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第九批湖南省文物保護單位旅游

第九批湖南省文物保護單位

周鳳山、周崎山故居
  道縣周鳳山周岐山(清代著名將領、親兄弟)故居地址:道縣祥霖鋪鎮時代:清…[詳細]
湘桂古道永州段
  湘桂古道(永州段)湘桂古道,又稱瀟賀古道。溯瀟水下賀江,由道州經江華入廣西富川到賀州,或經江永入廣西富川至賀州,是沿襲了幾千年的溝通萌渚嶺南北的交通要道。2011年,湖南省人民政府公而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萌渚嶺湖南與廣東、廣西之間,自古為阻隔五嶺南北的天然屏障。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3),在郴道的基礎上朝廷擴修,成為南下廣州的水陸聯用的“新道”。自秦漢至清末乃至民國初的兩千多年里,這條湘桂古道對促進我國的南北統一,加強各族人民的融合,促進江南的經濟文化交流和發展,直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湘桂鐵路和京廣鐵路修成后,湘桂古道的功能開始衰退。自20世紀50年代在瀟水修建了雙牌水庫和涔天河水庫及公路的日…[詳細]
藍山萬年橋
  萬年橋位于藍山縣城西南10公里處的舜水河上,始建死去活來有乾隆五十三年(1788).2011年,湖南省人民政府公而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該橋全部采用大塊青石砌成,建立在峽谷祼露的兩塊巨大巖石上,單拱,跨度17米,高達14米。其跨度和高度在湘南罕見。清乾隆五十三年,縣吏梁群長等人為方便往返湘粵民眾,發起募捐,雇匠鑿石,用工萬余,耗銀千兩,于乾隆五十五年(1790)改建成石拱橋。道光六年(1826),縣人彭與齡父子及陳太虛等人在橋面加砌石臺橋欄,萬年橋方告竣工。立碑橋西,鐫文“萬壽無疆”,故俗稱“萬年橋”。萬年橋附設設施“積壽亭”位于右橋西岸,橫截山腰鹽道,亭內置有整石鑿成的巨型茶缸,可盛涼茶七擔,…[詳細]
虎溪村古建筑群
  千年古村——藍屏虎溪村位于縣境西北與寧遠縣交界之地,緊靠“一圩跨兩縣”的寧藍古圩場。因村后石山如虎形。村落溪水潺流不絕,故村以“虎溪”為名,唐宋年間始有謝姓人居住,明末清初黃姓人遷居于此,至今已歷千年,全村約900人,絕大多數為黃姓。該村山青、水秀、石奇、洞幽,其古建筑群以“黃氏宗祠”為中心,向左右及祠后依次修建,石板作路,卵石修坪,或單門獨院,或依墻而建,門頭題字,左右對聯,檐下彩畫栩栩如生,鮮艷如初,更兼巧奪天工的飛檐翅角、門窗雕花、木獅雕繪等等,顯示出濃郁的古代湘南居民建筑特色。…[詳細]
唐家古井
  新田縣枧頭鎮,有一個古村唐家村,建村歷史已超過500年,有村志記載,唐姓人是從永州遷來。唐家村,一個現代建筑與古村交織的村落.村前一方池塘,清澈如舊,池塘邊的石墻,依然那么黝黑光滑,池塘下面就是一口古井,造型獨特。四眼古井,兩邊是長方形水井,中間是一眼圓形水井,井臺全用花崗巖石鋪墊,井臺之上的道路也是用花崗巖石鋪面,這就很好地防止了污水下泄。入水井邊的石階梯也是大氣平整。古井之上有一口水塘,但井水的來源并不在此,而是在距離水井南邊有一、二公里的山邊引入。據當地村民講,以前是用石質建材壘砌成溝渠埋于地下將山邊的水引入;現在則是用管道引入。這是此井的一大特點。古井其獨特的設計和造型是可讓唐家村村民…[詳細]
談文溪村
  談文溪古村和古建筑群談文溪古村落位于新田縣三井鄉談文溪村。該村是典型的人居場所,擇地而居,后靠山,前依水,伐有其林,耕有其田,行有其道,飲有其水。其建筑相鄰相依,可互相照應,又被寬敞的石板路分開。每棟建筑有正門、側門、后門,既統一,又相對獨立。其封火墻、重檐翹角、門樓、青石板道路、完整的排水系統,具有河南建筑的特色。現存古民居26棟,門樓、家廟、驛站、繡樓各一座,建筑面積達6800平方米,大都為明末清初建筑,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文溪家廟、門樓、驛站、繡樓。其家廟為三進磚木結構,分前戲臺、中天井、東西兩側廂房、后大殿;門樓為重檐歇山頂。其宅第建筑風格均一致,為前大廳,后神堂,左右各兩廂房。所有古建…[詳細]
彭梓城村古井
  新田縣枧頭鎮彭梓城村是一座古村落。是湖南省歷史文化名村。而其最有名的當屬古井。彭梓城村原有古井七十二眼,現存二十四井,在眾多遺存古井中,最大最有名且保存最好現仍然在使用的又當屬“沐溪犀牛井”。“沐溪犀牛井”因井中一石酷似犀牛臥水而得名。犀牛井旁邊有數塊碑刻,說明古井在此已有八百多年了。…[詳細]
枧頭龍家大院
  龍家大院位于湖南出新田縣城四五公里的大冠嶺上。古村落民居和古文化遺址至今保存完好。這些民居、古跡,地處風水寶地,設計巧妙,制作精良,氣度不凡,神韻猶存。龍家大院三面環山,前有池塘,現存古民居60余棟,大部分為明末清初建成。房屋古樸大方,寬敞適用,不事豪華,很少裝飾,街巷整齊規整,巷道內不見污水垃圾。最有特色的是建筑門壁上的對聯,字體娟秀飄逸,含義追求恬淡自然,返樸歸真。其中一聯頗能反映主人高雅志趣。該聯曰“居同靖節先生宅,家衍零陵太守風”。靖節先生即陶淵明,陶的居所“方宅十余畝,草屋八九間”,可“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零陵太守龍伯高“敦厚周慎”等“八德”一直在龍氏家族中傳承,這些房屋的主人…[詳細]
大冠堡
  大冠堡2007年,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取得重大發現,在新田縣發現兩個古堡群。一個以毛里鄉的大冠嶺上的大冠堡為中心,周邊5公里范圍內分布著大冠堡、新宅嶺堡、大利堡、百萬城堡、龍形堡、龍秀堡、凌宵堡和獅子望月堡;一個是以石羊鄉“南國武當山”為中心,周圍群山之中散布著龍潭堡、牯牛崗堡、白米寨堡、石古寨堡、飛龍堡、樂大晚堡。這兩個古堡群相對獨立,又互為犄角,遙相呼應。各堡與中心堡舉目可及,呈眾星捧月之勢。其中大冠堡的處這一帶山嶺的最高處,海拔685米。堡內共有17個房間屋基,總面積7000平方米,內城墻長346米,城墻殘高4米左右(原高度5-6米),城墻上的走道平均寬約2米。除房屋外,古堡內還有兩個蓄水…[詳細]
新田李氏宗祠
  金盆圩鎮的李千二古村,這里有一處代表著李氏宗族文化與靈魂歸宿的地方—李氏宗祠。李氏始祖李百一,原籍江西泰和縣,宋末因躲避戰亂帶領族人遷居湖南新田,因金盆圩鎮地處盆地,氣候宜人,非常適宜人居住,便決定遷此地,并于元天歷二年(1329)組織族人在此始建李氏宗祠。歲月變遷,李氏宗祠幾經風雨洗禮,但族人們仍承先志,不遺余力多次維修宗祠。據族譜記載明永樂十五年(1418)李文昇發動族人對宗祠進行了整體重修;明萬歷十九年(1592),李一本帶領族人修繕了宗祠的殘破部分;清雍正元年(1723年),李開宅組織族人再一次對宗祠進行了大規模重修,現在李氏宗祠的規模和建制保留的就是這次大修以后的模樣。古人建祠選址蘊…[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日本玖玖资源在线一区 | 日本三级欧美三级人妇视频黑白配 | 亚洲中文字幕制服自拍 | 亚洲天堂第一页 | 日本喷奶水中文字幕视频 | 亚洲综合情人伊人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