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第九批福建省文物保護單位旅游

第九批福建省文物保護單位

中共閩粵贛邊特委舊址
  中共閩粵贛邊特委舊址位于永定區虎崗鎮虎西村楊公堂,年代為1931年。簡介:原為楊公堂,建于明國初年,坐西向東,前低后高,分前堂、中堂和后堂,占地面積558平方米。前堂、中堂均一層,后堂四層半。1930年12月15日,中共閩西特委、閩西蘇維埃政府等機關單位遷駐永定虎崗,虎崗成為閩西革命根據地中心。依據黨的六屆三中全會決議案關于黨在蘇維埃中央蘇區設立中央局,直接指導各蘇區黨的特區委員會,并合組閩西、東江兩特委為閩粵贛邊特委的決定,黨中央派鄧發來閩西,在虎崗主持召開閩粵贛邊黨的第一次代表大會,成立閩粵贛邊特委(省委),選舉鄧發為特委書記。1931年5月,中共閩粵贛邊區特委改為中共閩粵贛蘇區臨時省委(…[詳細]
大源革命舊址群
  大源革命舊址群位于泰寧縣新橋鄉大源村,年代為1931-1934年。簡介:由大源鄉革命委員會暨紅13師指揮部舊址(戴氏官廳)、大源鄉農會舊址(戴氏宗祠)、大源鄉游擊隊隊部舊址(嚴氏宗祠)和紅軍重要通道舊址(鎮安橋)等組成,分布面積6000平方米。大源村是泰寧縣最早建立紅色政權的鄉之一,1931年6月大源就成立了紅色政權——鄉革命委員會及農會、工會、共青團和游擊隊等群眾組織,并積極開展打土豪、分田地、為紅軍籌款籌糧等活動。1932年10月16日,朱德、周恩來等率領紅一方面軍發起建(寧)黎(川)泰(寧)戰役,其中紅22軍途徑大源村向泰寧縣城進發。1934年3月22日,中央蘇區第五次反“圍剿”重要戰役…[詳細]
壽寧紅帶會舊址
  壽寧紅帶會舊址位于壽寧縣大安鄉大安村,年代為1932年。簡介:原為建于1917年的范氏宗祠,由門廳、戲臺、天井及兩側看樓、祠廳等組成,占地面積460平方米。1932年中共壽寧特支在此創建群眾武裝紅帶會,1933年全縣上萬名紅帶會員相繼舉行武裝暴-動-,攻打南陽、坑底等地駐敵,推動了土地革命的發展。紅帶會紀念碑為附屬文物。2018年,壽寧紅帶會舊址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九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宗祠四周各向外延伸20米,紀念碑四周各向外延伸30米。…[詳細]
石碧紅軍獨立第七師舊址群
  石碧紅軍獨立第七師舊址群位于寧化縣石壁鎮石碧村,年代為1932年。簡介:由張氏家廟(下祠)、三圣廟、維藩橋與玉屏德潤亭組成。1929年,石碧村建立黨小組,村民紛紛入農會、鬧暴-動-、建政權、當紅軍、支前線、打土豪、分田地,積極投身革命。1932年8月,紅軍獨立第七師成立,第二年在石碧村張氏宗祠設立紅軍獨立第七師野戰醫院,得到當地村民的大力支持。保護范圍:張氏家廟(下祠):東至32米外水塘,南至山墻滴水外10 米,西至圍墻滴水外10 米,北至輔房滴水外10 米。三圣廟:東南至32米外水塘,西南至張氏家廟(下祠)矮圍墻外10 米,西北至后屋滴水外10 米,東北至磚混建筑墻基外10 米。維藩橋與玉屏…[詳細]
麟埜鄉工農革命委員會舊址
  麟埜鄉工農革命委員會舊址位于南靖縣和溪鎮林中村,年代為1932年。簡介:原為麟埜社林氏祠堂,始建于明萬歷年間(1573-1620),清同治和民國時期重修,現存建筑保持清中后期的風格。祠堂為二進連兩廂硬山頂式建筑,整體平面呈“凸”字形,建筑面積515平方米,占地面積2300平方米。1932年4月13日,南靖和溪第二區麟埜鄉工農革命委員會在此成立,林振旗任主席、林金牌任副主席,領導群眾開展土地革命斗爭,支持紅軍及蘇區活動。麟埜鄉先后有120多位青壯年參加中央紅軍,多人加入游擊隊堅持地下斗爭,譜寫了許多英勇壯烈的革命詩篇。保護范圍:東、南、北各至建筑外檐滴水位外15米,西至泮池西岸外15米。2018…[詳細]
南靖十字嶺戰斗遺址
  南靖十字嶺戰斗遺址位于南靖縣龍山鎮南坪村內洞自然村,年代為1932年。簡介:1932年4月16日至19日,毛主席親自指揮了攻克漳州的十字嶺戰斗,這是中國工農紅軍東路軍攻克漳州的決定性戰役。戰斗遺跡紅四軍十一師駐地與突擊隊動員會舊址(內洞廟)、紅十二軍尖刀--前誓師大會舊址(畓埔大厝)、石鼓侖主戰場遺址和紅十五軍四十五師指揮部舊址(豐田閣老樓)等4處組成。內洞廟:始建于明后期,清代重修,為二進帶兩廂的懸山頂建筑,建筑面積345平方米,占地面積1125平方米。畓埔大厝:二進硬山頂清代古民居,建筑面積215平方米,占地面積375平方米,大厝前廊山墻保留“士兵不打士兵、窮人不打窮人”紅軍標語。石鼓侖山…[詳細]
紅屋區蘇維埃政府舊址九廳十八井
  紅屋區蘇維埃政府舊址九廳十八井位于長汀縣南山鎮中復村,年代為1932年。簡介:建于清代,坐東朝西,磚木結構,單檐懸山頂,抬梁穿斗混合式木構架,平面布局三落二進,由門廳、內雨坪、上中下廳、天井及左右橫屋組成,占地731.6平方米,建筑面積約661平方米,當地人稱九廳十八井。1932年夏,紅屋區蘇維埃政府在此成立,主席吳文標。區蘇的成立,對領導紅屋區的革命斗爭起到重要作用。該宅大廳還保留著10幅抗日漫畫。2018年,紅屋區蘇維埃政府舊址九廳十八井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九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建筑四周各向外延伸20米。…[詳細]
中共炭塢區委、區蘇維埃政府舊址
  中共炭塢區委、區蘇維埃政府舊址位于浦城縣忠信鎮溪源村炭塢自然村,年代為1932-1934年。簡介:原為華光廟,清代始建,土木結構,占地面積154平方米。 1932年7月,由工農紅軍團長葉全興在炭塢一帶領導開辟蘇區工作,并于11月在炭塢村成立浦北第一區(即炭塢區蘇維埃)。1934年12月間,國民黨軍1000多人,向炭塢蘇區發起“圍剿”。炭塢區游擊隊一部分撤退到忠信鎮毛洋、馬跡一帶,一部分繼續堅持當地斗爭。炭塢區蘇維埃政府裁判部舊址是一座木結構民居建筑。2018年,中共炭塢區委、區蘇維埃政府舊址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九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中共炭塢區委、區蘇維埃政府舊址:四周墻體各向外延…[詳細]
胡坊紅軍舊址群
  胡坊紅軍舊址群位于明溪縣胡坊鎮胡坊村,年代為1933年。簡介:由蘇家大厝、廣西會館、李家祖屋、李家大院等建筑組成,均為清代建筑。1931年6月,紅一方面軍第四軍十三師在師長粟裕、政委高自立的率領下進駐胡坊。1933年,胡坊成立紅色政權工農革命委員會,開展打土豪、分田地斗爭。紅四軍十三師宋任窮部三十九團、紅七軍十九師肖勁光部五十五團將胡坊村蘇家大厝作為團部駐地。彭德懷、王稼祥等無產階級老一輩革命家都曾在這里戰斗-過,至今李家大院墻上還保留著“打倒帝國主義,徹底平分土地”的大幅石灰標語。2018年,胡坊紅軍舊址群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九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各單體建筑四周各向外延伸20米…[詳細]
工農紅軍西際物資轉運站舊址
  工農紅軍西際物資轉運站舊址位于三明市三元區莘口鎮西際村,年代為1933年。簡介:原為余氏祠堂,始建于明洪武年間(1368-1398),清乾隆重修,坐北向南,平面略呈長方形,占地面積1400平方米,建筑面積1000平方米。由前坪、前堂、天井、正堂、邊廂、回廊和后軒組成,正堂面闊七間,進深七柱,明間抬梁、次間穿斗式木構架,懸山頂。自1933年起,在福建軍區獨立第7團、第9團的帶動下,中共三元區西際村支部和農會的黨員干部群眾從大田、永安、泉州等處零散購買食鹽等物資,存在余氏祠堂內,達到一定數量后,通過柳城村溪口渡口,沿西際—竹洲—樓源—忠山—星橋—明溪線路,轉運到明溪、清流、寧化、瑞金等中央蘇區,余…[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最新国产高清在线精品 | 亚洲欧美国产另类首页 | 日韩精品国产动漫欧美在线 | 亚洲高潮在线播放 | 亚洲欧美日韩综合另类一区 | 亚洲国产精品尤物yw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