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旅游

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于謙墓
  于謙墓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區三臺山麓。于謙(1398-1457),字廷益,號節庵,錢塘(今杭州)人。曾任監察御史,河南、山西巡撫。明正統十四年(1449年)“土木之變”后,升兵部尚書,擁立景帝,抗擊瓦剌南侵,捍衛京師。景泰八年(1457年),英宗復位后被害,次年(1458年)歸落于杭州三臺山。明成化二年(1466),于謙冤案平反昭雪,明弘治二年(1489),明孝宗表彰其為國效忠的功績,賜謚“肅愍”,并在墓旁建旌功祠,設春秋二祭,形成祠墓合一格局。1966年,于謙墓區被毀。1982年,重建于謙墓,將原七座墳塋改為一座,墓高2米,青磚環砌,重刻墓碑,-“大明少保兼兵部尚書贈太傅謚忠肅于公墓”,墓前…[詳細]
李白墓園
  安徽當涂山青水秀,物華地靈,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在翠峰嵌崎的青山腳下,長眠著唐代偉大詩人李白(701—762)。李白一生傾情當涂,鐘愛青山,他在六十二年的顛沛流離的生命旅程中,熱情謳歌當涂,為這方山水留下五十多篇詩文。李白墓園枕著郁郁蔥蔥的大青山,面對奔流不息的青山河,位于馬鞍山市和蕪湖市之間,距離205國道7公里,距馬蕪高速100米,與南京市相距40公里,與采石磯、天門山形成李白文化旅游線路。李白墓園是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李白墓為主題而開發的文化旅游景點,現占地100畝,分前、中、后三個景區,有牌坊、太白碑林、眺青閣、太白祠、李白墓、十詠亭、青蓮書院、盆景園等景點,太白碑林和李白墓…[詳細]
武夷山崖墓群
  武夷山崖墓群位于福建省在武夷山國家風景名勝區、九曲溪兩岸山峰和山北景區內。現存的地點近20處,棺木數量約20具。武夷山崖墓是形似江南烏蓬船的木棺,也稱架壑船、仙櫓、仙舟、敞艇、仙人屋、金棺材、仙船、沉香船、船棺等,是武夷山古閩族先民的一種葬具。船棺的形狀與獨木舟相似,分底、蓋兩部分,全長3—5米,整木刳成,上下套合,前高而寬,后低而窄,兩頭起翹如船形。武夷山崖墓的埋藏方法,置于人跡罕至的懸崖絕壁之上,一是利用自然洞穴數量放置;二是利用巖石的自然裂隙或互相鄰近的兩個斷崖之間架設板塊,置棺其上,遠望或隱或現,疑是“仙人葬處”,故一般稱為崖墓。又因可望不可及,突出懸置半空的特點,也稱為懸棺葬。根據古…[詳細]
朱熹墓
  朱熹墓位于建陽市唐石里(黃坑鎮)大林谷。墓地系朱熹生前所選。左前側是鯉魚崗,右前方乃唐石山;前臨虎山雄踞,背靠九龍山之九龍崗,稱“風飄羅帶”。朱熹(1130-1200),南宋哲學家,教育家。于南宋慶元六年(1200年)3月甲子日病逝于建陽市考亭,與夫人劉氏并葬于此。山上有幸如亭和順寧庵。明嘉靖年間(1522-1566年),屢經修葺,山下享堂5楹。清朝康熙、乾隆、嘉慶等均有重修,并在山下建朱子祠,以后失修傾圮。朱熹墓為圓形,外用鵝卵石圍砌。上首中央仍立清代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墓碑一塊。-“宋先賢朱子,夫人劉氏墓”。墓前設長方形石香爐、石供案各一,靠前兩旁有石蠟燭一對。新修的大道旁已新建墓道…[詳細]
朱軾墓
  朱軾墓位于江西省高安縣城北面偏西32公里處。朱軾墓南北深104米,東西寬26米。幾經滄桑,已非原貌。現存神道碑、石牌樓、望柱、翁仲、生獸造像等,依次排列兩端。牌樓額嵌“帝師元老”四字,筆力遒勁。兩旁石柱上刻一對聯“名卜金甄三紀勛猷高北斗,望留綠野千秋事業并東山”,均為甘汝來(有“強項令”之稱)手筆。牌樓前石人、石馬、石獸雕刻精細,造型生動,栩栩如生。墓地呈窄長形,坐落在自北向南緩緩而下的坡丘上,占地面積2600多平方米。羅圍內平列兩封土,殘高1.5米,羅圍砌石無存。墓前拜坪筑成水塘,墓道入口為神道碑、石牌樓、望柱和石像生等依次排列兩側。神道碑在墓地前首南端,兩碑并列。石馬一對,相向侍立,雙目前…[詳細]
嘴子前墓群
  嘴子前墓群位于山東海陽縣盤石店鎮嘴子前村東北的窄小臺地(面積約1500平方米)上有古墓葬遺址。1978年初春,該村農民在此掘毀一墓(編號M1)。墓中有重槨單棺,木器、陶器悉被丟棄毀壞,僅銅器被文物部分追繳收回,玉器出土數量較少,據稱均為管、珠一類的小飾件,至今尚有部分散存于村民手中。此次出土的銅器有盤、盆、簋、壺、、削、戈、矛、鏃、編鐘等,收集到的一個銅鼎蓋和獸面紋的壺耳,紋飾都很精美,可惜這些鼎、壺等十分重要的銅器卻至今不知下落。出土的編鐘共有7件,兩件大的為鈕鐘,其余小的為甬鐘。鈕鐘器形較大,通高43.5厘米,重11.6公斤,氣象莊重,紋飾精美。1985年,海陽縣博物館搶救清理了一座墓,編…[詳細]
蕭王莊漢墓群
  蕭王莊漢墓 蕭王莊漢墓群,位于濟寧市北約4公里的蕭王莊村南及其輻射地帶,濟汶公路東側約300米處。俗稱“九女堌堆”或“九米堌堆”,為漢代墓群。墓群原有墓冢9座,參差羅列其間。據《濟寧縣志卷一疆域略》載:“九女堆,在縣北五里,凡九堆,七在西,二在東,參差相向”。目前尚能確定位置的有6座。1977年公布為山東省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經上級文物部門批準,1992年—1995年,濟寧市文物局對一號漢墓進行了搶救性發掘、修復,再現了東漢任城國王陵寢地宮的壯麗景觀。經考證該墓是東漢光武帝劉秀之孫——孝王劉尚之墓。從發掘的孝王劉尚墓看,墓封土高十余米,墓室內面積達700多平方米,高12米,建筑為標準的諸…[詳細]
洗硯池墓群
  洗硯池墓群位于山東省臨沂市王羲之故居公園東北部。2003年5月初,山東省臨沂市在市區王羲之故居公園擴建工程施工中,發現兩座較大的磚室墓葬。隨即,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臨沂市文化局聯合組成考古隊進行了搶救發掘,取得了重要成果。兩座墓葬東西相距30余米,除墓門為石制之外,其余均為磚筑。其中1號墓為雙室墓葬,為山東已發掘漢晉大中型磚室墓中保存最完整的一座,也是山東已發掘大中型磚室墓葬中惟一一座未被盜掘的墓葬,出土了豐富精美的隨葬品。其中,一號墓為雙窒墓葬,是山東省迄今發掘的漢晉大型磚室墓中最為完整的一座,也是山東省已發掘大中型磚室墓葬中唯一的一座未被盜掘的古墓葬。二號墓葬為單室磚室墓,結構保存完整。…[詳細]
崔芬墓
  崔芬墓位于山東省臨朐縣冶源鎮紅新村海浮山南坡。1986年春,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進行清理。封土已毀,已探知1石室墓三座,當為一家族墓地。墓葬清理前已遭破壞,隨葬的大批陶俑已毀,殘存有瓷器、陶器、泥錢、銅鏡等和墓志1盒。墓清理后就地保存。據墓志,此墓建于北齊天保二年(551年),墓主崔芬(503~550),字伯茂,清河東武城(今淄博市淄川區)人,仕東魏,累官威烈將軍、南討大行臺都軍長史。墓室呈“甲”字形,由方形墓室、甬道及生豎井式墓道組成。墓座北面,方條石壘砌,石灰勾縫,墓頂覆斗狀,四角攢尖。墓室邊長3.5米,高3.3米,墓室以條石疊砌。石灰抹縫,平面呈方形,四壁微弧,底鋪石板。室內西半部有石棺…[詳細]
韓氏家族墓地
  韓匡嗣家族在遼代是一個特殊的家族,它的興衰是遼朝興衰的一個縮影。韓氏家族是在遼朝第一家賜姓耶律的漢官家族,為遼朝帝族、后族之后的又一顯貴族系,是中原漢人貴族契丹化進而推動契丹社會封建化的主要力量。它的演化發展過程是北方游牧民族與中原漢族、農耕文化與游牧文化互相影響、互相滲透的縮影,更是民族交往和民族融合的體現。從民族團結、草原帝國政體的演變的角度去認識、研究它,意義非常重要。韓匡嗣家族墓地位于赤峰市巴林左旗白音烏拉蘇木烏蘭白其嘎查的白音罕山的南麓。由兩道山谷、三個山洼、兩個祭祀址和一處大型居民聚落遺址組成。此墓地是遼統和元年(公元983年)至遼亡(公元1125年)之間的家族墓地。距今已有102…[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亚洲色在线影院 | 玖玖资源免费国产在线 | 亚洲国产日韩一级精品视频网站 | 亚洲图片在线视频 | 亚洲天天久久中文字幕精品 | 在线观看911国产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