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旅游

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由國務院核定文化和旅游部、國家文物局確定公布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由國務院于2019年10月7日核定并公布。共計762處,包括古遺址(167處)、古建筑(280處)、古墓葬(30處)、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234處)、石窟寺及石刻(39處)、其他(12處)等。
景勝別墅
  景勝別墅位于石獅市寶蓋鎮龍穴村,年代為1946年。簡介:坐西朝東,四周帶回廊,四層中西合璧式樓房,占地面積1565平方米。主座一二層四周出檐,雙層騎樓設圓形廊柱,第三層平臺連接1座二層單檐仿木八角亭,平臺中間另建1座重檐六角亭。第四層建有1座六角仿木亭。該建筑造型獨特美觀,和諧相融,系1946年菲律賓華僑高祖景建。泥塑、石雕、磚雕、木雕、剪瓷堆砌等技藝精湛,造型美觀、工藝精湛、混合中西建筑手法,具有較強的藝術感染力,成為閩南僑鄉華僑建筑的標志。2006年被評為泉州市“十大魅力古民居”。2013年,景勝別墅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八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別墅四周各外延10米。…[詳細]
九江姑塘海關舊址
  近代九江海關于1861年設立,1862年12月21日正式開關征稅,是中國近代海關中推行稅務司制較早的海關之一,九江姑塘海關舊址見證了中國關稅制度的演變:由常關到海關。這是目前國內僅見的海關文化遺產類型。九江姑塘海關舊址位于九江市濂溪區姑塘鎮姑塘半島。在18世紀中葉到20世紀初,這里的姑塘古鎮是鄱陽湖入長江唯一黃金水道的通商口岸和商品集散地,曾經的姑塘關是南來北往的商船滿載茶葉、大米、木材、瓷器、食鹽、夏布、煙葉、紙張、百貨、日雜貨等等,在姑塘停泊和交納關稅的重要關口,這里是穿越亞歐大陸中俄萬里茶道的第一關,因其地處鄱陽湖水系出長江交匯口的交通樞紐地位,決定了其在萬里茶道中發揮的重要作用和不可替…[詳細]
安源路礦工人補習夜校舊址
  安源路礦工人第—所夜校舊址位于安源鎮老后街五福齋巷內,是一座二層四棟三間磚木結構的樓房,樓房上下對稱,四周均為寬1.3米的走廊,原本是距安源4千米的丹江大地主王守愚(萍礦顧問)家的。2019年10月,被列入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1921年冬,毛澤東偕李立三等來安源開展工人運動,為了取得合法地位和公開活動的條件,以便廣泛接觸工人群眾,決定從辦平民教育入手,來發動和組織工人,在老后街五福巷租用了這棟房子的樓上三間做校舍,辦起了平民小學,免費招收工人子弟入學,李立三擔任教員,住在二樓。自辦了平民小學后,李立三經常以訪問學生家長名義廣泛接觸工人,在這個基礎上,于1922年創辦了第一所路礦工人…[詳細]
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第一團團部舊址
  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師部舊址座落于修水縣城鳳凰山路60號,東臨縣城鳳凰山路,北靠縣政府招待所,西接秋收起義修水紀念館,南抵林氏祠堂。舊址座北朝南,一進二重,磚木結構,小青瓦屋面,四水歸內,麻石門框,整個建筑面積350平方米,占地面積1200平方米。上堂前為工農革命軍第一面軍旗設計、制作的地方,上堂前左右各一間房,為師長、副師長辦公居住,下堂前左、右各二間房為師部八大處辦公室,天井為青石鋪砌,兩側廂房為警衛戰士陳士榘、韓偉(解放后分別被授予上將、中將軍銜)值班室,舊址正門前為練兵場。該舊址原系修水縣商會,1927年8月,準備參加南昌起義的國民革命軍第四集團軍第二方面-衛團因起義部隊南下,追趕不…[詳細]
中共贛西南第一次黨代會舊址
  中共贛西南第一次黨代會舊址,即潭溪陂下胡氏總祠(敦仁堂),始建于明成化年間,建筑占地2700平方米。堂名及對聯為清代狀元劉繹手書。祠堂規模宏大,構思精巧,布局合理,工藝精湛。1929年9月,中國工農紅軍學校在這里正式創辦,朱德任校長,毛澤東任政委,并親自給員講課。后遷村內竹影堂繼續辦學。1930年3月22日—29日,根據“二七會議”精神,在此召開贛西南黨的第一次代表大會,選舉產生了贛西南特委,并改組贛西南蘇維埃政府,曾山任主席。這次大會,標志著贛西南革命根據地正式形成,使贛西南革命斗爭出現了一個嶄新局面,具有重要意義。…[詳細]
峽江會議舊址
  峽江縣峽江會議舊址位于峽江縣巴邱鎮橫街100號。舊址建于清末,占地面積6748平方米,建筑面積598平方米,為贛中地區典型民居。紅一方面軍總前委與江西省行動委員會聯席會議(史稱“峽江會議”)于1930年10月17—19日在此召開,是紅一方面軍9月間二打長沙久攻不克撤圍,10月初奪取吉安后移師北上向袁水流域推進途中的重要會議。會議由總前敵委書記、紅一方面軍總政委毛澤東主持。會議討論了時局、紅軍行動、土地、資本等問題,通過了《關于土地問題決議案》。會議對糾正黨內、軍內左傾錯誤思想,勝利粉碎敵人第一次圍剿奠定了思想基礎。該舊址對于了解和研究革命戰爭史和進行革命傳統教育具有重要的價值。…[詳細]
水西紅三軍團指揮部舊址
  水西紅三軍團指揮部舊址1930年9月底,紅一方面軍從打長沙回到江西,向袁水流域轉移,其中彭德懷率領的紅三軍團于1930年10月1日解放江西新喻(現新余市)縣城,并在新喻地區開展土地革命斗爭。此后,經水西向羅坊、樟樹臨江等地進發。1930年10月25日—30日,紅一方面軍總前委與江西省行委在距此10公里遠的新余羅坊召開聯席會議,史稱:“羅坊會議”。期間,紅三軍團指揮部曾駐扎于此。因此舊址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羅坊會議與興國調查會舊址群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對研究紅三軍團的革命活動具有重要價值。舊址為清代祠堂建筑,磚木結構,硬山頂,三進兩天井,面積561平方米。其廊道與廂房設置獨特,是江西祠堂建…[詳細]
黃陂中共蘇區中央局第一次擴大會議舊址
  中共蘇區中央局第一次擴大會議舊址位于江西省贛州市寧都縣黃陂鎮山堂村瑤上村小組,原為“胡氏家廟”,占地面積1404.5平方米,建筑面積2033.6平方米。胡氏家廟建于清末民初,座南朝北,平面呈凹字形,兩進院落和“四水歸堂”式布局。通面闊五間27.35米,通進深四間51.84米,通高12米,局部兩層,磚木結構,硬山頂,青磚砌筑的疊落式封火山墻,小青瓦屋面,檐口設勾頭滴水。門首用四橢圓柱立起,用磚斗拱承托門頂,脊角上翹,均塑有獸吻,門面上有石格,格子周圍陽雕云卷草紋。規模宏大,裝飾精美,做工考究,雕梁畫棟。建筑由前堂、前廊廡、前天井、中堂、后廊道、后廊廡、后天井和后堂組成構成。蔣介石在第一次“圍剿”…[詳細]
寧都會議舊址
  寧都會議舊址位于江西省贛州市寧都縣東山壩鎮小源村委會小源第四村小組,原為曾氏房祠“榜山翁祠”,總占地面積283.5平方米。榜山翁祠建于清康熙年間(1662~1722),平面長方形,座西北朝東南,通長22.67m,通寬13.55m,通高9.9m,占地面積307.2㎡,磚木結構,小青瓦屋面,檐口設勾頭滴水,壘瓦脊,脊角上翹裝飾獸吻,硬山頂,山面為疊落式封火山墻。建筑由門廊、門廳、天井和正廳組成。地面主要為青磚工字縫墁地,局部卵石墁地。墻面為青磚眠砌下堿,墻身為單丁一斗一眠空斗墻,封火山墻,頂部設三級磚檐,飾以白灰抹灰帶,小青瓦壓頂,如意卷草形翹角。1932年7月,蔣介石發動第四次--軍事“圍剿”,…[詳細]
中央蘇區第四次反“圍剿”戰役遺址
  中央蘇區第四次反“圍剿”遺址該遺址包括左坊紅一方面軍總部舊址和登仙橋大捷舊址。1932年12月國民黨發動了對中央蘇區的第四次“圍剿”,1933年元旦,為了爭取第四次反“圍剿”的勝利,在根據地消滅白點,鞏固根據地,加速赤化金溪、資溪、余江、貴溪等地區,擴大中央革命根據地,朱德總司令率紅一方面軍在黎川縣誓師,發起了金溪戰役,總部駐扎在金溪左坊鎮后龔村一帶。金溪戰役是紅軍第四次反“圍剿”的先聲戰,是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周恩來、朱德等靈活運用毛澤東軍事思想的典范之作,對爭取第四次反“圍剿”的勝利起決定性作用,打通了中央蘇區與贛東北革命根據地的聯系,壯大了紅軍隊伍。此次戰役被中央軍委稱之為“是粉碎國民黨…[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精品视频 | 亚洲国产综合色九九。 | 午夜福利视频欧美日韩一区 | 伊人久久精品久久亚洲一区 | 亚洲香蕉线观看视频 | 亚洲欧洲美洲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