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旅游

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由國務院核定文化和旅游部、國家文物局確定公布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由國務院于2019年10月7日核定并公布。共計762處,包括古遺址(167處)、古建筑(280處)、古墓葬(30處)、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234處)、石窟寺及石刻(39處)、其他(12處)等。
平江慘案遺址
  平江慘案遺址位于加義鎮上街33號,是1938年2月至1939年6月新四軍平江通訊處駐地和平江慘案事件的發生地。舊址為臨街兩間鋪面,西鋪面原為“天和號”雜貨鋪,為三間一進;東間商鋪原為“億昌藥號”,往里延伸至汨水邊,為三開間四進深加后雜房和后院落。1939年6月12日,國民黨軍第二十集團軍楊森部突然包圍了新四軍駐平江通訊處,中共江西省委副書記兼湘鄂贛特委書記、新四軍高級參謀涂正坤、中共湘鄂贛組織部長羅梓銘、新四軍駐贛辦事處秘書兼江西省委組織部長曾金聲、中共湘鄂贛特委秘書主任吳淵及通訊處工作人員吳賀泉、趙綠吟等慘遭殺害,制造了舉世震驚的“平江慘案”。 2019年10月7日,平江慘案遺址…[詳細]
湘西雪峰山抗戰舊址
  湘西雪峰山抗戰舊址位于湖南省溆浦縣、辰溪縣、洞口縣,年代為1945年。2019年10月7日,湘西雪峰山抗戰舊址入選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詳細]
程潛公館
  程潛公館位于今長沙市芙蓉區解放路街道辦事處的白果園23號。解放后,程潛先生將該房交由省機關事務管理局所有。湖南糧食局作為住宅安排職公租住。現房屋產權歸長房集團所有。公館建筑面積326.66平米。為二層青磚樓房,共有14間房屋,全青花窗戶,盡顯古樸典雅之風。程潛公館是一座兩層樓的民國風格建筑,紅石磚外墻,青石瓦屋頂,于鬧市中沉淀出一份歷史的厚重。由長沙市文物局頒發的“長沙市不可移動文物點”牌匾掛于木質大門上。秉承“修舊如舊”的原則,程潛公館原貌得以基本保留。程潛是湖南和平解放的重要直接推動者,程潛公館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代表了民國時期長沙民居建筑的典型風格。2005年,程潛公館被長沙市政府列入該…[詳細]
湘西剿匪舊址
  位于辰溪縣的湘西剿匪舊址——沅陵區剿匪勝利紀念堂入選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類。舊址內鐫刻著英名的紀念碑默默佇立在旁,紀念著屬于烈士們的往日榮光。沅陵區剿匪勝利紀念堂位于湖南省懷化市辰溪縣辰陽古城的湘西剿匪勝利公園內,是1952年中共沅陵地委、沅陵專員公署、沅陵軍分區為緬懷英烈的豐功偉績而修建的全國唯一的具有較大規模且影響深遠的紀念湘西剿匪勝利的地面標志性建筑物,2002年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該建筑平面占地面積達4000平方米,建筑面積1025平方米,磚木結構,是湘西民族風格與歐式建筑藝術的有機融合,氣勢恢宏,莊嚴肅穆,既有紀念意義,又具觀賞價值…[詳細]
醴陵群力瓷廠舊址
  醴陵群力瓷廠舊址即紅官窯舊址,位于株洲市來龍門街道八里庵社區玉瓷路新村1號,始建于1958年。醴陵群力瓷廠的前身,是1958年周恩來按照毛澤東指示親自批復撥款創建的醴陵藝術瓷廠。2019年10月,被列入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舊址總占地面積約100000平方米,總建筑面積為50000平方米,主要文物構成包括:原料倉庫、制泥車間、成型車間、彩繪車間、花紙車間、窯爐車間、檢驗包裝車間、成品倉庫、五金車間、鐵路運輸專線遺址和辦公樓等建筑。醴陵群力瓷廠舊址是傳承和發展當代釉下五彩藝術的典范,是當代湖南陶瓷工業十分珍貴的活化石。群力瓷廠歷史悠久,鑄就了無數的輝煌與傳奇。從1958年起,該廠先后為…[詳細]
核工業711功勛鈾礦舊址
  核工業711功勛鈾礦舊址位于蘇仙區境內,是中國最早發現和勘探的大型鈾礦,也是全國最大的鈾礦之一。1960年9月1日,中國第一座鈾礦山711礦第一期工程勝利竣工,為第一顆提供了合格的原料,被原二機部部長劉杰贊譽為“中國核工業第一功勛鈾礦”。2019年10月7日,核工業711功勛鈾礦舊址入選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詳細]
司徒美堂故居
  清 開平 司徒美堂故居 位于開平赤坎鎮中股村牛路里。建于清末,是一座三廊二房一廳的青磚墻、瓦頂建筑,面闊三間,建筑面積86.78平方米。保存較好。司徙美堂(1868 ━1955年),開平赤坎中股村人。為著名愛國僑領,洪門致公黨的創始人之一。14歲赴美,17歲加入洪門致公堂。追隨孫中山參加辛亥革命,幫助籌款。組織安良堂,擔任總理長達30年,致力保護華僑在居住國的權利,深得美洲華僑愛戴。抗日戰爭時期,積極發動華僑籌資捐款,支持祖國抗戰。建國后回國,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政協第二屆全國委員會委員,華僑事務委員會委員等職務。1989年6月廣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萬木草堂
  萬木草堂舊址位于廣州市中山四路長興里3號,這里原名是邱氏的合族祠,康有為利用這地方來講學。邱氏書室始建年代不詳,面寬三間15.59米、深四進45.96米,有頭門、中堂、后堂(祖堂)、后樓和兩旁房舍。硬山頂。康有為于光緒十七年(1891年),在此設立學堂,聚徒講學,宣揚變法改良主義的思想,兵擬訂學規《長興學記》,同年撰寫了《新學偽經考》,引用經傳,編造變法理論,使變法改良主張,從傳統的儒家理論找到根據。學生有陳千秋、梁啟超、麥孟華、韓文舉、梁朝杰、曹泰等20多人。次年“草堂”遷至廣州衛邊街鄺氏宗祠。1893年再遷至廣州府學宮里的仰高祠(即現廣州市第一工人文化宮內),講學的規模越來越大,到1894…[詳細]
潮海關舊址
  潮海關舊址,位于廣東省汕頭市金平區外馬路2號。該建筑建成于1921年,原為潮海關辦公樓,是汕頭開埠以來最早的建筑之一,現為汕頭海關關史陳列館。潮海關舊址建筑面積1556.2平方米,為二層樓鋼筋混凝土結構,走廊環繞四周,內部裝飾考究,正門樓頂有大鐘一座。1856年,英法聯軍發動第二次-戰爭并于1858年在大沽口戰役中攻占大沽炮臺,兵臨天津。清政府被迫與列強簽訂天津條約,條約劃潮州為通商口岸。但由于潮州城區民眾強烈反抗,使得外國人主動放棄在潮州城區貿易,改而選擇了相對安全的澄海縣所屬沙山頭埠為通商口岸。1860年1月1日(咸豐九年十二月初九),在籌辦海關過程中允許美國先行開市。7月26日(咸豐十年…[詳細]
中英街界碑
  深圳中英街界碑位于深圳市沙頭角鎮內。這里原為沙頭角墟側的一條干涸河床。因地界碑立于街心,中國與港英政府各據一半,故名。街道全長250、最寬5米。兩旁均為商鋪。1840年中、英第一次-戰爭,其結果是英國迫使清政府簽訂了喪權辱國的《南京條約》,割讓香港島。1856年第二次-戰爭爆發,結果清政府被迫簽訂中英《北京條約》,割讓九龍半島南端界限街以南的地方。1898年又簽訂了《中英展拓香港界址專條》,英方強行租借界限街以北、深圳河以南的九龍半島北部土地及附近230多個島嶼,這些地方統稱“新界”,租期99年。雙方勘定界線后,在今“中英街”上立碑20塊。以2號碑為例,碑為方柱形,頂小底大,英界那邊刻…[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在线观看播放国产一区播放 | 亚洲国产熟女激情精品视频 | 精品国产高清在线拍 | 亚洲人成网站高清观看 |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综合AⅤ 综合激情久久综合激情 | 亚洲香蕉久久综合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