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旅游

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海清寺塔
  海清寺塔位于江蘇省連云港市云臺區花果山街道大村水庫旁。海清寺塔,又稱“大村塔”、“阿育王塔”。該塔建于北宋天圣元年(1023年),八面九級,高40米有余,仿樓閣式磚塔,內有回廊,八角塔心柱直至塔頂。塔身每層四面開門,其余四角隱出直欞假窗,或嵌字碑。塔內設磚階梯,盤旋而上。塔身外輪廓線流暢、和諧,具有北方宋塔特點。原塔剎早毀,1975年維修時補建。據塔的第五層東南面嵌的碑文記載,北宋天圣元年(1023年)起塔至天圣九年鐫名于阿育王塔第五級內安放佛像,天圣九年二月三日完工,距今已近千年的歷史。但從遺址規模踏勘,大體可以恢復其平面布置。塔建于山門前、中軸線上。塔后為前山門3間,額名“海清寺”。正殿3…[詳細]
紫金庵羅漢塑像
  紫金庵羅漢塑像位于江蘇省蘇州市在洞庭東山西卯塢內。始創于唐代,清代重修。主要建筑雖僅為一殿一堂,但它因有南宋民間雕塑名-潮夫婦塑的“精神超忽,呼之欲活”的羅漢像而聲名遠揚。紫金庵大殿正面巍坐在覆蓮座上的是釋迦牟尼佛、藥師佛和阿彌陀佛;迦葉和阿難侍立兩旁;海島觀音壁立“三世佛”后;而各現妙相的十六羅漢分列于大殿兩側的佛龕內。紫金庵羅漢塑像造型十分準確,形體比例適度,姿態生動,容貌各異。有的在凝想,有的在假寐,有的在訕笑,有的在愁思,各種姿態雕塑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長眉”羅漢慈顏善目,滿臉福相;“評酒”羅漢遍嘗杜康,一副醉態;“伏虎”羅漢雖老態龍鐘,然而卻法力無邊,只用手向老虎一招,那斑爛猛虎…[詳細]
蘇州報恩寺塔
  蘇州報恩寺塔重建于南宋紹興年間(1131~1162),八角九層,磚身木檐,是南-江(即今蘇州)城內重要一景,在《平江圖》碑中已經刻出,現稱北寺塔,仍是蘇州城主要大街的重要對景。報恩寺塔內部為雙層套筒,八角塔心內各層都有方形塔心室,木梯設在雙層套筒之間的回廊中;各層有平座欄桿,底層有副階(圍繞塔身的一圈廊道)。這些,都與山西釋迦塔相仿。但副階屋檐與第一層塔身的屋檐是一坡而下,沒有重檐。與釋迦塔不同。磚砌塔身每面分三間,正中一間設門。木結構部分曾經清光緒年間重修,檐角高聳,又在平座上加了許多擎檐柱,已部分改變了原樣。副階柱間連接有墻,平面直徑30米,與釋迦塔相近;塔全高達76米,比釋迦塔高出將近9…[詳細]
太倉石拱橋
  太倉石拱橋位于江蘇省太倉市城區致和塘上。太倉石拱橋共三座石拱橋:周涇橋、州橋、皋橋。周涇橋在東門,元至順元年(1330年)建,三孔,橋面寬近5米,長17米,中孔高近5米,石欄精雕花卉禽獸。皋橋在西門,單孔橋,元代元統二年(1334年)建,橋長15米,寬3米多,有橋耳四個,頂面刻碗花,橋耳下用抹角柱。州橋在府南街南,元天歷二年(1329年)建,原名安福橋,因橋心正對州府門,故更名州橋,長16米,寬3米多,原三孔,現僅存一孔,橋面沿石正側面有乳丁,兩側有圭腳。2006年太倉石拱橋作為元代的古建筑,被國務院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盤門景區
  盤門景區位于古城西南端,北臨吳宮泛太平洋大酒店和新市路,南跨環城河,景區內有著名的盤門三景:水陸城門、瑞光塔和吳門橋。1999年9月23日,新的盤門景區正式對外開放。2001年9月,APEC財長會議在蘇州召開,景區內的四瑞堂被選定為會場所在。盤門是蘇州古城的八門之一,始建于公元前514年,因刻有木作蟠龍置于城門之上,以鎮懾越國,故稱“蟠門”。后因水流縈回交錯,改稱“盤門”。現存城門為元代遺構,城樓為1986年初夏重建。盤門由兩道水關、兩道陸門和甕城、城樓和兩側城垣組合而成,是蘇州古城唯一保存完好的水陸城門,也是全國僅有的一座水陸并存城門,是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陸城門分內外二重,二門之間設有甕城…[詳細]
蘇州獅子林
  蘇州獅子林位于江蘇省蘇州市城區東北角的園林路23號,面積約14畝。獅子林是蘇州古典園林的代表之一,將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擁有國內尚存最大的古代假山群。湖石假山出神入化,被譽為“假山王國”。獅子林始建于元代。公元1341年,高僧天如禪師來到蘇州講經,受到弟子們擁戴。元至正二年(1342),弟子們買地置屋為天如禪師建禪林。天如禪師因師傅中峰和尚得道于浙江西天目山獅子巖,為紀念自已的師傅,取名“師子林”,又因園內多怪石,形如獅子,亦名“獅子林”。天如禪師謝世以后,弟子散去,寺園逐漸荒蕪。明萬歷十七年(1589),明性和尚托缽化緣于長安,重建獅子林圣恩寺、佛殿,再現興旺景象。至康熙年間,寺、園…[詳細]
軒轅宮正殿
  軒轅宮正殿位于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東山鎮楊灣蕢家山麓。軒轅宮始建于唐,原有山門、碧霞元君祠、城隍廟、正殿、火神殿等建筑,現僅存氣勢雄偉的軒轅宮正殿和城隍廟。正殿曾作較大規模修繕,殿中安放花崗石軒轅黃帝像。殿前城隍廟今改為碑刻陳列室,存有明清時代珍貴石刻,陳列室中的陰亭制成于明正德年間,80年代在東山陸巷出土,系一仿木結構石筑,高3.58米,直徑2.5米,六角形。六角形的每一面都有石刻,中間為藏尸骨之所。陰亭第一面刻有“葉時敬妻周氏之墓”,它是明代一種特殊的墓葬形式,彌足珍貴。殿朝向西面太湖,面闊三間,進深九檁,高10多米,單檐歇山頂,翼角翹起,出檐深遠。角柱升起,有側腳,楠木梁柱,形態自然而少斧…[詳細]
寂鑒寺石殿
  寂鑒寺石殿位于蘇州城西12公里處吳縣藏書鎮(善人橋)北天池山。元至正十七年(1357年)建。寺平面呈橢圓形,山門兩側依山鑿筑有仿木構石屋極樂園與兜率宮,分別為重檐歇山頂和單檐歇山頂。寂鑒寺石殿名為西天寺,南向,面闊三間,進深兩間,明間后部突出,故石殿平面呈“凸”字形,宋代稱之為“0屋”。石殿緊挨山崖,仿木構,無斗拱,單檐歇山頂。元至正十七年(1357),僧道在創建寂鑒禪庵,后經重修,改為寂鑒寺。石殿、佛龕及造像建于元至正十七年(1357)至二十三年(1363)。寺南山門東西兩側各有石龕一座,分別題為“兜率宮”、“極樂園”,均依山巖建筑,面闊1間,仿木結構,歇山頂抱廈式。龕內各以整塊山巖雕刻立佛…[詳細]
昭關石塔
  昭關石塔江蘇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第三批1982年3月昭關石塔元建,明萬歷十年(1582)重建鎮江市五十三坡•昭關石塔是我國惟一保存完好、年代最久的過街石塔。景點介紹因塔上刻有“昭關”兩字,故名“昭關石塔”。又因其外形像一只瓶子,故又稱“瓶塔”。相傳為三國時孫權與劉備聯姻時所建,當年稱之為“石瓶”。其實它建于元末明初。昭關石塔是喇嘛式的石塔,塔的下半部用塊石壘砌,成四根石柱,頂部鋪滿條石,筑成一個框架形的臺座,下面可以通行人馬。它橫臥在小街中間,給這個臨江小鎮增添不少古樸的雅趣。石塔即建于這個臺座上。塔高4.69米。塔座、塔身、塔頂三部分皆用青石雕刻建成。塔座用兩個相同的須彌座迭成,須…[詳細]
戶部山古建筑群
  戶部山民居群江蘇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第五批2002年10月戶部山民居群清-民國徐州市戶部山戶部山位于徐州古城之南又稱南山。公元前206年,西楚霸王項羽定都彭城,曾在山頂建戲馬臺,而成為徐州的第一勝跡。---千古繁華地,徐州不夜城歷史上曾有“窮北關,富南關,有錢都住戶部山”的俗語。地址:徐州市云龍區彭城路類型:古跡開放時間:全天門票信息:免費開放。…[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精品亚洲成AV片在线观看 | 最新国产亚洲精品免费va在线 | 新97碰碰新版国产 | 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一线久久 | 亚洲熟女aⅴ一区二区性色 中文字幕无线第一区 | 在线中文字幕乱码免费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