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第二批河北省文物保護單位旅游

第二批河北省文物保護單位

孔穎達墓
  孔穎達墓,位于衡水市前馬莊村西300米處(現衡水中心大街與大慶路路口北200米西側),現存墓地封土高1.5米,,豎有民國九年的 墓碑,碑上刻“唐祭酒贈太常卿孔穎達先生”。貞觀二十二年,孔穎達病死,陪葬昭陵(唐太宗的墓),此墓為他的”衣冠冢”。1983年7月23日定為河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慶林寺塔
  慶林寺塔位于河北省故城縣鄭家口西南的饒陽店村東。慶林寺塔原屬慶林寺古建筑群的一部分,因年代久遠,現其他建筑已蕩然無存,惟有寶塔獨立,亦稱饒陽店塔。據饒陽店關帝廟的碑文記載:北宋初年,有饒、楊兩姓在此開店,故名饒楊店。在塔的內壁上,有許多游人題的詩詞。早期出的《武城縣志》和《故城縣志》,都把慶林寺塔說成是唐代建筑。直到1990年,中國科學院的張馭寰教授,對慶林寺塔進行了實地考察后,根據該塔的建筑風格和特點,確定為北宋初期所建。新中國成立后,曾于1957年和于1976年,兩次進行修繕,該塔至今保存完好。慶林寺塔為九級八面,正面向南,東西南北四面各辟一拱狀門。塔是用青磚砌成,下為塔座,塔身高六層,為…[詳細]
逯家莊壁畫墓
  1971年,在安平縣逯家莊發掘了一座東漢多室墓。在后室頂部有白粉書寫的“憔熹平五年(176年)”隸書題記,為該墓的確切年代提供了可靠的依據。在中室及其南耳室和前室南耳室內,均發現彩繪壁畫,室這次發掘的重要收獲。中室四壁繪的室墓主人“出行圖”,上下共四層,每層均有大量車、騎及伍佰(武官)、辟車(文官)之類的導從,和一輛主車。最下一層主車的乘者室墓主人,后面室墓主人的妻子。中室南耳室墓門旁繪守門卒;南壁繪墓主人坐在帳中,帳后有二侍女拿著香熏,帳左側有二近侍;東壁繪二吏持芴,躬身而立;北壁繪一建筑圖,房屋櫛比,層層進深,后部有座高聳的望樓,其上有伺風鳥、測風旗和報警鼓。前室南耳室會有守門卒、侍衛及一…[詳細]
馬君起造像碑
  馬君起造像碑,全稱為“馬君起造石浮圖碑”。“浮圖”在這里指佛像。系唐代儀鳳四年(公元六七九年)馬君起為死去的父母所造。該碑現存于河北省深縣文化館,一九八三年九月定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馬君起造像碑碑高110公分,寬79公分,厚49公分,系兩石鑿合之石室。石室內有女菩薩像一、侍女二,下為飛禽走獸的石浮雕,石室兩旁各有一武士衛其側。石室門眉之上有“天皇供養、天后供養”八字。“天皇”指唐高宗,“天后”指武則天,在此以前的造像碑,多言為皇帝造福多未有兼及皇后者,唯獨此碑有“天后供養”四字,由此可以看出當時武則天的權勢之重。人們評價此碑“字畫尤精絕,海內傳寶之”。此碑最有價值的是記文的書法藝術,明清兩代…[詳細]
董仲舒石像
  董仲舒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儒學家,由于他的思想觀點是為統治階級服務的,所以為歷代統治王朝所推崇,稱之為“董二圣”。明萬歷年間(公元1573-1620年)統治階級在他的家鄉立祠雕像,從山西運來巨石,聘請丁名工匠。相傳,石頭運到河北棗強縣舊縣村就是運不動了,人們以此當做董子故里,在此建了董子廟,雕刻了一尊石像安放于廟中。石像位于舊縣村西幾十米處。坐式,雙手捧一笏板,高2.5米,重約4噸。像前左右各有一聾男啞女守侍,廟前有一石碑。像背后刻有:“明萬歷三十六年十月舊縣村施財弟子管正尊韓安輔妻姚氏”。1946年土改時,廟被拆除,石像置于露天。:“文革”中“批林批孔”,又被推倒,鼻面和笏板多處被損壞,石碑移…[詳細]
竇氏青山墓
  竇氏青山墓又名“安成候墓”,位于河北武邑縣城東14公里處的青冢村南邊。占地36582平方米,它是漢文帝皇后竇猗房的父親竇青的墳墓,因竇青被漢室封為安成候,故又稱安成候墓。竇氏青山墓今高22.9米,周長490米,占地面積3萬平方米。竇青系古觀津(今武邑縣東部)人,死后葬于故里。其女兒被封為文皇后以后,被追封為安成侯。其后,文皇后做了皇太后,為其父擴建墓冢,升高封土,為能“西望長安”。還修建廟宇,并立“竇氏青山”墓碑一通。若干年后,廟宇、碑刻被毀,僅存“青山”。1982年7月23日,省政府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竇氏青山墓,在司馬遷《史記*外戚世家》有記載:“竇太后父少遭秦 ,隱身漁釣,墜泉而…[詳細]
霸州龍泉寺
  龍泉寺霸州龍泉寺是河北省重點文物保護景點,位于霸州市信安鎮,始建于唐末。原名龍花寺,金代改名“普照禪院”,元代定名為龍泉寺,寺院內大雄寶殿前的中軸線兩側有兩口古井,水如泉涌,故得名“龍泉”。寺里正殿大雄寶殿為單檐廡殿式建筑,綠琉璃瓦菱心剪邊屋頂,面寬三間,進深三間,平面用柱12根。后為千手佛閣,屋頂為四面坡式。大雄寶殿鑲有一個石質浮雕,中間是佛像,兩邊有龍的圖案相圍。近年,有關部門投資數十萬元,對該寺進行全面維修,是開放的宗教活動場所。具體位置:位于霸州市信安鎮乘車路線:乘坐311、336、377都可以直接到達…[詳細]
回龍亭碑
  回龍亭碑原位于河北廊坊市安次區調河頭鄉朱官屯村東600米處的永定河南堤北側,距舊縣城十二里。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陽面行書記載了清乾隆皇帝南巡路過永定河,及撥款疏河筑堤的功德;記載了自康熙三十七年(公元1698年)到乾隆三十八年(公元1773年)的70余年間,永定河曾6次改道的水文資料。石碑左側面行書刻有乾隆御題詩一首。碑身已被破壞,部分字跡模糊。碑座方形,浮雕云紋。回龍亭已不復存在,僅存石碑和部分石構件。碑為青石質料,由碑額、碑身、碑座組成。回龍亭碑通高197、寬101、厚39厘米。碑額、身、座已經斷裂分離。碑首浮雕夔龍紋,天宮題額右側漢文篆書:御制;左側為滿文。碑身浮雕一周夔龍紋。…[詳細]
王龍村陀羅尼經幢
  陀羅尼經幢位于固安縣王龍村,一九七六年被發現。原為寺廟附屬物,遼代天輔皇帝在位時建,明嘉靖十年、崇禎四年重修。經幢漢白玉石質,通高近七米,由座、身、頂組成,幢身刻尊勝陀羅尼經、般若波羅蜜多心經。1982年7月23日,王龍村陀羅尼經幢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龍冢
  龍冢古墓:龍冢古墓位于龍冢村東500米處,為橢圓形土丘,高于地表5米。南長75米,東長52米,北長57米(1954年開渠削去了3米封土),西長48米,面積2000平方米。古墓上,灌木雜草叢生,四周有繩紋磚露于地面,還有少許陶片等。該墓據專家考證,為秦漢時期古墓,其占地面積、構造規模和土方工程浩大,非一般官吏所享用,是河北省為數不多的秦漢墓葬,對研究我國北方地區的喪葬制度及文化,可提供非常珍貴的實物例證。龍冢古墓,清光緒縣志載為秦始皇太子扶蘇墓,或秦二世胡亥墓或秦第十三公子墓。《天府廣記》“秦太子墓,在大城縣北段堤村(今屬天津靜海縣),始皇巡守駐驛于此,幼子亡葬之”。民國年間《庸報》記為“秦始皇…[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亚洲国产精品色一区二区 | 亚洲理论在线中文字幕a | 中文字幕与邻居少妇性刺激 | 中出国产乱子伦中文字幕在线 | 一区二区三区久久老熟女 | 一本久久a精品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