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旅游

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青云譜
  青云譜位于江西省南昌市區的南部,因境內的“青云譜道院”而得名,有“英雄城南大門”之稱。青云譜為八大山人故居。青云譜原是一處歷史悠久的道院。相傳在二千五百多年前,周靈王太子晉(字子喬)到此開基煉丹,創建道場,“煉丹成仙”。西漢時南昌縣尉梅福棄官隱居于此,后建梅仙祠。晉朝許遜治水也在此開辟道場,始創“凈明宗教”,易名為“太極觀”,從此正式形成道統,屬凈明道派。至東晉大興四年(321年),為道士許遜之“凈明真境”,唐貞觀十二年(641年),刺史周遜奏建,名“天寧觀”。大和五年(831年),改稱“大乙觀”,由道教天師萬元振在此修道,至北宋至和二年(1055年),敕建為“天寧觀”。唐太和五年(831年)…[詳細]
卞橋
  出泗水縣城東南24公里處,泉林的西北端,但見一座石拱橋跨泗河之上。整座橋非常雄偉壯麗,遠遠望去,好似橫臥在泗河上的彩虹。在古時此地名為卞國,因而橋也就自然稱為卞橋了。每到中秋之夜,水0現雙月,故名“卞橋雙月”,又叫雙月橋。中秋之夜,月印雙影,景色殊異,舊為“泗水十景”之一。卞橋在時間上比北京盧溝橋還要早,從重修算起,距今也已有800多年的歷史。它與趙州橋、盧溝橋及蘇州寶帶橋,同為我國現存為數不多的最早期石拱橋。●卞橋集數學、力學、美學于一體,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藝術價值和科學價值。在我國古代橋梁建筑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與許多古文化遺存不同的是,卞橋是屬于平頭百姓的,歷千年風霜而未呈頹態。卞橋,…[詳細]
隆興寺鐵塔
  隆興寺鐵塔位于聊城市城區運河西岸、原護國隆興寺內,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塔為生鐵鑄造13層,高約15.8米。由塔身、塔座兩部分組成。塔座為石砌正方形上下疊澀不對稱式須彌座,高2.90米,底邊長3.17米,占地10.50平方米。塔身用生鐵仿木構分層鑄造,逐層迭裝而成。鐵殼中空,厚6-10厘米不等。塔下基座占地16平方米,上有石刻佛教浮雕孔雀、麒麟、龍鳳及樂舞人物等各類圖飾。塔四面有門窗、斗拱、瓦攏、房檐等,只供觀瞻,不能攀登。鐵塔不論在建筑風格,還是在石雕藝術上,都有較高的研究價值。…[詳細]
淄博顏文姜祠(靈泉廟)
  顏文姜祠,又名靈泉廟、順德夫人祠,俗稱大廟,位于博山城郊西南境內鳳凰山南麓。顏文姜祠至今已有一千四百余年的歷史。當地相傳:齊地孝婦顏文姜,孝侍公婆,遠汲山泉,不間寒暑,感動神明,泉出于室內匯流成河。文姜歿,在其地草廟為神,后人于北周時在此建廟,即顏文姜祠。據元代《齊乘》記載:顏文姜祠,后周建(公元557-581年)建,唐朝天寶五年(公元764年)更建。到標榜以孝治天下的宋代,更有人將顏文姜附會為復圣顏回的后代,于是靈跡遠播,香火日盛。熙寧八年宋神宗敕封顏姜“順德夫人”,賜靈泉廟為額,對祠廟進行擴建,以后歷代均有重修,現存建筑為典型明清風格。全祠南北長64米,東西寬61米,建筑面積1324平方米…[詳細]
泰山古建筑群
  泰山古建筑群位于山東省泰安市城區北,與濟南市接界地區。泰山居中國五岳(泰山、崇山、華山、恒山、衡山)之首,號稱東岳。其中,岱廟是歷代帝王泰山封禪大典之地,創建于秦漢,唐宋金元至明清屢有修建,北宋宣和年間(1119-1125年)泰山上下殿、寢、堂、閣、亭、館、樓、觀、廊、廡等有813楹。現有主建筑天貺殿與北京太和殿、曲阜大成殿同稱中國三大古宮殿。山上碧霞祠始建于宋,明清均有增修,成為規模宏大的高山古建筑。山陰靈巖寺在濟南長清區,盛于唐宋,曾有殿閣達40多座、禪房500多間。寺內千佛殿彩塑羅漢有“海內第一名塑”之譽。山上山下文物古跡遍布,有東方文物寶庫之稱。寺廟宮觀古建筑多達30多座。主要有泰安城…[詳細]
曾廟
  曾廟位于山東省嘉祥縣城南23公里南武山南麓的曾子故里。曾廟,又稱曾子廟、宗圣廟,是歷代祭祀孔子著名高足曾參的專廟。曾廟始建于周考王十五年(公元前426年),原名“忠孝祠”。明正統九年(公元1444年)重建后改稱“宗圣廟”,重建后的曾廟當時僅有正殿、寢展、東西廡、戟門各三間。次年,又于廟右創建萊蕪侯祠三間。明-十八年(公元1505年)山東巡按金洪因廟制簡陋,秦請擴修,正德九年(公元1514年)完工。明嘉靖、隆慶年間,曾廟兩次毀于戰火。明萬歷七年(公元1579年)曾子六十二代孫五經博士曾承業秦請重修,當年九月動工,年底竣工。這次重修,奠定了現在的布局和規模。清順治、康熙、乾隆、光緒等年間多次進行修…[詳細]
尼山孔廟和書院
  尼山孔廟和書院位于山東省曲阜市東南約28公里處的尼山東麓。尼山原名尼丘山,因孔子名丘,為避圣諱,故名尼山。其山并不高大,海拔約340米,風景秀麗。“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因中國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出生于此,所以尼山名揚海內外。相傳孔子的父親叔梁紇和母親顏征在登尼山祈禱而生孔子,后世以建廟奉祀。此廟初名為叔梁紇廟。唐《括地志》載:“叔梁紇廟亦名尼丘山祠,在兗州泗水縣五十里尼丘山東址”。五代后周顯德(公元954—960年)間,兗州太守趙侯于尼山再建廟奉祀,宋仁宗慶歷三年(公元1043年),孔子四十六代孫、襲封文宣公孔宗愿“作新宮廟、有殿、有寢、有講堂、有學舍(原在廟…[詳細]
濟寧東大寺
  濟寧東大寺位于越河街道小閘口上河西街4號,坐落在京杭大運河之畔,依河而建,故俗稱“順河清真東大寺”。全寺占地面積7200平方米,建筑面積4000平方米。始建于明洪武年間,迄今有六百多年的歷史。明成化年間初具規模,清朝康熙、乾隆年間大興營造,始具今日之規模。它與濟寧西大寺、南京凈覺寺、西安化覺寺、蘭州橋門街大寺并稱全國五大古建清真寺,而尤其以濟寧東大寺最為壯觀。2006年5月,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東大寺為標準的龍首式建筑群,中軸線上主要建筑有大門、邦克亭、大殿、望月樓等四部分,中軸線兩側是南北講堂、水房,碑廊等。大殿,是寺院的主體建筑,面寬28米,進深40余米,最高點約30米,其建筑面積…[詳細]
蒲松齡故居(紀念館)
  蒲松齡故宅位于山東省淄博市淄川區蒲家莊。蒲松齡(1640--1715),字留仙,又字劍臣,別號柳泉居士。蒲松齡性穎慧,文冠一時,清順治十五年(1658年)應童子試,“以縣、府、道第一補博士第子員”。但自此以后屢試不第,直到71歲的古稀之年,授例成為“歲貢生”。他一生秉性耿直,憤世疾俗,常借狐鬼故事對當時-現象進行諧謔,其文章詭詼塊壘,自成一家。主要著作,除譽滿中外的《聊齋志異》外,還有文集13卷400多篇,詩集8卷900多篇,詞1卷100多闋,以及俚曲14種。戲三部、雜著5種。蒲松齡故宅包括故居舊址、附近住宅、柳泉以及墓園,現辟為蒲松齡紀念館。故居坐北朝南,兩進,西有側院,青磚黑瓦,木欞門窗,…[詳細]
法行寺塔
  法行寺塔位于市區丹陽西路。傳說上古時期,汝州一代有蛟龍作祟,水患難與共嚴重。上天派三皇姑下界捉蛟,把蛟捉住后為使蛟龍不再作祟危害百姓,便挖一口深井,將其囚于其中,井上又建寶塔一座,使其永遠不得出世,法行寺塔即是傳說中的“鎮妖塔”。法行寺最具觀賞價值的是其塔身上下風格迥然之處,該塔塔向下方為四方形,上為八角形,塔高30米,上為九層。有說此塔為南北朝時期梁武帝所建,也有專家認為建于唐代,有宋、金時代修繕的痕跡。法行寺塔為長方形密檐式磚塔,高約30米;外形略呈拋物線形。塔基高0.7米,呈方柱體,上為9層八角形澀檐,每層均有一半拱形小佛龕。頂部于塔剎座上立寶珠形銅座;塔身南壁辟圓券門,門內設方形塔心室…[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日韩精品一级视频 | 日本午夜视频黄 | 一本之道久久免费 | 专干国产老熟女视频中文字幕 | 一本一本久久α久久精品 | 在线播放对白太大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