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第六批江西省文物保護單位旅游

第六批江西省文物保護單位

  2018年3月9日,第六批江西省文物保護單位共計684處(含現有江西省文物保護單位合并的項目1處),已經江西省政府同意,現予公布。
時氏宗祠和時文師川堂屋
  時氏宗祠位于江西省宜春市銅鼓縣大塅鎮滸村村委時家段自然村,始建于元代中晚期,坐北朝南,磚木瓦結構,占地面積為2220平方米。磚木瓦面寬60米進深22米穿斗結構,斜坡面陰陽合瓦屋頂,地面用材地磚,前、中、后三進,四口天井,14開間,梁柱門窗系各種花鳥人物木雕圖案,整個建筑呈皇宮殿式,假九重。由48根巨大的花崗巖石柱支撐,分義路、禮門、中大門,前殿瓊樓仙羅蓋,中殿高懸各朝皇賜褒典,兩根蟠龍石柱是由整塊花崗巖石雕刻而成,全長4.3米,圍徑1.63米,一對栩栩如生的蒼龍游戲于石柱云霞之中,如此精美的雕刻藝術作品和整體建筑,為銅鼓古城建筑工藝和客家文化的研究提供了寶貴的實物資料。該宗祠具有很高的歷史和客…[詳細]
銅鼓縣摩崖石刻群
  摩崖石刻群于1983年公布為銅鼓縣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銅鼓石”石刻,是我縣最聞名的石刻,我縣因其取名,也因此而古今聞名。據《義寧州志》載:“銅鼓石在武鄉二十四都,屹立數丈,形如銅鼓,相傳許旌陽逐蛟過此,石中有聲,疑以為怪,揮劍劈之,今一石中分,宛如劍劈,縣諸石屹矗,森若列載,故因其勝而建官司馬。”“試劍”石刻,明末隆慶年鄧子龍書,與“銅鼓石”同一石體,又名“試劍”,下則署“武橋”二字,為鄧子龍之別號。“潘周過化”石刻,與“銅鼓石”同一石體,明末鄧子龍書,是我縣重要石刻之一。“潘周過化”其含意是:江西巡撫潘季馴,巡道周思敬派鄱陽守備鄧子龍到贛西邊陲,鎮壓了李大鑾農民起義之后,銅鼓地境才開化…[詳細]
湘鄂贛省蘇維埃政府舊址(毛灣老屋)
  湘鄂贛省蘇維埃政府舊址——毛灣老屋位于銅鼓縣棋坪鎮大梅村境內,始建于民國初年,磚木結構,占地面積740平方米。1934年,由于“左”傾機會主義路線的影響,湘鄂贛省蘇維埃政府也受到極大威脅,在最困難的時候由萬載小源遷至銅鼓縣棋坪鎮大梅村的毛灣老屋。當年,這里的群眾主動讓出自己的住房,拿出自己僅有的糧食來支援湘鄂贛省蘇度過難關,為中國革命的勝利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大革命時期當地的群眾雖遭反動派的摧殘,該舊址也經歷了反動派的洗劫破壞,但該舊址至今還由當地村民保護完好,并常年對外開放。…[詳細]
湘鄂贛省軍區司令部舊址(毛灣新屋)
  毛灣新屋位于銅鼓縣棋坪鎮大梅村,始建于民國初年,座北朝南,磚木土混合結構,前后兩進,總占地面積690平方米。1934年,由于“左”傾機會主義路線排擠了毛澤東同志的正確領導,實行錯誤的單純防御的軍事路線,紅軍被迫退出根據地實行長征,在這種情況下,湘鄂贛革命根據地的黨政機關為保存實力,以利再戰,不得不離開萬載小源,于同年1月遷到銅鼓縣棋坪鎮大梅村(原幽居鄉),省軍區司令部就駐扎在毛灣新屋,當時湘鄂贛省軍區司令員徐彥剛同志在這里開展過許多革命活動,同時,毛灣新屋也是湘鄂贛蘇區作戰指揮部。毛灣新屋是銅鼓根據地最早開辟的一個蘇區,也是當時全縣和湘鄂鄣省的政治、經濟中心,成為全省的斗爭總指揮部,它為中國革…[詳細]
秋收起義部隊新兵訓練處舊址(武曲宮)
  武曲宮——湘贛邊界秋收起義部隊新兵訓練處湘贛邊界秋收起義部隊新兵訓練處舊址——武曲宮位于銅鼓縣永寧鎮江頭村屏風組境內,始建于清乾隆年間,土木結構,整體建筑分前、中、后三棟。前棟之間有一大演武場地。現存占地面積1200平方米。武曲宮與奎光書院曾是銅鼓客籍數十姓捐資創建的培育文武人才的兩處孿生教育場所。武曲宮是習武之地,即銅鼓歷史上唯一的也是最早的演武館。清代銅鼓客家的5名武進士和50多名武舉人都是經此習武而登科舉。這里同時設社學“重光堂”。民國六年起,銅鼓客家人又在此創辦了“聚奎女子乙種職業學校”,開了女子職業教育之先河。1927年,毛澤東親臨銅鼓領導秋收起義期間,武曲宮是起義部隊屯兵之寺,并在…[詳細]
幽居會議舊址
  幽居村,簡稱幽居,又名優居。地處江西省宜春市銅鼓縣棋坪鎮西北部,西與湖南省岳陽市平江縣南橋鄉相鄰,北與江西省九江市修水縣東港鄉相交。1928年7月22日平江起義后,彭德懷、滕代遠等人于當年9月17日在銅鼓縣幽居鄉召開了一次組建湘鄂贛革命根據地邊特委的聯席會議,即幽居會議。會議地址至今保存完好,而今是當地的廟宇,保佑一方平安。當時,選擇幽居與這里崇山峻嶺、偏僻不無關系。…[詳細]
毛澤東同志化險福地(吳家祠)
  毛澤東化險福地景區,在與湖南瀏陽張坊鎮交界的銅鼓縣排埠鎮月形灣。這里自古就是湘贛兩省的交通要道,那一條條被綠色淹沒的彎彎曲曲的古老石徑,記載著這里輝煌的過去。歷史上這里曾經行人如織、商賈云集,湖南的鞭爆、煙草,江西的木竹、白酒等,都要經過此地進出湘贛兩省。站在大溈山麓朝這里了望,恰似一彎月亮,在青山綠水中若隱若現。月形灣景區占地面積400畝,2005年12月26日奠基,2006年9月9日動工興建。已投資1200萬元。福地廣場由三部分組成,即毛澤東銅像、銅像基座與臺階。底座為一級臺階,寓意毛澤東是我們新中國的第一代領袖。銅像基座高1.927米,進入景區大門和登上廣場的臺階分別為九級,寓意為192…[詳細]
大觀塔
  大觀塔座落在縣城南郊錦江河畔狀元洲對面。大觀塔建于清乾隆五十二年(1788年),塔高46.53米,七層八角,每層四門,屋頂懸如覆釜。青磚結構,內砌夾墻巷道,有石級盤旋而上,可至塔頂。清嘉慶劉丙在上高任知縣時,曾在大觀塔燃長明燈,“上燭重宵,下照百里”,日夜不息,且有專人守護。燃燈之,據說是建觀塔后一段時間,上高不僅“科弟”者“邁逾往昔”,而且上高人民文化水平的普遍提高亦超過建塔前。大觀塔建成近二百年,歷經滄桑,仍堅固完好。若春秋佳日,晨光夕照,塔影橫斜;蒙蒙雨日工資,則云煙繚繞,情趣別致。建塔以來,登游者不斷。清縣令談有本登游大觀塔吟詠:“大觀塔峙錦江流,佳節重登憶舊游。。。。。。。萬家樓”。…[詳細]
上高古石橋
  上高古石橋(含梅沙橋、苑新洪口橋、敖山石洪橋)梅沙橋:又名金鎖橋,位于江西省上高縣南港鎮梅沙村。建于明代,為三孔青石拱橋,清康熙20年李姓重修,此橋是現存唯一有橋亭的古橋,已被列為省級重點保護古建筑。據說,初建時此橋叫“金鎖橋”,不知從何時起因橋建在梅沙村,人們漸漸忘記了它的學名,習慣地叫“梅沙橋”。梅沙橋是由本村曾任高郵知州的李正華在明萬歷年間倡議建造的。敖山石洪橋位于上高縣敖山鎮,為清代建筑,其水上、陸地的這種橋體和分洪雙重功能集一身的橋梁在江西僅見,在全國古橋類中也很少見,有重要文物價值。…[詳細]
三朝侍御木牌坊
  “三朝侍御”牌樓,座落在縣城西南部的南港鄉馬湖村,離縣城27公里。明末始建于縣署前,后移建狀元洲,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重建于馬湖村,為巡按御史曹汝蘭而立。牌樓系樓門式樣,木質結構,十二柱三樓三間。高8.50米,寬7.55米、長5.80米。通體施朱漆。廡殿頂,正樓和邊樓較以多攢斗拱承托。泥瓦覆蓋,正脊中冠寶瓶,兩端鰲魚吻,餞脊較長,四翼角尖塑龍翹起。樓之下為八角形藻井,彩繪人物花卉圖案。中開間為通道,設硬板門各扇彩繪武門神。左右兩間正面木板為壁,兩側磚墻與八字形磚墻相連,粉飾白灰。并各置固定長板凳。牌樓內建簡易木構灰泥瓦亭。斗拱上懸“恩榮”豎匾,下懸“三朝侍御”橫匾。正柱掛木板對聯兩副:…[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一本一道久久综合久久 | 亚洲男人AV天堂午夜精品 | 一级a一片久久久精品网络 久久国产精品系列 | 亚洲国产h在线 | 亚洲欧美国产高清vA在线播放 | 亚洲人成影院在线观看网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