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第二批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旅游

第二批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三河壩戰役烈士紀念碑
  1964年 大埔 “八一”起義軍三河壩戰役烈士紀念碑位于大埔縣三河鎮筆枝尾頂。建于1964年。碑呈四方形,高15米、寬4米,用35種各種造型的石塊及356塊花崗巖石條砌成。占地面積716平方米。碑身正面鐫刻著朱德題:“八一起義軍三河壩戰役烈士紀念碑”的正楷鎏金字。碑座上刻著第二師師長周士第撰寫的碑文。碑座立在平臺的中間,上平臺長8.4米、寬12.4米;下平臺長35米、寬25米,縫口細密,平臺全部用花崗巖石條鋪成,平臺外沿周圍豎著石欄桿,建筑雄偉壯觀。1927年8月1日南昌起義軍揮師向閩西上杭、永定、長汀及廣東大埔進軍,準備占領潮州、汕頭。9月下旬途經大埔三河,朱德副軍長率軍3000扼守三河壩…[詳細]
澌溪寺塔
  澌溪寺塔塔座落在董塘鎮澌溪山瑤族村旁,50米外有一寺廟:澌溪寺。澌溪寺塔原名“秀寶塔”,后人稱之為“澌溪寺塔”。清同治《仁化縣志》載:“秀寶塔在城西四十里澌溪山,與古塔云龍寺塔表景相望,傳為仰山禪師塔……或仰山營構以福其桑梓”。該塔為平面四角七層,門拱平座樓閣式磚構塔,內設青磚穿心梯,可通至頂層。該塔外形清秀古樸,具有宋代磚塔的風格,同時又具有唐代方塔之建筑特點,經考證,此塔建于唐末宋初。澌溪寺塔于一九七九年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北山石塔
  南宋陽江北山石塔位于陽江市江城區烈士陵園內。南宋寶祐年間(1253~1258年)南恩知州黃必昌創建。是一座仿樓閣式石塔。塔身全石結構,后因風雨侵蝕,塔頂崩壞。據光緒重修石塔碑記載:光緒二年(1876年)舉人鄧琳等倡導重修時,以磚構筑塔頂。1983年維修時,將清光緒年修建之磚質剎頂恢復為石質。為八角九級,高18.52米。塔身以花崗巖條石疊砌,由底至頂逐層收分明顯。塔基須彌座高1.52米,底八角各砌有云頭形如意圖案石礎。東西南北隔層開窗一個,二至四層有塔心室,十字相通,隔層錯開,中間有通道可上,五層以上為實心。第三層南面有陰刻楷體“福祿來朝”。1979年12月廣東省革命委員會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蓬萊寺塔
  寺塔在浛洸鎮東北方平地上,因塔旁建有蓬萊寺(已毀)而得名。因塔磚有“舍利弗”陽文,故又稱“舍利塔”。《韶州府志》、《英德縣志》均載此塔建于唐咸通年間,宋代曾重修。塔為平面六角五層樓閣式磚室塔。高15.4米,塔腔為穿壁繞平座結構。首層設副階,以上各層以棱角牙子磚和線磚相間疊澀出檐,塔身置假平座并向上逐層收分。其形制結構為宋塔風格。宋鄒衍中有詩云:“半藏舍利半每苔,劫火曾經未化灰。芳草年年春自綠,六朝往事一寒堆。”可見宋代已有舍利塔之說。塔于1990年加固維修,恢復塔剎和副階、各層欄桿。1979年12月廣東省革命委員會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曲江仙人塔
  北宋曲江仙人塔位于曲江縣大塘鎮新塘蛇嶺。始建于北宋,此塔平面為八角形,外觀七級,穿壁繞平座樓閣式磚塔,現僅存六級,殘高21.15米。每層有兩個門洞,各層內外均有壁龕。塔身每面用磚砌出角柱、倚柱和闌額,闌額上置斗栱,每層各立面分三間。用挑檐磚和菱角牙子磚相間砌出腰檐平座。全塔用青磚構筑,黃泥漿填縫。第一層每邊長2.75米,墻厚2.35米;以上各層逐層遞減。1979年12月廣東省革命委員會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珠璣石塔
  元南雄珠璣石塔位于南雄市珠璣鎮珠璣古巷,建于元至正十年(1350年),為八角七級實心幢式石塔。全塔用17塊紅砂巖石雕刻成形后壘疊而成,高3.36米。基座為八角形,置于一古井之上,第一層為蓮花座,座上的八角柱體有四大天王像浮雕和刻有“南雄路同知孫朝列重立,元至正庚寅孟冬”等字;第二層至第四層均為蓮花座,八角柱體遍刻浮雕佛像;第五層為蓮花座,鼓形身刻人頭像和蓮花圖;第六層為覆蓮座,八角柱體刻佛像;第七層為蓮花座鼓形身。塔剎為葫蘆形。該塔是廣東為數不多的有絕對年號可考石塔之一,1984年加建塔亭。1979年12月廣東省革命委員會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三元啟秀塔
  明 雷州 三元啟秀塔 位于雷州市雷城鎮三元塔公園內。明萬歷四十三年(1615年)雷州推官歐陽保倡建。初名啟秀,寓意啟發文風,人才輩出。因挖基時得蛇卵3枚,認為是三元及第之兆,改名為三元塔。塔坐東向西,為穿壁繞平座樓閣式磚塔,平面八角形,外觀九級,內17層,通高57米。塔剎為高2.2米的紫銅葫蘆。塔身各層施腰檐平座,用菱角牙子磚和線磚相間疊澀挑出。平座繞以木欄桿。石砌須彌座,8面共鑲嵌著麟趾呈祥、獅子戲球、鯉躍龍門等23塊浮雕石刻,形象生動,線條粗獷。1983年重修。1979年12月廣東省革命委員會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陳白沙祠
  陳白沙祠系為紀念明代理學家陳獻章(白沙先生)詔建于萬歷二年(1574),建成于萬歷十二年(1584)。該祠為四合院式布局,共四進,依次為春陽堂、貞節堂、崇正堂、碧玉樓,每進之間有廡廊相連接,山墻擱檁,青磚土瓦,綠硫璃剪邊。梁架結構嚴謹,造工精細,各朝代均有修葺。貞節牌樓位于江門市郊區白沙村仁賢里白沙祠正前方的木石牌樓。是明成化十三年(1448年)新會縣為表彰陳白沙母林氏的貞節事跡而建,明萬歷三十九年(1611年)奉旨重修。貞節牌樓是一座十二柱三間三樓的木石結構牌樓。明樓為布瓦廡殿頂,次樓為布瓦歇山頂,均為綠琉璃剪邊,均以四跳如意斗栱出檐。明樓正面上懸豎刻陽文“圣旨”二字的木匾,枋額厚板橫刻陰文…[詳細]
高要學宮
  高要學宮又名文廟,位于原高要縣城肇慶鎮(現為肇慶市端州區)正東路42號,是我省現存較大的一座孔廟,屬省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孔子(名丘)是春秋末年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創立了儒家學說。歷代封建王朝的統治者都把尊孔崇儒視為鞏固政權的重要手段。所以在全國各府、州、縣普遍建有孔廟,且規模宏偉,巍峨肅穆。學宮的建筑,一般有兩部份,一是祀奉孔子的圣殿,即大成殿;一是學宮衙署。據載,高要學宮始建于北宋崇寧年初(約公元1102年),為當時郡守毛衍經始,歷張新、林景新兩郡守建成。南宋紹興年間,郡守李麟、鄭起沃繼而擴建。元末曾加以修葺,后毀于兵戰。到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知府李從培主持的重新修建,天順年間(14…[詳細]
榮睿紀念碑
  1963年肇慶榮睿紀念碑位于肇慶市鼎湖山蓮花峰的山麓登山曲徑旁,前臨天溪。1963年建。碑坐向東偏北37度,正對榮睿大師故鄉日本美濃。碑高2米,寬1.2米,端硯石制作。正面碑文楷書,文為:“日本入唐留學僧榮睿大師紀念碑,公元一千九百六十三年十月鑒真和尚逝世一千二百周年紀念委員會敬立。”背面為趙樸初題的《榮睿大師贊》,行書:“矯矯睿師,卓起東陸。傾心彌天,紹愿長屋。十年唐土,行堅志篤。誠感法宗,氣驚群俗。屢遘蠅藩,再躓蛟窟。中道舍身,遐方委骨。形謝精存,山川吐馥。智炬東流,命終不辱。功施兩邦,永燦朝旭。勉我后人,追彼前躅。”為了保護碑刻,1979年興建碑亭。亭為唐式鋼筋混凝土仿木建筑,造型古樸大…[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日本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一区二区 | 日本亚洲欧美高清专区vr专区 | 亚洲一成A人片在线 | 亚洲精品日本在线 | 亚洲免费青草视频在线 | 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