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旅游

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由國務院核定文化和旅游部、國家文物局確定公布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由國務院于2019年10月7日核定并公布。共計762處,包括古遺址(167處)、古建筑(280處)、古墓葬(30處)、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234處)、石窟寺及石刻(39處)、其他(12處)等。
石門文廟
  石門文廟始建于元朝,明洪武四年(1371年),縣丞劉登鼎領銜重修文廟。廟分三進,按中軸線對稱布局,橫同各地。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從原址(今藥材公司)繼遷今地。由于歷史數百年,文廟屢遭破壞。1983年縣0決定將文廟移交文化部門管理、維修,1984年5月縣0將文廟列為石門縣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經過十余年修繕,重建狀元橋,修復鐘、鼓樓,東西廡房。1999年,第八屆明史國際學術研討會于石門召開前夕,重建欞星門,修復石雕欄桿,并將梁柱門窗重新彩繪,今天,文廟煥然一新,雕梁畫棟,與室里陳列相映成趣,飛檐琉瓦與庭院綠蔭相得益彰,香港孔教學院院長湯恩佳先生捐贈孔圣人銅像,矗立大成殿前,蔚為壯觀。…[詳細]
芷江文廟
  芷江文廟時代為清。位于湖南省芷江侗族自治縣城關和怎。文廟建筑頗具特色,尤以重檐間內外如意斗拱為省內所罕見。芷江文廟始建于明代中葉,清咸豐九年(1859)遷建于城北秀水書院附近。現在的文廟于清同治二年(1863)建成。民國及新中國建立后,曾由一些機關學校占用,當地政府于1998年收回交縣文管所管理。文廟坐北朝南,現存建筑三進,占地1870平方米。第一進,中為通道,有東西兩側室,全封閉,硬山頂,蓋小青瓦,原為官員、儒生休息議事之所。一進與正殿之間為青石坪,寬15.4米,長17.5米,春秋大祭為儒生列隊拜祭。大殿前為八佾舞臺,臺前有二龍戲珠丹墀,寬1.67米,高1.2米,雕工精細,臺前左右側有青獅蹲…[詳細]
神下李氏宗祠
  神下李氏宗祠位于寧遠縣冷水鎮神下村,始建于清乾隆年間,現存建筑面積950.47平方米,經多次重修和維修,現建筑保持清代風格并溶人了西洋建筑特色,在南方宗祠比較少見。宗祠座南朝北,柱梁式結構,歇山飛檐,宗祠內有戲臺,戲臺上有高浮雕鏤空雙龍戲珠木雕,此外,建筑構件中的人物、花、鳥、獸等裝飾雕刻精美,保存完整,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宗祠上廳保留有清代至民國的裱金匾牌八塊。2011年3月,神下李氏宗祠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19年10月7日,神下李氏宗祠入選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詳細]
澧縣多安橋
  多安橋位于澧縣澧陽鎮東側。橋為石質連拱結構,建在澹水河上,始建于雍正年間。乾隆49年(1784年)紳士彭宗糧等倡議修石橋,因多次被洪水沖毀,橋未建成。后至嘉慶24年(1819年)州守道多賚、州牧安佩蓮就其址建石拱橋,并于次年竣工。當時澧州人民為了紀念多賚和安佩蓮兩位大人,將此石拱橋命名為多安橋。多安橋全長198米(包括引橋),寬8.7米,共11孔。中間石拱跨徑約15米,高約10米,其余兩邊孔跨直徑與高度遞減。拱橋石礅成舟形,并從下往上呈臺階內收,形成梯型尖狀。原橋面兩側置有石檢坪,中部建有亭閣,兩端各有石牌房一座。1935年,賀龍率部攻打澧州城,為了堵絕敵軍退路,將橋中炸毀一孔,1950年按原…[詳細]
虎溪黃氏宗祠
  虎溪黃氏宗祠位于永州市藍山縣城西北20公里,九嶷山南麓,始建于清朝順治九年(1652年),村落四周石峰聳立,山巖遍布,林木青翠,風景十分秀麗。宋朝年間,秦氏、鄺氏、曾氏、田氏曾在這里居住并建立村莊。明朝年間,謝氏、梁氏遷入,當時謝氏有80多戶人家,曾建有謝氏宗祠,后被毀;梁氏有40多戶人家。清代,村名改為虎溪坊,屬桂陽州管轄。清代初年,黃氏遷入。民國到解放初期,村名為虎溪村,并延續至今,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千年古村。虎溪村目前以黃姓居民為主,村落環境優美,村內保存有清代始建的黃氏宗祠、“樹合山斜”“第一家聲”“氣象維新”等三座民宅為代表的古民居50余座,極具特色。虎溪村古建筑群總體布局以黃氏宗祠為…[詳細]
溆浦崇實書院
  崇實書院原名延陵家塾,始建于清道光年間。書院前有一半月形池塘,院門為牌坊式磚木結構,飛檐翹角,雕龍鏤鳳,古樸典雅。書院內現存清宣統元年諶百瑞書寫的“大學之基”的匾額。可以說,崇實書院是研究我國近代教育體制演變發展和書院建筑格局的重要實物。由書院再往前走50余米,就可以看到一脈悠然的綠水穿鎮而過,這便是溆水。一座古老的風雨橋橫跨溆水之上。在這里,你可以卸下身體與心靈的包袱,靜靜地坐在風雨橋上休息。遠眺四周千山疊翠,遠處云煙茫茫,近聽溆水琮琮,陣陣和風撲面,一時間,一種久違了的幸福感覺,悄悄在心里漫延.......2019年10月7日,崇實書院入選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詳細]
桃樹灣劉氏大屋
  桃樹灣劉氏大屋位于湖南省長沙市瀏陽市金剛鎮丹桂村清江片桃灣組,是由劉氏族人歷時五年建造的一處規模宏大、具有清代建筑特點的建筑組群。現有大小房屋100多間,建筑面積6500平方米,占地面積約11000平方米。據民居內現存的碑刻《桃樹灣新宅記》記載:“于道光二十九年(1849)七月三十日酉時,課取己酉葵酉乙丑乙酉起首行墻安頭二門,是年僅起正宅門廳四進,右旁正護屋三間;三十年造右畔護屋三層,并筑周圍垣墻;咸豐元年起左畔護屋二層,二三年繼造左邊余屋、高倉,逐處裝修,歷五年而工始竣。”建筑組群原有大小房屋近400間,占地面積約21000多平方米。現存文物以-垣墻為本體邊界,房屋100多間,建筑面積660…[詳細]
浦市鎮古建筑群
  明清時期,隨著浦市商業的發達,各行各業大戶紛紛涌現,最為出名的有吉、李、梅、曾、文、聶、龔、姚、福、蘇、瞿、潘等多家富商,其資產多則百萬兩白銀,少則也是十幾萬兩,他們紛縱用賺來的資金建造毫宅。據考證,浦市僅“三井三廳”(注:當地俗稱“天井屋”)就有124幢之多。李家的宅室占地20余畝,有12井12廳,并有后花園和游泳池(由于歷史變遷,現已蕩然無存)。明末清初,吉、李兩大戶毫宅建設氣派:李氏在浦市下灣單桂巷的巷口處修建的“李氏宗祠”,氣派雄偉;吉姓的“三座半”大院排列在鎮街口的吉家頭,蔚為壯觀。這些古建筑大部分是明清時期修建的,建筑風格整體風格氣勢宏大。青石巖鑿成的門樓,紅石巖雕就的橫匾,顯得格…[詳細]
寶鏡何家大院
  何家大院古建筑群寶鏡何家大院位于江華瑤族自治縣大圩鎮寶鏡村,因村前有一井塘水清如鏡而得名。據寶鏡《何氏族譜》記載,清順治七年(1650),寶鏡先祖何應棋由道縣舉家遷移至此定居,迄今360年。目前,全村共有11個村民小組、227戶、989人,全部都是何姓后裔。寶鏡何家大院建筑群至今保存完好。大院占地面積約80畝,由3堂井18廳組成,共108間房,俗稱“三堂九井十八廳,走馬吊樓日曬西”。大院建筑群布局坐東朝西,磚木結構,以青石、青磚、青瓦建成。院內屋舍整齊,重樓疊室,雕梁畫棟,院外古木參天。由北往南依次分布為圍姊地、大新屋、下新屋、老堂屋、新屋等五個部分組成,最早的建筑距今已經三百余年。即使是家大…[詳細]
梅城文武廟古建筑群
  安化文武廟建筑群座落在安化縣梅城鎮城西的安化一中校園內。由文廟、武廟、培英堂和安化簡易師范舊址組成,占地7000多平方米。安化文廟始建于北宋熙寧壬子年,位于洢水東岸啟安;,南宋紹興甲子年遷建城東;明寶祜乙卯年再遷城西;清乾隆十二年遷建現址。自創建以來,經歷代重建、擴建二十余次,始具現在之規模。文廟采用宮殿建筑形式,分為內外兩廡,外院為泮池、欞星門(已毀),內院為大成門、大成殿、亞圣殿、左右廂房,建筑面積1324平方米。布局規整緊湊,木雕、石刻十分豐富且精美。大殿宏偉空曠,屋架為穿枋梁架結構,歇山頂,蓋金黃色琉璃瓦,木柱最大直徑60cm。毛澤東于1917年和1925年兩次到安化進行農-動調查和開…[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亚洲欧美综合国产精品一区看三级 | 在线亚洲精品福利网址导航 | 日本免费人成视频播放120秒 | 天天高清在线3w | 欧美va亚洲va在线观看日本 | 日本免费特黄欧美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