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北京市第二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旅游

北京市第二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銀山塔林
  目的地介紹銀山塔林位于昌平區城北30公里處,是國務院公布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是十三陵特區辦事處主要的國家級風景名勝區。遼金以東佛教圣地,為明清時期燕平八景之一。位于昌平區北部,原名“鐵壁銀山”,因懸崖陡峭如同高大的墻壁一樣,色黑如鐵,而大雪之后漫山皆白,山色如銀而得名。景區有前、中、后三座主峰,中峰“獨出云霄”最高,海拔達726.81米。景區特點是山美、樹美、塔多。山美源于漫山遍野的松、柏、橡樹,顏色也隨著樹種的變化而呈現深綠、淺綠等不同色彩。銀山南麓有眾多古塔林立于峽谷之間,最為壯觀的是華禪寺內的金代佛塔。景區有前、中、后三座主峰,中峰“獨出云霄”最高,海拔達700多米。景區特點是山美…[詳細]
良鄉塔
  良鄉塔位于良鄉鎮,為北京市第二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塔為五級樓閣空心式,高大雄偉,是良鄉的重要名勝古跡。…[詳細]
先農壇
  目的地介紹先農壇在宣武區永定門大街酉。為明清兩代帝王祭祀先農神的處所。建于明嘉靖年間(1522-1566)。現存主要建筑有先農壇、觀耕臺、神倉、太歲殿、慶成宮等。壇為磚石砌成,方形一層,長寬各約15米,高1.5米,四面出陛各八級。壇北有正殿5間,供奉先農神牌位,東房為神庫,西房為神廚,西北為宰牲亭,神庫和神廚之南各有井亭一座。民國初先農壇一度改為城南公園,30年代初東南角辟為體育場,北部則成為市場及街道。祭祀先農的壇,只是其中之一。南部原為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所建的山川壇,嘉靖九年(1530年)改建為天神、地抵二壇。先農壇包括太歲殿、神廚、具服殿、宰牲亭、觀耕臺等建筑,1979年被列為市…[詳細]
西山大覺寺
  大覺寺又稱西山大覺寺,大覺禪寺,位于北京市海淀區陽臺山麓,始建于遼代咸雍四年(1068年),稱清水院,金代時大覺寺為金章宗西山八大水院之一,后改名靈泉寺,明重建后改為大覺寺。大覺寺以清泉、古樹、玉蘭、環境優雅而聞名。寺內共有古樹160株,有1000年的銀杏、300年的玉蘭,古娑羅樹,松柏等。大覺寺的玉蘭花與法源寺的丁香花、崇效寺的牡丹花一起被稱為北京三大花卉寺廟。大覺寺八絕:古寺蘭香、千年銀杏、老藤寄柏、鼠李寄柏、靈泉泉水、遼代古碑、松柏抱塔、碧韻清池。寺廟坐西朝東,殿宇依山而建,自東向西由天王殿,大雄寶殿,無量壽佛殿,大悲壇等四進院落組成。此外還有四宜堂,憩云軒,領要亭,龍王堂等建筑,寺內供…[詳細]
德勝門箭樓
  介紹德勝門箭樓位于北京內城北城垣西側,北二環路西段北面,屬西城區。占地面積3600平方米。是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德勝門為北京內城的九門之一,它原有城樓、箭樓和甕城等建筑,如今甕城及城樓均無,唯箭樓孓然獨存。箭樓雄居于磚石結構的高大城墻之上,城臺高12.6米,墻體有收分,東西寬約39.5米。箭樓坐南朝北,灰筒瓦綠剪邊重檐歇山頂,其俯視平面為倒“凸”字形,前樓后廈合為一體。三座過梁式門朝南開,北側樓體面寬7間,東西度34米,南北寬12米。南側廡座面寬5間,東西寬25米,南北寬7.6米,樓體高19.6米。樓上下共有四層,并有箭窗82個,其中北側48個,東西兩側各17個,作為守城時對外射擊的孔道。19…[詳細]
北京萬壽寺
  萬壽寺位于長河廣源閘西側,是京西著名古剎。建于唐朝,稱聚瑟寺。明萬歷五年(1577)重修,改名萬壽寺。主要用做藏經卷。后經板、經卷移至番經廠和漢經廠,萬壽寺成為明代帝后游西湖(昆明湖)途中用膳和小憩的行宮。光緒二十年(1894)重修萬壽寺行宮,在西跨院增修千佛閣和梳妝樓,成最后格局。寺分三路,中路為主體,西為行宮,東為方丈院,共占地31800平方米。中路有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萬壽閣、千佛閣及碑亭。兩側有配殿配房。天王殿東西側有鐘鼓樓,曾放永樂大鐘(后移至大鐘寺)。光緒時慈禧來往頤和園,都要在萬壽寺拈香禮佛,在西跨院行宮吃茶點,故有小寧壽宮之稱。1934年前后,萬壽寺的前部曾辟為東北難民子弟…[詳細]
團城演武廳
  健銳營演武廳位于北京市海淀區香山東麓,俗稱團城演武廳,清代軍營古建筑。外觀如城堡,始建于清乾隆朝。為加強對西南少數民族地區的統治,清廷推行改土歸流政策。地方勢力以石雕樓抵御,清軍久攻失利,便在此建演練攻占雕樓的兵營健銳云梯營,終于平定了大、小金川。為慶祝勝利,曾在此建實勝寺(己毀圮)。健銳營,又稱健銳云梯營、飛虎健銳云梯營、香山健銳營,是清八旗禁衛軍中一支具有特種部隊性質的部隊。健銳營建立于清朝乾隆年間,在大小金川之戰、大小和卓之戰、平定臺灣林爽文、莊大田起義、庫侖之戰等戰爭中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健銳營最終于1911年隨著清政府及八旗制度的滅亡而消失。健銳營駐地在北京西北香山腳下,常規編制2…[詳細]
北京歷代帝王廟博物館
  歷代帝王廟俗稱帝王廟,歷代帝王廟始建于明代嘉靖九年(1530年),是明清兩代皇帝祭祀先祖的地方,其政治地位與太廟和孔廟相齊,合稱為明清北京三大皇家廟宇。封建統治者自古以來就有祭祀祖先的習慣,三皇一直被視為中國人的祖先,為歷代帝王所景仰;而先代帝王,則是后代借鑒和效法的榜樣,所以也要祭祀。最初,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確定祭祀的帝王是18位,清朝順治皇帝定都北京后定為25位。康、雍、乾三代皇帝對歷代帝王廟都非常重視。康熙曾經留下諭旨:除了因無道被殺和-之君外,所有曾經在位的歷代皇帝,廟中均應為其立牌位。乾隆皇帝更是提出了“中華統緒,絕不斷線”的觀點,把廟中沒有涉及的朝代,也選出皇帝入祀。乾隆幾經調整,…[詳細]
孚王府
  孚王府位于東城區朝陽門內大街137號。是清朝康熙(1662年-1723年)皇帝第十三子允祥,封怡親王時的府址。孚王府坐北朝南,府中建筑布局可分為東、中、西三路。中間主要建筑有:正殿(銀安殿),殿前左右各有配樓7間,后殿5間,后寢7間,最后是后罩樓7間。后罩樓兩側,各有一座獨立的庭院。正院西側有幾個四合院是王府眷屬的居住區。東路院原屬府庫、廚廄及執事侍從的住所。孚王府布局嚴謹規整,是清代王府的典型建筑,也是北京現存較完整的少數王府之一,具有一定的歷史價值。(國家文物局)…[詳細]
北京白云觀
  道教全真第一叢林——北京白云觀,位于西便門外二里許,是道教全真三大祖庭之一;自元以降,久為全真“第一叢林”。新中國成立后,中國道教協會、中國道教學院及中國道教文化研究所等全國性道教組織、院校和研究機構先后設在這里。在廣大道教徒的心目中,它有著崇高的地位。同時,它又以收藏道教文物最豐富,保存最完整而吸引著國內外大批信徒和游人。據《北平廟宇通檢》記載:白云觀前身系唐代的天長觀故墟。始建于唐開元二十九年(公元741年)。金正隆五年(1160年),北京契丹族南侵,天長觀遭兵火焚燒殆盡。金大定七年(1167年)敕命重修,歷時七載,至大定十四年(1174年)三月竣工。白云觀元初邱長春真人自雪山東歸,元太祖…[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亚洲日韩一区二区三区高清 | 中文字幕亚洲综合久久2 | 欧美AⅤ资源在线播放 | 日本香蕉尹人在线视频 | 亚洲综合成人AV一区在线观看 | 最新久久精品免费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