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旅游

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由國務院核定文化和旅游部、國家文物局確定公布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由國務院于2019年10月7日核定并公布。共計762處,包括古遺址(167處)、古建筑(280處)、古墓葬(30處)、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234處)、石窟寺及石刻(39處)、其他(12處)等。
劉家洼遺址
  劉家洼墓地時代:東周地址:澄城縣王莊鎮劉家洼村保護范圍:東南至永樂蘋果示范基地邊界,東北至馬家溝南界,西南至趙馮路魯家河橋西北80米,西北至魯家河西溝北界。建設控制地帶:東南至A區外擴100米,東北同A區,西南至A區外擴30米,西北至A區外擴10米。2018年,劉家洼墓地被陜西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七批省文物保護單位。2019年,劉家洼遺址列入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東馬坊遺址
  東馬坊遺址位于西咸新區灃西新城東馬坊村,2018年考古人員對遺址進行了搶救性調查發掘,發現的城址內周長約2920米,面積約57萬平方米,同時還發現了水井、灰坑、陶器、瓦當等相關遺存,以及“左宮”“右宮”“大匠”等字樣陶文。而這些文字對應的都是秦漢時期負責大型宮殿建筑營建的主要職官。灃西新城東馬坊遺址近期被考古界考證為雍王章邯的都城“廢丘”。該遺址始建晚于櫟陽城遺址,早于秦咸陽宮遺址,營建時間應早于阿房宮,但參與營建的機構規模卻與阿房宮相當,顯示出該遺址建筑始建時有相當高的建筑等級,是已知秦人渭河以南大片區域修建最早的高等建筑群。2019年,東馬坊遺址列入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中渭橋遺址
  橫橋遺址在今窯店鎮南東龍村以東150米處。秦建都咸陽后,渭北有咸陽宮,渭南有輿宮。秦昭王為接通南北二宮,于渭水之上造橋,名橫橋。秦始皇統一六國后在擴建咸陽宮的同時,也擴建了橫橋,所謂“渭水貫都,以象天流,橫橋南渡,以法牽牛”。西漢初重修橫橋改名橫門橋、渭橋。景帝劉啟五年(前152)在今高陵縣耿鎮南建渭橋,后稱東渭橋,武帝劉徹建元年三年(前38)在今秦都區兩寺渡一帶“初作便門橋”,后稱西渭橋。唐代以橫門橋居中,故稱中渭橋。三國至魏,中渭橋多次又廢又修。唐太宗貞觀年間,又將此橋東移10里至陽陵之南,唐末橋仍在。渭河3橋以中渭橋規模最大,橋廣6丈,南北380米,68間,750柱,122梁,柱南北有堤…[詳細]
血池遺址
  雍山血池祭祀遺址時代:秦—漢地址:鳳翔縣柳林鎮半坡鋪村(血池村)、溝南村、堯奠村保護范圍:血池遺址所處的三條山梁,東至夯土臺以東水泥路與北斗坊村北連線,南至北斗坊、堯奠村、半坡鋪村北半山腰一線,西至半坡鋪村東北半山腰向北延伸至建筑區外擴170米,北至與夯土臺以北連線。建設控制地帶:東至北斗坊村北南北向自然溝,南至北斗坊村、堯奠村、寶漢高速、半坡鋪村以北沿線,西至保護范圍外擴130米,北至西北角與雍山道觀以南連線。2018年,雍山血池祭祀遺址被陜西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七批省文物保護單位。2019年,血池遺址列入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孫家南頭倉儲遺址
  孫家南頭西漢倉儲遺址時代:西漢地點:鳳翔縣長青鎮孫家南頭村保護范圍:東至東嶺廠區變電站,西至孫家南頭七組斷崖,南至孫家南頭村八組坡道,北至孫家南頭村六組;遺址東西長80米,南北寬250米。建設控制地帶:A區東、南、北各外延100米,西同A區。2008年,孫家南頭西漢倉儲遺址被陜西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五批省文物保護單位。2019年,孫家南頭倉儲遺址列入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柳巷城遺址
  柳巷城址時代:東漢—北魏地址:寶雞市眉縣常興鎮堯柳村保護范圍:墻體外延14米。建設控制地帶:A區東、南、西面各外延50米,北面同A區。2014年,柳巷城址被陜西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六批省文物保護單位。2019年,柳巷城遺址列入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西灰山遺址
  西灰山遺址位于民樂縣李寨鄉菊花地村北3.7公里。屬四壩文化。面積約15萬平方米,文化層厚0.5--3米,暴露有灰坑。采集有夾砂紅陶片,器表多飾繩紋、弦紋、劃紋,彩繪紋樣有-三角回紋、陰刻三角紋、網格紋、連弧紋等,器形主要有甕、壺和單、雙耳罐等。另采集有石刀、石斧、骨錐、炭化麥粒等。遺址保存較好,對研究四壩文化的內涵和河西早期青銅文化有重要價值。2019年,西灰山遺址列入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石家及遇村遺址
  石家遺址及墓群位于慶陽市寧縣早勝鎮西頭村石家社,經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初步勘探,在15萬平方米的范圍內共發現各類遺跡423處,其中墓葬257座、車馬坑20處、灰坑70處、活土坑60處,此外還有溝、窯址、水井等遺跡。發現、出土陶器、青銅器、漆器和骨貝器等;其中M35一槨重棺,出土青銅器有鼎、翣、戈、矛、鏃、銜鑣、盾鍚等。根據出土物判斷,年代為周、漢,對于研究當時的社會-與文化具有重要的價值。遇村遺址位于寧縣早勝鎮遇村。面積約18萬平方米,文化層厚約2米,暴露有灰坑、居址、墓葬。采集有泥質灰陶和夾砂灰陶片,器表主要飾繩紋,器形有罐、盆、簋、豆、鬲等。豆器最多。遺址保存較好,對研究周文化的發展有重要價值…[詳細]
毛家坪遺址
  毛家坪遺址位于甘谷縣盤安鎮毛家坪村西側。1984年曾進行過發掘。面積約3.6萬平方米,文化層厚0.2--2米,遺址有房址和灰坑等。出土有馬家窯文化馬家窯類型黑色帶紋、條紋、同心圓紋彩陶盆、缽。另有齊家文化刻劃紋、附加堆紋、籃紋、粗繩紋泥質紅陶罐、折肩罐及石斧、石刀、石鏟等。還采集有周代夾砂灰褐陶罐、鬲等。遺址保存較好,對研究馬家窯文化與齊家文化的相互關系及其文化發展序列有重要價值。2019年,毛家坪遺址列入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馬鬃山玉礦遺址
  馬鬃山玉礦遺址位于酒泉市肅北蒙古族自治縣馬鬃山鎮滾坡泉村村委會西20千米馬明公路南側戈壁灘處。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時發現大小不等礦坑124處,分布范圍呈長方形,東西長約5.4千米,南北寬約1千米,面積540萬平方米。地表可見大量礦石堆積、夾砂陶片和白骨堆。遺址內的礦坑形狀大部分呈不規則長方形,最大的東西寬約10米,南北長約50米,深約2.6米。2008年7月,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科技大學與肅北縣博物館有關人員,對馬鬃山玉礦遺址進行了重點調查,從遺址周邊所采集的夾砂紅陶、灰褐陶等遺物特征和礦井的開采方式等幾個方面推斷:該玉礦遺址是青銅時期—魏晉時期玉礦開采遺址。該遺址是甘肅境內所發現的唯一一處早…[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日韩中文字幕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 日韩国产精品一区二区Hd | 视频国产精品熟女 | 中文字幕日本αv一区二区 日韩免费码中文字幕 | 无遮挡十八禁在线视频国产 | 在线视频国产网址你懂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