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于興化市境內垛田、林湖、城東、竹泓等各鄉鎮。核心保護區位于垛田鎮東南部蘆洲、征北及高家蕩、楊家蕩一帶,總面積5000余畝。興化地處蘇中里下河腹部,地勢低洼,湖蕩沼澤連綿,歷史上由瀉湖淤積而成。今垛田鎮境內的耿家垛遺址及鄰近的南蕩遺址表明,早在新石器時代和先秦時期,種植業和垛田芻形已經出現。先民們為墾殖和抵御洪水災害,在湖蕩和沼澤處利用自然積土成丘,壘土成垛,與水爭田。在水面上形成成千上萬塊形態各異、溪流回旋的島狀田塊,稱之為“垛”,又名“岸”、“葑”、“島”等。唐大歷二年(767)常豐堰筑成后,由于勞動力增多、種植業發展,垛田大面積出現。宋元時期又在沼澤地用木樁、木架塞上泥土水草,覆蓋土壤…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