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旅游

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由國務院核定文化和旅游部、國家文物局確定公布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由國務院于2019年10月7日核定并公布。共計762處,包括古遺址(167處)、古建筑(280處)、古墓葬(30處)、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234處)、石窟寺及石刻(39處)、其他(12處)等。
河峪摩崖石刻
  河峪摩崖石刻位于天水市張家川回族自治縣恭門鎮河峪村,年代為東漢。高2米,寬1.5米,距地表0.65米。石刻以繁體隸書“漢”字為碑額,碑文自右至左共15行,每行約20字,全文約300字,具有重要的歷史、藝術價值,是研究東漢時期天水地區政治、經濟、文化等問題的珍貴資料。2017年11月8日,入選甘肅省第八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19年10月7日,河峪摩崖石刻入選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保護范圍:以石刻基準點為基點,向東、南、西、北各延伸50米。…[詳細]
昌馬石窟
  在玉門市昌馬鄉水峽村西面緊靠村莊的地方,坐落著一座南北走向的約50米的山崖,山體南北長約500米。昌馬石窟,就坐落在這高高的山壁的最中央,離地面約25米。從石窟向南到昌馬鄉政府約5公里,從石窟向北到玉門鎮及312國道約70公里。一般認為,敦煌石窟包括敦煌莫高窟、安西榆林窟和玉門昌馬石窟。所以說,昌馬石窟是敦煌石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莫高窟和榆林窟的姊妹窟。昌馬石窟開鑿于五代宋初,后歷元明又有續鑿和修復。原有石窟共計24座,分為上窖石窟和下窖石窟,分布在昌馬鄉水峽村的上窖山和下窖山一帶。1932年12月25日8時45分,昌馬盆地發生了一起震級為7.7級的強烈地震,震中在昌馬盆地朱家戈壁一帶,造成昌…[詳細]
童子寺石窟
  在河西絲綢古道上,距民樂縣城10公里的-鄉童子壩水庫北岸,有一座建于北魏時期的名聞遐邇的古寺——童子寺及童子寺石窟群。今日所見童子寺磚木結構的三間大殿、觀音殿、念佛殿、廂房、寮房等建筑,為釋覺塵及四方信眾募資于1994年重建,古樸莊嚴,與寺后山體上的石窟形成一完整的佛教勝跡。童子寺石窟約建于北魏時期,有大小石窟洞40余孔,窟洞內有塑像和壁畫。窟洞分中心柱洞窟、大佛殿洞窟、菩提洞、羅漢洞等窟室,洞內壁畫分北魏、隋、唐、元、明、清各代的均有,保存完好的為明、清時期的作品。其中菩提洞和天洞子內有密宗內容的壁畫,塑有六大觀音、五大明王、千手千眼觀音等像,在敦煌千佛洞也難得一見,對研究河西石窟極有參考價…[詳細]
大麥地巖畫
  大麥地巖畫位于寧夏回族自治區中衛市,巖畫帶面積約450平方公里,遺存有史前巖畫1萬幅以上。在方圓6平方公里的原始環境中遺存巖畫個體圖像達8532個,平均每平方公里有個體圖像1422個,超出了國際公認的世界巖畫“主要地區”規定標準的140多倍,堪稱世界之最。根據國際上通用的麗石黃衣測年,巖畫專家測得大麥地巖畫早期距今13000到10000年,中期距今約10000年到4000年,最早的巖畫在舊石器時代至新石器時代之間。大麥地巖畫內容豐富,多是實物的象征圖形,也有少量的表意圖形與符號,反映了古代人們的-、生產、經濟狀況、心理活動和生存環境。巖畫多為鑿刻和敲擊,但制作精美,形象拙樸、生動。與世界上其他…[詳細]
煥彩溝石刻
  煥彩溝石刻位于哈密市以北約45公里處。體長33.2米、寬3米、高2米的方體天然石頭。碑的南側右端殘存漢文“維漢永和五年六月十五日”和“沙海”字樣,初刻于東漢。碑的西面左端刻有兩行楷書,隱約可辨首行“唐姜行本”四字及末行“貞觀”“十四年六月”,為--利用漢碑而刻。“煥彩溝”三個大字是清代所刻。相傳這里曾是唐代樊梨花行軍途中休整的地方。因為從這里越往山里走,天氣會越涼,若回頭往山外走,天氣則會越熱,所以樊梨花才傳令人馬在此停留,進行了點將換裝,并為死難將士在這里準備了棺木,當時人們見此情景,便給此處留名叫棺材溝。棺材溝一直沿用到清代,一次寧遠大將軍岳鐘琪路過這里,聽說這條溝叫棺材溝,覺得很不好聽,…[詳細]
劉平國刻石
  此刻全稱《龜茲左將軍劉平國摩崖》,又名《劉平國治路頌》、《劉平國治關亭誦》、《龜茲刻石》等。8行,105字。在新疆拜城縣東北150公里黑英山鄉博扎克拉格溝溝口一巨型山巖壁間。漢【桓帝】永壽四年【158】八月刻(永壽凡三年,次年六月改元“延熹”),隸書摩崖,記的西域都護府龜茲左將軍劉平國帶著6名秦人(漢人)和羌人筑關修路后,在旁邊的石壁上刻下了一段文字,記敘在此鑿巖筑亭、修建關隘的事跡。是研究新疆的重要史料。最早發現這處石刻是在清光緒五年,即公元1879年夏,清代治河名臣、廣東陸路提督幫辦新疆軍務的張曜,派遣軍士去查探翻越天山的捷徑。行至賽里木亂山中時,一名軍士迷了路,無意中發現巖壁間微露鑿痕,…[詳細]
雙清別墅
  香山雙清別墅位于香山公園南麓的半山腰,環境幽雅,以其蒼翠的竹林、遮天蔽日的銀杏、挺拔的松柏、古樸的建筑引人前往。然而真正使這個地方聞名天下的并不是她的秀麗風光,而是因為這里曾是毛主席住過的地方,曾是0中央的指揮中心,曾發生過扭轉中國命運決定中國前途的大事。1994年,雙清別墅被命名為“北京市青少年教育基地”。1949年3月25日,毛澤東主席率領0中央、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部從河北省平山縣西柏坡村遷至北平,進駐香山,毛澤東主席就住在雙清別墅,朱德、劉少奇、周恩來、任弼時住在與雙清比鄰的來青軒內。至此,香山的雙清別墅成為中國革命進程中農村轉戰城市的第一站。在這里毛澤東和他的戰友們共同指揮了舉世聞名的渡…[詳細]
原子能“一堆一器”舊址
  子能“一堆一器”是國務院國資委首批發布的核工業行業12項工業文化遺產之一。2018年11月15日,原子能“一堆一器”列入第二批國家工業遺產名單。2018年6月28日,國務院國資委在北京發布中央企業工業文化遺產(核工業)名錄,首批專門發布核工業行業的12項工業文化遺產。原子能“一堆一器”是其中之一。2018年11月15日,原子能“一堆一器”列入第二批國家工業遺產名單。2019年,被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北京站車站大樓
  北京站始建于公元1901年(清光緒二十七年),原址位于正陽門甕城東側(現老車站商城暨首鐵文化宮所在地),舊稱京奉鐵路正陽門東車站。隨著歷史沿革,曾沿用前門站、北京站、北平站、北平東站等站名。1949年9月30日改稱北京站至今,素有首都迎賓門之稱。新建北京站位于東單和建國門之間(北京市東城區毛家灣胡同甲13號、郵編100005),東臨通惠河,西倚崇文門,南界明城墻遺址,北界長安街,距市中心2.6公里。1959年1月20日開工興建,9月10日竣工,9月15日開通運營。其建筑雄偉壯麗,金碧輝煌,濃郁民族風格與現代化設施設備完美結合,是建國10周年首都著名十大建筑之一。其建設速度之快、規模之大、科技含…[詳細]
宋慶齡兒童科學技術館
  宋慶齡兒童科技館位于風景秀麗的玉淵潭八一湖南岸。由仰慕宋慶齡光輝業績、關心兒童健康成長的各界人士捐資于1986年6月1日。該館建筑面積1500平米,室外活動場地8000平米。科技展廳內有美國、日本等國家的友好團體和個人贈送的科普展品、玩具、錄相設施等,室外有宋慶齡日本基金會專為我國小朋友設計制作的各種游戲設備,每年接待游客8萬余人次。在這里,少年兒童在盡情地游戲中能夠感受到科學知識的濃郁氣息。遵照宋慶齡生前“把最寶貴的東西給予兒童,就是說要為兒童健康的成長創造各種條件”的囑托,為了進一步充實兒童生活,開闊孩子們的眼界,幫助他們培養科學的思維方式,1991年,經過宋慶齡基金會和宋慶齡日本基金會的…[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色午夜aⅴ男人的天堂久久 婷婷六月激情综合一区 | 久久五月丁香激情综合 | 亚洲AV日韩AV欧v在线天堂 | 亚洲中文字幕欧美岛国 | 亚欧成人中文字幕一区 | 最新国产成年人小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