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安徽省第四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旅游

安徽省第四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柯喬門坊
  柯喬門坊位于中國安徽省九華山風景區柯村自然村青陽縣九華鄉柯喬門坊系明嘉靖八年(1529年)為進士柯喬而建。柯喬(1497-1550),字遷之,號雙華,世居柯村。嘉靖八年(1529)進士,曾師王陽明、湛若水兩位理學大師,歷任篽史、經筵講官、湖廣按察史僉事、福建布政司參議等職。曾任福建安察副使,加強海防,抗擊倭寇,名垂史冊。…[詳細]
安慶譙樓
  安慶譙樓有600多年的歷史,歷經4次修葺。是安徽省文物保護單位。據史料記載,早在元朝至正十一年(公元1351年)安慶就建有譙樓,后在朱元璋與陳友諒兩軍交戰時被毀;明朝洪武元年重建,并將其作為知府衙署的望樓;乾隆年間,安徽布政使司由江寧移至安慶,譙樓又進行大規模修葺擴建,此后一直作為司署之所。目前保存的雙檐樓閣譙樓,是清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由安徽布政使吳坤修牽頭修建的。到今年已經歷139年的風…[詳細]
查濟明清古建筑群
  明清民居古建筑群就座落在流水潺潺的查濟河兩岸,綿延lO里,現存有明代建筑80處,清代建筑109處。幾乎所有的明清建筑都雕粱畫棟,翹角飛檐,其中德公廳屋、誦清堂、愛日堂等住宅更是高大宏偉、結構精致。尤以德公廳屋四柱三層牌坊式門樓,五朵斗拱屋面,略帶翹角分三層覆蓋門樓,古樸典雅、雄渾大方。背面以鏤雕手法雕出二龍戲珠、丹鳳朝陽、魚躍龍門、獅子滾繡球等吉祥圖案,手法嫻熟精美。古雕、磚雕、木雕在查濟隨處可見…[詳細]
慈光閣
  慈光閣古稱朱砂庵,原為法海寺,明嘉靖間(1522—1566),玄陽道士居此,題額“步云亭”。明萬歷三十四年(1606年)普門僧來此,改法海禪院。神宗敕封“護國慈光寺”,皇太后賜以佛經、佛像、袈裟、錫杖、缽盂等物,盛極一時。曾是徽、宣兩州禪林之首。清新安畫派創始人漸江和尚(弘仁)和國畫大師石濤均曾居此。后寺毀。原址尚存部分樓房,建國后建為賓館。其上有含沙嶺,嶺上有妙之亭。金沙嶺后是立馬亭,立馬亭上可…[詳細]
姥山塔
  姥山塔,位于巢湖市中廟鎮,又稱文峰塔、望湖塔。據《巢湖志》等記載,此塔初建于明代崇禎年間,塔高51米,共7層。塔基和塔身全用青磚壘砌而成,塔體呈八角形,飛檐翹角,造型優美。塔壁每層有碑石圖飾,刻有古人詩名和浮雕,刀工細膩、精湛。盤旋而上可至塔頂,依窗遠眺,可以飽覽巢湖風光。2019年10月7日,姥山塔入選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保護范圍:姥山塔塔基外,東、南、西、北各20米。建設控制地帶:…[詳細]
太和清真北寺
  太和清真北寺位于縣城中心人民中路西側。建筑面積3074平方。前面是伊斯蘭大樓,北面是清真女寺,回族群眾圍寺而居,地理環境優越。該寺距今己有六百余年歷史。據史載:朱元璋創國初期,手下有一支回族人組成的隊伍,個個武藝高強、英勇善戰。為朱元璋推翻元朝立下汗馬功勞。朱元璋登基座上皇帝后,為答謝其出生入死戰功卓越的回族兄弟,在即位后的洪武二年下圣旨,按回族人的-習俗和信仰,在安徽境內為回族人建造二十坊清真寺…[詳細]
蒙城文廟
  蒙城文廟,亦稱黌宮、黌學,始建于元至元二十一年(1284),是祭孔、演禮和辦學的地方。文廟自前而后依次為靈星門、泮池、泮橋、大成門和大成殿(孔子被稱為集大成之先師)。靈星門正對著青云街,取其平步青云之意。靈星門的西南側有一井,名圣井。大成門東連名宦祠,西連鄉賢祠。大成殿前東西各有配廡,殿東為節孝祠,殿西為忠義祠。東院是文昌閣,西院是明倫堂。大成殿是文廟的主體建筑,也是淮北地區保存最為完整、規模最宏…[詳細]
阜陽文峰塔
  文峰塔位于阜陽城中心干道潁州路附近。近史志記載,因奎星樓不高,文星不太顯露,所以當地文風不振,功名不多。康熙三十五年(1796年)于此建文峰塔,以振興阜陽文風。塔為全磚結構,七層八邊形,高31.8米。各層有塔心室,一層獨為一室,北門為階梯入口,有盤旋梯道貫頂。一、三、五、七層四方有四券形門;二、四、六層,在南、西、東三面各有三門。塔為密檐樓閣式,每層疊澀出桅,有仿木結構的磚雕斗拱支承挑出的密檐。頂…[詳細]
南京巷錢莊
  南京巷錢莊位于安徽省亳州市北關南京巷19號,始建于清道光五年(1825年),是以貨幣為經營對象的民間金融機構舊址,占地1300平方米。南京巷錢莊是目前國內保存最完好的古錢莊建筑。1998年5月,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為全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3月,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6年2月,亳州市南京巷錢莊景區被評為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錢莊舊址南京巷錢莊景區由建于清道光五年的南京巷錢…[詳細]
閔子騫祠及墓
  閔子騫祠及墓座落在曹村鎮閔祠村。三面環山,泉水涌流,環境幽雅。緊傍206國道,交通便利。是我市重點名勝古跡之一,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閔子名損,字子騫,春秋魯國人,孔子弟子,名列七十二賢之首,德與顏淵齊名。閔子以孝名天下,孔子贊曰:“孝哉!閔子騫,人不間于其父母昆弟之間”。宋朝皇帝褒閔子為“畿圣”,歷代皇帝賜匾封公,文人墨客賦詩題記,其懿行美德千古傳為佳話。閔子墓座北朝南,高6米,直徑40米,近…[詳細]
林探花府
  林探花府座在宿州市楊莊鄉林莊,系清代武探花林方標的府第,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林方標,字錦堂,力大過人,善施兵器,武藝高強,清嘉慶辛未武科探花,清代名將,歷任甘州提標、城守參將、衢州總兵、浙江提督等職。探花府尚存房屋58間,是一處保存較為完整的建筑群,其建筑布局、房屋結構、磚雕、木雕、彩繪等裝飾都具有典型的北方建筑風格,有著重要的藝術價值和科學價值。探花府原有房屋81間,占地面積4萬平方米。府門前…[詳細]
國光樓
  國光樓始建于明代隆慶六年(1572年),原名尊經閣,清代康熙年間改稱奎光樓,民國元年改今名至今。國光樓系磚石壘成,高14米,樓身三層,筒瓦頂蓋,重檐翹角。樓座中有東西走向的券門一道,券門上有“奎光”勒石一方,為清康熙四年(1665年)重修時所嵌。國光樓因處于“面山臨河,最為形勝”之地,十分宏偉。有學者贊曰:巍峨雄奇,極為壯觀。望者心竦,登者神游,占盡古城全椒0。景區地址:全椒縣城內襄河北岸交通線路…[詳細]
中廟
  中廟又名圣姥廟、忠廟,距巢湖市區48千米,古因居巢州、廬州中間,故曰“中廟”,號稱“湖天第一勝境”。由于歷代香火旺盛,素有“南九華,北中廟”之說。中廟始建于東吳赤烏二年,歷代屢廢屢修。后唐龍紀元年重修的廟宇,“鴛瓦攙空,美極丹青”。南唐保大二年再修,共6排24間,“丹臉桃紅,雙眉柳綠”的太姥神像“立于寶室,列位于香壇”。元朝將廟基圈拱成橋,稱“熬背洞”,在洞上建殿。清時廟有“杰閣,有拜殿,有亭,有…[詳細]
武壯公祠
  武壯公祠建成于光緒二十年(1894年),通體結構為大木殿式,三進兩庭院,每進五開間。由照壁、門樓、庭院、廂房、寢室、祭殿等部分組成,總占地面積達2000多平方米。祠內集徽派木、磚、石雕和江南蘇式浮雕彩繪之大成,以木雕最為精湛。其梁枋、斗拱、平盤斗、隔扇、梁臍等木構件,由各種云紋、花卉圖案組成,雕刻玲瓏剔透。中進大廳,巨柱馱梁,設計巧妙,氣勢恢宏。墻基、廊檐及庭院天井地面,均鋪設著石板、石條,鑿工精…[詳細]
振湖塔
  振湖塔位于巢湖岸邊,系清朝光緒年間,由吳姓人集資興建。塔七層,高十二丈,在水邊平野上高高矗立,撐天柱似的顯得雄渾壯麗。塔身為六面形密檐式磚石結構,門楣與塔內均嵌有鐵浮雕佛像。塔內有螺旋式階梯,緣梯而上可登塔頂,俯看四周,湖光山色盡收眼底。塔的大門兩側鐫長聯一副,乃吳伯華長子吳兆楣所題,聯曰:一柱挺崢嶸結構增輝所期真宰膺靈古往今來鐘正氣八維扶磊呵廛闞既庶溯自前人相宅湖山俯仰動遐思頗啟人思古幽情。塔上…[詳細]
包氏宗祠
  包氏宗祠位于安徽合肥肥東縣解集鄉大包村。為北宋名臣包拯的家族祠堂,南距包拯出生地小李蠻村(原名小包村)僅2公里。始建于宋,現存為清光緒年間(1875-1908年)建筑。祠堂處在群山環抱之中,景色秀麗。奇特的是,一般宗祠均大門朝南,唯該祠是大門朝北。相傳包拯因嚴懲惡吏得罪朝中權貴,權貴屢向皇帝進讒,誣包拯圖謀不軌。包拯為表白忠心,故將家族祠堂大門朝北,以示“子子孫孫,永不面南”。現存宗祠4進,青磚小…[詳細]
四望堡寨址
  四望堡寨址位于海拔1396米的四望山的頂端,建于清咸豐十一年(1861年)。四望堡寨址的寨墻由石塊壘砌而成,長2000米,高6米,寬1.5米,墻外側險陡,寨內稍平。寨墻每隔一段,筑有小石室,形似碉堡。設南北二門,均為券形頂,上下兩層。南門楣嵌有“秀冠南山”石刻。四望寨險峻峭秀,青楓翠竹,環境優美。…[詳細]
世太史第
  世太史第坐落在安慶市迎江區天臺里街。世太史第始建于明代,因趙氏族中自趙文楷始,趙畇、趙繼元、趙曾重四代翰林,故舊稱世太史第、四代翰林宅。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十一月五日,生前任九屆全國政協副主席、民進中央名譽主席、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先生誕生于此,故亦為趙樸初故居。世太史第集古建與園林藝術于一體,占地面積4463平方米,建筑面積2773平方米。古建筑群坐北朝南,外墻青磚勾縫清水,古樸典雅。馬…[詳細]
安慶南關清真寺
  安慶南關清真寺始建于明成化五年,為明世襲驃騎將軍馬義所建。于今已有五百多年歷史。全寺規模宏大,結構精巧,金碧輝煌,是全國一百個重點清真寺之一。無像寶殿的面積;高度和精致程度在長江沿線的宗教殿宇中罕見,有“萬里長江第一殿”之譽。—贊頌歸于安拉!南關清真寺座落盛唐山麓,正門在清真寺街,面向城墻(現城墻已拆)。早先從城墻上望去可見殿脊起伏,白墻黑瓦很是壯觀。寺院為中國傳統建筑形式。進寺門繞過隔門(“文革…[詳細]
廖河戲臺
  廖河戲臺位于安慶市宿松縣北浴鄉廖河村。始建于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清嘉慶二十二年(1817年)重修,整座戲臺由四根邊長為40厘米的大方木柱支捧,于方柱上端3.5米處穿梁鋪板成臺面,正面橫梁上有“大雅元音”金字匾額。面積32平方米。頂部為歇山頂抬梁式結構。戲臺為廖氏祖先所建,初稱“報賽神臺”,主要供族內青年子弟演唱“目連戲”。以酬神祀祖,后形成黃梅采茶戲,成為三省五縣藝人薈萃獻藝之地。該戲臺…[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听筒婷婷色色激情五月 | 色婷婷亚洲一区二区 | 中文字伊人大蕉香大蕉 | 亚洲欧美在线视频播放 | 日本末成年aⅴ | 亚洲午夜福利片在线电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