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旅游

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由國務院核定文化和旅游部、國家文物局確定公布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由國務院于2019年10月7日核定并公布。共計762處,包括古遺址(167處)、古建筑(280處)、古墓葬(30處)、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234處)、石窟寺及石刻(39處)、其他(12處)等。
東安頭翰林祠
  東安頭翰林祠位于湖南寧遠縣灣井鎮東安頭村,始建于清乾隆元年(1736)。為紀念為紀念村人、明景泰三年(1452)進士李敷而建。是九嶷山的一大景區。東安頭翰林祠是一處集崇祀先祖、紀念名人和公益活動于一身的民居建筑,全盛時期,門匾、堂匾、楹聯遍布祠內外。它們與祠前的月臺、池塘、文塔形成一個蔚為壯觀的人文建筑景觀,是江南地方民居的一大特色。東安頭翰林祠占地1200平方米,建筑面積782.2平方米。起源與歷程在久安背村讀書人李世南榮登翰林之后四百多年,明景泰三年(1452),同屬灣井李氏家族的東安頭村讀書人李敷也進士及第,榮登翰林。這是家族的榮耀,當然東安頭村也要建座翰林祠紀念一下。清乾隆元年(173…[詳細]
大顛祖師塔
  大顛祖師塔位于潮陽市銅盂鎮龍山灣靈山寺。外觀為圓柱狀覆鍾形,基座為八角束腰形,四周雕刻花卉,飛龍走獸圖案。塔身以花崗石砌筑,空心。正面有蓮花承托的方形神龕,龕內刻有“唐大顛祖師塔”六字。塔高2.8米,塔身最大直徑1.8米。唐長慶四年(824年),主持靈山寺的大顛和尚圓寂后歸葬于塔內。據明隆慶《潮陽縣志》載,該塔于唐末稱“瘞舌塔”;宋至道年間改稱“舌鏡塔”,沿用至今。大顛(732~827年),俗姓陳(一說姓楊),諱寶通,祖籍河南潁川,誕生于潮陽。唐大歷年間(766~779年),拜海潮古剎(潮陽西巖)惠照和尚為師。貞元五年移潮陽,貞元七年置靈山禪院。元和十四年(819年),潮州刺史韓愈移任袁州…[詳細]
高州寶光塔
  高州寶光塔位于高州市區鑒江河西岸,明萬歷四年(1576年),由知府張邦伊以鎮城風水為名集資興建。為樓閣式磚塔,階梯為壁內折上式。塔平面八角形,外觀九級,高65.8米,是廣東現存最高的古塔,底層每邊長5.72米。每層均以菱角牙磚和線磚相間疊澀砌出腰檐和平座。塔座八面有花崗巖浮雕24塊,每面3塊,圖案內容有富貴吉祥、雙鳳朝陽、云鶴雙飛、魚躍龍門等;每塊雕刻長1.45米、高0.55米,兩塊石雕間有竹節形石雕相隔,竹節形石雕高0.55米、寬0.28米。在8個角上鑲嵌力士雕像,雕像高0.55米、寬0.38米。塔內每層都設立4個佛像,裝飾華麗,粉彩璀璨,故群眾又稱寶光塔為“粉塔”。1992年進行了維修。…[詳細]
聯豐花萼樓
  花萼樓位于大埔縣大東鎮聯豐村,距縣城有45公里,建于明萬歷36年(公元1608年),距今有近400年的歷史,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花萼樓占地面積2300平方米,建筑面積2286平方米,屬土木結構的圓形建筑。共有三環,內環為一層30個房間,二環為二層60間,外環為三層120間,共有210個房間。樓高11.9米,樓的墻體用生土夯筑而成,底層寬2米。頂層寬1.3米,樓頂為木梁灰瓦。樓的第一層不設窗,第二、三層墻上設有內小外大呈三角的-眼,整座樓只有一個大門供出入,大門框用厚而寬的花崗巖石板組成,大門板釘上堅厚的鐵皮,這些門窗設施是為抵御外人侵擾而特意設計的。樓內有面積為283.4平方米的圓形天井,用大…[詳細]
揭陽城隍廟
  揭陽城隍廟位于揭陽東門城隍街,建于宋紹興十年(1140年),明洪武二年(1369年)重修。為省級重點保護文物單位。揭陽城隍廟建筑融合了明清建筑風格和潮汕地方傳統工藝特色。主體建筑為木、石承載結構,力學結構科學嚴謹。大殿四壁僅僅起著防護作用。建筑結構防震性能很高,歷經明代以來幾十次地震,巍然不動,成了今人研究古代建筑的標本。內有三山門、拜亭、大殿、養生池、石拱橋、夫人廳等。城隍廟頂為懸山頂,七架梁與金柱之間用三升斗拱架,大殿四壁只起防護作用,不承受屋頂壓力,結構獨特,歷經地震,雖墻壁崩塌而梁架安然。其棟梁雕刻刀路明快,雄渾遒勁,兼有明代建筑風格和地方傳統藝術特色,是揭陽市古建筑物歷史遺存的精華![詳細]
陳白沙祠
  陳白沙祠系為紀念明代理學家陳獻章(白沙先生)詔建于萬歷二年(1574),建成于萬歷十二年(1584)。該祠為四合院式布局,共四進,依次為春陽堂、貞節堂、崇正堂、碧玉樓,每進之間有廡廊相連接,山墻擱檁,青磚土瓦,綠硫璃剪邊。梁架結構嚴謹,造工精細,各朝代均有修葺。貞節牌樓位于江門市郊區白沙村仁賢里白沙祠正前方的木石牌樓。是明成化十三年(1448年)新會縣為表彰陳白沙母林氏的貞節事跡而建,明萬歷三十九年(1611年)奉旨重修。貞節牌樓是一座十二柱三間三樓的木石結構牌樓。明樓為布瓦廡殿頂,次樓為布瓦歇山頂,均為綠琉璃剪邊,均以四跳如意斗栱出檐。明樓正面上懸豎刻陽文“圣旨”二字的木匾,枋額厚板橫刻陰文…[詳細]
國恩寺
  國恩寺位于廣東省云浮市新興縣集成鎮,是中國佛教禪宗第六祖、中國歷史上著名佛教高僧之一的惠能禪師出生和圓寂之所。它與廣州光孝寺、韶關南華寺并稱為六祖三大祖庭,在佛教界被視為“嶺南第一圣域”。國恩寺原名報恩寺,是惠能禪師為報父母養育之恩,于唐高宗弘道元年(683年)建造,唐中宗神龍二年(706年)皇帝下詔賜名“國恩寺”,山門前“敕賜國恩寺”的匾額,為則天女皇手書。因其背靠風景秀麗的龍山,又被稱為“龍山寺”。國恩寺主體為斗坎式三層次橫列長方形巨石砌成的平臺構筑,依著山勢,次第增高。內分三進,即金剛殿、大雄寶殿、六祖殿。兩廊還有達摩、地藏王、目蓮、文殊、普賢等諸多佛殿和禪房,寺側有觀音堂、報恩塔等建筑…[詳細]
沙灣留耕堂(何氏大宗祠)
  留耕堂位于番禺區沙灣鎮。始建于南宋德佑元年(1275年),后幾毀幾建,現規模是于清康熙年間擴建而成的,比廣州陳家祠(建于1890午)早了170多年。沙灣留耕堂又名何氏宗詞,是沙灣何氏宗族的大詞堂!傲舾眱勺秩∽浴瓣幍略磸淖谧娣N,心田留與子孫耕”,意即建祠造福后人。沙灣留耕堂的主要特色是柱多、雕刻精、書聯豐富、氣勢雄偉。留耕堂計有112條石柱和木柱。這些木柱的原料,當時是從東南亞國家采購回來的。在雕刻方面,留耕堂保留了非常精致的石雕、木雕、磚雕、灰塑,體現了嶺南庭園的精巧的建筑藝術。留耕堂占地3300平方米,地勢北高南低。依次為大池塘、大天街、山門、儀門(牌坊)、丹墀(天井)、月臺(釣魚臺)、…[詳細]
大埔泰安樓
  泰安樓位于大埔縣縣城龍崗村,建于乾隆二十八年(公元1764年),距今已有241年的歷史,是國內極為少見的石方樓,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泰安樓及附屬建筑占地面積6684平方米,其中主樓占地2577平方米,兩側書齋占地2764平方米,門坪及花臺占地1325平方米,共有200個房間。泰安樓屬磚石木結構建筑,坐東北向西南,呈四方形,長49米,寬52.6米,門口有寬闊的門坪和水塘。樓高11米,分三層,一層墻寬為0.92米,三層墻寬0.44米,一、二層外墻為石墻,三層外墻壁及內墻為磚墻。因樓外墻為石墻,故該樓俗稱石樓。該樓一至三層四周向內設前走廊,一層走廊的柱子為上木下石,二、三層為木柱,三樓前排中廳設有祭…[詳細]
沖虛古觀
  沖虛觀位于廣東羅浮山北麓朱明洞南。原址為東晉道士葛洪所建四庵之一的南庵,名曰都虛。虛洪升仙後,晉安帝義熙初(405年),改建為葛洪祠,以示紀念。唐玄宗天寶年間(742-756年)擴建,易名為“葛仙祠”。宋哲宗元佑二年(1087年),又賜名為“沖虛觀”。以后歷代均有修葺,F為清嘉慶十三年(1808年)重修,是全國重點道教寺觀之一?偨ㄖ娣e4400平方米,平面呈四合院布局,觀內有殿宇五重,分別為靈官殿、三清殿、黃大仙殿、呂祖殿和葛仙殿。主體建筑由平臺、山門、天井、三清殿、葛仙祠、兩廡及膳堂組成。山門、三清殿、兩廡齋堂均為懸山式屋頂,面闊五間、進深三間,抬梁與穿斗混合式梁架。屋脊、內外博風、墻體均…[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亚洲伊人久久综合网站 | 日本久久免费高清国产 | 欧美日韩午夜一区 | 色综合视频一区中文字幕 | 中文字幕欧美在线不卡二区 | 久久精品国产首页国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