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首頁
>
安徽省第三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旅游
安徽省第三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移動版]
21、
六角樓
[
安徽省
黃山市
黃山區
]
甘棠崔家鎮守月彎河風水的村口亭,配有鎖橋、鑰橋各1座,并有鐵鏈和石樁栓鎖。明代萬歷年間(1573—1619),崔憲按參加北京皇宮修建的太平藝師畢昌帶回的圖樣捐資修建,八角;17塊青石浮雕則出于青陽—藝師之手。因毀于火,明崇禎四年(1631),崔應兆重建,改為六角,俗稱“六角樓”。清嘉慶八年(1803)、光緒八年(1882)、民國初年均重修。1981年、2001年安徽省文物局和黃山區人民政府撥款大修…
[詳細]
22、
馮村進士坊
[
安徽省
宣城市
績溪縣
]
馮村進士坊,石牌坊名。位于績溪縣浩寨鄉馮村。四柱三門五樓,花崗石結構。高8米,寬8.2米,進深2.米。正面上層有恩榮匾,下層額坊正中有進士第三字,落款小字:欽差巡撫南直隸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左副都御使王恕,欽差巡按提調學校監察御史戴珊、翟謙與巡按南直隸監察御史崔渲,賜進士及第翰林編修曾追為戊戌春閑同年馮溶書。背面落款:徽州府知府王勤、經歷張聰、同知張英、知事袁順、同判婁宗、照磨王憋、推官楊宣、檢校谷英…
[詳細]
23、
鼓樓基座
[
安徽省
滁州市
鳳陽縣
]
鳳陽鼓樓始建于明洪武八年,曾屢遭兵火損毀,但被專家稱為中國之最的鼓樓基座仍完好地保存了下來。鼓樓由臺基和殿樓兩部分組成。臺基正中間開三個門洞,中門略大,中上方有朱元璋親書的“萬世根本”四個楷書大字,這四個御筆大字,其意旨至今仍為明史專家未能破解之謎。鼓樓上有樓房九間,“層檐三覆,棟宇百尺,巍乎翼然,瓊絕塵!!
[詳細]
24、
程大位故居
[
安徽省
黃山市
屯溪區
]
程大位故居坐落在市內前園村,始建于明弘治年間,距今已490年歷史,幾經原樣修繕,現辟為旅游景點,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程大位(1533~1606),字汝恩,號賓渠,屯溪區屯光鎮前園村人,明代著名數學家、珠算發明家。故居坐落在屯溪區率口渠東,占地540平方米,建于明正德年間。宅第主樓坐北朝南,三開間兩進(俗稱“一脊兩堂”),二層,磚木結構,門樓里外挑檐,曲梁斗拱,馬頭山墻。西側為把祖樓,五開間,倚主樓…
[詳細]
25、
五教堂
[
安徽省
宣城市
績溪縣
]
這一明代民居幸存,為研究績溪縣城的發展史、建筑史、家族文化史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也是績溪這一省級歷史文化名城的重要載體之一。1998年5月,五教堂被安徽省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早在20世紀50年代,我國著名建筑大師劉敦楨教授前來徽州調查古建筑時就已發現,并給予很高的評價。時過50春,五教堂成為績溪這一有著千余年歷史的古老縣城內僅存的一棟明代民居,有如掌上明珠,珍貴至極?兿腔瘴幕闹匾l…
[詳細]
26、
江寧會館
[
安徽省
亳州市
譙城區
]
江寧會館位于亳州市古泉路中北側,是南京藥材商人為經銷方便,清嘉慶12年(1807)在圓覺寺的基礎上集資改建的(因圓覺寺自康熙時期就由南京商人管理使用),具有祭祀神靈,祈福求財,交流信息、商務活動,方便起居,娛樂休閑等功能。會館坐北朝南,青磚灰瓦,F存山門、戲樓、配樓、鐘樓、鼓樓、看樓、正殿、偏殿等古建筑,計52間。山門3間,明間正門匾額鑲嵌磚刻“江寧會館”四個大字,東西次間匾額,分別鑲嵌“鐘山”、…
[詳細]
27、
霍山文廟
AAA
[
安徽省
六安市
霍山縣
]
霍山文廟,前稱圣廟,亦稱圣宮、孔廟、夫子廟,位于霍山縣城關鎮文盛街中段,始建于明弘治五年(公元1492年)。占地面積約4027平方米,現有建筑面積2052平方米。文廟現存主體建筑大成殿(又稱圣殿),大殿面闊五間,進深三間,重檐歇山頂。大殿后為崇圣祠、明倫堂,左后為藏經閣;殿左為東廡,右為西廡;殿前為戟門,戟門左為名宦祠,右為鄉賢祠共45間均為小瓦、磚、石、木結構,現保存基本完整,整個建筑群古樸典雅…
[詳細]
28、
鎮淮樓
[
江蘇省
淮安市
淮安區
]
鎮淮樓是楚州城的標志性建筑,始建于宋代。原為鎮江都統司酒樓,明時曾置“銅壺刻漏”,用以報時。后又因其扼于城中,樓下拱門為南北交通要道,故有“南北樞機”之稱;清同治年間改稱“鎮淮樓”,因淮水經常泛濫,“鎮淮”之名,取其鎮壓水患之意。民國年間又改稱“中山樓”。解放后,用以陳列淮安出土文物。鎮淮樓又名鼓樓,距長江5公里,與馬鞍山采石嘰隔江相望。樓為長方形,座北朝南,樓基內筑土,外砌磚,東西長55米,南北…
[詳細]
29、
南譙樓
[
安徽省
黃山市
歙縣
]
南譙樓位于歙縣縣城內。始建于隋末,為歙州(今徽州)人汪華吳王府外子城的正門門樓。南譙樓是古代夜間向人們報時的地方,打更的鼓聲就是從譙樓傳向四面八方的。我們現在見到的南譙樓,是1997年,由國家文物局撥款重建的,它基本保持了木構清代風格,門闕為宋代風格!
[詳細]
30、
舒余慶堂
[
安徽省
黃山市
黟縣
]
余慶堂黟縣屏山村建于1600年前后(明萬歷年間),占地480平方米。大門朝南,正面是水平型高墻。用水磨磚砌成的雙柱三樓大型貼墻牌坊,高約10米,磚柱寬50厘米,呈梭形。月梁磚雕細致精美,簡樸大方。兩層樓檐,層層挑起,承以斗拱,整個牌坊造型的主從、疏密,互為拱托比襯,相得益彰。高大的石庫門坊里,是方磚鋪面的厚實大門,方磚銜接處,全部用鐵皮壓縫,成斜方格形,每塊磚中央都釘有圓頭大釘,顯得宏偉莊嚴。祠堂…
[詳細]
31、
道德中宮
[
安徽省
亳州市
譙城區
]
道德中宮在今亳州市老子殿街,始建于唐,重建于明萬歷年間。為歷代祭祀老子的宮觀,又名“老祖殿”或“老子行宮”。內有老子道德經石刻,并陳列有關老子的文獻資料。宮前有問禮巷,傳說是當年孔子向老子問禮之地。宋時,渦河之濱有三個老子廟:河南省鹿邑縣的上清官、亳州城內的道德中宮、渦陽城北的下清宮。老子名聃,一說姓李,名耳,字伯陽,聃是謚號,春秋末年思想家,道家創始者,曾任周守藏室之吏。相傳,唐太宗、唐唐宗、宋…
[詳細]
32、
許氏宗祠及聽泉樓
[
安徽省
宣城市
績溪縣
]
許氏宗祠及聽泉樓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坐落在績溪縣家朋鄉石勘頭村中央。許氏宗祠面積為335平方米。該祠坐東南朝西北,面臨澗溪。面闊七間,進深四間。硬山式屋頂,-封火墻。方磚墁地。棱柱,丁頭拱,垂蓮柱,荷花駝峰,卷云叉手,月梁下肚飾以雕刻。該祠系明中葉以前所建。是傳統徽州至今仍保存的明代祠堂建筑的上品,實為罕見。聽泉樓與許氏宗祠相隔十米許,占地面積30平方米,聽泉樓分上下二層,基腳呈長方形,面臨澗溪,…
[詳細]
33、
祁門古戲臺
[
安徽省
黃山市
祁門
]
祁門古戲臺,在中國戲曲舞臺史上占有極為重要的地位,特別是明清以來各個時期遺存的11座古戲臺是一部完整的徽州舞臺史及實物例證,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徽州建筑藝術的造詣和成就。祁門古戲臺主要分布在城西新安鄉、閃里鎮汪家村、文閃河流域,歷史上這一帶文風昌盛。古戲臺作為一種演出場所,不僅有娛樂功能,更有宗族教化功能:一方面可以維系宗族的血緣關系,徽州人講究忠孝節義、尊祖敬上,演戲時打開享堂的隔門,可與0同樂,使…
[詳細]
34、
旌德文廟
[
安徽省
宣城市
旌德縣
]
旌德文廟與別處一樣又稱圣廟、孔廟、夫子廟,為旌德縣明清以來尊孔祭孔的場所,亦是當時法先圣先師、重道隆儒、興化起教供生員肄業的教育場地,故又名學宮。旌德文廟所處的位置在縣城中心,縣府之左,以表示它的顯赫和威嚴。1989年6月,旌德文廟被安徽省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清嘉慶《旌德縣志》:“考唐貞觀四年(630)詔州縣皆立孔廟,時尚未有族邑也。寶應建邑以后,談學之制無聞,邑之學宮自宋崇寧元年(110…
[詳細]
35、
涇縣文昌閣
[
安徽省
宣城市
涇縣
]
文昌閣位于涇縣桃花潭鎮(古稱水東、南陽鎮)境內,桃花潭東岸。整個水東的地形呈關公大刀形,沿河為刀口,而文昌閣就恰似大刀上的一朵紅櫻,閃亮奪目。 文昌閣為乾窿三十二年(公元1767年)水東翟氏共同籌資興建,“計費若千金”,“巍巍砥柱,八面森然”。據說,接清朝舊制,一族出二十位舉人之后方可建造文昌閣。而水東翟氏為皖南旺族,“十步之內,芳草萋萋”,清初翟氏共出二十三位舉人,被乾隆恩準建造文昌閣…
[詳細]
36、
資福寺
[
山西省
晉中市
榆社縣
]
位于榆社縣海金山水庫西北4公里的下赤峪村西土崗上,背靠山梁,前臨小河,土崖如削,高約15米,寺廟據險而建,十分壯觀。整個建筑為四合院式,正面是大雄寶殿3間,單檐廡殿頂,進深3間,建于元至正十年,是典型的元代木結構建筑。正墻有水陸畫,線條流暢,剛勁有力,著色淡雅,有一定的藝術價值。再下有白龍廟3間(坐北朝南)。南面有菩薩殿3間,兩側有鐘鼓樓和山門,是明代建筑。整個建筑布局嚴謹,小巧玲瓏。…
[詳細]
37、
沫河口關卡
[
安徽省
蚌埠市
五河縣
]
沫河口關卡始建于大清光緒五年秋,至今一百三十二年的歷史。當時在正陽、泗洲、五河、臨淮、懷遠5處設關,現僅有沫河口這一處。沫河口關卡的建立,是清朝為充稅課而建,當時貨物經過沫河溝乃須經長淮口報明德侯照例辦例稅課,防止繞、漏稅課。沿淮唯沫河溝周圍數十里地勢洼下,每遇淮水泛漲,禾谷減收,以至左右居民恒以網魚為業,僅可養生。關下劃船出入所裝的東西不過是當地的土雜糧,別無他貨。時任督司藍翎王殿昭、朱學元、文…
[詳細]
38、
淮北顯通寺
[
安徽省
淮北市
相山區
]
顯通寺位于相山龍山、虎山兩峰之峪。俗稱相山廟,又稱顯濟王廟。三面環山,周圍林木蔥籠,環境幽美。登寺山門奎樓眺望,市區盡收眼底。據清同治八年碑文載:西晉太康五年詔諸侯記界內山川,沛國人郭卿建廟,刻銘曰:“巍巍相山,盤郁穹崇,上應房心,與天靈沖,興云播雨,稼穡以豐”。唐永徽元年重建。清乾隆二十四年安徽巡撫高晉奏請發帑重修祠宇。民國年間又重修。寺內至今猶存宋、元、明、清歷代廟宇的碑刻22方,其中以乾隆皇…
[詳細]
39、
半山閣
[
安徽省
安慶市
桐城市
]
半山閣,乃桐城派后期重要作家、晚清教育家吳汝綸創辦的桐城中學堂藏書樓,坐落于桐城中學校園內,建于清光緒二十九年,曾在桐城中學學堂任教的日本教師早川東明參與設計。當代古建筑專家單七元、羅哲文、鄭孝燮曾對其設計形式和建筑藝術大加贊賞,稱頌它是“凝固的音樂”。 吳汝綸,字摯甫,一字摯父,清代安徽桐城人。晚清文學家、教育家,也是桐城派后期作家。同治四年進士,曾先后任曾國藩、李鴻章幕僚及深州、冀州知州,長期…
[詳細]
40、
建德文廟大成殿
[
安徽省
池州市
東至縣
]
建德文廟是清代安徽建德縣的縣學文廟,在今池州市東至縣堯渡鎮東北的白象山下、梅城河畔。文廟有獨特的“水泥大成殿”,1995年毀于洪水。據《建德縣志》載,大成殿始建于唐肅宗至德二年(757年),在城東來蘇坊。宋嘉定年間知縣吳淵,移建于城西北善政坊。明崇禎41年(1631年)知縣楊錫璜改建于梅城西北,清康熙元年(1662年)知縣高寅再復建于城西北隅。光緒31年(1905年)按察使邑人周馥獨揖大洋一萬一千…
[詳細]
[上一頁]
[第1頁]
[2]
[3]
[最后一頁]
重點關注
·
安徽省第四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
安徽省第五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
安徽省第六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
安徽省第七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
安徽省第八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
第三批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
·
第五批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
·
第四批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
·
第二批中國20世紀建筑遺產
·
首批中國20世紀建筑遺產
·
鄭州市第三批文物保護單位
·
鄭州市第一批文物保護單位
·
鄭州市第二批文物保護單位
·
西安市第一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
2020年“與愛同行惠游湖北”優質服務景區
·
2020年“與愛同行惠游湖北”最具人氣景區
·
青海省首批省級生態旅游景區
·
黑龍江省第四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
黑龍江省第三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
黑龍江省第二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亚洲中文日韩欧美v
|
色婷婷六月亚洲婷婷
|
中文字幕在线视频免费
|
亚洲一级在线色香蕉
|
亚洲精品字幕乱码
|
亚洲国产欧美一区二区三区深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