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第六批江西省文物保護單位旅游

第六批江西省文物保護單位

  2018年3月9日,第六批江西省文物保護單位共計684處(含現有江西省文物保護單位合并的項目1處),已經江西省政府同意,現予公布。
丹溪少共國際師石城阻擊戰指揮部舊址
  丹溪少共國際師石城阻擊戰指揮部舊址(含李氏家廟、許氏宗祠、許氏家廟)地址:小松鎮丹溪村事件發生年代:1934年舊址位于小松鎮丹溪村祠堂坪。由李氏家廟、許氏宗祠、許氏家廟組成,均為清代建筑,客家祠堂建筑風格,磚木結構,占地3000多平方米。1934年8月底,奉命參加石城阻擊戰的少共國際師(紅一軍團第十五師)在小松桐江、丹溪一帶布防,以配合紅三軍團阻擊國民黨北路軍進軍步伐。少共國際師司令部駐扎于此地并設立指揮所,1934年9月26日石城阻擊戰正式打響,10月6日勝利結束。少共國際師從石城北部撤至石城南部的珠坑、橫江一帶集結休整,9日、10日從駐地出發,于16日到達于都段屋、寬田地域。該舊址的保存對…[詳細]
梅福紅一軍團醫院舊址
  梅福紅一軍團醫院舊址地點:石城縣琴江鎮梅福村年代:1930年-1933年舊址位于琴江鎮梅福村,俗稱“紫荊山房”。該舊址中間是黃姓香火堂,兩邊為廂房,磚木結構,建于清代道光年間,是典型的贛南傳統客家民居。占地面積2086平方米,建筑面積3577.39平方米。1931年冬,紅四軍奉命在石城拔除白色據點,參與拔除白色據點的有紅四軍十師、十一師和十二師,同時寧都起義部隊開赴石城進行整訓。為配合部隊作戰和整訓,紅一軍團醫院駐扎于此,期間先后收治了傷病員近2000名,救治當地民眾近千人。同時配合石城縣蘇維埃政府為群眾開展醫療救助和衛生宣傳工作。舊址內保存了大量的紅軍標語,該舊址對于研究紅一軍團及蘇區革命歷…[詳細]
梅福紅十二軍軍部舊址
  梅福紅十二軍軍部舊址(石城縣蘇維埃政府舊址)地點:石城縣琴江鎮梅福村事情發生年代:1930年-1933年舊址位于琴江鎮梅福村,俗稱“紅麻條屋”。該舊址中間是黃姓香火堂,兩邊為廂房,建于清代嘉慶年間,是典型的客家民居建筑風格。占地面積1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積2331.48平方米。1930年6月22日,根據毛澤東“紅軍要協助地方黨組織發動群眾,組織地方革命武裝,建立革命政權”的指示,紅十二軍在代軍長羅炳輝、政委譚震林率領下,從長汀來到石城。6月25日,抵達石城龍崗,接著向石城縣城挺進。27日凌晨,進占石城縣城,軍部駐于該舊址內。6月28日,紅十二軍與石城地方革命武裝在縣城西門廟召開群眾大會,宣布…[詳細]
高田鰲峰書院
  地點:石城縣高田鎮田心村(現高田中心小學院內)年代:清同治十年(1871)鰲峰書院建于清同治十年(1871),由鄉紳溫和羹等人捐資建造。磚土木結構,懸山頂,面闊27.8米,進深23.6米,占地1500余平方米。書院門楣題額“鰲峰書院”四個大字,院內建有魁星閣、講堂、書舍等建筑。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設小學堂,民國初年改為鰲峰高等小學,1935年設第五區中心小學。中央蘇區時,紅軍后方醫院設于此,1934年赤水縣(1933年8月設,轄原石城縣驛前、木蘭、高田等9個區,1934年6月,赤水、廣昌兩縣蘇維埃政府合并成立廣赤縣蘇維埃政府)蘇維埃政府遷此辦公。現為高田鎮中心小學,仍發揮著教書育人之功效…[詳細]
古樟毛澤東舊居
  古樟毛澤東舊居地點:石城縣琴江鎮古樟村事情發生年代:1929年3月舊居為熊氏民居,牌樓大門,磚土木結構,坐北朝南,懸山頂,分前后廳,面闊11.75米,進深21.15米,廂房、橫屋共14間,前有庭院,占地面積378.3平方米。1929年3月7日,毛澤東、朱德同志率領紅四軍從廣昌向贛南閩西進軍途中,首次來石城,居住于此。紅四軍進入石城當天,在古樟村召開了勞苦群眾大會,號召勞苦大眾團結起來,進行武裝斗爭,建立紅色政權,擴大紅色根據地,粉碎敵人圍剿。為石城紅色政權的建立起到重要積極作用。舊居是一代偉人革命實踐的歷史見證物。它的保存,對于研究毛澤東的革命實踐活動和石城人民革命史有著重要意義。2018年3…[詳細]
龍光寶塔
  龍光寶塔位于會昌縣城的西北方向約2公里,位屬辛方,其星象位于二十八宿的奎宿與婁宿之間,地處貢江的左岸,坐落在貢江邊一座以中生代紫色頁巖為基巖的小山嶺上,是一座以關攔水口功能為主,同時具備文峰功能的“風水”景光塔。龍光寶塔始建于明朝天啟四年(公元1624),歷經58年,于康熙壬戊(1682)年建造成功,距今有380多年的歷史。龍光寶塔位于湘江河經縣城西流三里左,位屬辛方,其星象位于二十八宿的奎宿與婁宿之間。龍光寶塔塔高38.89米,塔身8面,底層邊長4.61米,塔底最長對角線長12.16米,塔基占地面積116平方米,為8面9層樓閣式磚塔,內部為“壁內折上,雙上雙下”式結構,是贛南現存明清古塔體量…[詳細]
祖武克繩門樓與張氏宗祠
  祖武克繩門樓及張氏宗祠位于會昌縣周田鎮大坑村下新屋組。祖武克繩門樓于清嘉慶年間由張蘊典所建。該門樓坐北朝南,紅色條石砌成,6柱5門5樓,通高7米,面闊6.4米,進深2.9米。門樓上石浮雕精美,門額陽刻有“祖武克繩”四個行楷大字。整個門樓保存完整,雕刻精美,是不可多得具有明確年代的清代門樓,可以作為這一時期的參照物,具有較高的歷史、藝術價值。厲害!會昌新增7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有你家鄉嗎?張氏宗祠由張鎮公祠和張鉉公祠組成,兩祠并排而建。張鎮公祠于明嘉靖年間由張鎮所建,坐西南朝東北,磚木結構,封火墻,青磚鋪地。分上下兩廳,中開天井,中廳懸掛毛伯溫題贈的“詒谷堂”匾。石柱8根,木柱4根。張鉉公祠由張…[詳細]
粵贛省機關舊址群
  粵贛省機關舊址群,由粵贛省蘇維埃政府舊址、少共粵贛省委舊址、文武壩毛澤東舊居、蘇區防空洞、粵贛軍區紅軍醫院舊址、江西軍區第三作戰分區暨粵贛省軍區總指揮部舊址等組成,位于會昌縣文武壩鎮。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央蘇區經過四次反“圍剿”勝利后,區域不斷擴大。為了加強南線對敵斗爭的領導,更有利開發南方,發展商品貿易等,1933年4月,中革軍委決定將江西第三、第五作戰分區合并,在筠門嶺設立粵贛軍區,統一于都、贛縣、信豐、南康、會昌、尋烏、安遠、武平等縣的軍事指揮;同年8月16日,中央人民委員會決定設立粵贛省,9月組建粵贛省委、粵贛省蘇維埃政府和少共粵贛省委。統轄于都、會昌、西江、筠門嶺、尋烏、安遠、信康等…[詳細]
留守蘇區中央機關舊址
  留守蘇區中央機關舊址群(含留守蘇區中央總供給部舊址、留守蘇區中央國家銀行舊址、留守蘇區中央運輸連舊址、留守蘇區紅軍供銷合作社舊址、留守蘇區中央兵工廠舊址、留守蘇區中央軍區政治部舊址、留守蘇區政治保衛局舊址),2018年3月,公布為江西省第六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留守蘇區中央機關舊址群位于會昌縣白鵝鄉梓坑村,舊址為當地傳統民居建筑,土或磚木結構,建于清末、民國時期,各舊址間相距2公里范圍內。整個舊址群,建筑面積約為2300平方米。舊址內留有蘇區標語,由總供給部、中央國家銀行、運輸連、供銷合作社、兵工廠、政治部、政治保衛局等舊址組成。1934年10月13日,中央分局和中央政府辦事處在瑞金宣布成立,項…[詳細]
文武壩紅四軍軍部舊址
  文武壩紅四軍軍部舊址位于會昌縣文武壩鎮東街11號,年代為1930年,2018年3月,公布為江西省第六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紅四軍軍部舊址(大成殿)始建于北宋晚期宋貞年間(1102-1106),至南宋乾道六年(1170年),縣令張琯倡議重建,歷三年始成。乾道九年(1173年),知贛州府軍州洪邁在《贛州會昌重建學記》一文中記述:重建縣學之事,由縣令張琯深倡其始;繼任縣令沈玲臣實終之。重建后,其規模還舊貫今、百楹翼如、魁伉闊闊。直到元代至正中(約1353年),縣學被大火燒毀。知縣常方壺重建,改為州學,明洪武元年(1368年)裁州復縣,復稱縣學。明洪武戊申,知縣張桂徒于東北隅,壬申火。永樂癸未,知縣王文…[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亚洲Ⅴa制服丝袜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制服类中文字幕 | 一本久久a久久免费精品不卡 | 亚洲中文字视频 | 午夜性刺激在线视频免费看 | 午夜福利中文字幕理论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