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旅游

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霍州媧皇廟
  媧皇廟位于距山西省霍州市5公里的東郊大張鎮賈村。四周青山環繞,東有潺潺泉水流過。據傳,此廟始建于明代,后毀,清同治四年重修。媧皇廟內現存有懸塑及壁畫,尤以正殿內壁畫而聞名。正殿東一側的壁畫高4米,長6.5米,面積為26平方米;媧皇圣像左側壁畫,高4米,長3米,面積為12平方米,與東側壁畫連為一體。整組畫面表現了圣母宴請百官司時,宮廷內忙碌、熱鬧的生動情景。村內至今仍現存著大量古建筑遺構,如媧皇廟之東為清代懸山頂建筑魁星樓,廟之西為文昌閣高臺遺址,廟之北為清代遺構劉家祠堂、清代六邊形六層樓閣式磚構文峰塔,廟之西北為與媧皇廟同時期的建筑群玄帝廟。是反映清代黃河流域村落風俗、民俗的典型實例。由于村中…[詳細]
平遙城隍廟
  城隍廟位于平遙城內城隍廟街中段,整個廟群坐北朝南,總占地7302平方米,前后共四進院落。它是一所規制齊全,宗教、歷史文化、內涵豐厚的道教廟觀,除正殿和寢宮外,主要由六曹府、土地祠、灶君廟、財神廟四大部分組成。布局規整、層次分明、氣勢宏偉、風格別致。臨街廟門之外,是寺廟標志性建筑--高大的木結構牌樓,為四柱三門十一踩斗拱規制的歇山頂建筑。牌匾額書城隍廟三字,系當地著名書法家趙望進先生之筆。背面楷書威靈百里四大金字,配有青石獅和拴馬柱,柱上題善游此地心不慚,惡過吾門膽自寒,直接道出了城隍廟宗教文化的主題。山門廊下正墻書善惡報應四個碩大楷書,增加了森嚴肅穆的氣氛。山門兩側下塑有相對而立的神馬兩匹,精…[詳細]
日升昌舊址(中國票號博物館)
  日升昌票號位于平遙古城中的“大清金融第一街”——西大街的繁華地段,始創于1823年,它是中國第一家票號,也可以說,這里是中國第一家銀行,當時的經營網點幾乎遍布整個中國,而如今日升昌已成為中國票號博物館,保留了一些當時經營所用的實物資料,向人們展示著中國古代銀行業的輝煌歷史。日升昌票號的前身是“西裕成顏料莊”,總莊設在平遙,并在北京崇文門外設有分莊。清朝嘉慶(1796-1820年)末年各地間貨幣流通量大增,而過去運輸白銀的方式由于很不安全,已不能適應新形勢的需要,西裕成顏料莊首先在京、晉兩地間試行匯兌辦法,結果效果很好,便開始兼營匯兌業。清朝道光(1821-1850年)初年,西裕成顏料莊正式更名…[詳細]
太和巖牌樓
  太和巖牌樓位于山西省介休市城東北20公里北辛武村。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建造。因它通身包砌精美華麗的琉璃飾件,而被當地人稱之為“琉璃牌坊”。太和巖牌樓,原是該村真武廟前的門前坊,其坐北向南,占地27.7平方米。據傳,該牌樓為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北辛武村晉商巨富冀氏家族冀以和在對村內的七座廟宇進行補修時,在真武廟中軸線之山門前所新建。雖然現在只剩下了牌樓這個單體建筑,但是由此我們可以想象當年真武廟的氣勢,在明間西側柱底有“光緒丁酉年(1897)年造立”的題記。此牌樓為四柱三樓歇山頂琉璃磚石結構,坊高8.5米,長9.65米,寬1.55米,臺明為長方形,四周設壓檐石,中間用方磚斜墁,…[詳細]
介休五岳廟
  介休五岳廟介休五岳廟(第六批國保)時代:清地址:介休市城內東大街草市巷創建年代不詳,元、明、清歷代均有修葺,是一處建筑宏偉的道教古建筑群。廟坐北朝南,總面積為2158平方米。現存建筑有臨街影壁、八字影壁、山門、戲樓、鐘鼓樓、正殿、獻殿、東西配殿、后寢殿等。正殿面闊五間,進深三間,單檐硬山頂,殿內明間金柱上有“二龍戲珠”懸塑。獻殿平面呈“凸”形,面闊三間,進深二間,前出單檐歇山頂抱廈。廟的山門、戲樓、鐘鼓樓三座建筑屋面結構組合連接,為一座三位一體的建筑。五岳廟的建筑頂部脊飾全部以孔雀藍為主調的琉璃飾件裝飾,色澤純正,造型優美,均為當地燒造。…[詳細]
錦山龍泉寺
  龍泉寺位于喀喇沁旗錦山鎮西北3公里處的獅子崖下,始建于元代,面積達5000平方米。龍泉寺始建于元代延佑四年(1317年)。寺廟布局以山勢三進三階形式而建,總占地面積5000平方米。山門居前院墻正中,近方型,高六米,五脊頂,四檐角翹起.娛樂項目現在主要有:賽馬、射箭、滑翔、滑沙、快艇、皮劃艇、游泳、垂釣、水上游戲、奇石觀賞、沙漠駝隊探險等。東西配殿前各立高3.2米螭首龜跌石碑一座,東為至正元年(1341年)所立“松州獅子崖龍泉寺住持慈光普濟大師然公道行碑”,碑文清晰,記敘“延佑四年安西咸寧張智然大師見此地”‘山明水秀,境物幽深,似于塵世相隔’,于是‘去除瓦礫,剪剔荊榛。不數年間,山門佛殿,克日落…[詳細]
呼和浩特大召寺
  蒙語稱“依克召”,意為大廟。漢名原為弘慈寺,后改名無量寺,位于呼和浩特市舊城區。明隆慶年間(1567~1572),土默特蒙古部主阿勒坦汗(明代譯作“俺菩”)受封為順義王后,與夫人三娘子共同主持歸化城(呼和浩特前身)和弘慈寺。萬歷八年(1580)寺成,因供奉銀佛像,俗稱銀佛寺,蒙古文史籍中有稱“阿勒坦召”的。清康熙年間(1662―1721),擴展召廟規模,大殿改覆黃琉璃瓦。佛殿內有高2.55米的銀鑄釋迦牟尼像。釋迦牟尼像前有一對金色木雕巨龍,蟠于木柱之上,作雙龍戲珠狀。殿前漢白玉方形石座上,有明天啟七年(1627)鑄造的一對空心鐵獅,昂首仰視,形象別致。召廟內另有山門、過殿、東西配殿及九間樓等建…[詳細]
綏遠城墻和將軍衙署
  綏遠城墻位于呼和浩特新城區北垣街和東護城河北巷。清雍正年間為加強戰備,雍正帝將駐守在長城以內的大同右衛城屯兵北移至長城之外,在歸化城(今呼和浩特舊城)東北五里另筑新城作為屯兵之用。乾隆二年(公元1737年)動工,歷時兩后竣工,乾隆賜滿漢名“綏遠城”。綏遠城是清代營建城垣為數不多的實例。墻原高二丈九尺五寸、頂寬二丈五尺、底寬四丈,現存東北隅城墻700余米,馬面四處。將軍衙署位于新城區西街,為綏遠城將軍辦公衙門和生活府邸,清廷對綏遠城區執行政治、軍事統治的最高機構。整個建筑群包括五進院落,由東西跨院及中間院落三部分組成。綏遠將軍衙署是嚴格按照清廷《大清會典》及八旗駐防城的要求營建的官式衙署建筑群,…[詳細]
貝子廟
  貝子廟是內蒙古四大廟宇之一。位于錫林郭勒盟錫林浩特市北部的“額爾敦陶力蓋”敖包南坡下,蒙古語名“班智達葛根廟”,漢名“崇善寺”。該廟始建于清乾隆八年(1742年),歷經7世--不斷修繕。整個建筑群有朝克欽、明干、卻日、珠都巴、甘珠爾、丁克爾、額日特圖7座大殿,5座拉布楞(--殿),5座佛塔,此外尚有30多個廟倉及2間喇嘛住宅在廟宇的東西兩側和后面。2006年5月25日,貝子廟作為清代古建筑,被國務院批準列入第六批中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貝子廟占地面積為1.2平方公里,沿襲黃教傳統建筑格式,結構獨特,雕刻精細美觀。由主廟、屬廟、家廟、佛塔及眾多僧房組成。整體布局上共分7座高工墻寺院。并排的7座…[詳細]
定遠營
  定遠營位于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盟行署駐地阿拉善左旗(巴彥浩特鎮)王府銜。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蒙古族顧實汗之孫和羅理歸順清政府,后又出征青、藏有功,-為世襲親王,封其駐地為定遠營(今巴彥浩特)。雍正九年(1731年),清政府又將定遠營賜予和羅理之子阿寶。阿寶之子羅布桑多爾濟襲位后,在王府西側建家廟,清乾隆八年(1743年)建成,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重修,賜名延福寺,俗稱衙門廟。定遠營坐北朝南,占地約25萬平方米,四合院式布局,設計獨特,建筑精巧、宏偉,兼具蒙古、漢民族建筑藝術風格。原有衙門、宅院、廟宇、花園等。西院現存府門、大殿及東、西配殿等,東院存王爺眷屬住所,東北部尚有民國時期…[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亚洲性视频日韩性视频 | 五月婷婷综合网 | 亚洲日韩精品国产三区 | 精品久久久久久午夜福利 | 思思99re久久精品国产首页 | 在线亚洲欧美日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