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旅游

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由國務院核定文化和旅游部、國家文物局確定公布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由國務院于2019年10月7日核定并公布。共計762處,包括古遺址(167處)、古建筑(280處)、古墓葬(30處)、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234處)、石窟寺及石刻(39處)、其他(12處)等。
龍門鶴湖圍
  鶴湖圍屋位于廣東省龍門縣永漢鎮鶴湖村,始建于清代同治二年(1863年),為清代晚期建筑,其結構為三堂、四橫、一-、四碉樓、一望樓(中心樓)的城堡式客家圍屋。圍屋前有大面積池塘連接兩側壕溝,三面環水,圍后依山,前筑女兒墻,后筑高圍墻,建筑長寬均為80米,占地面積6400平方米,共有108間通廊房,東北邊僅設一斗門架石橋供出入。2001年5月被錄入《南粵客家圍》,2003年7月被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10年被列入第六批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2012年,入選為第三批廣東省歷史文化名村。據鶴湖王氏族譜記載,王氏十五世洪仁公由梅縣松源滿田村遷龍門永漢蓮塘開基,懸壺濟世,執醫為業,先在下蓮塘村建王屋,繼…[詳細]
大埔光祿第
  光祿第張弼士故居“光祿第”建于清光緒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整座建筑座北向南,土木結構,粗獷嚴謹,堂皇大觀,建筑面積4180平方米,由三堂四橫一圍構成,是客家圍龍屋的一種。屋內有18個廳、13個天井、99個房間、還有前后花園及書齋等。整座建筑工藝精致、繪雕并齊、中廳兩旁斗拱有穿鑿鎏金的麒麟鳳凰及飛鳥走獸,大廳兩旁斗拱有木鑿鎏金通花金獅滾球,正門頂灰塑李鴻章手書的“光祿第”屋名。光祿第中堂與上堂中堂是接待客人和家族聚會、議事的場所。也是整個大屋最講究的建筑空間。那穿鑿鎏金的麒麟鳳凰及飛鳥走獸形態逼真,兩旁廂房的屏風雕刻精細,金碧輝煌,無不體現一代商界大亨的豪華氣派。現在中堂還布置了張弼士生平…[詳細]
桂林靜江府城墻
  七百多年前,靜江府(桂林)開啟了一場規模空前的大筑城,以抵御來勢洶洶的蒙古軍隊。此次筑城,歷經四任主管,耗時十四年之久。擴建后的城墻北起鐵封山、鸚鵡山,沿寶積山向南至今翊武路南端榕湖北岸,折而向東接漓江,再轉伏波山、疊彩山鏈接鐵封山,全長6000多米,高6-9米。靜江府城池依山而筑,以山為壁,因江為池,靈活應變的特定技法體現了“以水為固、因地制宜、用險制塞”的筑城原則。其立體縱深,虛實結合,以防御為主的設計布局,代表了當時軍事營壘技術的最高水平。2019年10月,國務院公布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靜江府城墻名列其中。…[詳細]
來賓文輝塔
  文輝塔位于興賓區政府遷江鎮扶濟村南面約100米的紅水河北岸邊。相傳為明萬歷年間(1573年一1620年)武舉黃文輝重建,故名文輝塔。屬縣級文物保護點。塔系八角八面七層平座空心磚塔。塔高35米,內徑2.72米,壁厚3米。從底層向上逐層收窄。塔頂以鐵鑄鍋為蓋。二層以上每層都有南北對開風門,其余各面均有襯托假門。底層除南北對開的風門外,西面還有一風門,其余五面亦是假門。底層風門高2.2米,寬0.84米。塔基用寬大石板構筑,呈八角形,大于塔座,塔內一至六級設有佛龕。第一級有五龕,二級以上為六龕,現塔內均無梯子可攀登。塔身及龕內,雕龍畫鳳,繕花綴鳥,色彩斑爛,使塔顯得巍峨秀麗,工藝精巧。傳說建文輝塔時,…[詳細]
左江歸龍斜塔
  左江歸龍斜塔位于崇左市江州區太平鎮大村附近左江河道中一座叫鰲頭山的小島上。斜塔斜而不倒,堪稱奇觀。是世界八大斜塔之一,廣西唯一的斜塔。世界八大斜塔是意大利比薩斜塔、德國肯道塔、英國議會大廈方塔、中國遼寧綏中斜塔、江蘇虎丘斜塔、上海松江斜塔、湖北當陽斜塔以及左江歸龍斜塔。左江歸龍斜塔相傳是為了鎮妖辟邪而建。鰲頭山位于左江急轉彎處,波濤洶涌,漩渦翻卷,常吞沒過往船只。有“十船過彎九船翻”之說。人們認為江中有妖魔作怪,所以建塔以鎮之。還有傳說,很久很久以前,左江里的妖龍,常常興風作浪,掀翻拖沉過往船只。后來,有個叫水寶的后生,憑著一身的本領,斬殺了妖龍。當地村民為了紀念他為民除害的功績,建了此塔,取…[詳細]
賀州江氏客家圍屋
  江氏客家圍屋位于賀州八步蓮塘鎮,是目前中國保存最完整、規模最大、歷史最悠久的古建筑之一。該圍屋建于清朝道光年間,整個圍屋占地三十多畝,分北、南兩座,相距300米,圍屋四周有3米高的圍墻與外界相隔,屋宇、廳堂、房井布局錯落有致,井井有條,上下相通,屋檐、擋風板、回廊、梁柱雕龍畫鳳,富麗堂皇,是典型的客家建筑文化藝術結晶。2019年10月7日,江氏客家圍屋入選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詳細]
樂灣村古建筑群
  樂灣村古建筑群·清至民國樂灣村位于桂林恭城瑤族自治縣縣城西南方,有陳、羅、鐘、詹、江、黃等幾姓,其中陳氏人口最多,村莊歷史約210多年。樂灣村村中有大量清末古建筑遺存,主要為地主大宅和氏族宗祠,以村西南的“大屋”為標志,高墻飛檐,青石大柱,鏤花壁畫,香堂正殿,頗具嶺南風格。2019年10月7日,樂灣村古建筑群入選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詳細]
石石矍村馮氏祠堂
  石石矍村將軍第(馮氏大宗祠)始建于公元609年,文林馮公祠始建于明弘治十三年(1550年),夏陽侯廟始建于清代。石石矍村傳統建筑集中連片分布,村中有火山巖古民居230余間,共計26630平方米,保存情況基本完好。村落典雅、古樸,大部分傳統建筑主體完整,院落多為獨立院落式類型,部分建筑為海南典型的“十柱”式結構平房,石頭為火山石,木材有杉木、菠蘿蜜格板等,是澄邁縣乃至海南省具有代表性的火山巖傳統民居建筑群。同時古村內有15條由火山巖鋪成的石板路,串聯村內火山巖傳統民居,縱橫交錯,形成獨特的梳狀路網格局。2019年10月7日,石石矍村馮氏祠堂入選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詳細]
瓊山侯家大院
  宣德第又稱侯家大院,位于海口市舊州鎮嶺南村委會包道村。是清朝光緒皇帝賜給瓊山侯氏先祖的一個榮譽府名,其目的是為了褒獎包道村侯氏先祖的德行與品質,以供后人效仿。宣德第占地近12000平方米,整齊布置建設了南北向四排房子,共有15幢,其最東邊還有一排橫房子,共有10余間。這些房子最早建于明末,至今有300多年,最晚建成的在清光緒十七年,至今也已有上百年歷史。2009年,宣德第被列為海南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16年,宣德第所在的包道村被列入第四批國家傳統村落名錄。2019年10月7日,瓊山侯家大院入選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詳細]
溪北書院
  溪北書院位于文昌市鋪前鎮,時代為清-民國。為海南省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東、西、北面以書院圍墻為界,南至月形塘,面積11908.79平方米。…[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亚洲欧美日韩高清在线播放 | 中文字幕1级精品视频在线 午夜性色福利网 | 日本精品你懂的在线观看 | 天天免费在线看片 | 亚洲国产精品不卡Av在线 | 亚洲成AV人片在线观看天堂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