8米,全長960米,南與東橫河東端相接,北至鎮龍閘,東西為煙墩漾塘。東河上連杜湖、白洋湖,下通鳴鶴、觀城以東內河;西河西接東橫河,下經洋浦入海。兩河西高東低,水位落差約0.5米。歷史上,慈溪和余姚兩縣共用一河,因游源諸地隸屬余姚,地勢高于慈溪,如遇連續暴雨,余姚上林之水泛溢,直淹慈溪鳴鶴等地,數萬畝農田則一片汪洋,鄉村農舍如同澤國,百姓屢遭水患侵擾。慈余兩縣為使百姓免受水災之苦,共同創建了抗御性水利工程——漾塘,把一條大河自南向北分隔成東西兩半。唐景隆元年(707年)邑人又…[詳細]
浙東運河纖道
  浙東運河纖道(蕭山段、紹興漁后橋段、紹興皋埠段、上虞段)以浙東運河纖道蕭山段為例,不經意看,它只是運河邊一條細細長長的石板小道,其實,它的來頭挺大——這條小道,是曾在交通運輸中起過重大作用的唐朝古纖道,蕭山段的范圍從城區北干街道,經過城廂、新塘街道,終點為衙前鎮。…[詳細]
石門橋
  石門橋,又名青陽橋,位于浙江省云和縣城新華街人民醫院門前,跨黃溪。是縣城唯一保存完好的石梁石板拱橋,長10.8米,寬3.9米,高2.2米。單孔,凈跨徑10米,無欄桿,兩端各建石階8級。昔時,橋面建有木質橋屋,現已拆。民國元年,洪水肆虐,淹沒縣城,唯此橋尚存,為居民留下唯一的逃命通道,時被譽為“救命橋”。石橋見證了云和千年的人居歷史。文物考察中發現,該橋有“梅九三”題字。浮云梅氏于唐朝初年由會稽郡遷徙麗水之云陽鄉黃溪村(即現云和老城中山街),“梅九三”約生活在“五代十國”至“北宋”年間。另據中國古代以數字為人名的習慣年代表,推測“梅九三”誕生于后晉年間(936-944)。…[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曰本高清色影视频日本高 | 日本高清一区免费中文视频 | 日韩精品免费观看视频 | 亚洲日韩乱码中文字幕综合 | 亚洲一区二区在线AⅤ | 玩两个丰满老熟女久久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