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第二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旅游

第二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濟南靈巖寺旅游區
  歷史悠久,佛教底蘊豐厚,寺內古木蒼翠,怪石林立,古跡薈萃、佛音裊繞。靈巖寺以其悠久的宗教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內涵馳名于世,素有“游泰山不游靈巖,不成游也”之說。靈巖寺,位于濟南市長清區萬德鎮境內,始建于東晉,有辟支塔、千佛殿等景觀,自唐代起就與浙江國清寺、南京棲霞寺、湖北玉泉寺并稱“海內四大名剎”,并名列其首。為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泰山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靈巖寺峰巒奇秀,風光旖旎,以風景幽深、泉石秀麗著稱于世。寺周群山環抱,深奧幽邃。寺內外摩頂松、千歲檀、朗公石、“鏡泄春曉”、“方山積翠”、“明孔晴雪”等勝景別具情趣。寺內古木蒼翠,怪石林立,殿宇崢嶸。靈洞曲澗、…[詳細]
玄妙觀三清殿
  玄妙觀坐落在江蘇省蘇州市中心——觀前街。玄妙觀又名圓妙觀,創建于西晉咸寧二年(276年),初名“真慶道院”,唐開元二年(714年)改名為“開元宮”。北宋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賜額“天慶觀”。南宋初金兵南下,天慶觀被毀,后于紹興十六年到醇熙六年(1146-1179年)經過多次重修,現存的規模宏偉的三清殿就是醇熙六年(1179年)建造的。元至元十八年(1281年)詔改為今名“玄妙觀”。清康熙年間的極盛時期有殿宇三十余座,是全國規模最大的道觀之一,為了避諱康熙帝玄燁之名,故而改名為“圓妙觀”。后來又經多次的破壞和重修,但都沒有達到原先的規模,現存較大的建筑主要有正山門和三清殿。正山門面對宮巷,十…[詳細]
繁峙巖山寺
  巖山寺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原名靈巖寺,位于山西省繁峙縣城南峪口五臺山北麓天延村。創建于金正隆三年(1158年),元、明、清屢有修葺。巖山寺坐北朝南,平面呈不規則長方形。寺內正殿已毀,現存建筑主要有南殿三間,東西配殿各三間,其它殿四間,禪房三間,垂花門一座,鐘樓一座兼做山門。除南殿外,其余均為晚清到民間年間的建筑。寺內青松郁郁,古殿峻峨,壯觀幽謐,仿佛鑲于山野的璀璨明珠。巖山寺以南殿即文殊殿的壁畫最具特色。該殿始建于金代,殿內四壁滿繪壁畫,這些壁畫是金大定七年年宮廷畫師王逵歷時十年才繪制成的。西邊墻壁的壁畫內容,描繪了釋迦牟尼一生的重大事跡。南壁的壁畫,描繪五百商人海遇難,羅剎女趕來相救的情…[詳細]
曲陽北岳廟
  曲陽北岳廟位于保定市曲陽縣城西的北岳廟,始建于南北朝北魏宣武帝景明、永平年間(500——512年),原名北岳安天元圣帝廟,是皇家祭祀北岳恒山之神而建的一座廟宇。從正門朝岳門進去,沿中軸線一路往北,經御香亭、凌霄門、三山門、飛石殿遺址到最北面的德寧之殿。德寧之殿是北岳廟的主體建筑,重建于元至正七年(1347年),整個大殿建在石砌臺基之上。大殿面闊9間,進深6間,外帶回廊環繞,高30米,占地面積2009.8平方米,是我國現存最大的元代磚木結構建筑。殿內東西兩壁有唐代畫圣吳道子的《天宮圖》,兩幅畫各高8米,長18米。東壁畫為《云行雨施》,繪有眾多天神興云布雨普降甘霖,為民造福的形象,最大的人物高3.…[詳細]
武當山紫霄宮
  始建于明永樂十一年(1413年),是武當山上保存較為完整的宮殿古建筑群之一。自東天門入龍虎殿、循碑亭、十方堂、紫霄殿至父母殿,層層殿堂,依山疊砌,其余的殿堂樓閣,鱗次櫛比,兩側為東宮、西宮,自成院落,幽靜雅致,再加上四周松柏挺秀,竹林茂密,名花異草,相互掩映,使這片古建筑更顯得高貴富麗。紫霄殿面闊五間,重檐九脊,綠瓦紅墻,光彩奪目,其額枋、斗拱、天花,遍施彩繪,藻井浮雕有二龍戲珠,形態生動,宛若真物,由于彩繪,也使得全殿顯得光彩奪目,富麗堂皇。殿前的平臺十分寬闊,雕欄重繞,雄偉壯觀。殿內供有玉皇、真武、靈官諸神像,形象生動,栩栩如生,雕刻手法細膩、逼真。殿后的父母殿,崇樓高舉,秀雅俏麗,與紫宵…[詳細]
五臺山顯通寺
  顯通寺舊稱:顯通寺始建于漢明帝永平年間,初名大孚靈鷲寺。北魏時有所擴建,唐太宗時重建,易名為大華嚴寺。明太祖朱元璋時重修,賜額“大顯通寺”,明成祖朱棣賜名為“大吉祥顯通寺”,明神宗朱翊鈞再賜額為“大護國圣光永明寺”,簡稱永明寺。清康熙二十六年(公元1687年),再改名為大顯通寺,直到今天。看點:珍貴文物:顯通寺內珍藏著許多歷史上遺留下來的珍貴文物。在掛著山門外兩側,各有一座石碑,石碑上摹仿龍形和虎形,分別寫著“龍”、“虎”兩個大字,是唐代的遺物。大雄寶殿是舉辦佛事活動的場所,殿內正中央供奉有釋迦牟尼、阿彌陀佛、藥師佛的塑像,整座大殿開闊疏朗,古色古香。無量殿是一座磚砌結構建筑,該殿奇特之處在于…[詳細]
哲蚌寺
  哲蚌寺,系黃教六大寺廟之一,位于拉薩市西郊十公里處的根培烏山-南坡上,海拔3800米,沿山勢-逐層而建,占地面積約20萬平方米。哲蚌寺為黃教創始人宗喀巴之弟子-降央曲吉-扎西班丹-于公元1416年創建,解放前這里的僧侶數目多達10000人,是藏傳佛教最大的寺廟。寺內主要經殿有六個:甘丹頗章,措欽大殿,密宗院,洛賽林院,郭芒院,德陽院。主要佛像有:見解彌勒佛,金剛怖,不動佛,還有金寫甘珠爾,大戰佛莽等歷史悠久,-舉世無雙的真品和不計其數的-各種鍍金佛像,佛經等珍貴文物。另外,寺廟的-四大佛經學院中-有三個顯宗院和一個密宗院,三個顯宗院,是根據宗喀巴三師徒,所著經典的基礎上-各持己見,洛賽林院習用…[詳細]
色拉寺
  色拉寺全稱色拉大乘寺,藏傳佛教格魯派六大主寺之一。與哲蚌寺,甘丹寺合稱拉薩三大寺,是三大寺中建成-最晚的一座。位于拉薩北郊3千米處的-色拉烏孜山麓。色拉寺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宣德九年,絳欽卻杰,應召赴北京,受封-大慈法王。寺內有吉札倉,麥札倉,阿巴札倉等三大札倉。其全盛期,寺中有僧8000余,規模僅次于哲蚌寺。色拉在藏語里是野玫瑰的意思,傳說山下修寺時,這里長滿了野玫瑰,色拉寺因此得名。寺內保存著上萬個金剛佛像,大多為西藏本地制作。還有許多是從內地或印度帶來的銅佛像,大殿和經堂的四壁上保存著大量的彩色壁畫原作,最著名的塑像就是大殿里的馬頭明王像。色拉寺周圍柳林處處,流水淙淙,自古就是高僧、…[詳細]
皇史城
  目的地介紹  皇史宬,又名“表章庫”,即皇家檔案庫,坐落在北京東城區南池子大街南日東邊,靠近故宮東側。始建于明嘉靖十三年(153年),隆慶二年(156年)和清嘉慶十一年(180年)均有修葺,是我國現存最完整的皇家檔案庫,距今已有460多年的歷史。    我國早在秦、漢時期,就有“金匱石室”的制度。《漢書·高帝紀下》記載:“與功臣刻符作誓,丹書鐵拳,金匱石室,藏之宗廟。”所謂“金匱”,即是銅制的柜子;所謂“石室”,就是用石頭砌筑的房子,其目的均是為了防火,讓其保存的珍貴檔案,能永久地保存下去。爾后歷代檔案庫,均因襲秦、漢舊制,而又各有所發展,供保存各朝皇帝的“實錄”、“圣訓”、“玉碟”之類的皇家…[詳細]
懸空寺
  懸空寺(第二批國保)時代:明地址:渾源縣城南5公里北岳恒山下金龍口西崖峭壁據《恒山志》記載,懸空寺始建于北魏晚期(約公元六世紀),后經歷代重修,現存建筑皆明清遺構。全寺建筑懸掛在恒山之麓的峭壁上,崖壁呈90度垂直,崖頂呈倒懸之勢。寺坐西朝東,寺門南向,全寺建筑自山崖的南面向北一字排開,漸次增高。寺院呈長方形,長數十米,寬約5米,有大小殿閣四十余間。共分三組。第一組建筑以三官殿為主體,是奉祀道教之所,幾座殿內供奉道教塑像。中間一組建筑是以三圣殿為主體,殿內供奉佛教造像。最后一組建筑是以三教殿為主,奉儒、釋、道三教之祖。三教殿為全寺最高的建筑,為三層檐歇山頂,內奉孔子、老子和釋迦牟尼像。懸空寺的建…[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中文字幕免费久久99 | 欧美亚洲另类中文 | 日韩在线一区天天看 | 日本野花视频在线看免费 | 亚洲j激情综合一区 | 色在线中文字幕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