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第九批湖南省文物保護單位旅游

第九批湖南省文物保護單位

老衛城遺址
  老衛城是目前湘西保存較好,面積最大的土城之一,依地勢走向筑土墻,圖片顯示了城墻的堆筑層。老司城是土著居民自治的土司所在,而老衛城是中原王朝控制土司和苗民等少數民族設置的軍事設施。老衛城近長方形,面積達55萬平米。這座土城依地勢走向筑土墻,墻基寬10到14米,頂寬3米,殘高4到10米。城壕系人工挖造,所取土均用以夯筑城墻,更提高了外墻面的高度。老衛城依地形開有東、西、南、北四門,城內分居住區、設衙署和墓葬區,“洗馬池”、“跑馬場”、“荷花池”分設于城內。…[詳細]
高山坪古驛道
  高山坪古驛道,位于湖南省瀘溪縣浦市鎮。由湖南省文物局2008年組織的第三次文物普查發現,古驛道長三十余公里,始建于明代洪武和萬歷年間,是朝廷與苗民沖突和苗漢融合的產物。當時朝廷為了加強對苗族地區的控制,驛道應運而生,以利于傳遞信息和運輸軍需物資。清乾隆和嘉慶年間,由于湘西地區爆發了持續十二年之久的苗民起事,驛道的軍事價值對清王朝更顯突出,高山坪古驛道便在此時得以拓展延伸。古驛道中途建有兩個驛站,驛道在瀘溪境內長度約為六十華里。據記載,這條驛道延伸至鳳凰境內。“由高山坪經都歧,越三灣嶺和三層坡,出永興場,馬路口到鳳凰縣城,共一百七十里。另一條山路由浦市上庵四里到巖邊村,五里到螞蝗溪,再五里到白溪…[詳細]
保靖古軍事屯堡群
  保靖古軍事屯堡群地址:保靖縣復興、-、葫蘆、涂乍、陽朝等鄉鎮時代:明~清…[詳細]
羊峰古城遺址
  羊峰古城遺址位于永順縣石堤鎮羊峰村,2009年全國第三次文物普查時發現,總面積1156334平方米,是目前武陵山區發現最大的古城遺址。古城坐南朝北,設東、西、南、北四門,城內布局為衙署區、居住區、墓葬區、街道、橋梁、古井等,布局嚴謹,保存完整,對研究武陵山區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及社會發展具有重要的科學研究價值。2009年,全國第三次文物普查時發現。2013年,國務院公布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共1943處,永順縣“羊峰古城遺址”被列入其中。…[詳細]
八十垱遺址
  八十垱遺址新石器時代。位于湖南省澧縣夢溪鎮五福村,對研究新石器早期聚落形態、水稻栽培具有重要價值。1993-1997年,湖南省考古研究所對澧縣八十垱遺址進行發掘。6次發掘面積達1200平方米,其主要堆積層屬新石器時代彭頭山文化,距今七八千年。遺址可分早、中、晚3期,早期范圍超過3萬平方米,晚期約200平方米。中期不足3萬平方米,卻是遺址最興旺時期,突出標志是聚落環壕與圍墻的開挖和堆筑,這樣即形成日常活動圈,南北長約300米,東西最寬處160米。壕溝上寬約4米,下寬及深約2米,圍墻底寬約5米,頂寬約2米,高1~2米。估計與防護、排水有關。墻內建筑遺址有半地穴式、地面式、干欄式和臺基式,內有灶坑。…[詳細]
老司城遺址
  【老司城遺址】即桑植地方軍民宣慰司署址,在縣城北50公里荒溪、今沙塔坪鄉茶盤口村官屋場,乃向姓另一支土司古城。<宋史>載:紹興七年(1137),“湖廣靖康以來,盜賊盤踞……獨向思勝等5人親號溪洞歸朝,誓掌防拓,卒能保境息民,授湖廣桑植等處軍民宣慰使職,約束苗民,擁有上下桑植地”。向于景炎4年(1279),在澧水北源上游右岸茶盤口筑城,即老司城。襲4世至向仲山,因地處偏僻,遷署舊司城。整個古城城區分為宮殿區、衙署區和街區三部分。宮殿區面積1400多平方米,有近圓形城墻和北、西、南三門,其建筑年代初步推定為南宋。從發掘情況看,區內有南宋至明清時代歷次建筑的疊壓關系。衙署區居宮殿區南側,考證其建于明…[詳細]
炭河里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炭河里遺址位于湖南省長沙市寧鄉縣黃材鎮寨子村塅溪與溈水交匯的臺地上,是南方最著名的青銅器出土地。遺址年代約為商代到西周時期。寧鄉位于長江以南,卻有大量珍貴的青銅器出土,其中包括中國最大的方尊——四羊方尊,最大的銅鐃和最大的銅瓿。炭河里遺址現存主要部分為黃材河北岸與土段溪交匯處的扇形地帶,城墻西南和東北分別靠近兩條河的河岸,城內保存面積約為2.3萬平方米,城外新發現保護面積為21萬平方米,建設控制地帶達40多萬平方米。1963年確認為西周遺址,分別于1973年和2001年進行小規模試掘,2003年到2004年進行了大規模的發掘,發掘面積達2000多平方米,發掘了西周早期大型建筑基址、城墻遺址,清…[詳細]
里耶古城
  里耶古城是酉水河上的邊陲重鎮,歷史上被稱為“楚蜀通津”。“里耶”是土家語,即開墾、耕耘土地之意,是土家族的發祥地。早在距今6000年前,里耶就有人類居住。2002年里耶戰國古城的考古發現,被專家稱為“進入21世紀以來中國考古學上最為重要的發現”,被評為“2002年全國考古六大發現之一”。里耶,位于湖南省武陵山腹地,湘、鄂、渝、黔四省市在此交界,隸屬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龍山縣,土家語是開拓這片土地的意思。早在距今6000年前,就有人類居住。雖有神奇的自然風光和奇特的民族風情,但交通的不便使其經濟文化一直較為落后,是一個偏僻小鎮。古城鄰江而建,緊靠酉水,有夯土城墻、護城河、房屋建筑遺址、排水設施,…[詳細]
絲茅嶺遺址
  絲茅嶺遺址所在地益陽市資陽區沙頭鎮友誼村。遺址地勢平坦,緊靠資水,是人類理想的棲居地。在遺址附近發現有同時期的或稍晚的古文化遺址數十處,構成了古文化遺址聚落群。遺址現距資水約1.5公里,東西距沙頭鎮2公里。遺址自發現至今,保存完南北向水整。上世紀50年代至八十年代時期當地村民在遺址的中心部位處開了一條約4米寬,2.5米深的東西向水渠和一條約3米寬,1.5米深的渠。遺址上面的房屋尚未傷及到古遺址。遺址上面的公路、農田、蔬菜距遺址文化層有0.8-1.5米,沒有對遺址造成破壞。該遺址以夾砂夾碳陶為主,胎質多呈烏黑色,陶質較硬,表皮幾乎全為醬褐色,陶器胎質厚簿不勻。有夾細砂白陶和泥質白陶。紋飾主要為戳…[詳細]
玉竹包遺址
  玉竹包遺址發現于上世紀八十年代,1989年對該遺址進行了調查試掘,并于1990年5月被沅江市人民政府公布為沅江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遺址位于益陽市沅江市茶盤洲鎮玉竹包村一組的西南一塊不規則的崗地上,建國初期圍墾成茶盤洲農場,遺址在洞庭湖沖積平原之上,周圍為1至數米深的淤積層,遺址高出周圍1-2米,為一含有較多細黃沙的不規則崗地。遺址現存面積約3萬平方米,呈不規則橢圓形。文化堆積層厚薄不一,不同部位保存狀況也不一致,在周圍約5-6公里范圍內還發現有多處新石器時代遺址,與該遺址構成了一個遺址聚落群。遺址現存面積約3萬平方米,臺地系河沙淤積而成。文化堆積層保存尚好,但厚薄不均。厚0.3-1米,經過19…[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 亚洲国产日韩欧美综合a | 日本精品中文字幕在线不卡 | 又黄又湿免费视频一区二区 | 亚洲中文乱码字幕不卡 | 亚洲国产精品第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