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旅游

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由國務院核定文化和旅游部、國家文物局確定公布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由國務院于2019年10月7日核定并公布。共計762處,包括古遺址(167處)、古建筑(280處)、古墓葬(30處)、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234處)、石窟寺及石刻(39處)、其他(12處)等。
績溪文廟
  績溪文廟坐落在績溪縣城內北大街西側,江南第一學宮的廟門臨街巍然聳立,與已開放的胡雪巖紀念館相毗鄰,距績溪縣三雕博物館僅百余米。績溪文廟以南北為中軸線,作東西對稱布局,由南至北,依次是廟門、欞星門、泮宮坊、伴池浮橋、戟門、露臺、東西兩廡、大成殿。面闊38.55米,進深172.45米,占地面積6647.95平方米。據清嘉慶《績溪縣志》卷五《學宮》載:“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知縣孫銀槎倡議重建文廟,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知縣張邦桓率紳士晨夕堇功乃成。殿五間;前筑露臺,砌石欄;東西兩廡各七間,廡旁各兩間;戟門五間,門東兩間為齋明所,西兩間為宰牲所;重浚泮池;修泮宮坊及石橋、圍墻、欞星門”。…[詳細]
荔城報恩寺塔
  東巖山石塔(報恩塔)位于荔城區鎮海街道辦事處英龍居委會東巖山報恩寺內。乾隆縣志載,塔建于哲宗紹圣年間(1094~1098);又據林氏族譜載,塔建于隋開皇元年(581)。清代學者宋際春的《麟山開皇塔》詩中有“上有開皇磚”句,證知宋石塔前身唐塔為磚塔。三層八角樓閣式石塔,占地面積387平方米,邊長4.40米,須彌座高1.20米,塔身通高約13米。須彌座的上下梟浮雕仰蓮,上下坊浮雕覆蓮,束腰浮雕37只形態各異奔獅。塔身各層疊澀出檐。每層四面開拱門,第一層塔門兩旁俱有淺龕,內浮雕金剛武士,線條粗獷有力。底層塔室內壁嵌石級上通第二層,室頂作藻井式樣,塔頂的相輪塔剎以8根鐵鏈固定于塔頂角檐脊上。各層八角檐…[詳細]
崇福寺應庚塔
  崇福寺應庚塔位于泉州市鯉城區崇福寺大門右側,大雄寶殿東側,北宋熙寧元年建造。應庚塔建造之初,略有傾斜,傳說此塔有“應利欹斜”之靈,斜向某方,主兆五谷豐登、六畜興旺,故稱“應庚”。應庚塔為石質實心,為花崗巖八角形七層仿木構樓閣式建筑,每面雕刻佛像,高10.9米,占地面積5平方米。應庚塔以及塔身中發現的大量古錢幣、銅鏡、玻璃器、金銀、舍利盒、舍利等文物,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和考古價值。宋元時期,泉州佛教盛行,應庚塔不僅是當時佛教盛行的象征,同時也是人們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的美好愿望的標志。2019年10月7日,崇福寺應庚塔入選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詳細]
建甌值慶橋
  建甌值慶橋位于建甌市迪口鎮黃村,始建于明弘治三年(1490年),距今已有520多年歷史,系全省保存完整最早的古廊橋之一,這座伸臂式木廊橋也是國內現存年代較早的梁式廊橋之一,在建造方式上沿用了純正的宋代營造法式做法,具有很高的文物價值和研究價值。值慶橋為南北走向,橋北端大部分建在硬地和橋墩上。橋面鋪著木板,檐下有風雨擋板。進深十柱,用柱41根,兩側設欄桿和休憩長凳。在藻井內的正中,有粗大的丁字形斗拱,邊上有彩繪龍紋圖案等裝飾,大梁上墨汁寫著“大明弘治叁年”等字樣。橋墩是塊石壘砌,上面鋪井字形圓木,逐層向河面中心延伸,最后鋪長圓木連接兩墩為橋梁結構。一般的橋上都沒有藻井,只供奉一個神龕。而這座橋不…[詳細]
安溪土樓
  安溪土樓包括映寶樓、聚斯樓、南巖梅記泰山樓。與閩西土樓有著明顯的區別,體現了濃厚的閩南建筑風格。土樓內多處制茶遺址,后裔多往臺灣,不僅是研究閩臺關系的珍貴實物,也是安溪茶史的見證。2019年10月7日,安溪土樓入選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詳細]
黃道周講學處
  黃道周講學處,位于漳浦縣城東郊石齋村前,為黃道周的故居和講學處,稱東皋書舍,崇禎十七年,明亡,修建并改名“明誠堂”以明志,1646年黃道周殉國,南明隆武帝賜表“文明書院”。黃道周(1585-1646)是明清交替之際一位集易學家、理學家和書畫家于一身的理學大師。他曾先后在福州、余杭大滌山和漳浦等地講學,四方學者云集。漳州境內黃道周講學處位于漳浦縣綏安鎮石齋村,原名東皋書舍,又名明誠堂、文明書院,始建于明萬歷三十七年(1609),現建筑重建于明崇禎十七年(1644),黃道周在門人和朋友們的資助下,將書舍改建為明誠堂,于當年三月落成。黃道周于三月十日起在明誠堂主持有數百人參加的講學大會。黃道周講學處…[詳細]
芷溪宗祠建筑
  芷溪宗祠建筑位于龍巖市連城縣廟前鎮芷溪村。芷溪宗祠建筑有74座,結構多為“祠居合一”式,建筑形式以“九廳十八井”為主,門樓設計精美。其中最為典型的有澄川公祠、集鳣堂、黃氏家廟、翠疇公祠、楊氏家廟、楊輝公祠等。2009年公布為福建省文物保護單位。2019年10月7日,芷溪宗祠建筑入選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詳細]
福安黃氏祠堂
  黃氏祠堂位于陽頭,始建于宋代,明萬歷八年(公元1580年)重建。清順治十三年焚于火,僅留后近。康熙三十三年(公元1694年)仿明建筑重建,乾隆十六年淹于水,乾隆三十三年再度重修,現為清仿明代建筑,是不可多得的寶貴文化遺產。祠堂坐西向東,占地面積2516平方來。從東至西,依次為石牌坊(今已不存),儀門(僅存北端門),北宋古井、半月池、照壁、宗祠正門、戲臺、大廳堂、祖宗堂、后院。建筑為磚木結構,單檐、雙坡頂、以馬頭墻和廊屋組成封閉式建筑,別具一格。祠堂分三進,深57.3米,寬18米。戲臺屋頂建有牌樓式太子亭,飛瓦重檐氣勢磅礴。祠內14根大柱分兩列挺立,雕梁畫棟,金碧輝煌。大廳堂祖宗堂之間天井雨亭別…[詳細]
土坑村古建筑群
  泉港土坑村古建筑群位于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區后龍鎮土坑村,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港市的杰出代表。土坑村古建筑--叉錯落排列,布局規整有序,大致形成了四橫五縱的街巷格局。主要古建筑有:百萬大厝、中厝布店、傳盛居(應麟第)、博鶴府第、見龍府第、家駒糧鋪、施布當鋪、肇元進士第、長春堂藥鋪(建連府第)、萬捷十三行、祠堂井、建節海貨商行、禮貢書院、順裕大厝(端山府第)、建珍大厝、來鋪當鋪、繡花樓、開泰進士第、端瑜大厝(大峰進士第)、三孔井、廈門口市碼頭、白石宮、施布口街及祠堂口街等。均建立清朝中期,由當地海商劉氏家族連續修建。土坑劉氏家族起家于海耕,發展于海貿。前門為店,后門為倉,商住兩用。排列交叉錯落,布局規…[詳細]
坂埔古厝
  坂埔古厝位于南安英都鎮良山村。13幢清代中葉的紅磚古大厝,靜靜地守候在山間,向世人展示著幾百年前最具傳統風味的農村樣子……名為“頂點金”的古厝,棋盤式的建筑、五開間的大厝處處精致,磚廳石埕、光廳暗房,磚雕、石雕、木雕樣樣都有,柱子上依舊保留著清朝時期留下的對聯,大廳對稱的內十二扇紅窗看似一樣,卻盡是不同的花紋,“出磚入石”工藝更是令人嘆為觀止。2019年10月7日,坂埔古厝入選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你懂的网站亚洲欧美另类在线 | 亚洲精品国产一线久久 | 午夜福利国产视频 | 中文有码日本高清在线视频 | 日本一本香蕉大道高清视频 | 日本有码中文字幕在线电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