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旅游

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由國務院核定文化和旅游部、國家文物局確定公布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由國務院于2019年10月7日核定并公布。共計762處,包括古遺址(167處)、古建筑(280處)、古墓葬(30處)、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234處)、石窟寺及石刻(39處)、其他(12處)等。
王漁洋故里
  王漁洋故里景區以江北青箱和尚書府第為主要展覽內容,重點突出明清時期齊魯望族——新城王氏所蘊含的濃厚歷史文化底蘊。王漁洋故居修復明清民國建筑108間,并在認真勘探的基礎上,對部分原有建筑進行恢復,建成文化休閑廣場4000多平方米,游客接待中心、購物中心和研究中心等各類配套設施齊全。忠勤祠提升改造后面貌煥然一新,主題教育功能進一步增強,相關配套設施齊備。2015年4月,王漁洋故里景區正式被批準為國家4A級旅游景區。王漁洋故里景區主要包括王漁洋故居、四世宮保坊、忠勤祠等部分。王漁洋故居是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王士禛在其曾祖王之垣所建的長春園故址上增繕而成,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了。300多年間…[詳細]
安陽永和橋
  永和橋,位于安陽東20公里永和集村洹河故道,是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據專家考證,該橋創建于隋。《舊五史.梁太祖本紀》載:“魏軍屯內黃,丙辰,帝于之接戰,自內黃至永定橋。”這是該橋的最早記載,當時這里還不叫永和,而叫永定,故稱永定橋。《省通志》載:“永和橋在府城東四十里,即此橋,宋改永定縣為永和,故橋也易名”。該橋明代前修過,明又修。《嘉靖彰德府志》載:“大明弘治六年(1493年),知府鮑從修東有永和橋。”該橋為拱劵石橋,全長39.5米,寬6.8米,現露高8米。三個橋劵,雕刻豐富。中間大券正中,雕一巨形蛟龍頭,怒目俯視,龍須倒豎,二爪各簒一火焰寶珠,形象兇猛。兩側雕龍呈祥云,飛馬騰空,雄獅怒吼…[詳細]
三祖庵塔
  三祖庵塔位于登封市區嵩岳寺北3公里兩溝交匯的深谷之中三祖庵舊址處,始建于金元光二年(公元1223年)。三祖庵原名竹林寺。現僅存金代磚塔及后在原遺址上重建的大殿三間,明清石刻二品、古銀杏樹一株、羅漢洞及周邊其它遺存等,面積約3000平方米。其中三祖庵塔是目前全省保存金代磚石建筑成份其價值較高的單體建筑之一。三祖庵塔位大殿遺址東約3米處,坐北朝南,平面呈方形,須彌基坐,疊澀密檐式七層,通高10.2米。磚筑座高1.63米,塔身第一層高1.83米,各面分別面寬2.10米。塔身面南第一層為半圓拱券門,現僅存半圓形石門楣和立頰,東立頰下端已殘。塔門內長寬均為0.86米,塔心室高1.28米,形成中空,可視塔…[詳細]
軹城關帝廟
  關帝廟,距市區6公里的軹城鎮東南,泥溝河東岸,與大明寺毗鄰。三國時期蜀漢大將關羽,被宋徽宗追封為“忠惠公”和“義勇武安王”,興建“關帝廟”,供奉祭祀,后佛教將關羽神化,尊“關”為“帝”,故更名為“關帝廟”。該廟創建于金大定二年(公元1162年),明正德十二年(公元1157年)重修,清又有修葺。廟坐北向南,為四合院式,現存古建筑有山門、拜殿、關帝廟及西配殿,占地約1050平方米。關帝廟,距市區6公里的軹城鎮東南,泥溝河東岸,與大明寺毗鄰。三國時期蜀漢大將關羽,被宋徽宗追封為“忠惠公”和“義勇武安王”,興建“關帝廟”,供奉祭祀,后佛教將關羽神化,尊“關”為“帝”,故更名為“關帝廟”。該廟創建于金大…[詳細]
丹霞寺塔林
  丹霞寺位于南召縣留山鎮馬窩村,丹霞山南麓,為中原八大名寺之一。丹霞寺始建于唐長慶四年(824年),取名紅霞寺,隨更名為丹霞寺。據歷史記載“丹霞寺始于唐,盛于宋,兵燹毀于元,迄明中興。”丹霞寺占地面積約兩萬平方米,現存建筑一百余間,均為清代建筑。整座寺院座東北面西南,整體呈三進院布局,依山就勢,前低后高,由前向后呈階梯狀抬升。沿中軸線依次為:天王殿、大雄寶殿、毗盧殿、方丈室,西側配以廂房、客房,最后為花園和天然祖堂室,組成一個完整的寺院格局。丹霞寺佛塔分布在寺院的東、南、西三面,現有元塔六座,明塔四座,清代石塔四座,其中清代石塔造型別致,雕刻精美,為全國所罕見。寺內及其周圍現存有宋代的柏樹、銀杏…[詳細]
禹州天寧萬壽寺
  天寧萬壽寺大殿:位于禹州市城內古鈞臺街西段路北,歷史上在它的周圍存在有眾多的廟宇建筑,東側有禹王廟、鈞臺、湯王廟(已毀)、節烈祠(已毀),西側有十三幫會館,北面有懷幫會館,是城區北隅的古建筑群之一。2019年10月7日,禹州天寧萬壽寺入選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詳細]
舞陽彼岸寺大殿
  彼岸寺位于舞陽縣城北35公里高寺和蘆郭兩村之間。據縣志記載,該寺創建于元朝至正年間,現僅存天王殿、中佛殿。中佛殿是座典型的元代建筑,為研究我國元代建筑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9年10月7日,舞陽彼岸寺大殿入選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詳細]
陽安寺大殿
  陽安寺位于鎮平縣西北20公里硯臺村,始建于唐顯慶元年(656年)原名龍泉寺。元明清各代多次重修,清永熙時改名陽庵寺,后又稱陽安寺。該寺原來規模較大,建有大殿、東殿、南殿、廊房、道房及磚塔等,均已改建,失去原貌。只有大殿和西殿尚保持明代建筑風格。大殿坐北面南,面闊三間,進深三間,單檐歇山灰瓦頂,檐下為五踩重昂斗拱、梁架、平板枋、闌額等構件的制作方法看,當為明代中期建筑。該殿使用的溝槽昂,縱身梁等稀有的結構方法,對研究我國古代建筑的地方特征,提供了重要的實物例證。殿內有明嘉靖四年(1525年)達摩祖師大理石雕像。寺內明清碑刻7通,均為重修碑記,多毀于“文革”-時期。現僅存明景泰元年(1450年)《…[詳細]
汝寧石橋
  汝河石橋有濟民橋、宏濟橋兩座,位于汝南縣汝寧鎮東關、北關,均為聯拱式實腹五孔石橋,是河南存量不多的大型明代石橋。濟民橋位于汝南縣城汝寧大街東端,俗稱“東關大橋”,是橫跨汝河之上的一座大型明代石橋,也是汝南東西交通的咽喉。據《汝寧府志》載:“濟民橋跨汝河之上,舊為木橋,明成化十九年(1483年)知府錢鉞始易以石,隆慶之年圮,知府陳廷光重建。崇禎六年知府黃元功修,兵亂復圮。順治八年同知高異辰重修。”又據《汝陽縣重修汝東橋碑記》記載:“大橋始工于明隆慶四年(1570年)四月,落成于萬歷元年(1573年)二月。”宏濟橋,俗稱北關石橋,位于汝南縣城北門外。緊靠城垣,是橫跨汝河的又一座大型明代石橋。據《重…[詳細]
延津大覺寺萬壽塔
  大覺寺,位于延津縣城北街,始建于唐天寶年間(724-755)。明洪武年間置僧令司,宣統六年(1426)僧定元重修。大門三楹,二門三楹。正殿為大雄殿,三間,供奉佛祖釋迦牟尼。大雄寶殿前右側有元代書法家趙孟頫(字子昂)親書《長明燈記》石刻一副。正殿兩廂房左為伽藍殿,右為地藏殿,正殿后為水陸殿(萬歷年間改為大土閣),三殿各三間。現僅存大殿。大覺寺門口,高聳著一座六角七層的古塔,這就是萬壽塔。據延津縣志記載,萬壽塔始建于唐天寶年間,毀于明嘉靖二十八年(1549),又二年,知縣李元春勸令士民重修,修了兩層因財力不足而停工。隆慶三年(1569年),知縣陳彝募捐續修,又未完成。至萬歷十一年(1583年),知…[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中文乱码精品视频在线 | 亚洲午夜成人福利 | 亚洲限制级资源在线观看 | 中文字幕精品三级欧美 | 久久精品日韩AV一二区 | 中文字幕亚洲无线码在线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