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旅游

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由國務院核定文化和旅游部、國家文物局確定公布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由國務院于2019年10月7日核定并公布。共計762處,包括古遺址(167處)、古建筑(280處)、古墓葬(30處)、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234處)、石窟寺及石刻(39處)、其他(12處)等。
金山漢墓群
  金山漢墓群位于蘭陵鎮金山村。年代為漢。該墓為臨沂市目前經科學發掘的西漢墓葬中規模較大的一座,墓上祭祀建筑在山東省屬首次發現,對研究西漢時代的葬俗及歷史文化具有重要的意義。該墓為單墓道巖坑豎穴木槨墓,由墓道、甬道、墓室、墓上封土、墓上祭祀建筑幾部分構成。墓室坐西面東,墓室東西長7.3米,南北寬4.6米,深11米。墓道向東敞開,全長44米。墓道前設祭祀祠堂建筑全國首次發現。該墓歷史上多次被盜掘,出土一宗文物。墓群的保護范圍為“以金山漢墓墓室中心為基點,向東300米,南600米、西500米、北600米,建設控制地帶同保護范圍”。2006年12月7日,金山漢墓群被山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山東省第三批省級文…[詳細]
天湖墓地
  天湖墓地中國商代晚期息國的墓地。位于河南信陽天湖村。年代約當公元前13~前11世紀。1979年開始發掘。已發掘中型墓11座、小型墓11座,均為長方形土坑豎穴墓。中型墓有棺有槨,其中一座還有一條墓道。均用鼎、觚、爵、斝等青銅禮器隨葬,還有鉞、戈、矛、鏃等青銅兵器,玉器和少量陶器。隨葬品中不乏文物精品,如11號墓的鴟鸮提梁卣,通體布滿繁縟的紋飾,形成兩只背靠背的鴟鸮,造型比婦好墓的銅鸮更勝一籌。小型墓則多隨葬陶器,有少量銅兵器。這批墓分屬于武丁至紂王時期,個別墓可能晚至周初。墓葬排列有規律,北邊的墓年代比南邊的早,中型墓分布在墓地中軸線上。出土219件青銅器,有40件帶有銘文,其中有“息”字銘的共…[詳細]
徐陽墓地
  徐陽墓地位于洛陽市西南伊川縣鳴皋鎮徐陽村。墓地發現的車馬坑在其東北角或北部放置有大量馬牛羊頭蹄,這種習俗在中原地區此前尚未發現,墓地無論從時間、地域、規模、習俗等都可以與春秋時期活躍在這一區域的陸渾戎形成唯一對應關系,因此考古人員認為徐陽墓地應為陸渾戎貴族墓地,車馬坑應為陸渾戎國君或高級貴族墓的陪葬。陸渾戎是河洛地區極少數有文獻記載其遷入和滅亡過程的內遷戎族部落。陸渾戎遷入伊河流域100多年的時間里,先附晉,后親楚,終被晉滅。直到現在在伊川嵩縣境內依然有陸渾村、陸渾水庫、陸渾關、陸渾山等地名。徐陽墓地的發現證實了陸渾戎遷伊川的歷史事件,是研究中原地區少數民族遷徙和融合的重要資料。2019年10…[詳細]
西朱村曹魏墓
  西朱村曹魏墓位于洛陽市寇店鎮西朱村南約650米,漢魏洛陽城南約20公里。墓葬地處萬安山北麓的緩坡上,西側距曹魏時期圜丘遺址(俗稱“禹宿谷堆”)約2.5公里。墓葬出土遺物主要是陶器、鐵器、銅器、漆木器、骨器和玉石器等共計500余件。陶器可見器型有俑、雞、狗、豬、灶、井、磨、房、四系罐、盤、勺、爐、燈等,另外出土了數件鐵質帳構和8件石質帳座,石壁4件,石圭1件。墓葬還出土了大量刻銘石牌,已修復完成約180件,另外100余件石牌殘片還在修復中。石牌為平首斜肩六邊形,長約8.3厘米,寬4.6~4.9厘米,上部有一圓形穿孔,一面有隸書陰刻的文字,文字內容為隨葬品的清單,內容豐富,包括衣衾、葬儀、器用、陳…[詳細]
義地崗墓群
  曾都區義地崗墓地位于隨州市東城區,面積約18萬平方米,主要是春秋中期至戰國早中期的曾國貴族墓地。1994年在該墓地的西南部發掘了3座曾國墓,出土了大量的陶器、銅器和玉器等,其中銅器多有銘文,為判斷墓主的身份提供了依據。從墓葬形制和隨葬器物的特征看,3座墓的年代為春秋晚期偏晚階段。銅器銘文中還有一些涉及器物自銘的新材料,它們作為器物專名多見于楚系銅器,這也是春秋晚期之后楚系銅器的一個特征。義地崗古墓群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該墓群是春秋時期隨國的公墓,春秋時期著名的大思想家季梁即葬于此。隨州義地崗墓群勘探工作順利完成,共發現19座墓葬。由于此古墓群范圍內多處計劃施工,在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組織下,隨州…[詳細]
畢昇墓
  畢升家族墓位于英山縣草盤地鎮。宋代名人家族墓地。面積約3000平方米,傳為活字印刷術發明者畢升及其后人墓地。該墓對于研究當地的歷史文化具有重要價值。(第五批)2019年10月7日,畢昇墓入選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詳細]
汨羅山墓群(屈原墓)
  汨羅山古墓群(屈原墓),位于汨羅江北岸屈子祠鎮雙楚村、永青村境內的汨羅山上,自戰國起便沉睡于此,唐朝以來歷朝文獻均有記載。唐代杜佑《通典》與李吉甫《元和郡縣志》明確記載:“羅江(汨羅江)有屈原冢”、“左徒屈原墓在縣(湘陰縣)北七十一里”。宋代胡嚞所撰的《經理汨羅廟記》記載“縣(湘陰縣)北六十里為汨羅江大夫正廟,故冢在焉”、“兩山對峙,一水縈迴,是為汨羅,其右為廟,其左為冢”。明代《大明一統志》記載,“屈原墓在汨羅山上,汨羅山即今烈女嶺,在汨水東北”。清代乾隆《湘陰縣志》、光緒《湘陰縣圖志》均記載屈原墓在汨羅山。屈原墓位于汩羅山上,12個小山式的封土堆散布在1500平方米的山坡上,這些土堆前立有…[詳細]
蔣家山墓葬(天子墳)
  蔣家山墓葬,又稱天子墳,位于珠暉區酃湖鄉的酃湖町中。墓葬封土堆呈圓形,夯筑而成,底徑約為25米,高6米,占地面積150平方米。1954年,湖南省文物管理委員會對蔣家山大型封土堆巨墓進行實地調查,認定為漢代鐘武侯劉望之墓。歷史上,劉望聚眾汝南伐莽,自稱“天子”,故俗稱天子墳。天子墳位于蔣家山空軍495醫院內。在該醫院內操坪左側高冢堆,呈橢圓形,寬11米,高6米,周長40米,全部由夯土筑成,上小下大,顯得非常穩重,當地居民皆稱之為“天子墳”。1954年,湖南省考古隊在這座墳墓的山頭發掘出一大批西漢古墓。緊靠天子墳清理了一個小型墓,出土文物100余件,其中商周銅器最為精美,還有一件1斤多重的馬蹄金,…[詳細]
賽典赤·贍思丁墓
  賽典赤·贍思丁墓有二處:一處是位于昆明北郊松華壩馬耳山馬家庵村的真身家;一處是位于昆明城東民航路五里多小學內的紀念家。真身家呈長方形,面南背北,下部砌石,上部封土,高1·8米,長2·6米,寬1·4米。墓有前方為其子納速刺丁墓,墓形相同。清咸豐以前,墓下有石壘臺基,四周有護欄,并建有清真寺、八角亭,植有巨柏,還有二三十家回民種田守墓。自成同年間(公元1856-1873年)回民起義后,守墓回民被殺,寺、亭、墓也遭毀壞。1987年,贍思丁父子墓得以修復,重立墓碑。為供人們憑吊,清康熙二十八年至三十三年(公元1688一1693年),總督范承勛、巡撫王繼文又在當年通京的古道上建了一座紀念家。咸豐年間,墓…[詳細]
故如甲木墓地
  故如甲木墓地位于噶爾縣,共發掘11座大小不等的墓葬,包括8座象雄時期墓葬和3座吐蕃時期墓葬。象雄時期的墓葬皆為豎穴土坑石室墓,多為二次葬,發現有完整的側身屈肢葬式。大型墓葬深度都在5米以上,均為多人合葬,結構復雜,存在二次或多次開挖跡象。填土層內殉葬有人和動物。高規格的墓葬都有用橫木搭建的墓頂和長方形箱式木棺。墓內出土絲織物、黃金面具、鎏金銅器、銀器、鐵器、陶器、料珠及大量人類和動物骨骼等。故如甲木墓地8座墓葬的年代為距今1800~1700年,即公元2~3世紀,這一時期正是文獻記載的西藏西部象雄王國強盛時期。根據墓葬形制、規模、出土遺物等判斷,該墓地很有可能是一處象雄部族的貴族墓地。故如甲木墓…[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亚洲人成激情在线播放 | 一级特黄大片欧美久久久久 | 在线亚洲欧美日韩中文字幕一区 | 亚洲图片中文字幕一区校园 | 中文乱码字幕国产一区 | 日本一区中文字幕最新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