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第九批湖南省文物保護單位旅游

第九批湖南省文物保護單位

汝城窯址
  汝城窯在湖南汝城境內,瓷器燒制于宋、元時期。 窯址在距汝城約18公里的暖水鄉漚江西北岸、下蔣村的三角園、任前頭和上蔣村方圓角一帶。燒瓷時間大約從北宋早期到元代中期。品種以青釉瓷為主,釉色偏黑介于青、褐之間。特點;胎質細膩,白中帶灰。器形有碗、壇、罐、壺、缽等。胎質細膩,白中帶灰。釉色介于青、褐之間。多數采用支圈疊燒,少量支珠墊燒,碗心殘留三至五個支燒痕。碗為圓口,有的外飾蓮瓣紋。大部分碗里印“元泉”、“太”、“吉”、“全”、“金玉”、“佛”、“文”、“齋”、“宋”、“大”、“大吉”、“曹”、“龍京”、“城殿”、“牛”字,并多見支燒痕跡,部分器型同龍泉瓷極相似。有的類似八思巴文,有的字不規范,難…[詳細]
桂東土陶古窯址~老碗廠
  桂東土陶古窯址~老碗廠地址:桂東縣普樂鄉時代:清…[詳細]
魯家山遺址
  魯家山遺址系全國第三次文物普查新發現的文物點,位于澧縣涔南鄉文家村十組一高出四周約1——1.5米的臺地上,西南距澧縣縣城約9公里。西北約0.8公里處為雞叫城遺址,西南200米處郭家油榨遺址。遺址分布范圍呈橢圓形,全為棉田,東西長約130米,南北寬約85米,總面積約1萬平方米。遺址東、南、北三面被寬約10米的魯家山堰環繞,西部有一寬約25米豁口與外相連。灰白色文化層,厚約1米,土質松軟,距地表深約0.5米,并采集有夾砂紅陶、泥質灰陶等石家河時期的陶片。該遺址保存完整,晚期人類破壞較少,遺址對了解澧陽平原新石器時代晚期文化分期序列具有極其重要的價值,為探索早期人類原始社會文明及文明的起源提供了重要…[詳細]
朝圣古道
  該古道原名“北山朝圣古道”,在唐朝中晚期時就已開始使用。古道在眾多山脊上連綿著,蔚為壯觀。宋代景定年間即有刻石。清代同治年間,曾國藩兄弟曾出巨資修繕,所以稱為“曾國藩古道”。千百年來,這條古道,在眾多香客們心中,更是一條無比神圣的“朝圣天路”。據了解,登頂南岳衡山主峰祝融峰曾有四條古道,但隨著歲月的流逝,大部分都已經遭到破壞。“曾國藩古道”是迄今為止,保存最完好的一條古道。歷史上,從湖南湘鄉及湘潭方向來的香客,從南岳后山的龍鳳鄉紅旗小學開始,經報信嶺、五岳殿、甘露亭,在山脊上連綿七公里,直達會仙橋,蔚為壯觀。曾國藩這位道光年間運籌帷幄,帶領湘軍所向披靡的湘籍將領,出生于婁底市雙峰縣,他的故居離…[詳細]
酃縣故城遺址
  1952年省文物工作普查隊在酃湖之旁(今和平鄉湖東村境內),發現酃湖縣故城址。城址東面為老茶亭,南為胡家臺,西靠排漬站,北頻耒水,面積20萬平方米。漢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衡陽為酃縣,屬長沙國,縣治設于此。《水經注》稱:“耒水北過酃縣,縣有酃湖……湖邊尚有酃縣故治”。經發掘東西土墻殘垣尚存。城址內有陶片,漢代銅瓦板瓦,陶器有盆、壺、罐、缽,另有鐵劍、銅渣等。1956年,此處已列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1年5月,此處列為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谷山硯”采石場遺址
  “谷山硯”采石場遺址位于望城縣黃金鎮金山橋社區谷山西北一處山坳里,由四處大小、深度不一的采石場,以及石料堆積場組成。四處采石場平面呈東西向分布,總占地面積5000平方米。其中,主采石場占地面積500平方米,坑深20米,整體形制略呈梨型。四周山體均為陡峭的絕壁,青色巖層上布滿了條狀細密的鑿痕,遺址南向區域為開采石料形成的深潭,北向區域為廢棄的石料堆積,遺址中心區開鑿有狹窄的甬道與外界溝通;主采石場兩側另分布有大小不一的采石場3個,西南向采石洞深15米,占地面積約200平方米,大部分區域為碎石回填;東向采石洞深5米,占地面積約5平方米;北向采石洞地勢較高,坑深5米,占地面積約10平方米。長沙“谷山…[詳細]
沅水古纖道遺址
  “沅水古纖道遺址”位于沅陵縣五強溪鎮夸父山村的沅水河北岸,長約2公里,寬0.6到1米。由河岸小道、石板路、崖壁石鑿道和一座單孔小石拱橋組成,始建于明朝時期,后來經過多次復修,才得以保留到現在。“沅水古纖道遺址”因其歷史久遠,形成獨特,文化底蘊深厚,2011年5月,在省政府公布的第九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中,作為民國時期物質文化遺產榜上有名。隨著這一公告的頒布,填補了我縣水上交通文化遺產的空白。纖道,是古代逆水行船時纖夫們背纖常年累月行走的小道。有的是在懸涯絕壁上開鑿而成,極為驚險,它是河運上急灘險流中的安全保障通道,更是古代船工和纖夫賴以生存的生命線。據了解,以往的纖道大多數是官方出資修建,與現在…[詳細]
楊坦園墓
  楊恩壽墓位于雨花區石馬鋪后山上,建于清光緒十一年(1891),占地面積10平方米。該墓為花崗巖結構,分別由墓冢、墓圍、墓碑、前坪等部分組成,造形古樸莊重。主碑豎書“詩人楊坦園墓”,左右次碑分別刊刻了子孫題寫的墓志銘記及其遺詩一首。楊恩壽(1835-1891),字鶴儔,名坦園,號蓬海、朋海,別署蓬道人,湖南長沙人,清代晚期著名詩人、戲曲家及戲曲理論家。他17歲始應童試,21歲中秀才,25歲得優貢。經過6次鄉試,37歲中舉。曾任湖北鹽運使,湖北候補知縣,以候補知府充湖北護貢使。參加會試失敗后,從此放棄科舉,以作幕賓和著述度過余生。楊恩壽與湖南著名士人郭嵩燾、王先謙、王闿運及湘軍著名人物曾國荃、李元…[詳細]
何紹基墓
  何紹基墓是長沙市文物保護單位。位于長沙市南郊雨花鄉石人村石竹坳東山坡。墓坐西朝東,花崗石砌墓圍,直徑5.6米,土冢高0.8米,徑4米。冢首豎祁陽石墓碑三通,主碑高2米,寬0.6米,陰刻楷書何公子貞大人墓。兩側耳碑高1.7米,寬0.5米,陰刻碑文內容為其生平簡介。1958年興修農田水利時墓圍被毀。何紹基(1788~1873),字子貞,號東洲,晚號暖叟,湖南道縣人。清道光十六年(1836)進士,官至國史館、武英殿總纂,精于經史、說文,工書法,自成一家。…[詳細]
梅嶺官兵合葬墓
  梅嶺官兵合葬墓時代清代保護級別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公布編號430103—0029公布地址長沙市天心區新開鋪街道類別古墓葬公布機關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1.01保護范圍和建設控制地帶2011年01月24日,湖南省人民政府(湘政發[2011]21號)文件《關于公布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的通知》公布:保護范圍:以墓外緣為起點,四向各至30米處。建設控制地帶:四向各至保護范圍外50米處。…[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日韩欧美精品国产亚洲综合 | 日韩精品久久久久 | 中文字幕亚洲有码 | 五月天激情婷婷婷久久 | 最新日本一道免费一区二区 | 亚洲中文字幕不卡专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