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旅游

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由國務院核定文化和旅游部、國家文物局確定公布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由國務院于2019年10月7日核定并公布。共計762處,包括古遺址(167處)、古建筑(280處)、古墓葬(30處)、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234處)、石窟寺及石刻(39處)、其他(12處)等。
新開流遺址
  新開流古文化遺址新開流景區位于興凱湖中部,這里既可觀大興凱湖,又可賞小興凱湖,生態環境保持完好。相傳,七仙女姐妹,經常偷偷下凡到興凱湖洗浴嬉戲。一天,她們游興正濃,突然狂風驟起,興凱湖濁浪排空,七仙女順手將一條絲巾拋出,絲巾立刻化作沙崗橫貫東西,從此興凱湖隔成大小兩湖,給人們留下了不可多得的新開流天然浴場。每年夏季,新開流天然浴場吸引著成千上萬的游人來此避暑,在這里體驗超脫鬧市喧囂,回歸大自然的感覺。景區內有新開流古文化遺址、蘆葦蕩、野生葡萄園、十里杏花林、湖崗綠色長廊等景觀,小興凱湖上還建有水上別墅、水上棧橋,可觀鳥、垂釣、住宿。歷史介紹:新開流古文化遺址,它記載著6000年前我國新石器時代…[詳細]
洪河遺址
  齊齊哈爾洪河遺址位于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富拉爾基區杜爾門沁達斡爾鄉洪河村南約1公里處。該遺址坐落于嫩江右岸,東北隔江與梁思永先生1930年發掘確立新石器時代“昂昂溪文化”的昂昂溪五福C地點相距約12公里。通過對洪河遺址的考古鉆探,表明洪河遺址距今約4000新石器晚期遺存與梁思永先生確立“昂昂溪文化”屬于同一考古學文化,而其文化面貌的豐富程度遠遠超出“昂昂溪文化”,應是“昂昂溪文化”的中心聚落。此外,嫩江中游新石器晚期的人群是定居的,且有十分強烈的防御意識。洪河環壕聚落遺址的發現,表明嫩江中游新石器晚期的人群是定居的,且有十分強烈的防御意識。進而說明在新石器晚期嫩江中游的社會發展程度與中華文明中心…[詳細]
鍋盔山山城遺址
  鍋盔山山城遺址位于黑龍江省雞東縣,年代為唐。2019年,鍋盔山山城遺址列入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青龍鎮遺址
  青龍鎮遺址,位于上海市青浦區白鶴鎮的青龍鎮遺址在今上海青浦和嘉定兩區的交界處,北面就是吳淞江,始建于唐天寶五年(746年)。長期以來,學界對青龍鎮的研究多局限于文獻記載和保存至今的青龍寺、青龍塔等地面建筑。青龍鎮遺址面積約為25平方公里。2010年開始,文物部門開始對青龍鎮遺址進行考古發掘,截止2013年大約發掘了1000平方米。遺址的發掘工作獲評“2016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先有青龍鎮,后有上海灘”,青龍鎮是上海地區最早的對外貿易港口,是千年上海的重要實證。青龍鎮曾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港口,對研究海上絲綢之路的發展具有重要的價值。隆平寺塔基遺址的發現對研究上海乃至江南地區的古塔有…[詳細]
順山集遺址
  位于泗洪縣梅花鎮大新莊西南,為江蘇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列為江蘇省第二批大遺址名錄。地處重崗山北麓,西臨趙莊水庫,東距寧徐公路約2公里。為丘陵墩形遺址。南北長約250米,東西寬約200米,面積約50000平方米。地表為黃灰土,并雜以紅燒土塊,遺物分布普遍。遺址東部因村采沙,暴露了長約100余米的文化層,其厚度約1.5米左右。以下多是黃色自然土層和沙石層。從斷面上看,遺物的殘片亦較多。剖面采集陶片以夾砂紅褐陶和泥質紅陶為主,可辯器形有鼎、豆、缽、罐、帶紋飾陶支架等。該遺址還曾經出土過石斧,紅砂陶杵,陶墜等。在遺址的剖面還發現了濠溝,濠溝深約4米,堆集早期遺物。經考證確認該遺址距今8000…[詳細]
韓井遺址
  韓井遺址位于泗洪縣梅花鎮,距離順山集遺址大約4公里。經考古隊初步勘探,韓井遺址面積大概4萬平方米。考古隊計劃用3年時間,對其進行系統的發掘、研究和保護。韓井遺址的發現和發掘,是順山集新石器時代遺址的重要補充,可為順山集文化的研究提供重要支撐。江蘇泗洪順山集遺址自2010年起經過多次考古發掘,經同位素測年,該遺址的時間跨度為距今8500至7500年,是淮河流域時代最早、規模最大的環壕遺址,填補了淮河中下游史前文明空白。為深入了解順山集文化,考古專家開始對順山集遺址4公里外的同時期韓井遺址進行考古發掘。在韓井遺址,考古專家找到一處8000年前的水稻田遺跡。面積不足100平方米,被分割成不同形狀的田…[詳細]
泌陽蔣莊遺址
  蔣莊遺址屬新石器時期文化遺址,位于泌陽縣城北20公里的官莊街東南3公里蔣莊村西,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遺址呈不規則的橢圓形緩坡狀,中間凸起,中部最高處文化層厚4.7米。遺址東西長200米,南北寬180米,面積36000平方米。根據遺址斷壁地層疊壓關系和包含遺物不同,可分為上下二層,下層陶器中,以夾砂泥質紅陶為主,灰陶次之,制法以手工為主,器物有陶仿輪、高領壺、圈足盤等;上層陶器中以灰陶為主,制法以輪制為主,器物有圈足盤、陶拍、陶仿輪、鼎腿等。另有石斧、石鑿、石刀、石鏃和骨器等器物出土。從下層陶器制形和紋飾看,屬于曲家嶺文化類型,上層屬于黃河流域的龍山文化類型。該遺址為研究長江流域的曲家嶺文化…[詳細]
寺墩遺址
  寺墩遺址位于常州市天寧區鄭陸鎮三皇廟村,為良渚文化晚期的代表性遺址。1978年以來,南京博物院先后六次對寺墩遺址進行了考古發掘,確認中心為一高出地面約20米的橢圓形人工堆筑土墩,東西長約100米,南北寬約80米,分布有迄今為止發現的良渚文化最高級的貴族墓葬。2016年至今的最新考古勘探確認,寺墩遺址面積約7.640平方公里,圍繞中心土墩共發現遺存70余處。寺墩遺址周圍還有象墩、青城墩、高城墩、邱城墩等重要聚落環繞,基本可以確認其為良渚文化的又一個政治經濟中心,可能是與良渚古城相類似的文明中心區域,對研究良渚文化的總體格局和中國文明起源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根據地層堆積及清理的兩座墓葬,寺墩遺址分…[詳細]
下邳故城遺址
  下邳故城遺址位于江蘇省睢寧縣古邳鎮,古邳,歷史上為“古下邳”。下邳地處沂水與泗水交匯,一度是兵家必爭之地。下邳國自商代就有,為諸侯國;戰國時,古文名篇《鄒忌諷齊王納諫》的鄒忌封地就是下邳;漢初,韓信作為最早被封的異姓王,被封楚王,國都亦在下邳;東漢明帝劉莊置下邳國,封其子為下邳王。三國時劉備、曹操和呂布在此明爭暗斗,呂布就在下邳被曹操縊死,關羽就在此地投降了曹操;東晉葛洪曾在此煉丹,南朝宋的開國皇帝劉裕在此擔任邳州太守躋身實力派……歷史上的下邳經歷了楚漢相爭、三國角逐、宋金交兵的風云激蕩,歷史文化底蘊深厚。然而,長久以來,人們只能從地方志或其他記載中去尋找下邳古城的影子。文物保護下邳古城遺址為…[詳細]
鯉魚山—老虎嶺水壩遺址
  鯉魚山—老虎嶺水壩遺址為新石器時代遺址,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區,是良渚古城-水利系統。鯉魚山—老虎嶺水壩遺址主要涉及良渚古城-水利系統的谷口高壩區和平原低壩區,與山前長堤即塘山遺址一起,整個水利系統東西兩端相距11公里,南北相距5.5公里,整個水利系統形成面積約13平方公里的水庫,庫容量超過4600萬立方米,是中國迄今發現最早的大型水利工程遺址,也是目前已發現的世界上最早的堤壩系統之一。-水利系統是良渚古城遺址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良渚古城遺址的地理邊界,它與良渚古城的生產、-密切相關,為古城的安全與發展提供了必要的保障,在防洪、蓄水、水運、灌溉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水利系統在壩址選擇、地基處理…[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在线观看国产日韩亚洲中 | 午夜免费福利视频 | 日本一区中文字幕 | 亚洲欧洲日产国码中文 | 午夜性刺激在线视频免费看 |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