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城隍廟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城隍廟篇

上海城隍廟(老城隍廟旅游區)
  上海著名的名勝和歷史古觀--城隍廟,位于方浜中路、安仁街西。原為金山神廟,祀漢博陸侯霍光(又名霍光行祠)。占地面積約為2.5萬平方米,上海從宋朝開始有城隍廟,廟址在現在的永嘉路上,叫淡井廟,又稱華亭縣城隍行殿。當時上海是華亭縣下面的一個鎮,故淡井廟實是華亭縣的城隍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上海置縣后將金山神廟改建為城隍廟,直至明永安年間(1403--1424年),于是始有上海的城隍廟。清康熙四十八年(1710年),邑人集資于廟左側造起東園,廟才成了城中的名勝處所。乾隆中葉,潘氏豫園售歸城隍廟作為西園并重加修葺后,由于商賈輻輳,百業薈萃,城隍廟遂成了著名的小商品、土特產和特色商品市場。民國13…[詳細]
平遙城隍廟
  城隍廟位于平遙城內城隍廟街中段,整個廟群坐北朝南,總占地7302平方米,前后共四進院落。它是一所規制齊全,宗教、歷史文化、內涵豐厚的道教廟觀,除正殿和寢宮外,主要由六曹府、土地祠、灶君廟、財神廟四大部分組成。布局規整、層次分明、氣勢宏偉、風格別致。臨街廟門之外,是寺廟標志性建筑--高大的木結構牌樓,為四柱三門十一踩斗拱規制的歇山頂建筑。牌匾額書城隍廟三字,系當地著名書法家趙望進先生之筆。背面楷書威靈百里四大金字,配有青石獅和拴馬柱,柱上題善游此地心不慚,惡過吾門膽自寒,直接道出了城隍廟宗教文化的主題。山門廊下正墻書善惡報應四個碩大楷書,增加了森嚴肅穆的氣氛。山門兩側下塑有相對而立的神馬兩匹,精…[詳細]
三原城隍廟
  三原城隍廟位于咸陽三原縣城內東渠岸街中部,始建于明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距今600多年,是國內現存規模最大、最完整的明代整體建筑群之一,現為陜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三原城隍廟是宮廷式建筑,整個建筑群由五重院落組成,沿中心左右對稱分方式把樓、殿、廡、坊、亭等四十多個單座建筑按主次布局在縱橫軸線上。五個廊院相套向縱深和兩側伸展。中軸線上布著三道門、四重牌坊、五座重檐殿樓。應門、戲樓、鐘鼓樓、獻殿、拜殿、陪殿、寢殿等主體建筑各具特色。坐北朝南的廟門前,高達10米的照壁用水磨磚砌成,正中鑲有鯉魚跳龍門磚浮雕。三原縣博物館設在城隍廟內,收藏了近三千件珍貴文物和一百多通碑刻,其中岳飛手書的前、后《出…[詳細]
澄城縣城隍廟
  澄城縣城隍廟位于縣城西門口,最早建于唐德宗貞元十三年,公元797年。現存城隍廟為明代嘉靖二十八年所建,有樓三座,一主樓二側樓,共立于高臺之上,均為梁柱式木結構建筑。中間主樓高17米,用32根柱子架梁疊木而成,其中10根為通天柱,內頂為八卦藻井,繪飾“火焰寶珠”圖案,重檐三滴水歇山頂,面寬五間,有平座攔桿,樓內下有樓梯,上有空中回廊,登樓可觀四方。東西兩側各有十字歇山頂方形樓一座,各用16根柱子構建立體,比主樓矮小,秀麗精巧,如翼凌空。三座樓頂均施碧琉璃瓦,飛檐下有斗拱,各樓回挑角有鍵鈴。看起來雖然陳舊灰暗,但不失精美漂亮,只是周遭環境和這三座樓及不協調。城隍廟神樓,又稱樂樓,因廟前舊有神樓兩座…[詳細]
鄭州城隍廟
  鄭州城隍廟位于鄭州市商城路東段路北,原名城隍靈佑侯廟。該廟始建于何時,文獻缺乏確切記載。據民國《鄭縣志》記載,明弘治十四年(1501)知州石純粹,嘉靖六年(1527)知州劉汝,隆慶四年(1570)知州李時選均曾重修。清康熙三十年(1691)知州陳一魁、五十三年(1714)知州張,乾隆五年(1740)知州張鉞,光緒十六年(1890)知州吳榮棨亦重修。此廟坐北朝南,原占地面積約10畝。由大門、過庭、戲樓、大殿、后寢宮和東、西廊房組成。大門面闊3間,進深2間,懸山式建筑,綠色琉璃瓦頂,檐下施三昂七踩斗拱,三幅云昂嘴,耍頭呈象鼻狀。斗拱后尾均平插垂蓮柱,垂蓮柱上金枋相連,而柱的上端,直承上金檁。明間前…[詳細]
芮城城隍廟
  芮城城隍廟位于山西省芮城縣城永樂南街,俗稱南廟。城隍是漢族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祇之一,大多由有功于地方民眾的名臣英雄充當,是漢族民間和道教信奉守護城池之神。創建于北宋大中祥符年間(1008-1016年),明清兩代多次修葺。1985年再次維修。建筑面積1590平方米,主要建筑有宋代大殿,元代享亭,清代的獻殿、寢殿及配房。廟內有歷代收藏的北魏、北周、隋、唐、宋、元、明、清的碑刻、造像、墓志銘98通,為珍貴史料。地址:芮城縣永樂南街小西巷據碑文記載,始建于宋大中祥符年間(1008~1016年),元、明、清屢有修葺。現存大殿為宋代原構,享亭為元代建筑,余皆清代所建。大殿面寬五間,進深三間,單檐歇…[詳細]
蒙城城隍廟
  元、明、清至民國初期,是蒙城興建和重修寺、殿、庵、觀、祠、閣、堂、府、廟宇最多、最興盛的時期。根據民國五年的綜合統計,當時全縣境內共有各種不同類型的大小廟宇100多所,其中縣城里有22個,集鎮上最多的小澗鎮,有20多個,雙澗鎮有近50個,板橋集有45個。城隍廟始建于元朝至正年間,據《蒙城縣志》記載,位于東門里黌巷街,西與文廟很近,中間只隔一青龍小巷,東和三清觀相鄰。現位于新城路中段,西面靠近文廟,東邊和漆園賓館相近。城內的城隍廟和慈氏寺等是香火最盛的廟宇。城隍廟的建筑是磚木結構,工藝精巧,布局合理,大致可分為廟殿和戲院兩個部分,廟院前半部分建有戲樓和前后舞臺,左右兩邊是東西看樓,后半部分建有神…[詳細]
濮陽城隍廟
  濮陽縣城關鎮東南部,有一個城隍廟村。城隍廟村里有一座遠近聞名的城隍廟。濮陽城隍廟歷史悠久,據《濮陽縣志》記載,濮陽城隍祭祀活動,始于北宋熙寧十年(1077),距今已近千年。濮陽縣城隍廟特別受人尊崇,還有一個特殊的重要原因,那就是別處的城隍廟供奉的是神,而濮陽城隍廟供奉的卻是人。濮陽城隍廟歷史悠久,據《濮陽縣志》記載,濮陽城隍祭祀活動,始于北宋熙寧十年(1077年),距今已近千年。別處的城隍廟供奉的是神,而濮陽城隍廟供奉的卻是人。這個人就是明弘治年間開州知州李嘉祥。所以濮陽縣城隍廟特別受人尊崇。據嘉慶《開州志·建置志·廟署》記載:城隍廟,在東城南隅,在同文坊【舊志】明洪武六年同知馮朝泰修,永樂元…[詳細]
彰德府城隍廟(安陽民俗博物館)
  彰德府城隍廟(又名威靈公廟),為安陽市現存規模最大、歷史悠久、保存較為完好的宗教建筑與禮制建筑群。1986年被列為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5月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據《彰德府志》載:彰德府城隍廟始建于北周大象二年(公元580年)至隋大業十四年(公元618年)之間,歷經明景泰五年(公元1454年)、成化二十二年(公元1486年)、萬歷十五年(公元1587年)、萬歷二十八年(公元1600年)、清乾隆三十七年(公元1772年)、嘉慶十三年等朝代多次修葺。1933年城隍殿被毀,戲樓、牌樓八字墻改建店鋪,辟為市場。1982年安陽市政府撥專款歷時七年恢復原貌。現彰德府城隍廟座北朝南,占地面…[詳細]
膠州城隍廟
  膠州城隍廟位于山東膠州市。城隍是中國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祇之一,大多由有功于地方民眾的名臣英雄充當,是中國民間和道教信奉守護城池之神。膠州城隍廟有兩座,一座位于城隍廟街中部,座北向南,另一座在城隍廟后街中部,大門向北。兩座廟前后相接,前殿的城隍爺為金屬鑄造,后殿城隍爺為木質,兩個殿的面積合起來規模宏大,僅次于文廟(孔子廟),為膠城第二大古剎。…[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亚洲欧洲日本综合aⅴ在线 久夜色精品国产噜噜 | 亚洲日本人在线看片 | 中文字幕乱老女人视频 | 在线资源AV每日更新不卡 | 亚洲香蕉日本久久 | 亚洲aⅴ在线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