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旅游

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貝大日如來佛石窟寺和勒巴溝摩崖
  貝大日如來佛石窟寺,俗稱文成公主廟,位于玉樹藏族自治州玉樹縣巴塘鄉貝達社境內,距州府結古鎮20千米處。貝大日如來佛石窟寺是由文成公主選址,在大譯師伊西央的支持下,唐蕃工匠于唐貞觀十六年(公元642年)左右開鑿,永徽4年(公元653年)竣工。唐景云元年(公元710年),金城公主與吐蕃贊普赤代祖丹聯姻,在勒巴溝巖石上鑿刻主要以佛教內容為主的摩崖,貝大日如來佛石窟摩崖由大日如來佛及八大菩薩立像(浮雕),佛殿左右藏、漢刻文,章岡及卓拉摩崖組成,面積約350平方米。內容有大日如來佛八大菩薩浮雕、古藏文刻文“所、依能依頌”、“祝辭”、“具摩崖簡志”、漢文《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以及章岡的十方佛和古藏文《普賢菩…[詳細]
吐峪溝石窟
  吐峪溝石窟位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吐魯番地區鄯善縣吐峪溝鄉,是吐魯番地區目前已知開鑿年代最早的石窟,是高昌時代最早、規模最大的一座石窟。石窟始建于4世紀。5~6世紀,北涼至麹氏高昌時期建寺鑿窟達到熱潮,并成為皇家寺院所在。7~12世紀,回鶻高昌時期也有開鑿或改鑿洞窟。13世紀,隨著伊斯蘭教的傳播逐漸廢棄。20世紀初,外國探險隊至此盜割盜掘,大量珍貴文物流失海外。洞窟沿吐峪溝兩側南北長約500米的范圍內分布。分東西二區,現存洞窟總計為94個,編號洞窟46個,其中僅有9個窟留有壁畫。其窟形可分為方型窟、中心柱窟和縱券頂窟。方形窟以其窟頂形式,又可分為平頂式、覆斗式、穹廬式。石窟類型有支提窟、毗訶羅窟和…[詳細]
京師大學堂分科學院舊址
  京師大學堂分科學院舊址位于東城區安德里北街21號,為北京市第五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898年清“維新”時期改革教育,成立京師大學堂,即是中央最高學府,也是主管全國高等學府的行政機關。分科大學民國后改為兵營。現存五棟二層樓房,其中主樓兩棟為仿歐洲古典式,磚木結構,清水磚墻,外拱廊,墻面磚雕作券草和壁柱,作工細,比例及裝飾手法成熟,設計者是日本建筑師真水英夫,現建筑保存完好。這組建筑對中國近代教育發展史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詳細]
清陸軍部和海軍部舊址
  清陸軍部和海軍部舊址是北京市東城區一處清末民初仿歐洲古典風格的磚木結構建筑群,屬于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位于中國北京市東城區平安大街北側張自忠路3號院(原鐵獅子胡同1號)(北緯39°55′58.29、東經116°24′31.68),該建筑皆建于公元1906年(清光緒三十二年),其前身為清康熙帝九子允禟的府第。該建筑群由英國留學的中國建筑師沈琪主持設計,由中國營造廠施工建造,于1907-1909(宣統元年)年建成。共有主樓和三組風格各異的建筑群,反映了二十世紀初中國建筑設計和營造施工的高超水平。該建筑群是晚清最高的軍事指揮系統單位,并在中華民國時期作為袁世凱和段祺瑞執政府所在地,并于192…[詳細]
亞斯立堂
  亞斯立堂位于后溝胡同丁2號,為北京市第四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基督教美國衛理公會教堂建筑群。清光緒廿六年(1900)毀于火災,廿九年(1903)重建,是北京地區現存最大的基督教會建筑。現存大門、禮拜堂、牧師樓及其它附屬建筑均為磚木結構,灰磚清水墻面,屬美國近代折衷主義風格。…[詳細]
清農事試驗場舊址
  清農事試驗場舊址位于西城區西直門外大街137號(現為北京動物園使用)。舊址原為清康親王賜園,乾隆時收為御園,后為樂善園(三貝子花園)。2006年6月1日被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西什庫教堂
  西什庫教堂舊址在中南海湖畔蠶池口(今舊北京圖書館斜對面),1703年開堂;曾經長期作為天主教北京教區的主教座堂,是目前北京最大和最古老的教堂之一。1984年西什庫教堂被列為北京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6月被列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西什庫教堂,也稱北堂,位于西什庫大街33號,建于清初,時稱“救世主堂”。在中南海湖畔蠶池口(今舊北京圖書館斜對面),1703年開堂。1887年因中南海擴建,將其拆除,后來清政府撥銀四十五萬兩,于西安門內西什庫易地而建;1900年整修時加高西什庫教堂。西什庫教堂一層,成為今日所見之莊嚴秀麗的北堂。北堂是典型的哥特式建筑。最初由法國耶穌傳教士于清康熙三十二年…[詳細]
國立蒙藏學校舊址
  國立蒙藏學校舊址位于西城區小石虎胡同33號,為北京市第六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雍正二年(1724年)清政府分設左右兩翼宗學,培養宗室弟子,右翼宗學即設于此。1913年蒙藏院在此開辦蒙藏專門學校。1923年秋,李大釗、鄧中夏等來校開展革命工作,1924年--、奎壁、吉雅泰等一批青年學生成為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第一批蒙古族黨員,并在此組建了蒙古族的第一個黨支部。…[詳細]
北京國會舊址
  北京國會舊址是中華民國成立后的第一屆國會的舊址,位于北京市西城區佟麟閣路62號新華通訊社院內。現用做新華社的禮堂。1912年4月,中華民國北京臨時政府開始籌建國會,并選定原財政學堂為眾議院建筑基址。眾議院由東、西兩部分組成,東部為財政學堂原有建筑如工字樓、仁義樓、禮智樓、信字齋等與連廊合圍而成的院落;西部為新建的眾議院議場,通稱“國會議場”。1913年4月8日,中華民國第一屆國會開幕典禮就在此舉行。“國會議場”為方形建筑,坐北朝南,高三層,建筑外表樸素,灰磚砌成,至今保存完好。主大廳為方形,北面中央設有主席臺,會場座位按扇形布置,樓上有東、西、南三面旁聽座席。…[詳細]
京師女子師范學堂舊址
  京師女子師范學堂舊址是北京市西城區一處清末民國初的仿西方風格學校,屬于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北京市西城區新文化街45號,現為北京市魯迅中學。公元1908年(清光緒三十四年)御史黃瑞麟奏請設立京師女子師范學堂,清學部決定在石駙馬大街(今新文化街)斗公府舊址建筑校舍。直到公元1909年(清宣統元年)建成。其中教學樓面積4300平方米,禮堂建筑面積220平方米。是一組由四座樓組成的校舍。民國成立后,京師女子師范學堂改建北京女子師范學校,并積極籌建女高師,1924年改為北京女子師范大學。魯迅曾于1923-1926年在此執教。1984年定為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5月被國務院定為第六批全國重…[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日韩AV激情在线观看 | 亚洲欧美俄罗斯在线观看 | 色窝窝AV一区二区三区 | 中文字幕免费无遮挡无删减 | 亚洲Av每日更新在线观看 | 日韩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免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