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祠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祠篇

晚節公祠
  晚節公祠位于廣東省東莞市茶山鎮南社村,應洛公祠左側,建于明萬歷四十五年(1617),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2004年重修。坐西北向東南,三間三進四廊二天井合院式布局,總面闊11.75米,總進深22.5米,占地面積約264平方米。磚木石結構,青磚墻體,正面墻裙紅砂巖。硬山頂,抬梁與穿斗混合式梁架,人字封火山墻,灰塑龍舟脊,碌灰筒瓦。頭門檐下壁畫、木雕精美,進門有擋中。后堂神臺處供奉明七世祖至明十一世祖神位。后墻內有乾隆四十年重修碑兩塊。晚節公為南社謝氏七世祖,該祠對研究嶺南地區祠堂具有很高的價值。2006年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化龍屈氏大宗祠
  屈氏大宗祠位于番禺化龍鎮莘汀村莘環路1號,是明末清初“嶺南三大家”之一、愛國詩人屈大均的祖祠。屈氏大宗祠是典型的磚、木、石混合結構建筑,青磚砌成的墻壁以及祠堂內眾多圓木做成的廊柱顯得古色古香,地板和墻角都是用巨大的條狀石柱砌成的,歷經幾百年的風雨滄桑依然保存完好。2002年7月,公布為廣州市文物保護單位。屈氏大宗祠自1813年重修以來,距今已有200多年。坐東南向西北。建筑廣三路,中間為正祠,兩側是青云巷和廊廡,深三進。總面闊34.58米,總進深53.18米,建筑面積1827.26平方米。中路建筑面闊三間,深三進,均為硬山頂,人字封火山墻,灰塑龍船脊,碌灰筒瓦,陶瓦剪邊,青磚墻,花崗巖石腳。中…[詳細]
長樂蔣氏宗祠
  長樂蔣氏宗祠坐落在長樂市古槐鎮嶼頭村定山東麓,高接董峰。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始修,構筑后座366平方米。民國16年(1927年)續建,占地1870平方米,建筑面積1125平方米。祠前后二座及回廊、天井、東廂房、西廂房。后座,為木結構,有寢室與享廳。寢室安放歷代祖宗神位牌。前座,有大戲臺、戲臺藻井封頂,兩側有化妝樓,貴賓樓。東西廂房,為族務辦事處、書院及“義姑祠”。1974年改建鋼筋混凝土二層建筑,辟為嶼頭敬老院。祠正門上方橫額“蔣氏宗祠”青石浮雕為中軸,左右對稱以“入孝”、“出悌”人物浮雕。外墻前伸作翼狀,擺放青石雕獅,頂端鵲尾翹天。…[詳細]
宣漢姚氏宗祠
  毛壩鎮冒尖村姚氏宗祠建于1883年,歷時5年修建,于1889年竣工。凝姚姓全族之力,聚姚姓全族之資修建成功。已于2002年12月被四川省公布為第六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川府發〔2002〕23號)。祠堂坐東南向西北,四合院布局,磚木結構,占地813平方米,由牌坊、戲樓、內壩、正殿、左右廂房五大部分組成。整個祠堂圍繞“蒲阪流芳”即舜帝精神孝感天地四個字進行建造。其目的是頌揚舜帝及其后裔名人一身的豐功偉績,教育族人:遵守家規族規,熱愛祖國,熱愛人民,孝字為先,耕讀為本,全族一體,敬老愛幼,相互關心,為人正道,匡扶正義,抑惡揚善、不市糾紛。保護范圍:占地范圍外延20米。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延5米。…[詳細]
六科盧氏宗祠
  盧氏宗祠位于瑞安市永安鄉六科村,建于清康熙九年(1670)。坐東朝西,前后兩進,占地面積370平方米。前進為門廳,面闊五間,進深二間,通面闊15.6米,通進深3.1米。石砌階條石壓面臺基,重檐懸山式屋頂。明間門楣上懸有康熙年間(1661-1722)的“六科盧氏宗祠”匾額。后進為正殿,面闊五間,進深四間,通面闊15.6米,通進深7.8米,明間梁架抬梁式,次梢間梁架穿斗式,懸山式屋頂。左右有廂廊,進深一間。天井中有戲臺一座,建于清乾隆八年(1743),平面呈方形,闊深皆4.35米。四柱,歇山式屋頂,柱頭斗拱作七踩雙下昂,施八角重拱復斗式藻井。…[詳細]
三賢祠
  三賢祠建于明代(公元1517年);是明代河南巡撫毛伯有感于唐代大詩人李白、杜甫、高適曾同登吹臺飲酒賦詩而特意建造的。主殿有三賢相聚塑像,反映的是三位詩人相聚在古吹臺上的情景。唐天寶三年(公元774年),在京名噪一時的李白因賦可憐飛燕倚新妝之句而得罪了楊貴妃,被解除了翰林職位。他東下洛陽,結交了杜甫。兩位大詩人神交已久,相見恨晚,便相偕沿著黃河漫游,飽覽錦繡山川。初夏時,他們來到開封,在開封又遇到了懷才不遇、浪跡天涯的詩人高適,文壇三杰,風云際會。這兩組塑像反映的是三位詩人來古吹臺上飲酒賦詩的情景。李白在古吹臺上寫了《梁園吟》,杜甫寫下了《遺懷》,高適寫下了《古大梁行》。祠內還有兩組雕像,第一組…[詳細]
大南社土地神祠
  大南社土地神祠(第五批省保)時代:金、清地址:晉城市澤州縣高都鎮大南社村北大南社土地神祠位于澤州縣高都鎮大南社村北,坐北朝南,一進院落。南北長39米,東西寬23米,占地面積897平方米。創建年代不詳,據廟內現存碑碣記載,明崇禎元年(1628)、清康熙二十年(1689)均有修葺,現存建筑正殿為宋代遺構,其它建筑為清代風格。南北中軸線上由南至北依次有舞樓、拜殿、正殿,兩側依次有妝樓、看樓、廂房、耳殿。大殿為面闊三間,進深六椽的懸山頂建筑。梁架結構采用四椽栿前對乳栿,通檐用三柱,柱頭鋪作采用五鋪作計心造。…[詳細]
昌黎韓文公祠
  昌黎是唐宋八大家之首韓愈的郡望,自元代開始,縣城源影寺塔附近就建有祭奠“百代文宗”的韓文公祠。2006年,在昌黎縣的韓營村出現的兩部《韓氏家譜》更是為韓愈郡望為昌黎提供了有力佐證。因與韓愈的淵源,使昌黎具有了更加濃厚的人文色彩,五峰山韓文公祠至今被認為是昌黎縣文脈的所在。在昌黎歷史上,至少先后建有四座韓文公祠。早在元朝后期,昌黎縣城源影寺塔附近就建有一座紀念韓愈的韓文公祠,后來遷建到縣城的東北角。明朝崇幀十四年春,范志完主張在五峰山修建韓文公祠。而如今的韓文公祠是1987年重建的。2001年3月5日,這里被定為河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崑山趙公祠
  逸峰趙公祠位于珠海市斗門區斗門鎮南門村。崑山趙公祠又稱世德堂,在逸峰趙公祠南側,祀南門村趙氏九世祖趙崑山。始建于清光緒十九年(1893),坐東向西,三間三進,南側有副祠三進。硬山頂,博古脊,綠釉瓦當、滴水;石腳青磚墻,花崗石門框,行書陰刻楣額:“崑山趙公祠”。祠內外有石雕、木雕、灰塑、壁畫等飾物;主體建筑與副祠間設巷道,花崗石行書陰刻巷道楣額“云衢”。…[詳細]
上瀘余氏宗祠
  余氏祠堂位于上饒縣上瀘鎮上瀘畈中心地帶,坐北朝南,占地面積2000平方米,于元末至正十一年(1351年),余氏十五世祖相一公余德元和相二公余德紹始建,后歷代遞加修葺,清道光乙酉(1849年)合族又在原址擴建祠堂,咸豐丙辰(1856年)重加裝金油漆,光緒乙丑年(1889年)改建后棟;1942年,以余輝照為首成立董事會,以祖先理學家方叔、正叔命名在祠堂創辦方正小學,余家出錢辦學,招收各姓子弟入學,解放后政府又在祠堂辦上瀘小學;1997年被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至今666年歷史。…[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亚洲综合色第2页 | 亚洲精品最新国产自在自 | 中文字幕高潮波多野结衣 | 亚洲国产中字幕在线尤视频 | 中文字幕日本一区久久 | 日韩A级亚洲A级欧美A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