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第八批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旅游

第八批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

  2019年03月20日,江蘇省政府同意省文化和旅游廳(省文物局)提出的第八批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名單,現予公布。

共有122處古遺址、古建筑、古墓葬、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等入選。

本次入選的文物類型包含古遺址22處,古墓葬5處,古建筑39處,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47處,其他3處,擴展項目4處,以及調整公布2處。
陸墟橋
  在惠山區陸區,有這樣一座橋叫陸墟橋,是一座有800多年歷史的古橋。陸區地名的來歷是從陸墟橋而來。老街上的一座陸墟橋800多年的古橋。據有關方面的記載:南宋初年,浙江人陸羽帶領兒子陸墟來到江南水鄉安陽山腳下,開荒、種茶、開茶店、發展茶文化。當時其居住地方就是現在的陸區鎮,到安陽山去開荒種茶,要繞過一條小河,深感不便。在陸羽去世后,陸墟就在河上建造了一座單孔黃石橋,取名叫陸墟橋。陸墟橋面上刻有:國泰平安、風調雨順。在橋的兩側刻有鴨頭春漲綠浸柳堤,鷹齒云排紅迷橋岸的對聯。現在陸墟橋已評為無錫市文化保護遺址。2019年,陸墟橋入選第八批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紫金橋
  紫金橋,是江陰目前唯一遺存的宋代橋梁。位于南閘鎮涂鎮村錫澄運河邊。南北走向。據清光緒《江陰縣志》載:“紫金橋,跨九里河支河蔡涇鎮。紫金橋是錫澄運河支河上的一座小橋。橋長6.0米,凈跨3.5米,橋面由3塊武康石石條組成,寬2.4米。該橋為紫紅色細孔花崗巖板構造。從現存的紫金橋欄桿構造來看,在涂鎮古鎮興盛之時,紫金橋為集市街梢的市鎮跨河橋梁,方便行人車馬通行。據傳,紫金橋之東的小河上還有一姐妹橋,名白玉橋,但早廢。2019年,紫金橋入選第八批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焦溪龍溪河古橋群
  焦溪龍溪河古橋群位于天寧區鄭陸鎮焦溪村龍溪河上,原有九座古橋,現存四座,均建于清代。由北向南依次為青龍橋、咸安橋、中市橋、三元橋,三拱一平,錯落有致。龍溪河石橋群保存良好,是焦溪村“一河、四橋、七街、兩巷、十三弄、多圈門”空間格局的重要組成部分。2019年,焦溪龍溪河古橋群入選第八批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紅梅閣
  紅梅閣位于常州市紅梅公園內。建于北宋年間,后遭兵火,元代元貞元年(1295年)重建,改為飛霞樓,明代恢復紅梅閣名稱,現存紅梅閣是清代重建的。在常州市區紅梅公園東南隅。唐末屬水田寺,后歸薦福寺,傳為北宋道教南宗始祖紫陽真人張伯端著經處,隸天經觀,南宋末毀于戰亂,元代重建道觀,元貞元年(1296)改名玄妙觀,并建飛霞樓于觀之東北。元末飛霞樓毀,明代在樓舊址建紅梅閣。歷經興廢,最后一次毀于太平天國時期。現存建筑為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重建。閣為木制,上下兩層,斗拱翹角,結構精巧,造型壯麗。四周廣植紅梅。每當冬末春初,梅蕾獨放,燦如煙霞。該閣建于2米高之土臺上,磚木結構,重檐歇山頂,下有回廊,斗拱…[詳細]
常州文筆塔
  文筆塔位于紅梅公園南端。始建于南齊建元年間(480-482年)。原為太平寺附屬建筑太平講寺塔,迄今已有1500余年歷史。宋代詩人楊萬里有“太平古寺劫灰余,夕陽惟照一塔孤“句。相傳每當塔頂有祥光騰現,常州地區必有文人中狀元,為常州人文薈萃的象征塔高48.38米,磚木結構,7級8面,中有旋梯,登塔遠眺,令人賞心悅目。塔東區以硯池為中心,四周有墨香榭、碑廊、文筆樓、文思橋、夢筆軒、夕佳亭、待月亭、星聚橋、塔碑和牡丹臺等建筑,形成眾星捧月之勢。塔西區以塔影池為中心,圍以觀賞文筆倒影的塔影山房、象征“高山流水遇知音”典故的知音舫、紀念常州最早的開拓者季札的季子亭。展示抗元高僧萬安和莫謙之的袈裟塔等建筑景…[詳細]
木瀆古松園(蔡少漁舊宅)
  山塘街鷺飛橋東五十步有古松園。其建筑布局為前宅后園,典型的清代宅第園林風格。宅內各處建筑古樸雅致,雕刻十分精細,有一定的藝術和文化價值,為蘇州市文物保護單位。后園有一株明代羅漢松,蒼翠虬勁,姿態優美,古松園即因此松而名。古松園為清末木瀆富翁蔡少漁所建。蔡少漁祖籍洞庭西山,原在上海做洋貨生意,發達回鄉造屋置地,良田萬頃。蔡少漁與嚴國馨(嚴家淦祖父)、鄭齡九、徐鳳樓三家合稱木瀆“四大富翁”,富甲一方.穿過門廳,進入天井,回首可見磚雕門樓。門樓上、下坊分別刻有“老子西游入關”、“瘋僧掃秦”、“將相和”、“截江奪斗”、“張羽傳書”、“寧戚飯牛”等一組歷史故事人物。字枋為“明德惟馨”,兩側兜肚分別為“張…[詳細]
遂高堂
  遂高堂位于蘇州市吳中區東山鎮陸巷古村橫金橋。原是明代隱士王銓的住宅。王銓,字秉之,東山人。曾被選為杭州府經歷,但他不愿做官,不去赴任。時其兄王鏊在京任職致詞給他,其中有“輸與伊人一著高”之句,遂將第宅命名為遂高堂。原有東望樓、遠宣堂、遂高堂等多幢建筑,現剩布局于一條縱軸線上的門樓、遂高堂大廳和后樓等建筑。門樓為磚石建造。門框上方,以手-形的磚雕件出跳,并疊澀刨有梟混線的磚數層。上做花邊滴水屋檐和細巧的皮條脊。照墻渾水做,上方部飾有類似“盤腸”的菱形紋和“筆錠”圖案。大廳面闊五間17.1米,進深8.2米,各間面闊分別為:明間3.8米,次間3.2米,梢間3.45米。通進深8.2米。其中前廓深2米,…[詳細]
藹慶堂
  藹慶堂位于蘇州市姑蘇區王洗馬巷7號,即萬氏宅園。是帶有園林風格的典型民居庭院,始建于清末,傳為光緒年間河道總督任道镕的別墅,后歸萬氏所有,因此也稱萬氏花園。坐北朝南,原為三路四進,從大門入內,依次是中路的門廳、轎廳,再往里,中路、西路各存一座五開間的樓房。此處宅園的精華包括東部的園池和東南一隅的書齋庭園。現有建筑面積2340平方米。中、西路今各存五開間樓一座,東路庭園中山池雖廢,建筑猶存。花藍廳面闊三間10.4米,進深10米,滿堂軒,格扇、掛落均為銀杏木雕刻。水榭裝修亦佳。書房一隅自成院落,占地近300平方米,廳、廊、假山、花木具備,迂曲而有層次。書齋四周設置格扇和檻窗,四面均可賞景。靠東墻堆…[詳細]
蘇州普濟橋
  普濟橋位于蘇州山塘街西段,跨山塘河。清康熙四十九年(1710)建,因橋側普濟堂得名。乾隆五十八年(1793)、道光二十一年(1841)、民國14年(1925)重修。三孔石拱橋,花崗巖砌筑,南北走向,拱券縱聯分節并列砌筑。全長38.69米,中孔凈跨9.16米,矢高4.37米,橋面中寬4.05米。南次孔跨5.31米,矢高2.60米;北次孔跨5.29米,矢高2.54米。兩端砌石踏步,南30級,北26級。拱券內壁刻有捐款人姓氏。東西兩面明柱刻有橋聯。1986年因中孔頂部嚴重下沉,左右次孔向兩側推移,橋身變形下沉,出現險情,故進行拆卸大修,堅持保持原貌,做到修舊如舊。拆卸前對原橋進行測繪,外露石構件編號…[詳細]
范氏義莊舊址
  范義莊,位于蘇州市姑蘇區人民路范莊前32號,現為蘇州景范中學所用。存舊日祭祀范文正公的享堂,為原范文正公祠的主體建筑。享堂單檐歇山造,南向,面闊七間24米,進深12米,高約9米,規制頗宏。此堂雖是清代重建,但扁作梁架和青石覆盆柱礎猶存明代遺制,蘇式彩繪依稀可辨。范義莊原有歲寒堂、松風閣等建筑。南宋咸淳十年(1274年)知府潛說友建范文正公祠于義莊之東。元至正六年(1346年)郡守吳秉彝改祠為文正書院,次后累次重修。清咸豐十年(1860年)義莊、書院大部被毀,同治五年(1866年)重建,但未能恢復舊觀。近代以來,先后成為崇范學校、景范中學、第八初級中學、第二十二中學、景范中學校址,歷年已陸續改建…[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日韩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亚洲国产理论片在线观看 | 一本一本久久a久久精品综合麻豆 | 亚洲欧美中文幕乱码在线 | 色天使久久综合给合久久 | 五月丁香色综合久久44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