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大院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大院篇

綏寧于家大院
  在山清水秀、美麗而神奇的綏寧縣東北部,有一處頗具規模、保存較為完好、始建于明清的古建筑群大院落,它就是隱姓埋名200多年的深藏閨秀,李熙橋鎮李熙橋村的于家大院。于家大院坐北朝南,為磚木結構建筑群體,排列整齊,屋頂飛檐翹角,雕梁畫棟。至今仍完好保存著窨子屋25座。從遠處觀望,座落于太極圖陰陽分界線S形山脈彎里的于家大院,享受著朝陽防暑、背風通氣、近水防洪、靠山安全、視野開闊等五大風水之利。古落建筑群里的窨子屋巷道交錯,共有4條縱道,8條橫巷,巷巷相通,巷道相連。整個建筑群的布局按照太極八卦陣建造。院內巷子過道,均用花崗巖鋪就,防火防盜墻設計周密。每座窨子屋的墻上方,均勻地留著幾個磚頭大的小孔,那…[詳細]
渠家大院
  渠氏家族是明清以來聞名全國的晉中巨商之一,在祁縣城內有十幾個大院,千余間房屋,占地三萬多平方米,人稱“渠半城”。渠家十七世有著名的三大財主:田喜財主(渠源潮)、旺財主(渠源湞)、金財主(渠源淦)。渠源潮(嫡孫渠晉山字仁甫)的住宅位于祁縣城內東大街33號,始建于清乾隆年間。它占地5317平方米,建筑面積3271平方米。為全國罕見的五進式穿堂院,內分八個大院、19個小院、240間房屋。明樓院、統樓院、欄桿院、戲臺院巧妙結合,錯落有致。懸山頂、歇山頂、卷棚頂、硬山頂形式各異、匠心獨運。大院外觀為城堡式,墻高十余米,高大的拱式大門洞,上有玲瓏精致的眺閣。院內建筑布局合理,主側院主次分明,院落青石奠基,…[詳細]
六盤水田家大院
  田家大院位于巖腳鎮太和村田家寨,建于民國十年左右,封火墻碉樓維護四合院,穿斗式歇山頂建筑,小青瓦頂。該組建筑布局嚴謹,灰塑、木雕、壁畫等技藝精湛,具有濃郁的地方建筑特色,有著較為先進的排水系統。田家大院所在的太和村,位于巖腳鎮的中心區,坐落在風景秀麗的迴龍溪畔。全年冬無嚴寒,夏無酷暑,雨量充沛,全村森林覆蓋率35%,平均海拔1250米。迴龍溪景區旅游大道和人行步道環村而過,交通便捷,物產豐富。1.正房5間,現存4間,梁架大部分尚存,小青瓦頂尚在,但屋脊已被毀;板壁及樓板在四清運動期間被撤除,現為石墻結構。2.磨房,緊接正房東燒間,內有糧倉,現存部分梁架結構。3.東廂房,3間,大架及小青瓦頂,板…[詳細]
普興祝家大院
  祝家大院位于峨眉山市普興鄉光明村一組,村西10米坡上。走進祝家大院,那迎面而來的清新空氣,那古色古香的韻味,令人神清氣爽,心曠神怡,這里稱得上是山區鄉的一處風景。祝家大院占地面積2970.35平方米,由兩個獨立相連的建筑組成,窗欞、簾架、梁枋等部件風格古樸典雅,現今的祝家大院雖顯得有些寂靜,卻依舊難掩舊日宅內的人丁興旺。祝家大院坐南向北,建于中華民國,原為四進四合院,呈一字型布局,現存1進半。完整的四合院由正房,前房,左右廂房組成。均為木結構,單檐,懸山式屋頂,小青瓦屋面,穿斗式梁架,通高7米,素面臺基。其中:正房,面闊四柱三間16.7米,進深七柱六間10.3米,通高7米;前房為吊腳樓,面闊六…[詳細]
邛崍李家大院
  四川邛崍平樂鎮李家大院,紙商李洪楷李家大院深藏于四川邛崍的花楸山中,大概這就是這座院落得以完整保留下來的原因之一。歷經一百多年的時光,如今的李家大院依然是李家子孫生活的地方。院子很大,四面由房屋圍合而成,以紅砂石板鋪地,整個院落古樸而大方,與花楸山的氣質十分吻合。李家大院的建筑面積超過4000平方米,而整個院落占地則超過13000平方米,共有房屋149間,是川西地區保存下來的最大清代古民居。偏院比正院面積要小些,但格局基本相同。幾株銀杏和石榴樹長得生機勃勃,成為院子里最好的裝飾。屋子正中供奉的就是李家的神龕,是從李家大院建成之日起就供奉在這里的,上面雕有二龍搶寶及金鳳朝會圖案,寓意此地龍鳳呈祥…[詳細]
卓資馬家大院
  走進馬家溝,可以感受明朝馬皇后的后裔居家生活的馬家大院,這里是卓資縣留存為數不多的古建之一。相傳,馬皇后的后裔馬德興祖籍安徽鳳陽,元末明初參加農民起義,隨朱元璋南征北戰,屢立戰功,明太祖為了表彰他的忠誠和功績,賜“奉天誥命”圣旨一道,見證了馬家后代曾經的輝煌和歷史滄桑,現由內蒙古博物館收藏。據傳,明末清初,馬家后代從京陵逃難大榆樹,于雍正年間開建馬家大院。據考證,西廂房與大榆樹三圣殿系同期同批匠人所建,其余建筑于大清光緒五年五月續建完成,馬家溝因馬家大院而得名。院落選址注重風水學原理,方位隱蔽,依山而建,占地500余平方米,屬清代北方典型的居家四合院落。盡管與晉商大院建筑規制不同,沒有可比性,…[詳細]
浦家大院
  浦家大院浦家大院是雙江德勝(今大文鄉)圈控革命思想傳播者浦世民的故居。圈控,即今大文鄉千信,位于縣境東側瀾滄江西岸重山之中,距縣城60余公里,距大文鄉政府9.5公里。浦家大院始建于1944到1945年,建筑為兩層桿欄式,土木結構建筑,占地面積726.8平方米,1999年8月大文鄉被省委、省政府命名為革命老區。1948年秋,0地下黨員李培倫受0云南省工委的指派,率民主青聯盟員魏文才、新聯盟成員王維人來雙江開展工作,宣傳革命理論,組織武裝斗爭。三人來到雙江后,首先到德勝圈控找到當地開明人士浦世民建立關系,并經浦世民介紹認識刀三。1949年2月27日,在李培倫、浦世民、刀三的組織領導下,圈控各族人民…[詳細]
壽安陳家大院
  壽安陳家大院(俗稱陳家桅桿)位于成都市溫江區壽安鎮百花社區,始建于清乾隆年間,同治三年(1864年)擴建,是一座集住宅、宗祠、園林于一體的綜合性庭院式建筑群。整個建筑占地15畝,建筑面積3000余平方米。大小12院,組合精巧緊湊,布局大方合理,具有清代特色,院內建筑為穿逗木結構,門前豎立雙斗桅桿,故俗稱為“陳家桅桿”。陳家桅桿院內建筑分為三組:第一組是正中三重大院及拜臺,第一、二重為家族議事、執行家規等重要活動場所;第三重是祠堂經管人居住場所;拜臺用于放置祖先靈位及祭祖。第二組是北側小花廳,前有書房名“翠柏山房”,布置典雅,四壁有鏤空石刻和名人字畫。后有忠孝祠,祠內有精工雕刻的石拱橋,上刻人物…[詳細]
牛記庵孫家大院
  孫家大院是建在懸崖上的二層樓四合院,當時隱深壯觀。據說,孫氏家族原是博山染坊買賣之家,經濟實力較強,為躲避社會-遷到這里。孫家大院:石砌樓筒,黑瓦掛頂,建有正堂、下堂、左、右廂房,上下樓皆建耳屋、拐屋,并和正房相通。二樓耳屋、拐屋是從樓外石筑樓梯而上,主樓內設木制樓梯,樓板是在木梁上面鋪樘板,并上大漆,輕便、牢固、美觀。一樓的耳屋、拐屋多是磨房、廚房和畜圈,二樓耳屋、拐屋多是糧倉,糧食加工可用機關送到磨房,整個宅院布局快捷方便,井井有條。 宅院多處設有機關和暗通道,進犯之敵必遭致命打擊,現在宅北懸崖上還保留著地道口,地道口外觀是一泄洪道人可弓腰通過,可通往房內,用作逃生通道。泄洪道經過房內直通…[詳細]
鶴壁李家大院
  鶴壁李家大院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間,距今近500年,占地50余畝;5個并排九門相照的樓院組成,共有房屋1500余間,最高的建筑20余米;每個庭院里都設有哨衛樓、仆人院、柴院等。整個建筑群巍峨壯觀,精雕細刻,四梁八柱、花墻磚雕、屋檐陶獸……無不顯示著當時主人的威嚴與尊貴。從建筑時間上來說,它比山西的喬家大院還要早200多年;從建筑規模上看,在林林總總的北方古民居中,它的大氣與張揚極為罕見。然而,身處鬧市邊緣的顯赫與滄桑,決定了它的命運多舛。穿過歷史的浮華云煙,如今,它的保護與開發、沒落與消失,又面臨著新的諸多機遇與嚴峻考驗——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間,距今近500年,占地50余畝;5個并排九門相照的樓院組…[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一线久久 | 日本一区二区亚洲 | 最新日韩一区二区综合另类 | 偷拍日韩一区中文久久 | 制服丝袜国产精品主 | 在线国内在线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