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旅游

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百草溝遺址
  百草溝遺址位于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汪清縣城西南15公里安母村東嘎牙河畔臺地上,是一處青銅時代到鐵器時代的大型聚落址。遺址東西長約1500米,南北寬約500米,面積約75萬平方米。河岸斷崖出露文化層長達數百米,分布面積廣,文化內涵豐富,文化層厚0.8米~1.5米不等,分為上、下兩個文化層。上層,厚0.15米左右,為鐵器時代遺存,居住址為淺地穴式建筑,居住面為黃沙土加黑灰抹平,厚約0.1米,居住面上發現有礎石以及灶臺、煙道等。出土器物有石斧、石刀、研磨器、石匕首、環狀石器、磨盤、磨棒、砂巖磨石、陶豆、陶甑、陶盆、陶罐、陶甕、鐵斧等。下層,厚0.6米左右,為青銅時代遺存,居住址亦為淺地穴式,居住面…[詳細]
自安山城
  自安山城位于吉林省通化市江東鄉自安村夾心屯,舊《通化縣志》稱之為石頭城,是南北朝時期的古遺址。該城址依山勢而建,三面環水。整個山城平面略成長方形,南北長、東西窄。古城建于山頂,東南臨山崖,相對高差約200米。城垣總長2773米,,城內面積約36萬平方米,海拔533米。有門址4處,墻垣用石材砌壘,現存殘墻高0.8~1米。古城址內有居住址、金代銅錢和瓷片等,表明歷代多有沿用,惟受破壞嚴重。自安山城居高臨下,憑借自然天險,易守難攻,是高句麗時期一座重要的軍事城堡,早在青銅器時代就得到了開發。城墻構筑充分利用自然地理形態,借助山勢構筑城垣,山勢越低,城墻越高,墻體采用楔形石壘砌,石材多為花崗巖。200…[詳細]
龍潭山城
  龍潭山城位于吉林省吉林市城東8公里的龍潭山上。龍潭上,山勢挺拔雄偉,遠望猶如巨大的屏障橫亙在市區東方。山形似一仰盆,山城城垣就雄踞在山的脊梁之上。山城建于東晉十六國時期。山城平面呈不規則多邊形,城墻周長2396米,大部分為黃土雜碎石疊筑,凹伏處為黃土夯實,厚6~12厘米,高約10米。城郭呈不規則多邊形。城內低平,適宜屯兵;城外山崖陡峭,易守難攻。設西、南、北三門。在城垣四面凸起處各有一平臺,其中以南平臺為最高,俗稱“南天門”,高出附近地面約100米。臺上曾發現紅色繩紋瓦,推測當年其上有角樓之類的建筑。山城內的主要建筑,即俗稱的“水牢”和“旱牢”!八巍庇置褒執丁,實為蓄水池,位于山城西北隅…[詳細]
蘇密城
  蘇密溝古城簡稱蘇密城,位于吉林省吉林市樺甸市城東約四公里的輝發河沖積平原上,因近蘇密溝而得名。古城略呈方形,分內、外城,呈回字形,正南北向。城墻石基夯土筑成,有四門,北門已廢。東、南、西三門有甕城,西門和南門甕城保存尚好。東、南城墻有女兒墻、角樓遺跡,護城河尚存殘跡。內外城皆為夯土構筑,夯層厚10-15厘米。內城現高3~4米,頂寬0.5~1米,基寬約10米左右,內城城墻周長約1400米。外城現高3~4米,頂寬2~3米,基寬10~12米。外城城墻周長約2600米。城四角突出,當年可能有角樓建筑。內、外城西門有明顯的甕城痕跡。內城隱約可辨南北城樓的痕跡。城外三面(東、西、南)有護城壕,西面護城壕較…[詳細]
城山子山城
  城山子山城位于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敦化市區西南,坐落于牡丹江上游的支流大石河南岸孤立的高山上。城子山,因山上建有古城,因而得名。山頂四周有土石混筑的城廟,長約4.5公里,中部有宮殿址遺跡,出土許多東夏國文物,該山城金末時為東夏國南京址。山城城垣呈不規則橢圓形,周長約2000米。山城隨著山巒的高低,蜿蜒起伏于山腰間。城墻是土夾石筑成的,墻基寬度5~7米,有的地方寬達10米以上,城墻殘高1.5米~2.5米不等。城之平面呈東北低,西南高,依據地勢,稍向東北傾斜。北壁恰在臨水的懸崖上,因山崖陡峭,高達40余米,所以,北墻較低。在北壁的西端,城墻轉向東南,城角構成銳角。經過不長一段后,有一城門,這是西…[詳細]
磨盤村山城
  磨盤村山城位于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圖們市與延吉市交界處,為唐~金時期的古遺址。城內有少量渤海國遺跡和大量東夏國遺跡。城垣依山勢以石材修筑,呈不規則橢圓形,周長4454米。有門址4處。東南門修在山崗上,較窄,無甕城。門外陡坡上有一“之”字形古道,門內側近處,有一組建筑遺跡。東門、北門,分別修在溝口處,較寬,有甕城,是出入城內外的主要通道。西門位于西山之上的城垣中部,門外有一“八”字形防御設施。城內地勢開闊,城中央的緩坡上建有宮殿址一處,呈階梯式,共9階,每階約寬10米,長約17米,其上排列有礎石。礎石排列平面呈長方形,加工比較粗糙。殿址上散布著青灰色布紋瓦和泥質灰陶瓦片。城內尚存多處居住址。城…[詳細]
偏臉城城址
  偏臉城城址位于吉林省四平市梨樹縣白山鄉岫巖村白山咀子山崗南坡,前臨昭蘇太河,南距梨樹縣城4公里。古城順山坡橫下,四面高墻清晰可辨。全城地勢不平,西北高而東南低,方向東斜,有如偏歪的人面,故稱“偏臉城”。古城平面呈方形,城垣夯土板筑,夯層厚10~15厘米,周長4318米,東墻與西墻,南墻與北墻,大體平行。東墻長1078米,城門南側毀圮約40米,北側保存較好,最高處達6米;南墻長1077米,大部分已毀圮,殘墻最高處僅2.5米;西墻長1077米,保存完好,最高處達7.4米;北墻長1092米,最高處7米。古城辟四門,東西兩門辟在兩墻正中,南北兩門辟在兩墻東部,各門均有馬蹄形甕城。城墻四角,都有突出墻外…[詳細]
秦家屯城址
  秦家屯城址位于吉林省四平市公主嶺市秦家屯鎮東。古城平面呈長方形,用土夯筑,東墻長1028米,西墻長1007米,南墻長672米,北墻長673米,墻基寬16米,頂寬1~1.6米,殘高5~6.3米。四面各開一門,并有甕城,有馬面、角樓各四處。城外有三道護城壕。城內有建筑址多處,出土有陶、瓷、三彩器,銅鏡、銅錢、銅造像、鐵馬具、六耳鍋、陶鴟吻、瓦當等。地表遍布瓦當、陶片。2006年5月,秦家屯城址被國務院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城四家子城址
  城四家子城址位于吉林省白城市洮北區德順鄉南4公里的洮兒河北岸,是遼泰州故城。城址平面略呈正方形,城墻由夯土板筑而成。古城周長5748米,現城墻除西墻被洮兒河沖去半邊殘留483米外,其余三面均保存完好。東墻長1340米,南墻長1375,北墻長1150米。墻現均高5~7米,頂寬1.5米~2米,墻基底寬約20~27米不等。此城有四門,南北兩門都設于城墻中部;東西兩門分設于東西兩墻南段中部,城門外均設有翁城,四角設有角樓。四面城墻上不等距離之間,筑有稍高出墻頂的馬面。在遼金元及明初幾百年間,這里一直是吉林省西部乃至于東北地區西部、內蒙古東部地區遼金元三代方圓數百里的政治、經濟、文化、軍事中心。1981…[詳細]
葉赫部城址
  葉赫部城址位于吉林省四平市城東南30公里處,是明末海西女真族扈倫四部之一葉赫部的故城,建于明中晚期。王城有東西二城和商監府城。三城均位于梨樹縣葉赫滿族鎮西部老爺廟村附近,“相距里許”呈三角形分布。東城與西城隔葉赫河相望,商監府城位于東城之南。商監府城,又稱珊延沃赫城,即白石山城。平面呈長方形,有內城和外城之分。西城稱“夜黑寨”,因修筑時間比東城早,又位于葉赫河之西岸,故稱老城或西城。始建于明嘉靖十三年(1534年),萬歷四十七年(1619年)廢棄,延用八十余年。古城有外城和內城之分,外城三面依山,一面臨水,平面呈橢圓形;內城墻由土石混筑,有城門三座,西墻鑿山作甕門,東城原稱“臺柱寨”,因修筑時…[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中文字幕久久精品一二三区 | 亚洲人成网站精品片在线观看 | 亚洲国产中文在线视频 | 色多多视频在线观看51 | 亚洲精品综合精品自拍 | 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久久免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