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第九批湖南省文物保護單位旅游

第九批湖南省文物保護單位

安化劉家大院
  劉家大院位于梅城鎮鹿角村二組,曾家墳山山腳的一處臺地上,距公路高約十米;坐北朝南,南距鄉村公路約20米,鹿角溪自西向東沿公路南側流過,與鳳形山隔溪相望,東西兩側均為劉姓村民房屋,北緊靠曾家墳山。總占地面積為3600多平方米,現存樓房4棟,組成完整的四合院,共有房間45間。劉家大院系懸山,內檐出廊,小青瓦雙層木結構樓房,四合院,主體結構有正屋、左右兩偏院。正院有正屋、左右橫屋、大天井、門樓、倒座;左右橫屋從明間通偏院;大院前為廣場,廣場右側有消防池;山下有石塊路通向大院。倒座的前墻壁為土筑墻,兼做圍墻用,余為木結構,中間為門樓,大門門楣上有壁畫;門樓與倒座之間有風火墻相隔,上有壁畫、泥塑等;倒座…[詳細]
安化茶廠早期建筑群
  原安化第一茶廠早期建筑群(含裕通永茶行、蘇聯援建廠房)始建于1902年,因其特定的功能定位和歷史變遷,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特別是建筑技術和藝術價值。其中建于1902年的木結構茶倉,現已成為全國茶葉加工行業僅存規模最大、設計最科學、保存最完整的百年茶倉,所采用的通風、防潮等技術措施在今天仍然是可供借鑒的被動式建筑節能技術。該文通過分析該茶廠早期建筑群中典型建筑的價值,重點總結了茶廠早期建筑群在建筑技術和藝術上所取得的成就。安化茶廠早期建筑群修繕工程從2015年7月開工,2016年1月竣工,對靠背式茶葉倉庫、單開門茶葉倉庫南棟、單開門茶葉倉庫北棟、鋸齒形車間、西大門進行全面維修維護,維修面積共53…[詳細]
安化風雨橋群
  安化風雨橋群(含永錫橋、思賢橋、馬渡橋、十義橋、燕子橋、仙牛石橋、復古橋等)安化風雨橋是一個龐大的風雨橋建筑群,清代至民國時期的風雨橋大小29座,分布在安化縣境內17個鄉鎮。其中永錫橋、思賢橋、馬渡橋、十義橋、燕子橋、仙牛石橋、復古橋保存較好,地域特征明顯。安化地處湘中偏北,位于資江中游,雪峰山北麓,境內山峰林立,溪谷縱橫。安化風雨橋是安化先民在縣城境內一些交通要道上逢溪架設的便民交通設施,供過往行人歇腳、避風躲雨,故名風雨橋。安化風雨橋均由青石橋墩、木質橋身和小青瓦橋頂三部分組成。橋身為長廊式通道,鵲木拾梁,全部采用卯榫結構,不用一顆鐵釘,橋面用木板鋪成,兩旁有固定的雙邊木登供行人休息,橋身…[詳細]
蕭氏公祠
  蕭氏榮庵公祠,位于桃江縣大栗港鎮黃栗洑村洞門灣組,現為黃栗洑小學所在地。該祠建于清光緒二十九年十一月(公元1903年),座東南,朝西北,依山傍水,整個公祠占地面積約為1800平方米,建筑面積約為1000平方米,前廳已拆除,二進享堂和三進寢殿及兩邊廂房保存完整,歇山頂,木結構,全用櫧、杉木及其它耐腐木料建成。屋基高1米,臺階以蠻石壘起,階飾青石板。地為三七灰土,劃紋地面。四周為青磚圍墻,磚長26公分,寬16公分,厚7公分,綿砌,下用巒石壘砌,三七灰土砌墻,高4米。二進亨堂脊高7.2米,琉璃脊,只剩吻獸,原有寶頂,琉璃勾頭滴水,柱礎全部木雕樹礎,形制各異,有海棠盨彌座形、方形、蓮瓣形柱礎,柱為整木…[詳細]
躍龍塔
  躍龍塔位于桃江縣城關鎮鳳凰山縣政府院內,資水南岸,鳳凰山北麓江邊,距資江50米,清道光十四年(公元1934年)由各里紳耆公建。全塔系花崗石結構,為八方七級樓閣式,底層直徑6米,通高25.81米,外設飛檐,平角上翹,底層正西向開門,以上六層為東、西、南、北向對開四門,塔內無梯登頂,每層有口相通,底層門兩側有石獅一對,門額上 書“躍龍塔”三字,塔基高1米,飾有云氣浮雕,塔身寬度逐層收斂,高度均勻遞減,第一層高四米,二層高三米七、三層高三米四、四層高三米三、五層高三米二二,六層高二米九五、七層高二米六七、頂高一米五七,頂下部為錐形體,上部為球形寶頂。刻有:“大清乾隆時桃花江市人公置塔基,道光十四年甲…[詳細]
沅江魁星樓
  魁星樓(以原有泥塑“魁星點斗”神像得名,俗稱“八角亭”)位于沅江市城區沿河路東北角,建于清乾隆五十九年(公元1794年),魁星樓系攢尖頂樓閣式土木建筑結構。樓通高15米,為三層三檐六方,建造美觀。既具有南方古建筑的清秀風格,也具有北方古建筑的莊重氣質,其樓基為花崗巖砌就高1.85米,六方,每邊長5.4米,面積為76.14平方米。魁星樓外觀三層言檐面都為琉璃筒瓦覆蓋,二層和下層為黃色,中間為綠色,每層飛檐翼角高翹,角首均置琉璃飾品,底下層為龍,中層為鳳,上層為魚,造型生動美觀,三層檐面的十八條屋脊,都置琉璃花格磚,花格上飾忍花冬草紋,樓閣尖頂為三個球狀琉璃寶葫蘆,遠遠望去,金光閃爍,十分壯觀。魁…[詳細]
歐陽氏故宅
  歐陽氏故宅位于衡陽市珠暉區粵漢街道向榮里社區湘江東路119號,始建于清代晚期,是曾國藩的岳父歐陽凝祉的故宅。站在門前,可以看到,歐陽氏故宅是一座青灰色的古宅。清道光十八年,即公元1838年,曾國藩當了官以后,為他的岳父歐陽凝祉謀得了蓮湖書院山長,即主講兼總管一職,并找了這棟宅子,讓岳父全家遷到這里居住。曾國藩在衡陽訓練組建湘軍水師時,也時常來這里小住。曾國藩,中國近代政治家、戰略家、理學家、文學家,湘軍的創立者和統帥。與胡林翼并稱曾胡,與左宗棠、胡林翼、彭玉麟并稱“晚清中興四大名臣”。他從湖南雙峰一個偏僻的小山村以一介書生入京赴考,中進士留京師后十年七遷,連升十級,37歲任禮部侍郎,官至二品。…[詳細]
黃庭觀
  黃庭觀位于中國湖南省南岳衡山集賢峰下,白龍潭東側,距南岳鎮1公里。始建于唐初開德元年(公元816年),五代時名魏閣,后宋徽宗賜名“黃庭觀”至今,是南岳古鎮景區的一座羽流道觀。黃庭觀依山臨壑,疊石而成。它兩進三廂,亭橫于前,觀宇縱連于后,仍保存古式建筑的面貌。是湖南省重點文物保所單位之一。據《南岳志》記載:黃庭觀是唐初開德元年(公元八一六年)所建。五代時,楚王馬希聲重修后,名叫魏閣。閣內有魏夫人的石雕像一尊。據《南岳志》記述:宋景祐年間,仁宗賜觀名為“紫虛元君之閣”,是依照唐朝大歷三年(公元七六八年),大書法家顏真卿游南岳時所書《晉紫虛元君領真司命南岳魏夫人仙壇碑銘》的頭銜而命名的。宋微宗崇尚道…[詳細]
寶蓋古建筑群
  寶蓋,據載,宋末年間,衡陽知府廖漢依途經此地,見山水宜人,環境優雅,便筑舍定居,時值兵革之變,建七層高樓,后稱保家樓,因資源豐富,又傳為寶蓋樓,寶蓋因此而得名。現寶蓋鎮系原寶蓋鄉與樟樹腳鄉合并而成,轄31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人口4.68萬人,總面積176.5平方公里。位于衡陽市區東南約45公里處,東界安仁縣,西接冠市鎮,南毗耒陽市,北鄰衡東縣,距京珠高速公路13公里,距江口鳥洲12公里,故有“一雞叫四縣”之說。在寶蓋樓內游覽,你會發現這里的家家戶戶都沒有上鎖,你可以到任何人的家里去,每一個見到你的居民,都會給你一個友善的笑臉,這足可證明寶蓋人的善良與樸實。在這里,也同我在其他鄉鎮看到的一樣,…[詳細]
楊山廟
  楊山廟位于吳集老街。傳說上古時期,炎帝帶領楊山侯、靈山侯、洪山侯治理洣水,因操勞過度,四人先后病逝,葬于風光秀麗的洣水河畔,洣水也因此被稱為“圣水河”。楊山侯葬在今天的衡東縣吳集鎮,后人感念他的恩德建楊山廟來祭祀他,尊為太古靈侯,香火旺盛,現在的廟堂修復于清道光年間.…[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中文字幕亚洲欧美丝袜 | 中文欧美性爱在线 | 五月天久久国产你懂的 | 亚洲日本在线在线看片 | 色久在线免费观看 | 婷婷精品视频亚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