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旅游

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開善寺正殿
  開善寺正殿位于四川省滎經縣城;開善寺現僅存的正殿建于明成化十七年(1481年);正殿平面呈正方形,面闊、進深各三間,均約14.5米,是典型的明代大木結構建筑。單檐歇山頂抬梁式木結構,八架椽屋用四柱,前后檐和山墻面均施斗拱,式樣復雜,做工精細,前檐闌額上精雕刻有雙鳳朝陽、二龍戲珠等圖案,莊重,氣派,保留了早期古建風格。開善寺正殿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明代寺殿古建筑。正殿位于四川省滎經縣城。開善寺現僅存的正殿建于明成化十七年(1481年)。正殿平面呈正方形,面闊、進深各三間,均約14.5米,是典型的明代大木結構建筑。單檐歇山頂抬梁式木結構,八架椽屋用四柱,前后檐和山墻面均施斗拱,式樣復雜,做工精細,…[詳細]
蓬溪寶梵寺
  由達成鐵路蓬溪站乘汽車向北轉西行8公里,便可到達蜀中名剎寶梵寺了。寶梵寺坐落于四川蓬溪縣西15公里的寶梵鎮寶梵村獅子山中麓。肇建于北宋初年,稱羅漢院。治平元年(1064),宋英宗趙曙敕改為寶梵寺,義為“佛中之圣,梵宗之寶”,直解為:“三寶”、“梵剎”的聯義。后罹戰亂災禍破壞。遞傳至明代正統二年(1437),僧人海舟到此開山駐扎,于景泰元年(1450)重建大雄殿、觀音閣,增塑佛像。爾后,明清兩代,相繼培建天王殿、毗廬殿、山門及兩側配殿,遂成今日之規模,呈三進復四合院布局,建筑面積達2600多平方米。大雄殿,氣宇軒昂,造型美觀,為木構單檐歇山頂,三間四架椽抬梁式結構,殿呈正方形,長闊均為15.3…[詳細]
犍為文廟
  建于北宋真宗祥符年間(公元1008至1016年)的犍為文廟,原址位于清溪鎮沉犀村,至今已近900年歷史。其間經歷了南宋遷址城南、元末毀于戰亂、明初重建、明萬歷39年遷址羅盤壩、萬歷46年遷還舊址、明末焚毀、清代康熙年間重建等“三遷三建”,中間12次大型維修,直到清咸豐年間最后一次維修,才形成今日之文廟。犍為文廟在建筑結構和藝術風格上,有很大特色:大成門屋面“天七文運”下泊飛角三重檐在國內獨一無二,曾為意大利古建筑師卡卡拉拍手叫絕;大成殿全龍木雕撐弓在四川絕無僅有;九臺上160只形態各異的蝙蝠護欄雕飾為石雕一絕;圣域、賢關旁各加一便門與禮門、義路相通,把祭祀大典與平時瞻仰分開,構思巧妙;照壁書“…[詳細]
巴格嘛呢石經墻
  巴格嘛呢石經墻位于石渠縣長沙貢馬鄉,札加龐秀神山腳下,扎曲河與麻木河交匯處,距縣城53公里,2006年5月年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石經墻長1.7公里,平均寬2-3米,高2.5-3.5米,內有石刻佛像3000多尊,藏文“丹珠爾”、“甘珠爾”各兩部,“賢劫經”等數千部,以及數以億計的大小嘛呢石。在石渠也有跟其他藏區不一樣的地方,比如在西藏等地隨處可見的嘛呢堆,在這兒就被壘成了嘛呢墻,而最具代表性最有影響的就是蔚為大歡的巴格嘛呢墻和松格嘛呢石經城。在當地藏民眼里,這兩個地方就像布達拉宮和岡仁波齊一樣,是他們心目中的圣地。巴格嘛呢墻坐落在雅礱江第一灣附近,距縣城大約60公里左右,它仿佛是草…[詳細]
隘口石坊
  隘口石坊位于珙縣玉和苗族鄉,屬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一座節孝坊。建于清道光二十八年,占地八十平方米,高十七米,寬八米。米粉石構造,具有明代訪木建筑風格,四柱三門,層重式,三重檐,殿式頂,十二鱉角翹首凌空,訪上匾額楹聯眾多,字跡遒勁,酣暢淋漓;人物造像形神畢俏,古樸凝重;七絕詩詞流暢瀟灑,飄逸豪放;還有動人的建坊傳說,頻添了神奇的色彩。隘口石坊經歷了150個春秋,仍巍然屹立,其豐富的文化內涵,獨特的風格與結構,精湛的書法與繪畫。隘口石坊素有“川南第一坊”之美稱,造型古樸典雅,氣勢恢宏,集雕刻、書法、建筑、儒家文化于一體,具有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和渾厚的藝術價值,對研究中國古代牌樓建筑和川南民居建…[詳細]
望江樓古建筑群
  成都市望江樓位于成都市望江樓公園內,望江樓公園位于成都市東門外九眼橋錦江南岸一片茂林修竹之中,面積176.5畝,園內岸柳石欄,波光樓影,翠竹夾道,亭閣相映,主要建筑崇麗閣、濯錦樓、浣箋亭、五云仙館、流杯池和泉香榭等,是明清兩代為紀念唐代著名女詩人薛濤而先后在此建起來的。民國時辟為望江樓公園,成為市內著名的風景點。最能引發人們游興的是品種繁多的萬竿幽篁修竹,因此,享有竹的公園、錦城竹園的別稱,F為四川省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05月25日,望江樓作為清代古建筑,被國務院批準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保護范圍:東至錦江,西、北、南以現圍墻為界。建筑控制地帶:東至錦江,西、北各向圍墻外延2…[詳細]
洛帶會館
  洛帶會館位于成都市龍泉驛區洛帶鎮,包括廣東會館、湖廣會館、江西會館、川北會館。洛帶會館建筑群宏偉壯觀,布局考究,既反映移入民原籍的建筑風貌,又結合川派建筑特色,內部構件細膩精巧,各種雕飾圖案栩栩如生,技藝精湛。為研究會館建筑的珍貴資料。2006年,洛帶會館被列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明末清初,四川因戰亂、災荒而人煙稀少。統治者為鼓勵移民入川,形成了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移-動,持續時間達一百多年。四川是中國大陸客家人數最多的省份之一,入川落籍的客家人以會館為中心,是客家同鄉聚會議事和祭祀的重要中心,是移民們的棲息地?图視^大多以中軸線對稱布局,坐北朝南,寓意對故鄉的無限思念之情。入門…[詳細]
春秋祠
  春秋祠位于敘永縣縣城內。始建于清光緒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由山西、陜西鹽商集巨資,拆除原關帝廟重建。主要供奉關羽,因關羽喜讀《春秋左氏傳》,故名春秋祠。春秋祠具有濃烈的晚清宮庭式建筑風格,古樸典雅、結構嚴謹。主要建筑有樂樓、回廊、耳房、饗殿、關羽殿、三官殿、內設臺、曲橋、水池、門廳,占地面積4000平方米。建筑上或雕刻,或彩繪,最典型的有九龍枋、九鳳枋、永寧八景、百鳥梅花窗、百鳳朝陽、百壽圖、漁樵耕讀、仿米南宮繪畫等,精美絕倫,堪稱晚清建筑雕刻藝術的瑰寶。聞名于國內外。春秋祠聯匾,獨具風格,內涵豐富,膾炙人口。1980年春秋祠被命名為省級文物護單位。1998年建為木雕石刻藝術博物館。保護…[詳細]
波日橋
  波日橋堪稱橋梁史上的奇跡,被譽為“康巴第一橋”,位于甘孜藏族自治州新龍縣樂安鄉境內,橫跨雅礱江,氣勢雄偉、壯觀。波日橋始建于清朝,由杰出的藏族建筑大師唐通吉布承擔設計,他指揮工人在峽谷深澗、江水湍急的雅礱江上風餐露宿幾個月才完成。從側面看,波日橋有著粗獷的圓弧橋墩,整齊美觀的橋臺,木榫完美契合的橋身,這座鬼斧神工、名副其實的“飛橋”,體現了神秘的雪域文化。2006年,波日橋被列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結構波日橋長125米,寬3米,孔徑跨度60米,由橋身、橋墩、橋亭三部分構成。橋墩遠看形如兩個堅固的碉堡,全部用圓杉木、卵石、片石相間疊砌而成。兩個橋墩中部,用4—6根圓木撐成拱形,圓木長…[詳細]
龐統祠墓
  【北關樓入口處】白馬關是有漢以來,劍南五關的最后一關,由西安至成都入四川境后將經過葭萌關、劍門關、涪城關、江油關和白馬關。清朝的羅江才子李調元曾以詩句“江鎖雙龍合,關雄五馬侯。益州如肺腑,此地小咽喉”來形容此關,從詩當中我們也不難想象在古代白馬關對于整個四川在戰略意義上的重要性。歷史上,白馬關曾經三次易名。東漢時,因其地處于古綿竹城的東北面,所以被稱之為綿竹關。唐代則改名為鹿頭關。這是由于我們腳下這片山,名為鹿頭山,而關名也就以山名來定。公元907年,朱全忠于長安篡奪唐朝政權以后,盤據四川的王建,乘機在成都建立了大蜀政權,他移鹿頭關到現在黃許鎮的綿遠河畔,依水建立關隘,隨之借用歷史上漢高帝騎白…[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亚洲49vv在线观看 |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乱卡 | 日本久久精品视频 | 亚洲美女福利视频 | 中文字幕另类图片 | 午夜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