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旅游

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洋海墓群
  洋海古墓群位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吐魯番地區鄯善縣吐峪溝鄉洋海夏買里村北約1.5公里,火焰山南坡的戈壁地帶上。墓地總面積5.4萬平方米,主要分布在相對獨立的三塊略高出周圍地面的臺地上,臺地呈現長條形,南北走向,南高北低,微有緩坡。三塊臺地相對隔離,上面均布滿墓葬,分布特征、墓型均有較大差別,故分為Ⅰ、Ⅱ、Ⅲ號墓地。洋海古墓葬根據分布,可分為東、西兩片墓地。墓葬形制有長方形豎穴墓、土壞墓室或二層臺、墓斜坡土洞墓。東片墓群為豎穴墓及豎穴偏室墓,屬青銅時代后期至早期鐵器時代。出土文物豐富,主要有石器、陶器、木器、毛織等生活用品及狩獵工具,晚期墓葬中有壁畫、文書等物品,是吐魯番史前最具有代表性的古墓地之一…[詳細]
阿日夏特石人墓
  阿日夏特石人墓位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溫泉縣境內,為隋唐時期突厥墓。南北長800米,東西寬400米,占地面積32萬平方米,平面為長方形。有墓葬100余座,形制不一,有圓陣、方陣。有的圓陣為雙層的大圓陣或小圓陣,在大、小圓陣之間有用卵石擺成放射狀的卵石甬道。有的圓陣的外圍由雙層卵石排列而成,有的內圍和外圍均由雙層卵石排列而成。雙層卵石之間及“放射狀”卵石圍成的甬道之間的距離均為1米。在該處古墓中,有一座1995年夏發現的巨大的石圍石堆墓,由內圍和外圍兩部分組成,內圍是古墓的主體。墓基是由大小不等的單層卵石均勻排列圍成的圓陣,墓基至頂部斜高16.5米,分布著十七個由雙排卵石砌成的甬道…[詳細]
麻赫穆德· 喀什噶里景區
  馬赫穆德·喀什噶里墓位于喀什市西南45公里的疏附縣烏帕爾鄉艾孜來特毛拉山山崗上,這里環境清幽,林木蔥翠,氣候宜人。現在的陵墓是1985年重修的。陵墓東側有一清真寺,供信奉伊斯蘭教的游客和附近村民祈禱之用。陵墓北側有一文物陳列室,陳列室陳列著《突厥語大辭典》和馬赫穆德·喀什噶里的生平介紹等有關書籍與材料。陵墓的正前方有一眼清泉,人們稱之為神泉圣水。泉邊有一古楊樹,樹干蒼老遒勁,枝繁葉茂,被人們視為一大奇觀。馬赫穆德·喀什噶里(1008-1105年)是公元11世紀我國維吾爾族著名語言學家。他經過長期調查研究,于1076年用阿拉伯文著成了世界第一部《突厥語大辭典》。這部巨著結構嚴謹,條目清晰,收進的…[詳細]
速檀歪思汗麻扎
  速檀歪思汗麻扎速檀歪思汗麻扎位于伊寧縣麻扎鄉境內阿布勒山北坡下,距伊寧縣城36千米,有218國道相通,交通十分便利,該麻扎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成吉思汗第十一代孫的陵墓,速檀歪思汗是伊犁最后一個信奉伊斯蘭教的蒙古汗,在伊犁地方史上占有重要的一頁,因此,幾百年過去了,但其陵墓仍然留存,成為各族伊斯蘭教人士朝拜的陵墓。該麻扎占地百畝,四周異常潔凈,麻扎是依據伊斯蘭教的風格修建的,其陵墓完全是中國民族風格亭閣式建筑。該陵墓頂部琉璃瓦及頂的伊斯蘭圖案—新月,在藍天白云的襯托下熠熠生輝,此麻扎以其獨特風格不僅吸引著穆斯林教徒,還有不少的游人及專家、學者前來參觀、考察。地址:伊寧縣麻扎鄉協合買里村速檀歪思汗麻…[詳細]
葉爾羌汗國王陵
  葉爾羌汗國王陵位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喀什地區莎車縣老城和新城之間的阿勒屯德爾瓦茲以北,是葉爾羌汗國時期的王陵。該王陵始建于明嘉靖十一年(1532年)。王陵內共葬有蘇來坦·賽義德汗、阿布杜熱西德汗、阿布杜克里木汗、穆罕默德汗、艾哈邁特汗、阿布杜里提甫和他們的子孫及著名木卡姆學者、詩人阿曼尼莎汗。葉爾羌汗國,明代新疆建立的伊斯蘭教地方政權,史籍稱“蒙兀兒汗國”、“蒙古利亞國”、“賽義德汗國”等。《明史》對新疆各地政權統稱“地面”,因首府為葉爾羌(今莎車),故名。統治者系察合臺后裔。轄地為“阿爾蒂沙爾”(即六城:喀什噶爾、葉爾羌、于闐、英吉莎、阿克葉爾羌汗國蘇、烏什),盛時包括吐魯番、焉耆和費爾干納。…[詳細]
哈密回王墓
  哈密回王墓位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哈密市西郊回城沙棗井,是清代新疆哈密歷代回王及其家族的陵園,俗稱“回王墳”、“王爺墳”。陵墓建筑群占地面積約1.3公頃,四周有圍墻。建筑群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大拱拜(即回王墳),埋葬著七世回王伯錫爾及其大小福晉,八世回王默哈莫德及其王妃、王族40人。該墓為新疆著名的伊斯蘭建筑,下方上圓,通高17.8米,建筑面積1500平方米,雄偉壯觀素雅莊重。第二部分是南邊的五座亭式木結構小拱拜,東西排列,為歷代回王陵墓,現完整保存的只有兩座。第三部分為艾提卡大禮拜寺,該寺東西長60米,南北寬36米,占地2280平方米,可容納5000人做禮拜。大寺頂棚內由108根雕花木柱承重,四…[詳細]
石景山承恩寺
  承恩寺位于北京市石景山區模式口大街東部。創建于明正德年間(1506~1521年)。承恩寺占地約30畝,共計四進院落。寺之東部自南而北,依次為山門殿、天王殿、大殿、后殿。大雄寶殿兩側有配殿、廂房數十間。寺廟院墻四周有瞭望更樓,形似碉堡,為明、清寺院所罕見,據傳寺內還有地道連通各處。原山門殿、天王殿、大雄寶殿亦皆有壁畫,現僅存天王殿的四鋪壁畫。四鋪壁畫各繪一騰龍,在祥云中飛舞騰躍,栩栩如生,反映明代壁畫藝術的多種風格,非常珍貴,具有重要研究價值。寺內尚有明碑兩座:一為皇上敕諭碑,明正德八年(1513年)立;一為吏部尚書李東陽撰記,正德十年(1515年)立。2006年5月,承恩寺作為明至清時期的古建…[詳細]
地壇
  地壇又稱方澤壇,是古都北京五壇中的第二大壇。始建于明代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是明清兩朝帝王祭祀“皇地祇神”的場所,也是我國現存的最大的祭地之壇。壇內總面積37.4公頃,呈方型,整個建筑從整體到局部都是遵照我國古代“天圓地方”、“天青地黃”、“天南地北”、“龍鳳”、“乾坤”等傳統和象征傳說構思設計的。地壇現存有方澤壇、皇祇室、宰牲亭、齋宮、神庫等古建筑。地壇公園位于北京市安定門外大街東側,依鄰北二環與雍和宮隔河相望。1990年建成的北京蠟像館設在齋宮內。始建時,壇外辟有護壇一千四百七十六畝,壇內總面積六百四十畝。現為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地壇公園占地面積37.4公頃年游人量五六百萬人次,是一座…[詳細]
德勝門箭樓
  介紹德勝門箭樓位于北京內城北城垣西側,北二環路西段北面,屬西城區。占地面積3600平方米。是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德勝門為北京內城的九門之一,它原有城樓、箭樓和甕城等建筑,如今甕城及城樓均無,唯箭樓孓然獨存。箭樓雄居于磚石結構的高大城墻之上,城臺高12.6米,墻體有收分,東西寬約39.5米。箭樓坐南朝北,灰筒瓦綠剪邊重檐歇山頂,其俯視平面為倒“凸”字形,前樓后廈合為一體。三座過梁式門朝南開,北側樓體面寬7間,東西度34米,南北寬12米。南側廡座面寬5間,東西寬25米,南北寬7.6米,樓體高19.6米。樓上下共有四層,并有箭窗82個,其中北側48個,東西兩側各17個,作為守城時對外射擊的孔道。19…[詳細]
月壇
  介紹  月壇是明清兩代帝王祭祀月神的地方,北京著名的五壇八廟之一,建于明朝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月壇公園占地8.12公頃,分為南園和北園兩部分。園內種植了大量的松柏及婆羅樹、石榴樹、桂花等觀賞樹種,擁有鐘樓、天門、具服殿、神廚、神庫等古建筑以及月壇蟾宮、雙環映月池、廣寒橋、嫦娥奔月雕塑、天香院、攬月亭、爽月亭、月桂亭等景點。 交通  13、15、19、21、42、56、65、特4、823路月壇下車。北京西城區…[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久久综合精品国产丝袜长腿 | 日本欧美另类视频在线 | 中文字幕在线流畅不卡精品 | 欧美亚洲色综久久精品国产 | 日韩欧美另类一区精品在线 | 亚洲中文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