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旅游

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師儉堂
  師儉堂位于江蘇吳江震澤鎮,為江蘇與浙江的交界處。師儉堂曾為震澤望族徐氏所有。宅院占地二千多畝,坐北朝南,面闊五間,六進高墻深宅,共有大小房屋147間。院內集河埠、行棧、商鋪、街道、廳堂、內宅、花園、下房于一體,街中建宅,宅內含街。建筑布局上三條軸線巧構空間組合,營造出凝重古樸的傳統中式風格,兼具官、儒、商三重使用功能,是一座反映晚清工商紳士坐行經商的時代特點和地方特色的代表建筑,為近代江南民間建筑所罕見。師儉堂布局極為規整嚴謹,前后六進總開間誤差小于5厘米。若每間洞開,可以從河埠一直望到第六進廳堂上的屏門,庭院深深,體現了封建時代的門第造型。師儉堂地勢從第一進到第六進緩緩抬升,前后高差45厘米…[詳細]
蓮花橋和白塔
  蓮花橋和白塔位于江蘇省揚州市。蓮花橋于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兩淮巡鹽御史高恒為迎奉高宗弘歷二次南巡而建。因建于蓮花埂上,故名,又俗稱“五亭橋”。咸豐間橋亭毀于兵火,光緒間重修,1933年邑人募資又重修。1949年后,數度整修。橋南北跨瘦西湖上,上置五亭,用28根大紅圓柱支撐,下列四翼,正側共15個券洞,南北總長5799米,青石砌成。五亭皆綠琉璃瓦頂,亭與亭之間有石梁相連,婉轉若游龍,另龍澤、滋香、浮翠三亭有單孔石橋與石岸相接,珠欄畫棟,照耀漣漪。橋基平蓮花橋,結構獨特,造型優美。橋身為拱卷形,由三種不同的卷洞聯系,橋孔共有十五個,中心橋孔最大,跨度為7.13米,呈大的半圓形,直貫東西,旁邊…[詳細]
吳氏宅第
  吳氏宅第位于在揚州市區泰州路中段。吳氏宅第建于1904年,為吳道臺(光緒已卯年中舉,曾任廣東、甘肅、新疆、浙江布政使、巡撫等職)用40萬兩紋銀,邀其表兄周穎孝督建,從浙江請設計施工人員,仿造寧紹臺道衙署,結合揚州建筑風格,建設而成。吳道臺宅第原占地面積7930㎡,建筑面積5584㎡,現存面積2650㎡,坐北朝南。原有五條軸線,吳道臺宅第除住宅部分外,在原北河下街東面,有一花園,名為“蕪園”;北面有吳氏祠堂。1945年夏天發生火災,燒毀將近3/5的面積。日軍侵占揚州時又強行將花園與祠堂鏟平,作為日軍的練兵場。吳道臺宅第現存建筑有大門廳、測海樓、小洋樓、觀音堂、大仙堂、愛日軒、轎廳、儀門、照壁等組…[詳細]
揚州大明寺
  千年古剎大明寺雄踞在蜀岡中峰之上,依山面水,俯瞰風景秀麗、儀態萬方的瘦西湖和萬花園。大明寺集佛教廟宇、文物古跡和園林風光于一體,歷來享有“淮東第一觀”之盛名。大明寺始建于南朝宋孝武帝大明年間,故稱“大明寺”。到了清代乾隆皇帝南巡,因避諱“大明”,敕名為“法凈寺”。1980年,為迎接日本唐招提寺鑒真坐像回揚“省親”,復名“大明寺”。由蜀岡腳下蜿蜒而上的百級臺階上行,蒼松翠柏掩映,塵俗漸漸遠去。大明寺山門前聳立著一座纂書“棲靈遺址”的木質牌樓。由南向北,牌樓、天王殿、大雄寶殿等主體建筑在一條中軸線上。中軸線以東,布局著藏經樓、鑒真紀念堂、棲靈塔、臥佛殿和戒壇;中軸線以西,布局著平山堂、谷林堂、歐陽…[詳細]
小盤谷
  小盤谷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市區大樹巷58號。原為清光緒兩江、兩廣總督周馥之宅園,占地約5000平方米。園在宅東,由回廊花墻分隔為東西兩部,南有假山一組,北有曲尺花廳三間,三面有廊,廳南院中有湖石山一組,間植林木花卉。廳后為一廣池,有廊道與池西水閣相接;閣三面臨水,與池東湖石盤谷山峰遙遙相對,池東岸山巒起伏,一峰突起,湖石嶙峋,形似群獅,有“九獅圖山”之稱。山下為洞谷,由洞口接石梁可達北岸,又有洞口通池東南游廊。山上有小亭,于此可俯覽東西兩部園景,池西北有南向樓屋三楹。園東部置蝴蝶廳三間,綴以花木山石。整個布局緊湊,小中見大,園西部住宅,東西兩軸,前后各三進,總建筑面積約2000余平方…[詳細]
高郵當鋪
  高郵當鋪位于高郵城北門外人民路西側,開設于清代中期,房屋整體坐北朝南,占地面積3300多平方米,基本上呈五排五進,原有房屋80多間,其中有柜房3間、客房3間、首飾房24間、號房30余間、更房、生活用房20多間;核心精華部分存箱樓(首飾房)保存較好,且四周是高大的風火墻,外看像一座方形城堡,整個樓房給人以森嚴神秘之感。是我國目前發現的保存較好、規模較大的古代典當遺存。高郵當鋪的發現,為研究清代江蘇地區的典當制度及民居建筑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見證,2001年該當鋪被公布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甘熙宅第
  甘熙故居始建于清嘉慶年間,俗稱“九十九間半”,與明孝陵、明城墻并稱為南京市明清三大景觀,具有極高的歷史、科學和旅游價值,是南京現有面積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私人民宅。在南京地區規模較大的多進穿堂式民居,都俗稱為“九十九間半”,究其原因,九是最大的陽數又是吉數,過九到十就到了頭,而到頭就意味著走下坡,所以中國自古就有“九五之尊”的說法。中國最大的宮廷建筑是故宮,號稱“九千九百九十九間半”,最大的官府建筑為孔府,號稱“九百九十九間半”,而民居則最多不過“九十九間半”了,這半間既表示沒達百間的謙虛,又有僅半步就到目標的得意。甘熙故居其實總共有房間三百余間。行政位置:南京市白下區南捕廳15、17、19號和…[詳細]
寧波天寧寺
  天寧寺位于寧波市中山西路。天寧寺始建于唐太中五年(851年),原名國寧寺,宋宗寧二年(1106年)改名為崇寧萬壽寺,改和元年(1111年)更改名為大寧萬壽寺,建炎年間,毀于戰火,不久重建。元至大二年(1309年)為倭寇所毀,后又重建。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改為天寧禪寺。民國初年,改稱“天寧寺”。寺前原建有東西兩塔,東塔已于清光緒年間崩塌。1995年配合中山改造對東塔基進行了考古,發掘出殘塔基。現存者為天寧寺的西塔。原因塔磚上有正書“咸通四年(863年)造此磚紀”之銘文,1995年在西塔組修時,又發現了許多咸通年間的塔磚。故有“成通塔”之稱,由于該塔比較矮小,又形似烏龜,所以俗稱“烏龜塔”。…[詳細]
獨松關和古驛道
  獨松關和古驛道位于蘇浙皖交界的安吉與杭州交接部獨松嶺。獨松關,是南宋都城臨安(今杭州)抵御北方敵兵的重要關隘。同治版《安吉縣志·古跡》載:“獨松關,宋建炎間(1127-1130)兵起,壘石為關,名曰獨松關。”“獨松關,雍正九年(1731)知州申夢璽建訊兵房六間,咸豐九年(1859)奉撫憲重修,十一年(1861)毀。”古驛道,實為臨安(今杭州)至建康(今南京)陸路捷徑之要道。現存安吉縣遞鋪鎮雙溪口關上村至余杭區百丈鎮獨松村段約1200余米。《新唐書·地理志》載:“唐寶歷二年(826)余杭縣令珧筑甬道,通西北大路,高廣徑直百余里,行旅無山水之患。”《元和郡縣圖志》載,杭宣驛道從杭州北至宣州共496…[詳細]
新河閘橋群
  新河閘橋群位于浙江省溫嶺市新河鎮。新河閘橋初建于宋代,后歷代都有修建。新河閘橋群由中閘、糍閘、北閘、下盧閘等四座閘橋組成。其它如中閘、北閘、下盧閘等,均為兩孔閘梁橋,建筑年代略晚,細部做法也較粗放。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麻糍閘位于新河鎮原高橋鄉駐地東約500米的河上,傳為朱文公建。傳說橋石將斷,仙人以麻糍粘之,故名。閘計兩孔,東西走向長11.1米,寬3.7米,兩孔跨度均為4.75米,閘正中開兩閘槽。兩孔梁式閘橋,制度精良,橋墩中間兩側做出兩道豎向閘槽,以安放木閘板;與此對應,橋面中心不施梁板,留出空隙開啟閘門,其做法古拙。橋墩兩端均做出分水尖,其上部做成類似普柏枋的線腳,之上的橋墩部位隱出柱…[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日本公妇被公侵犯中文字幕 | 亚洲乱码中文字幕综合精品视频 | 亚洲欧美天堂综合一区 | 思思热精品在线视频 | 亚洲精品高清国产一线久久 | 中文字幕在线亚洲一区高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