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蘇州市第六批文物保護單位旅游

蘇州市第六批文物保護單位

甪直趙宅
  甪直趙宅位于吳中區甪直東市上塘街207號,年代為清、民國。趙宅位于吳中區甪直鎮。原為一路七進,坐北朝南,現存建筑四進較完整。沿街有專用河埠,一進樓廳原為店鋪,面闊五間,雀宿檐帶麻葉云耍頭。二進正廳,內四界前軒后步,山霧云精雕仙鶴祥云,并有抱梁云,廳中以海棠長窗屏隔。西梢間前天井內有古井;東梢原為備弄,井已填沒。三進圓作女廳前門樓已毀。四進為西式平房,四圍有廊,現存嘉慶十二年古碑一方。原宅為勝浦人“…[詳細]
穹窿山摩崖題刻
  穹窿山摩崖題刻位于吳中區穹窿山風景區內,年代為清、民國。穹窿山摩崖題刻為蘇州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里尺橋
  里尺橋位于吳中區臨湖靈湖村黃墅,年代為明。吳中臨湖里尺橋,又名榮富橋,位于蘇州臨湖鎮靈湖村黃墅。相傳,這里離古太湖一里零一尺,故名。是臨湖鎮吳舍村民百姓當時上街趕集的必經通道。始建于明弘治十一年(1498)八月,距今已有五百多年的歷史,橋東西向,橫跨于橫涇港上,當時石橋周圍通衢五省,人雜八方,商賈云集,南北之聲不絕于耳,F今,古橋雖失去通道功能,淹沒在荒草中,但身姿優美,風采依舊,被列入市級文物保…[詳細]
新路村承德堂花廳
  承德堂花廳位于蘇州市橫涇街道新路村石路浜128號。它建于晚清,距今已有180多年歷史了。2009年公布為蘇州市第六批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靈應觀后殿
  靈應觀位于蘇州市相城區湘城鎮老街觀橋頭,始建于宋咸淳二年(公元1266年),由道士趙專清創建,初名為靈應道院。元朝延祐年間(公元1314-1320年),道士蘇斗南重建,并升院為觀,取名靈應觀。靈應觀現存遺址東西向長146米,南北向135米,面積近20000平方米。觀前有一小河,東接陽澄湖,西達濟民塘,是當時四鄉祟米者的重要水路交通干道,河上有一重建于光緒年間的單孔石拱橋——觀橋(通仙橋),為市級文…[詳細]
妙智庵舊址及明御祭姚廣孝文碑
  妙智庵位于今陽澄湖鎮人民街后弄底向東150米,西南鄰陸云土地廟。妙智庵始建于南朝梁天監二年(503),也正是佛教飛速發展的時期,所謂“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即指此也。妙智庵初由高僧西銘募建,初名法華庵。北宋宣和年間,僧人紫峰重建,更名妙智禪院,俗呼妙智庵。因與姚廣孝關系密不可分,歷代都有記載,據明《長洲縣志》載:“國朝姚少師公祠,在相城益地鄉,初少師名道衍,后貴,御筆更名廣孝,幼隱于僧,…[詳細]
相城南橋
  相城南橋位于相城區相城高新區(元和街道)元和塘南端,年代為清,為蘇州市第六批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渭塘萬安橋
  萬安橋,位于蘇州市相城區渭塘鎮鳳凰涇村北雪涇,始建于明洪武二年(1369年),與北雪涇城隍廟同時,時為木橋,至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重建三孔花崗石質梁橋,橋全長25米,其中中孔橋面長6.9米,中孔橋墩兩側刻有“放生官河”、“禁止采捕”等字樣,橋兩側留有橋聯兩幅,橋身尚有攬船石等物。邊孔橋面各長5.1米,橋寬3米,高2.9米,橋面石用長方形石板鋪就,整橋堅固實用,挺拔美觀,F為蘇州市級文物保護單…[詳細]
湘城糧倉
  湘城糧倉在湘城鎮觀橋頭的糧庫南棧,1951年改建靈應觀為糧庫,稱為陽城區庫。當年,靈應觀糧庫稱為“南棧”,改建的妙智庵庫稱為“北棧”,鷂鷹溇庫稱為“新!,三大糧倉共占地面積28293平方米,其中曬場5片,計13845平方米,倉房23只,總儲量可達982萬公斤。1955年始,歸并陽城區糧管所(庫)。1958年8月,湘城設立糧食管理所,統轄糧庫管理工作。上世紀70年代末,糧庫新建起磚圓糧囤,每座儲糧…[詳細]
眾緣橋
  眾緣橋位于蘇州市高新區滸墅關鎮青燈村新樂村。眾緣橋以南北向橫跨十圖巷港(又稱后橫宅河),橋全長9.1米,橋面長4.48米,寬0.9米,橋面距水面1.5米,建于宋代。整座橋由橋面與橋基組成,橋面呈弓形,由整塊武康石做成,兩側刻有“眾緣橋”字樣,橋面兩頭雕刻有精美的忍冬紋。枕石為武康石,其余則為花崗巖條石以及部分青石壘砌而成。2009年,眾緣橋被市政府列為第六批蘇州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葉天士故居
  閶門外渡僧橋北,有一條沿上塘河由東向西的小巷,名叫渡僧橋下塘,清代名醫葉天士的故居眉壽堂便坐落在這里。歷經300多年風風雨雨,昔年三路七進的深宅大院現存三路五進,雖然整體格局仍在,但已分割成多個不連通的人家,僅有中路第三進高大精致的磚雕門樓和漆面剝落的楠木大柱,無聲地向人們“講述”著這里曾經的輝煌![詳細]
三茅觀巷沈宅
  三茅觀巷沈宅為清代古建筑,江蘇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沈宅位于城區三茅觀巷26號,清代建筑。坐北朝南五路,建筑面積4600余平方米,多為樓房。西路有五開間走馬樓,裝修精致,臺口雕花籃、梅花撐等。前后皆有翻軒。東路第一、二進為中西合璧式走馬樓,窗格、臺口雕花。中路有五開間兩隔廂堂樓,鶴頸式前翻軒,年代較早。磚雕門樓有兩座,額為“樹德務滋”與“和氣致祥”,均為清光緒十九年(1893)十月潘某題。2009年被…[詳細]
任道镕舊居
  萬宅位于蘇州市平江區,坐落在王洗馬巷七號。為磚木結構建筑。2009年7月,被蘇州市人民政府公布為蘇州市文物保護單位。萬宅是典型的園林宅第,在《蘇州市志》的古典園林章節中,萬宅與拙政園、留園等27座名園并列在其中,在《蘇州市志》的宅第民居章節中,又將其列入19處典型古宅民居中。在《蘇州市志》在兩章節中將萬宅分別列入,是絕無僅有的,這說明萬宅是蘇州園林宅第典型代表之一![詳細]
陶氏宅園
  陶氏宅園位于盛家浜4、6、8號,盛家浜東出游馬坡巷,西出剪金橋巷,中段南側支巷稱小粉弄,巷長158米。古稱成家浜巷,原有西通第一直河的斷頭河浜,西端跨有成家橋。民國初年曾由“道養市民公社”主持整修河浜駁岸,增加石護欄。上世紀20年代末填浜廢橋拓巷。4號原系民國上海郵務工會理事長王震百宅院,王震百曾于1949年參與國共通郵談判,宅占地1.07畝,建筑面積358平方米,院內有樹齡200年的廣玉蘭一棵和…[詳細]
袁學瀾故居
  “雙塔影園”位于蘇城官太尉橋的西堍,是清代著名詩人袁學瀾的故居。該園宅占地四畝余,是一處具有三百年歷史的蘇州傳統園林古宅。站在官太尉橋上向袁學瀾故居院內張望,只見一片粉墻黛瓦、飛瓴翹角、樹木掩映、重重院落。袁公又名景瀾,字文綺,號春巢,嘉慶至光緒年間人(1803—1894年)。世居蘇城東南尹山鄉袁村,家素封,饒有田宅。年少苦學,補諸生,鄉試卻屢不第,居家著書課子,暇或朋友觴詠。咸豐二年(1852年…[詳細]
蔣緯國故居
  蔣緯國故居位于姑蘇區雙塔街道十全街655號、帶城橋路99號,年代為民國,為蘇州市第六批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蘇綸紗廠舊址
  蘇綸紗廠舊址位于人民路239號,年代為20世紀30—80年代。清光緒二十一年(1895),兩江總督兼南洋通商大臣張之洞,移用清政府向蘇州等五府商民借銀54.76萬兩(原擬用作中日甲午戰爭軍費),成立蘇州商務局辦蘇經蘇綸股份有限公司,由丁憂在籍的國子監祭酒陸潤庠為公司總董進行籌建。選擇盤門外官荒地營建廠房,于二十三年(1897)七月投產,有工人2200名,年產粗紗約1.4萬件。蘇綸紗廠在中國近代工業…[詳細]
蘇州關稅務司署舊址
  蘇州關稅務司署舊址位于蘇州市南門路覓渡橋堍的青旸地日租界,俗稱“洋關”,現為蘇州市青少年活動中心。清光緒二十二年(1896)八月成立,根據《馬關條約》,蘇州辟為通商口岸,遂設海關于交通要津之滅渡橋外。蘇州關管轄范圍為嘉興以北,丹陽以南,昆山以西,設稅務司總領其事,首任稅務司為英國人孟國美,現存三棟西式別墅式建筑,建筑南向,均為紅瓦尖頂,紅磚外墻。占地2436平方米,總建筑面積1774平方米,東為二…[詳細]
蘇州圣約翰堂
  蘇州圣約翰堂位于江蘇省蘇州市滄浪區十梓街18號(東端),蘇州大學本部西校門外。是美南監理會在蘇州創建的第一座教堂(另外2座是宮巷的樂群社會堂和養育巷的救世堂)。該堂始建于1881年(清光緒七年),由美國監理會傳教士潘慎文在天賜莊(意為上帝所賜的地方)建造,名為首堂,有400個座位。20世紀初,蘇州的基督徒人數增加,到1915年,監理會拆除了首堂,新建了一座建筑面積1855平方米,有800座位的西式…[詳細]
太原王氏義莊
  太原王氏義莊位于蘇州市傳芳巷2號,城東中心小學內。2009年由蘇州市人民政府公布為蘇州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亚洲日韩性欧美中文字幕 | 中文字幕人成乱码熟女免费 | 亚洲欧美中文日韩在线v日本 | 亚洲欧美国产制服日本一区二区 | 亚洲福利精品久久久久91 | 亚洲百合片在线网站 |