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第九批福建省文物保護單位旅游

第九批福建省文物保護單位

屏山書院遺址
  屏山書院遺址位于武夷山市五夫鎮五一村府前自然村,年代為宋至清。遺址東西長110米,南北寬105米,面積為10000平方米,由前側驛道、四周圍墻和內部建筑群基址組成,建筑年代從南宋至清。屏山書院遺址為迄今國內為數不多經考古勘探證實的朱子文化史跡,為朱子文化研究提供實物資料。保護范圍:東以最突出的東側圍墻向外10米,南向外延伸10米至紗帽山,西至西側圍墻外10米,北至北側驛道外10米。2018年,屏山書院遺址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九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羅從彥墓與特祠
  羅從彥墓與特祠位于南平市延平區水南街道上地村、羅源村,年代為宋、清。簡介:墓坐南向北,平面呈“風”字,三級墓坪,占地面積261平方米。封土前尚余兩件梯形石碑座,明代碑刻《告羅豫章先生墓文》現藏于特祠內。特祠主祭羅從彥,明弘治年間(1488-1505)始建,清乾隆三十四年(1769)重建。坐南向北,占地面積472.5平方米。中軸線上依次為前墻、過雨亭、御書閣、大堂。御書閣上下兩層,大堂單層,屋面均作重檐歇山頂。羅從彥(1072-1135),字仲素,號豫章,著名理學家,與楊時、李侗、朱熹并稱“延平四賢”,著述頗豐,是閩學文化的創始人之一。保護范圍:墓體以中軸線為中心,左右共寬16米,前至路,往后共…[詳細]
真德秀墓
  真德秀墓位于浦城縣蓮塘鎮顏處村真處山,年代為南宋。簡介:墓坐西北朝東南,平面呈“風”字形,二級墓坪,占地約2000平方米。墓依山而筑,上世紀文革時期被破壞,后在原址上重修。真德秀(1178-1235),字希元,號西山,福建浦城人,南宋理學家。慶元五年進士,官至戶部尚書,拜參知政事,卒后贈銀青光祿大夫,謚文忠。學宗朱熹,創西山真氏學派,有《真文忠公集》。保護范圍:墓區四周各向外延伸20米。2018年,真德秀墓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九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朱松墓
  朱松墓位于武夷山市上梅鄉地尾村寺門自然村,年代為南宋。簡介:始建于宋紹興十四年(1144),原位于五夫里西塔山,宋乾道六年(1170)遷至白水鵝仔峰山下,后再遷于此。墓坐東向西,平面呈圓形,墓園占地面積800平方米。石墓室,墓室頂部用鵝卵石砌筑圓形穹頂,穹頂直徑約為2.5米。墓冢前立墓碑一方, 碑面陰刻“顯祖朱獻靖公墓,朱凌拜立”。墓碑前設有祭臺,祭臺中央設有石拜墊、石香爐和石供桌。朱松(1097-1143),字喬年,號韋齋,朱熹之父,徽州婺源(今江西婺源)人,宋重和元年進士,歷任政和縣尉、著作郎、吏部郎等職。因反對權相秦檜投降主張,貶任江西饒州知州(未赴),紹興十四年卒。以子熹貴,卒后贈通議…[詳細]
楊樹莊墓
  楊樹莊墓位于福州市晉安區鼓山鎮盤山公路7公里處,年代為民國。簡介:墓依山而建,南向偏東21度,平面呈“風”字形,三合土夯筑,五層墓埕,面寬22.77米,進深34米。封土前豎青石墓碑一方,墓裙飾高浮雕麒麟一對。 第一層墓埕正中有蔣介石贈送的塔狀銅香爐,爐身正面陰刻:“幼京上將,懋績豐功,蔣中正!北趁骊幙毯\姶^圖案。墓左側建影堂一座。楊樹莊(1882-1934),字幼京,侯官(今福州)人,為甲午烈士楊建洛的嗣子,歷任國民政府委員、海軍總司令兼福建省政府主席、海軍部部長等職。保護范圍:東至影堂外10米,南至守墓房外10米,西南至碑亭外10米,北至墓后公路。2018年,楊樹莊墓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詳細]
武夷山閩贛古驛道
  武夷山閩贛古驛道與關隘位于武夷山市嵐谷鄉嶺陽村、洋莊鄉大安村、坑口村,年代為五代至南宋。簡介:由嶺陽關、分水關和溫林關古驛道與關隘組成。嶺陽關古驛道與關隘,始建于南宋,地處武夷山市嵐谷鄉嶺陽村地處閩贛交界處,接江西廣豐。分水關古驛道與關隘,始建于五代閩國,地處武夷山市洋莊鄉大安村地處閩贛交界處,接江西鉛山。溫林關古驛道與關隘,始建于南宋,地處武夷山市洋莊鄉坑口村閩贛交界,接江西鉛山。閩贛古驛道關隘遺址是研究萬里茶道線性文化遺產和武夷山古代交通、運輸、商業、關防、兵制、鋪驛制的重要實物資料。保護范圍:嶺陽關古驛道關隘:古驛道路肩外各延伸10米。嶺陽關隘口:關墻兩側至山脊,南北各20米。溫林關古驛…[詳細]
通判泉
  通判泉位于邵武市洪墩鎮尚讀村,年代為宋。簡介:泉井系南宋理學大儒何兌所筑,因何兌曾任辰州通判,故鄉人名之曰“通判泉”。泉分五眼,依序為飲用水、洗菜、洗衣、洗污物等不同功能。井面以大石板鋪筑,井眼長方形,面積分別為3.8、12.8、4.1、8及12.7平方米。井眼設計科學、合理, 至今村民仍自覺遵循,從不紊亂。保護范圍:井臺外沿四周各向外延伸30米。2018年,通判泉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九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白鶴嶺福溫古道
  白鶴嶺古官道位于寧德市蕉城區蕉北街道繼光社區、蕉南街道中南社區、城南鎮嶺頭村、灣亭村,年代為宋至民國。簡介:由時任寧德縣主簿的丁大全于南宋寶慶年間(1225-1227)主持修建,歷代多次維修。古官道起于寧德舊縣西門,通往羅源,全長10公里,寬1.5~2.5米,蕉城境內現存相互連續的四段,均由石磴層層累砌而成。古官道沿途人文景觀豐富,尚存摩崖石刻、碑刻十九處,古橋二座,古亭遺址四處,以及鶴嶺寨、嶺頭隘門烽火臺、界首關、界首烽火臺等遺跡。保護范圍:現存四段古官道四面各向外延伸20米。2018年,白鶴嶺古官道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九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19年,白鶴嶺福溫古道列入第八批全國重點文…[詳細]
梅鶴古建筑群
  梅鶴古建筑群位于寧德市蕉城區虎貝鎮梅鶴村,年代為宋至民國。簡介:包括三座橋(九跳橋、沉字橋、柳墘橋),一個門(石闕門),三處宮廟(車山宮、東岳宮、林公宮),一處明代民居(十年廳),五處清代民居(方厝里、林居琫厝、林居清厝、林杜行厝、林贊幫厝),一處民國建筑(后為知青點)等14處建筑。九跳橋始建于宋,為三孔伸臂石梁橋,全長25米,寬2.4米。沉字橋又稱花橋,始建于宋崇寧五年(1106),清乾隆四十年(1775)及民國二十五年(1936)等數度重修,三孔石拱木廊橋,全長36米,廊屋面闊十一間,當心間做歇山頂橋亭。柳墘橋建于清光緒六年(1880),為雙跨石梁柱橋,占地面積約11平方米。石闕門建于明代…[詳細]
石壁嶺古官道
  石壁嶺古官道位于寧德市蕉城區石后鄉石壁嶺,年代為宋至民國。簡介:寧德古時通往西鄉及古田、屏南乃至閩北的交通要道,其開辟時間不晚于南宋,以其山體如石壁般筆直陡峭而得名。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邑人王天行采用火燒水攻之法,“遂成通途”,F存古道起于金涵鄉高乾村西,經石后鄉嶺尾村,越石壁嶺,過嶺店村,終抵石后鄉大嶺村,全長2.5公里。由石磴層層累砌而成,寬約1米,垂直落差達500余米。古道沿線遺留著眾多的人文景觀,現尚存摩崖石刻“山高水長”、修路碑、古亭遺址、戰壕遺址等遺跡。保護范圍:古官道四周各向外延伸20米。2018年,石壁嶺古官道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九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日韩欧美中文字幕精品 | 欧美精品专区在线观看视频 | 亚洲中文制服丝袜欧美精品 | 五月天狠狠爱-伊人久久综合网 | 最新日韩中文有码在线 | 午夜福利视频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